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523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docx

放线作业指导书需改动

一、施工准备

1.1设备检查

1.1.1对放线必用的所有机械设备、工器具等应由机械操作手和放线技术员进行全面检查。

1.1.2在机械设备、工器具的检查过程中应对设备、工器具的完好情况作出评定,填入设备检查表上报项目部总工审核。

1.1.3凡是不合格的设备、工器具等,一律不得投入本工程使用,并应立即作出禁用标识。

1.2人员培训及考核

1.2.1在放紧线施工作业前,由项目部组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使作业人员均能掌握本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

1.2.2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事先进行操作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其持证上岗。

1.3架线前应对全段或一个耐段的铁塔进行校正检查,转角塔应做到预倾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紧线后不向侧倾斜。

1.3.1应埋好放线耐段的两端头耐段的临时拉线地锚和紧线用的牵引地锚,临时拉线地锚距塔的距离其对地夹角不得>40°牵引地锚套的出土对紧线塔的夹角不得>30°。

表1-1不同部位的地锚使用规格及埋深

用于部位

地锚规格

经×长

埋深

(m)

地锚套出土夹角

(°)

牵引地锚

ф200×1500

2000

45°

临时拉线

ф180×1500

1500

45°

临时锚线

ф180×1500

1800

45°

1.4、试件试验和绝缘子清理

1.4.1在放线施工前,应将导线和不同规格的地线各作一组液压连接试件进行拉力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放线作业。

1.4.2试件制作的方法是:

两端为耐线夹,中间为接续管。

1.5通道清理

1.5.1线路通道上的所有障碍物在放线前均应清理;根据设计要求;线路走廊垂直下方的竹木自然生长高度与导线的垂直距离小于4.5米的一律砍伐。

与边导线的水平距离小于4.0米的一律砍伐(如树、竹自然高度超过导线高度者,应保证树竹倒落时不得损及线路的安全运行)。

 

二、交叉跨越

2.1跨越物种类

2.1.1本工程的交叉跨越较少,主要为电力线、公路。

2.2跨越分布情况

2.2.1本段跨越的分布为:

2.2.1.1、A回:

G2-G3跨越公路一次、G3-G4跨越公路一次;G12-G13跨越10kV线路一次;G24(B回N24)-G25跨越通讯两次;G35-G36跨越10kV线路一次、公路一次;

2.2.1.2、B回:

N12-N13跨越10kV一次;

2.3跨越方法

2.3.1对10KV及以下的电力线一律采用停电搭架跨越,对部分被跨越的低压弱电线路视其现场实际情况和与物主取得同意的情况下可进行停电下线跨越。

2.4停电联络

按第八章施工安全的第49条有关规定执行。

2.5停电下线跨越应采用的措施

2.5.1在运行单位或物主的支持同意下线跨越的情况下,在下线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a、由项目部提前造好停电申报计划交运行单位,同时递交被跨越线路的被跨越点的位置、现场地貌、跨越高度及下线措施。

b、被跨越线路位置如在被跨越线路的耐杆较近处时,应自耐杆处下线,如在耐杆较远处时,只能在直线杆上将被跨越的导线连续卸下2~3档(基),使被跨越线路的导线落地。

c、如在耐杆处下线,应在下线杆位档的两头提前打好临时拉线地锚坑,埋好地锚,待停电后即时打好临时拉线。

对10KV及以上的线路,如被跨越处并非耐塔时,临时拉线不但对耐杆要挂,另一端的直线杆上同时要打临时拉线。

d、用于转角耐杆的临时拉线的对地夹角不得>45°,临时拉线应打在导线横担上;用于直线杆的临时接线对地夹角不应>30°。

临拉的上端用线夹(耐线夹)或并沟线夹迈过横担卡在导线上。

两端头的临时拉线同时打好,经检查每根拉线均已受力一致后,方可进行下线作业。

e、被卸下的导线应有专人看护,作业人员不得用脚踩踏,导引绳不得在上面直接拖拉。

f、在直线杆上卸下的导线同样要有专人看护,如被卸导线不能着地时,必须进行搭架越线,绝不允许强行将导线压下着地,因此,对直线杆处下线前应有搭设越线架的充分准备和应急措施(包括人员、物资的安排)。

g、当一个耐段的放紧线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恢复被下线的电力线路,恢复后的线路应认真检查线路恢复情况和应拆除的临时保护设施,工作接地等均已拆除后,由现场检查人签证交由负责停电的专人向运行单位申报送电恢复。

