交叉口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256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交叉口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叉口设计.docx

《交叉口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叉口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叉口设计.docx

交叉口设计

 

第四章交叉口设计

 

4.1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

1、平面交叉设计原则

(1)、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十字形、T形、Y型、X形及环形交叉等,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和交通组织等确定。

(2)、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3)、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宜太短。

(4)、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

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见表4.1。

表4.1

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

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

30

25

20

15

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m)

33~38

20~25

10~15

5~10

 

(5)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应清除。

交叉

 

口视距三角形见图4.1。

 

图4.1十字型交叉口视距三角形X型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4.2交叉口曲线要素

1、交叉口平面计算

交叉口转弯半径计算:

转弯半径

R1

B

F)

R(

2

R

V12

127(

ih)

式中:

B——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取3.5;

F——转弯处非机动车道宽度,没有取0;

R——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

 

V1——右转弯设计速度,一般取路段设计车速的0.6倍;

 

——横向力系数,取0.2

ih——交叉口路面横坡度,一般取2%;

则,交叉口半径为R

V1

2

=20.62m(25.20m)

127(

ih)

RR

(B

F)=13.75m(18.45m)

1

2

交叉口半径应在13.75m至18.45m之间,取交叉口半径R1=15m

紫叶路在桩号为:

K0+188.788

、K0+901.648和K1+452.085有三处交叉,

其中K0+188.788位十字交叉,其余两个均为T型交叉

2、交叉口平面曲线要素计算:

对于未设置缓和曲线的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

T

Rtan

2

L

1800

R

E

R(sec1)

2

K0+188.788

(1)处交叉口R=15.00m,=93056'7"

 

则T

Rtan

=15

tan93056'7"

=16.067

2

2

L

1800

R=

93056'7"15=24.592

180

E

R(sec

1)=15

(sec93056'7"

1)=6.981

2

2

K0+188.788

(2)处交叉口R=15.00m,=8603'53"

T

Rtan

=14.004

2

L

1800

R=22.532

E

R(sec

1)=5.521

2

K0+188.788(3)处交叉口R=15.00m,=8603'53"

 

TRtan=14.0042

 

L

R=22.532

1800

ER(sec

1)=5.521

2

K0+188.788(4)处交叉口R=15.00m,=93056'7"

 

TRtan=16.0672

 

L

R=24.592

1800

ER(sec

1)=6.981

2

K0+901.648

(1)处交叉口R=15.00m,=86013'58"

 

TRtan=14.0452

 

L

R=22.576

1800

ER(sec

1)=5.549

2

K0+901.648

(2)处交叉口R=15.00m,=93046'2"

 

TRtan=16.020

2

 

L

R=24.548

1800

ER(sec

1)=6.946

2

K1+452.085

(1)处交叉口R=15.00m,=8608'34"

 

TRtan=14.0232

 

L

R=22.552

1800

ER(sec

1)=5.534

2

K1+452.085

(2)处交叉口R=15.00m,=93051'26"

 

TRtan=16.0452

 

L

R=24.572

1800

ER(sec

1)=6.965

2

 

4.3交叉口渠化设计

 

1、设计原则

 

(1)应根据交通量、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

 

(2)交叉口交通岛的设置应有效地引导车流顺畅行驶,避免误行。

 

(3)进、出口道分隔带或交通标线应根据渠化要求布置,并应与路段上的

 

分隔设施衔接。

 

(4)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或4pcu(小交叉口

 

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

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5)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

交通岛应以

 

缘石围砌。

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

 

(6)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

 

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

 

(7)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

 

加速车道,见图4.2。

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

 

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

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

 

(8)停止线位置应靠近交叉口,但应保证一方面的绿灯尾车不干扰侧向绿

 

灯头直行车顺利通过。

 

(9)停止线在人行横道线后至少1m处,并应与相交道路中心线平行。

 

(10)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应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其最小宽度为4m,需要时可根据行人交通量加宽。

机动车车道数大于或等于6

 

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宜设安全岛,安全岛的最小宽度1m。

 

图4.2交叉口右转专用车道的设置

 

2、设计成果

本设计道路共三个交叉口,分别为紫叶路与规划北路交叉(K0+188.788为

十字交叉)、紫叶路与规划中路交叉(K0+901.648为T型交叉)、紫叶路与规划

南路交叉(K1+452.085为T型交叉)。

 

、紫叶路与规划北路交叉(K0+188.788)

 

本交叉口为T字型交叉,春雷路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33米,没有中央分隔带,为二级主干道;规划北路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40米,没有有中央分隔带,为次干道,两条路车流量均不大。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左转车道,直行和右转共用一条车道,转弯处设置无障碍坡道,设置宽5米的人行横道,停车线设在离人行道1米处。

实行交通信号管制。

 

②、紫叶路与规划中路交叉(K0+901.648)

 

本交叉口为T型交叉,紫叶路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41米,没有中央分隔带,为二级主干道;规划中路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40米,没有有中央分隔带,为次干道,两条路交通量均不大。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左转车道,直行和左转共用一条车道,转弯处设置无障碍坡道,设置5米的人行横道,停车线设在离人行道1米处。

实行交通信号管制。

 

③、紫叶路与规划南路交叉(K1+452.085)

 

本交叉口为T型交叉,紫叶路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41米,没有中央分隔带,为二级主干道;规划南路为双向四车道,宽度为40米,没有有中央分隔带,为次干道,两条路交通量均不大。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左转车道,直行和右转共用一条车道,转弯处设置无障碍坡道,设置5米的人行横道,停车线设在离人行道1米处。

