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4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doc

彭泽县杨梓镇余山坞水库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彭泽县杨梓镇人民政府

彭泽县水利局

二0一二年三月

13

审定李平

吴旺元

钱贵伍

校核吴亮

编写彭瑞历

吴鹏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工作原则 1

1.4适用范围 1

2工程概况 2

2.1流域情况 2

2.2工程基本情况 2

2.2.1基本情况 2

2.2.2有关技术参数及泄流曲线、库容曲线等(见后图) 3

2.2.3历次加固情况 3

2.2.4安全鉴定情况 3

2.2.5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4

2.3水文 4

2.3.1流域暴雨洪水特征 4

2.3.2水文观测 5

2.3.3水、雨情上报 5

2.4工程安全监测 5

2.4.1工程运行观测 5

2.4.2工程安全监测 6

2.5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7

2.6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7

3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8

3.1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8

3.1.1导致水库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的因素 8

3.1.2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种类 8

3.3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8

4险情监测与报告 9

4.1险情监测与巡查 9

4.2险情上报与通报 9

5险情抢护 9

5.1抢险调度 9

5.1.1调度方案 9

5.1.2操作规程 10

5.2抢险措施 10

5.3应急转移 10

5.3.1财产转移安置任务 10

5.3.2转移方案 11

5.3.3影响范围:

11

6应急保障 12

6.1组织保障 12

6.1.1职责分工 12

6.1.2抢险专家组成 13

6.2队伍保障 13

6.3物资保障 14

6.4通信保障 14

7《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15

7.1启动与结束条件 15

7.2决策机构与程序 15

8.附:

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 15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编制《余山坞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是为了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规范、指导防汛抢险的调度和抢险救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

1.2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章和经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1.3工作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上下配合、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余山坞水库在遭遇突发事件导致重大险情时,《应急预案》适用下列情况:

1、超标准洪水;

2、地质灾害;

3、工程本身突发事件而目前又尚未发现的隐患;

4、地震灾害。

2工程概况

2.1流域情况

余山坞水库位于杨梓镇邻波村境内,鄱阳湖响水河支流上游源头水系,小地名余山坞。

位于东径116°36′14″,北纬29°34′51.9″之间。

在水库控制流域内主河道长3.1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1KM2,水库下游下古河连通响水河,汇入鄱阳湖。

流域内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844.5mm,历年最小降雨量为892.2mm。

2.2工程基本情况

2.2.1基本情况

余山坞水库于1960年9月兴建,1961年3月完工。

坝址离下古组3km,余山坞水库坝型为粘土心墙坝,水库蓄水总量40万m3,大坝长度为70m ,大坝长度70m,大坝高程12m(相对高程,下同),坝顶宽3m。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等综合效益的重点小

(二)型工程。

溢洪道布设为坝右岸山脚处,为开敞式宽浅溢洪道,溢洪道总长30米。

输水为坝下式涵管,涵管直径0.3m,现正处于二0一一至二0一二年度国家投资除险加固中。

2.2.2有关技术参数及泄流曲线、库容曲线等(见资料存档)

2.2.3历次加固情况

水库大坝1968年一次特大山洪是大把垮塌,68年9月重修使坝顶高程达到了12m;2003年5月,库区连降三天暴雨,洪水猛涨,坝体多处渗漏,涵管破裂,水库蓄水能力下降。

2004年冬,由下古村民集资重新修整。

2011年政府拨专款对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

2.2.4安全鉴定情况

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2009年3月,彭泽县水利局杨梓镇政府成立了,余山坞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小组,通过对余山坞水库大坝现场检查、运行及加固情况的详细调查以及现场检测等工作,作出了安全鉴定。

余山坞水库大坝坝体存在多种质量安全隐患,其填土密实度和渗透性均不满足《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要求,现坝体、坝基及坝肩均存在严重渗漏;同时大坝沉陷量较大,坝身沉陷不均匀。