2.6越线架搭设

2.6.1越线架搭设分为四种、四类:

1)带电越线架搭设;

2)停电越线架搭设;

3)通信线的越线架搭设;

4)公路、小铁路的越线架搭设。

2.6.2越线架可用楠竹、木杆或小钢管进行搭设,越线架的搭设高度、宽度(长度)视被跨越物的高度和跨越交叉角而定,在不同跨越物所搭设的越线架如图2-1

 

(a)(b)

 

(c)(d)

图2-1越线架搭设示意图

a-单侧单排,用于通信线,被跨高度在6.0米及以下的;

b-双侧单排,用于通信线、380V电力线、公路,被跨高度在6.0米及以下;

c-单侧双排,用于通信线,低压电力线、车辆较多的乡村公路,被跨高度在6.0米以上的。

d-双侧双排,用于35KV及以上的线路,被跨高度在12米及以上的。

2.6.3越线架的形式应根据被跨越物的大小和重要性确定,重要的越线架及高度超过15米的越线架应由施工技术部门提出搭设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2.6.4越线架的中心应在线路中心线上,宽度应超出新建线路两边线各1.5米,且架顶两侧应装设外伸羊角。

2.6.5越线架的立杆应垂直,埋深不应小于50cm,杆坑底部应夯实,遇松土或无法挖坑时应绑扫地杆,越线架的横杆应与立杆成直角搭设。

2.6.6越线架的两端及每隔6~7根立杆应设剪刀撑、支杆或拉线。

剪刀撑、支杆或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不得>60°,支杆埋入地下的深度不得<30cm。

2.6.7本工程的越线架将采用Ф48~51mm的钢管,立杆和大横杆应错开搭接,其搭接长度为:

立杆0.8~1.0m,横05~0.6m。

2.6.8越线架的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的间距为:

a、立杆2.0m;

b、大横杆1.2m;

c、小横杆1.5m。

2.6.9搭设越线架的各种材料、工具必须采用绳索传递决不允许抛扔。

2.6.10越线架搭设完工后,应由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验收后方

可使用。

三、架线

3.1耐塔放线滑车的安装

3.1.1直线塔的放线滑车本章不再详述,只说耐转角塔的放线滑车安装。

3.1.2本工程的特点是每个力放线施工段都是由多个耐段组合而成,直线塔均少于耐转角塔,为使力架线质量得到保证,转角耐塔的放线滑车安装是否正确不但是质量的保证,同时还是施工安全的保证。

因此,转角塔的放线滑车安装将按以下规定执行:

a、每相导线均应悬挂两只滑车;

b、滑车的挂具应采用Ф20的园钢制成,如用钢绳套时,其规格为6×37Ф15mm,长度1.0m(成型后净长);

c、两滑车之间应用∠63×35的角钢连成整体,角钢长度视横担宽度而定,允许比横担宽度小150-200mm,但不应大于挂线点横担宽度,直线塔绝缘子串是双串的放线滑车同样按此方法;

d、转角塔的放线滑车在受力后要向倾斜,因滑车自重而造成滑车中心偏离受力方向,由此可能导致牵引绳、导线掉辙(跳槽)。

为解决这一隐患,放线滑车应采取预倾措施,并随时调整倾斜角度,使导引绳、导线的方向基本垂直于滑车轮轴,调整倾斜装置如下图3-1:

 

 

6

24424

33

 

转角方向

55

 