实行交通信号管制

 

4.4交叉口竖向设计

1、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度。

(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保持不变,而将次要

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度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

(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所以,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洼处。

(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以利于行车。

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

(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2、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传统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

法。

这些传统方法虽然有它固有的优点,但是在施工放样中的实用性较差,目前对于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交叉口和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一般采用高程图法。

对于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竖向设计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度。

对于X形交叉口和交叉口角大于75o的T形交叉口,路脊线通常是对向行车轨迹的分界线,即道路中心线;对于斜交过大的T形交叉口,其路中心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调整。

调整路脊线时,要求两个转角曲线的切点在被交线上的里程相等。

3、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步骤:

(1)搜集有关测量交通排水地物控制标高以及交叉道路等级等资料;

(2)确定路口设计的范围:

一般规定测量范围为路缘石切点外5~10m,因为自

双向坡过渡到单向坡时,需要一定的距离才能逐步完成。

(3)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和纵坡方向,附近的地形和排水要求等,选定交叉口竖

 

向设计等高线类形。

(4)选定等高线间距,一般为0.02~0.1m,然后大致确定雨水口的位置。

(5)勾绘等高线,计算和画法步骤如下:

首先,道路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如图4.3

 

图4.3

h

B

i1横

L1

2

i1纵

L2

i1纵

 

其次,交叉口特征点高程计算与画法,如图4.4

 

图4.4

由中心线的标高及路拱横坡,求出各道路缘石切点横断面上的三点标高,

hF

hA

AFi1

2

AF

AO2

OF2

AE

R2

R

B

2

hC

hF

B

i1横

2

利用同样的方法,求出

D

,h

G;

h

根据A、C、D点的标高,求出交叉口范围内的等高线变化;

i1纵

Rtanhc

i2纵

Rtan

hD

hB

2

2

2

hE

hA

hA

hB

AE

AB

AB

AO

R

E

AOR

sec

2

再根据C、D、E各点标高CD曲线用内插法求出需要的各点标高。

同理,可将交叉口四角各需要点的标高都计算出来。

参照已知的图式形状,把各点等高点连结起来,成为初步的等高线图。

(6)调整等高线的形式:

按行车平顺和排水迅速的要求调整等高线,使其符合所要求的疏密及均匀变化。

 

4、本设计路段交叉口竖向设计:

根据设计资料可知:

交叉口1(K0+188.788)为紫叶路与规划北路相交;A

点设计高程hA=185.100m,A点平面坐标为(3977082.229,516364.215);E点平面坐标为(3977062.855,516345.935);交叉口转角半径R=15m;规划北路纵坡坡度为i1纵=-0.420%;紫叶路纵坡坡度为i2纵=0.604%;路拱横坡度均为1.5%;

结合交叉口曲线要素,可得:

AE

3977082.229-3977062.8552

516364.215-516345.9352

26.637

B

2

AF

AER2

R

26.637152

15.5152

28.343

2

 

hF

hA

AF

i1纵

185.128.343

(0.402%)

185.219

hC

hF

B

i1横

185.219

31

1.5%

184.987

2

2

AG

AF

28.343

hG

hA

AG

i2纵

185.100

28.3430.604%

185.271

hD

hG

B

i2横

31

1.5%

2

185.271

2

185.182

i1纵

R

tan

hC

i2纵

R

tan

hD

hB

2

2

2

0.420%20

tan8603'53''

184.987

0.604%20tan8603'53''

185.182

2

2

2

184.942

AB

AO

R

E

41.637

15

5.521

21.116

hE

hA

hA

hB

AE

185.100

185.100184.942

184.898

AB

21.116

26.637

同理,可以计算出交叉口

1上与C、D、E点对应的各控制点的高程,见表

4.2。

表4.2

交叉口

1控制点高程

位置

点号

高程(m)

位置

点号

高程(m)

C1

185.005

C3

184.748

左上角

D1

184.670

右上角

D3

184.696

E

184.774

E

184.716

1

3

C2

184.987

C4

184.730

左下角

D2

185.039

右下角

D4

185.065

E2

184.898

E4

184.819

 

交叉口2(K0+901.648)为紫叶路与规划中路相交;A点设计高程hA=

185.944m,A点平面坐标为(3976371.029,516412.023);交叉口转角半径R=15m;规划中路纵坡坡度为i1纵=-0.420%;紫叶路纵坡坡度为i2纵=0.604%;路拱横坡度

均为1.5%;

结合交叉口曲线要素,可得交叉口2的控制高程,见表4.3:

表4.3

交叉口2控制点高程

位置

点号

高程

位置

点号

高程

C1

185.575

C2

185.592

左上

D1

185.613

左下

D2

185.798

E1

185.563

E2

185.640

 

交叉口3(K1+452.085)为紫叶路与规划南路相交;A点设计高程hA=

184.276m,A点平面坐标为(3975821.893,516448.732);交叉口转角半径R=15m;规划南路纵坡坡度为i1纵=-0.420%;紫叶路纵坡坡度为i2纵=0.604%;路拱横坡度均为1.5%;

结合交叉口曲线要素,可得交叉口3的控制高程,见表4.4:

 

表4.4

交叉口3控制点高程

位置

点号

高程

位置

点号

高程

C1

184.158

C2

184.175

右上

D1

184.130

右下

D2

183.945

E1

183.994

E2

183.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