上游坝坡陡峻,冲刷严重,其稳定不满足规划要求。

坝下涵管陈旧老化,管身锈蚀破裂,漏水严重。

溢洪道结构老化严重,多处边墙倒塌冲垮危险,其消能设施、进口段及陡槽边墙高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堰顶未设置交通桥,危及交通安全。

依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规定,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等级为C级。

大坝属三类坝,为病险水库。

2.2.5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1、在运行过程中,大坝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库水位达9.5m时,坝后存在明显渗漏,漏水量随水位升高而加大。

上游坝坡冲刷严重。

坝体沉陷量大,坝顶沉陷不均匀。

2、溢洪道:

因右岸山体陡峻,常有滑坡和塌方现象,影响溢洪道正常运行。

2.3水文

2.3.1流域暴雨洪水特征

杨梓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据彭泽县气象站资料,其多年平均气温为14~17℃之间,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7天,一般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冬季有下雪及冻水现象,极端最低气温为﹣18.9℃,极端最高气温为40℃,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mm,雨量多集中于3~8月,约占全年的70%,尤以4~6月更为集中,约占全年的44.2%,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844.5mm,历年最小降雨量为892.2mm。

该流域雨季一般始于3月中旬,止于7月下旬,降水年变化曲线一般有双峰,前峰多出现于5月上旬为春汛,后峰多出现于6月下旬为夏汛,暴雨历时多为1天,最长可达3天。

本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锋面暴雨过程历时较长,台风暴雨历时较短。

由于流域河道纵坡较陡,汇流迅速,洪水暴涨暴落,明显具有山溪性河流洪水特征。

2.3.2水文观测

余山坞水库无水文测站,缺乏入库、出库的径流量观测及分析资料。

2.3.3水、雨情上报

根据彭泽县防汛指挥部的要求,主汛期情况紧急时每日向彭泽县防汛指挥部汇报水库水位情况,情况不紧急时每周汇报一次,非汛期则不定期汇报。

2.4工程安全监测

2.4.1工程运行观测

(1)水雨情观测

枢纽工程自1961年基本建成后,就开始投入运行并开始发挥灌溉效益,水库自投入运营管理之后,一直未进行相关水雨情观测。

库水位观测自1961年水库投入运营后即开始进行了观测,观测时采用人工尺量库水位与固定参照物的高程之差的办法。

由于水库管理人员多次变更,加上水库管理设施缺乏和简陋,水位观测资料现已基本遗失。

(2)降雨量观测

枢纽工程自1961年基本建成后,该水库一直未设立水库雨量观测设施,因此一直未进行相关的雨量观测。

(3)水位观测

库水位由人工进行观测,主汛期每日两次,非主汛期每日观测一次,暴雨期间每6小时观测一次。

(4)入库流量观测

无相关观测设施,只是根据时段内库水位变化和溢洪道、涵管的泄流情况,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反推时段内整个库区平均入库来水流量。

(5)水雨情资料整理

由于余山坞水库管理人员的频繁变动,运行管理资料已基本遗失。

2.4.2工程安全监测

(1)巡视检查

工程巡视检查范围包括水库枢纽所有水工建筑物、水库两岸坝肩、附属建筑物及近坝库岸等。

大坝主要检查坝面有无裂缝和坝面沉陷,迎水面坝坡是否有凹凸不平和水力冲刷现象,有无裂缝、剥落、滑动、隆起、冲刷或白蚁等动物滋生等现象,近坝水面有无冒泡、旋涡及跌窝等异常现象,背水坡有无裂缝、滑动、渗漏、洞穴、冲蚀现象及下游坝脚附近有无浑浊、翻沙等渗漏破坏现象,大坝观测设备有无人为破坏,坝体有无蚁害,坝下涵管有无裂缝、砼表面剥蚀、管壁漏水、管口出水有无异常变化等。

溢洪道主要检查其基岩风化情况,进口及陡槽底板是否被冲刷损坏,下游泄流对出口山体和坝脚是否产生冲刷,两侧山体边坡是否稳定,下游河道泄流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产生淹没和冲刷现象等。