图3-1转角塔放线滑车倾斜调整示意图

1、放线滑车2、挂具3、Ф13钢绳

4、3t起重滑车5、3t手扳葫芦6、Ф180mm园木

3.1.3转角耐塔的放线滑车安装位置。

a、两边线挂在边导线挂线点的横担,如有施工用U-2880U形螺丝的转角塔应挂在U-2880的U形螺丝上;

b、中相导线的放线滑车在中相挂线点平移至转角侧的塔身主材上,其悬挂点应用钢绳套绑扎牢固,并在钢绳绑扎处角钢加衬方木。

3.2导地线、光纤的展放方式

3.2.1本工程I回的地线为面向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地线支架为OPW光纤,左侧N156-N167为LBGJ-80-20AC铝包钢绞线,N167-州变为LGJ-95/55钢芯铝绞线,II回T159-T178为GJX-50稀土镀锌钢绞线,T178-N177为GJX-70稀土镀锌纲绞线,为方便施工对I、II回的导线和光纤采用力放线,其余地线采用非力放线。

3.2.2导线和光纤采用力放线时,需展放的导引绳施工方法与地线展放相同,每根地线或导引绳在人力展放过程中必须有领线人,领线人应由技工担任。

3.2.3人工展放地线、导引线

3.2.4领线人应认准线路方向,尽量将地线或导引绳放在线路走廊上,不要超出走廊,以减少青苗及各种作物的损失。

3.2.5人力放线的牵引速度要均匀,不允许在地形条件较好地段跑步牵引、牵线人应保持一定距离,对地线不允许有金钩出现。

3.2.6由于本工程多为孤立档,地线应在材料库按档距长度将线长计算准确后进行下料,其下料长度:

I回N156-N160A,II回T159-T164=L×1.1,其余各耐段=L×1.05。

耐段长(m)。

耐段长应以复测报告中的长度为准。

3.2.7地线耐线夹属液压的,应在下料后先压好一端,计算长度时应准确用尺测量线轴各层的圆径再×π,并要在第一圈的起点(线头处)作好标记,第二、三层的起点应在该同一垂线上。

3.2.8导引绳的展放与地线的展放相同,当导引绳和地线需要穿越滑车时,其端头应迈过铁塔高度的两倍。

3.2.9导引绳、地线需翻跨越架时,对电力线以绝缘绳将引绳线头绑牢(其他越线架用棕绳),慢慢牵引和放出,并注意线头或引绳头不要卡在越线架上。

3.2.10导引绳和地线可运到应放线长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头展放,引绳与引绳的连接用30KN的抗弯连接器连接。

3.2.11地线或引绳运至展放点后,在展放中应设有不少于3人看护和向牵引方释放地线或引绳,看护人与引线人均应配置同频率的对讲机,在释放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引线人停止牵引。

3.2.12地线和引绳的展放顺序应先地线后光纤引绳再导引绳。

为增大临时拉线地锚的周转率,地线应在力放线施工段的相应耐段逐段展放,当一个耐段的地线展放完后应及时紧线。

3.2.13导线和光纤是以机械牵引导引绳展放,在牵引过程中对耐转角塔,各重要越线架均应须配有通讯设备的专人看守。

在接续、抗弯连接器通过滑车时,看守人员应提前通知牵引场减速牵引。

3.3光纤、导线牵引展放及紧线

3.3.1牵引场的准备

3.3.1.1检查牵引机方向,是否已对正牵引光纤、导线的方向;放下牵引机支腿、支垫道木将牵引机调平;收紧锚固牵引机的手板葫芦将其固定。

3.3.1.2将已锚固在牵引场的牵引绳尾端(绳头)穿绕牵引机的牵引轮后,将其尾端固定在牵引绳盘上。

牵引绳引入牵引轮时应由向外上进上出或上进下出。

3.3.1.3一切准备就绪后,发出信号通知力场指挥人员,听从牵引试机的指令。

3.3.2力场的准备

3.3.2.1检查力机方向是否已对正光纤、导线展放的方向;放下力机液压支腿、支垫道木将力机调平;收紧锚固力机的手扳葫芦将其固定。

3.3.2.2将光纤或导线吊上线盘架上,调好盘架高度,使线轴水平,装上液压制动器;用Ф16的尼龙绳缠绕在力轮槽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绕制方向一致,上进上出或下进上出,其穿绕圈数不少于5周,使绳头的一端在力机的进线侧,另一端在出线侧。

3.3.2.3将光纤或导线头拉出线盘(光纤除外)截除线头的散股部分后,将导线头套入网套连接器并收紧(光纤直接连接在出厂预制的牵引套上),在距连接器开口端20-50mm处用10-12号镀锌铁丝绑扎不少于10匝;在网套连接器的外表面缠绕一层白布条并用胶布粘牢(以防损坏力轮);再将导线(光纤)头上的网套与力机进线侧绳头连接。

3.3.2.4启动力机,以人力拉紧力机出线侧的尼龙绳慢速牵引,使导线(光纤)随尼龙绳通过力轮并拉出力轮4-5t以后停机。

3.3.2.5解下导线(光纤)头的尼龙绳,将线头的网套连接器与30KN旋转连接器连接。

3.3.2.6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等待牵引场的试牵通知信号。

3.4通信设备的配置及使用

3.4.1力场设指挥台式对讲机一部,由指挥人员专用:

用以指挥和接收沿途各岗位的一切信息。

牵引场同样配台式对讲机一部供牵引场的指挥人员使用:

负责与沿途各岗位人员联系,牵场的指挥人员还应配带有耳机的对讲机一部。

3.4.2放线段关键岗位,即指转角塔,重要交叉跨越(10KV及以上的带电跨越),上扬点和个别制高点的护线人员,均应配备对讲机一台,供随时与牵引场指挥人员联系。

3.4.3持有通信设备的人员不得以通信设备发送对施工无关的语言,并应做到精神集中认真履行岗位责职。

3.5试牵试机

3.5.1牵机的启动顺序:

3.5.1.1牵机的启动应听从力场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停机和启动。

3.5.1.2每次停机或启动的顺序为:

停机应先牵引机,后力机;启动应先力机后牵引机。

3.5.1.3无论是指挥人员联系牵引过程中的各种事宜,或是各岗位人员与指挥人员联系各种异常情况,均应说话果断、语言清楚。

3.5.1.4当牵引场接到指挥人员的启动指令时,方可进行启动,试牵时应做到慢速牵引,牵引速度应控制在30~40m/min。

3.5.1.5在试牵时无论是牵引场或力场均应仔细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及其他有关事项,确认一切情况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牵引。

3.6布线

3.6.1光纤布线:

3.6.1.1光纤到货是按设计要求定长制造的,共两盘,N156#~N167#段为OPGW-A,N167#~州变为OPGW-C。

在施工布线时应识别线盘上的型号标识,而不得误用。

3.6.2导线布线:

3.6.2.1本工程的导线到货均是定长导线,每盘2000米,在力架线布线时的盘号可定为自编号,即第一盘编为“1”号,第二盘编为“2”号……“n”号。

3.6.2.2为使导线减少损失和接续管的位置符合规要求,布线时按表3-1力架线导线布线表进行力牵引布线。

表中个别盘号需剩少量余线是因推算接续管对塔的最近距离(转角塔15m,直线塔5m)和不允许接头而需要截断的余线。

在牵引布线时应严格执行。

3.6.2.3因本工程孤立档较多,导线耗量比正常情况下要大,因此,对所有应留的导线均不应有散头、松股现象及浪费使用,否则将造成导线用量不足。

四、导地线连接

4.1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导地线接续一律采用液压连接。

4.2导地线的接续,耐线夹液压均应遵照《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试行标准执行。

4.3液压连接应由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操作,无论是接续管或耐线夹,压后经自检合格后,应随及在接续管和耐线夹打上液压工的代码钢印,并应有现场监理在场。

4.4液压的导线及避雷线的受压部分应平整完好,同时与管口距15m不存在必须处理的缺陷。

4.5液压的导线及避雷线的端部在割线前应先将线掰直,并应扎防止松散的绑线,切割时应与轴线垂直。

4.6在钢芯铝绞线割断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4.7量尺画印的定位印记,画好后应立即复查,以确保正确无误。

4.8液压前应对所使用的各种接续管及耐线夹,应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受压部分的外直径,外观检查应符合GB2314-85有关规定。