启闭设备主要检查闸门是否锈蚀、变形和损坏,闸门运行是否

灵活等。

巡视检查分日常巡视检查、年度巡视检查和特殊情况下的巡视检查。

日常巡视每月不少于两次,汛期增加次数,水库水位达到正常水位前后,每日至少巡视检查一次。

年度巡视检查每年进行两次,分汛前和汛后巡视检查,年度巡视检查为对枢纽工程的全面检查。

(2)变形观测

由于建库以来,未安装过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设施,因此一直未进行相关位移观测。

(3)渗流观测

坝后未设量水堰,坝体也未设置测压管等浸润线观测设施,自建库以来未进行过渗流观测。

2.5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余山坞水库工程汛期调度方案,采取时段控制水库存蓄水位,由排洪涵管泄洪作水库水位调节,即主汛期4—6月控制水库蓄水水位在8m高程,汛期末7—9月控制水库水位在9.5m高程,严禁超蓄。

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下发汛期水库调度方案由镇政府执行,具体由水库管理员陈耀祖实施。

2.6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水库建成后,流域内曾于1965、1973、1998、2010年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害。

1968年7月,溢洪道右侧山波发生塌方,堵塞溢洪道,导致坝体垮塌,当年冬季全面修复。

3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3.1重大工程险情分析

3.1.1导致水库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的因素

根据余山坞水库实际情况,可能导致水库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的因素有:

局部暴雨超标准洪水;地震、地质灾害引起的滑坡;因库水位超水库历史最高水位从而引发大坝突发性险情。

3.1.2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种类

洪水漫过坝顶,坝体发生管涌,大坝外坡滑坡,溢洪道边山滑坡堵塞溢洪道等。

3.2大坝溃坝分析

根据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可能导致水库大坝溃坝的主要因素是超标准洪水。

3.3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

余山坞水库一旦失事,将影响下游人口401个,房屋98间,耕地420亩,电力、通信线路,小型水利设施,镇、村道路等将会程度不同受到破坏和损毁。

4险情监测与报告

4.1险情监测与巡查

为防止余山坞水库工程汛期出现险情,水库成立监测、巡查、值班小组,由谢从友、樊军爱、陈兴旺、张炳煌等四人负责,汛期每天进行一次监测巡查,24小时值班,主要监测、巡查、水库水位、输水涵管、大坝坝体、溢洪道等,每天监测巡查一次,若遇强降雨,每小时监测巡查一次。

4.2险情上报与通报

水库工程在监测巡查过程中,若发现水库工程有异常情况,巡查人员应立即用电话或手机向水库指挥部指挥长或镇政府报告,报告险情内容,出险部位,险情程度,若险情严重,指挥长应立即向县防汛办报告,并同时向有关镇、镇通报水库险情。

5险情抢护

5.1抢险调度

5.1.1调度方案

为确保余山坞水库工程运行安全,汛期将水库最高水位限制在高程9.5m,达到此水位为警界水位。

若水库水位达到警界水位、巡查人员应立即向水库指挥长报告,指挥长应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和防汛抢险应急分队人员到岗到位,日夜值班,并立即通知受威胁区人员作好转移的准备。

5.1.2操作规程

水库水位超过警界水位,水库指挥长或镇防汛办应立即向县防汛办报告,请示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县防汛办的指示,镇防汛指挥部和下游村具体执行。

5.2抢险措施

水库水位达到警界水位时,在通知受威胁人员作好准备转移的同时,架设好安置点上临时避难棚,抢险物资运抵水库工地现场,并作好相应准备。

水库指挥部成员和应急分队人员,应随时掌握雨情、水情、工程的变化,按各自的分工作好警报发布和通信联络的准备。

5.3应急转移

5.3.1财产转移安置任务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落实具体责任人和人员转移任务。

受威胁人员转移安置任务和责任人见下表。

人员转移安置任务和责任人

威胁村庄名称古迹

户数

人口

房屋

转移责任人

安置点

下古组

10

40

10

陈耀祖

本村坳上

营坊组

5

20

5

陈连芳

本村坳上

5.3.2转移方案

当余山坞水库工程出现险情时,监测人员和水库技术人员应立即向水库指挥长报告,由指挥长发布人员转移和工程抢险命令,由通信联络人员和警报发送人员,具体操作发送,规定:

警报信号,白天为锣声或手机电话。

晚上为手电筒(应急灯)灯光连续三次闪光或手机、电话。

5.3.3影响范围:

自然村庄2个,人口401人,房屋98间。

人口转移责任人

组别

责任人

转移人口

下古

陈耀祖陈文洪

201人

营坊

陈连芳陈瑞芳

200人

安置地点:

下古楼坳上

水库险情监测人员:

陈连芳陈瑞芳陈文洪陈连芳陈瑞芳

值班人员:

陈耀祖

指挥长:

吴旺元负责全盘

副指挥长:

马进林陈连芳汪锦芳协助指挥长工作

成员:

陈文洪陈连芳负责人口转移

陈胜芳负责应急抢险

陈耀举抢险物资筹备后勤保障

陈荣瑞、陈瑞芳发布警报通信联络

抢险物资:

现已筹备草袋300条,编织袋500条,砂卵石25m3,木桩25根,蓬布1块。

存放地点:

水库管理所

6应急保障

6.1组织保障

6.1.1职责分工

为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方便联系工作,明确各自职责,成立余山坞水库防汛指挥部,指挥部由吴旺元等9人组成:

具体职责分工:

指挥长:

吴旺元(镇长)

副指挥长:

马进林、陈连芳、汪锦芳

成员:

应急抢险负责人高明龙(武装部长)

人员转移负责人陈文洪

抢险物资、后勤负责人陈耀举

通信联络负责人陈荣瑞

警报发送负责人陈胜芳

技术负责人彭瑞历

6.1.2抢险专家组成

为确保余山坞水库工程防汛抢险的技术保障,确定由县水电局驻片技术员、镇水利员彭瑞历为专家技术组,由专家技术组负责指导一切抢险技术事宜。

6.2队伍保障

为确保余山坞水库应急抢险顺利成功实施,成立余山坞水库工程抢险应急分队:

队长:

汪锦芳

队员:

陈耀祖陈文洪刘中河陈耀举陈胜芳刘中旺

刘中元王金宝陈荣瑞胡长仙陈荣国陈文军

陈荣武陈文连陈外发陈旺发陈文波陈瑞芳

陈卫东陈培庆许水生

具体分工:

应急抢险组:

陈耀祖等

人员转移组:

陈文洪等

监测巡查组:

陈文军等

联络通信组:

陈耀举等

鸣锣报警组:

陈文波等

后勤保障组:

陈祖芳等

要求:

所有应急队员自备雨衣、雨鞋、手电筒(应急灯)、铁铲(锄头)通信工具等。

6.3物资保障

余山坞水库抢险物资储备及征调

物资种类

数量

存放地点

临时征调

到达时间

负责人

草袋

300条

水库管理所

300条

2小时内

陈耀祖

编织袋

500条

水库管理所

500条

2小时内

陈文洪

砂卵石

25方

水库管理所

25方

2小时内

陈祖芳

木桩

25根

水库管理所

25根

2小时内

陈文军

篷布

1块

大坝右侧

1块

2小时内

陈文波

6.4通信保障

为确保通信畅通,指挥部成员,应急分队队员手机、电话,汛期24小时全开,并各自通报自己的手机、电话号码,指挥部列表张贴并分发到各人手中,便于联系,在通信困难,受阻的情况下,联络人员骑摩托车送信。

7《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

7.1启动与结束条件

余山坞水库《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结束,只能在水库工程发生重大险情的情况下进行实施。

7.2决策机构与程序

余山坞水库启动和结束《应急预案》的决策权是杨梓镇人民政府。

由水库行政防汛责任人向镇政府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申请,由镇政府防汛指挥长亲自发布命令时启动,在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完全排除了险情的情况下,由指挥长亲自下达解除《应急预案》结束令。

《应急预案》不能随便启动,不能随意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确保《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8附件:

8.1水库技术工程特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