用钢尺测量各部长度,其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填写记录表。

4.9在使用液压设备之前,应检查其完好程度,以保证正常操作,油压表必须定期校核,做到准备可靠。

4.10对使用的各种规格的接续管及耐线夹,应用汽油清洗管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

短期不使用时,清洗后应将管口临时封堵,并以塑料袋封装。

4.11镀锌钢绞线的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棉纱擦去泥土。

如有油垢应以汽油清洗,清洗长度应不短于穿管长度的1.5倍。

4.12钢芯铝绞线的液压部分在穿管前,应以汽油清洗其表面油垢,清洗长度对先套入铝管端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4.13导线的接续管,耐线夹液压穿管前,应在导线的液压部分涂以801电力脂(导电膏)。

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钢芯铝绞线铝股表面氧化膜的操作程序如下:

a、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铝股氧化膜的围为铝股进入铝管部分;

b、按前面4.12条将外层铝股用汽油清洗干燥后,再将801电力脂薄薄地均匀涂上一层,以将外层铝股覆盖住;

c、用钢丝刷沿钢芯铝绞线轴线方向对已涂801电力脂部分进行擦刷,将液压后能与铝管接触的铝股表面全部刷到。

4.14镀锌钢绞线的穿管前应用钢尺先测量出接续管的实际长度“ι”;再用钢尺在镀锌钢绞线端头向量取ι的1/2处画一印记,此印记命名为“定位印记”。

4.15印记划好后,将钢绞线两个端头分别向管口穿入,穿时应顺钢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两端头在接续管中点相抵,两线上的印记与管口重合。

4.16镀锌钢绞线耐线夹的穿管,将镀锌钢绞线的端头自管口穿入,穿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端头露出管底5mm为止。

4.17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穿管顺序为:

1)先量出钢接续管的长度ι;

2)自钢芯铝绞线端头用钢尺量取1/2ι+△ι+20mm(绑扎处);△--钢接续管压后的增长值,一般一头取8mm作印记,命名为“N”;

3)为防止钢芯散股,在原端头将铝股剥开一小段,将露出的钢芯用绑线扎牢,然后用切割器(或手锯)在印记“N”处切断外层及中层铝股。

在切割层铝股时,只能割到每股直径的3/4处,然后将铝股逐股掰断。

4)套铝管:

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5)穿钢管:

将已剥露的钢芯(如剥露的钢芯已不呈原绞制状态,应先恢复其原绞制状态)自钢管两端穿入。

穿入时应顺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芯两端头在钢管中点相抵,钢管两头的预留长度△相等即可。

6)穿铝管:

当钢管压好后,用钢尺测出钢管压后的中点O1,自O1,向两端铝线上各量铝管长度的1/2,在该处画印记“A”。

在铝线上量尺划印工序,必须按前面4.13.2b、d、条涂上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之后进行。

7)两端印记画好后,将铝管顺铝线绞制方向向另一侧旋转推入,直至两端管口与铝线上两端定位印“A”点重合为止。

4.18钢芯铝绞线耐线夹的穿管顺序:

1)自钢锚底部量出钢锚长度“ι”;

2)自钢芯铝绞线端头向量ι+△处划印为“N”;

△--钢锚压后的增长值,一般取8mm;

3)为防止铝股散股在N点侧用绑线扎牢;

4)按前述方法剥去铝股;

5)套入铝管,使铝管的引流板向外侧;

6)穿钢锚:

将已剥的钢芯按绞制方向旋转推入并保持原节距,直至钢芯端头触到钢锚底部,管口与铝股间的预留长度△≥8mm,(当第一个钢锚后的增长值超过或小于8mm时,其△值可另行调整,使压后的钢锚管口与铝股应有3-4mm的间隙为宜);

7)当钢锚压好后,自钢锚最后凹槽(钢锚U型环侧)边向钢锚U型环端量20mm划一定位印记“A”,自印记“A”点向铝线侧量铝管全长ι处画一印记“C”。

8)按前面所述方法涂801导电膏并清除氧化膜,然后将铝管按导线外层的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口露出定位印记“C”为止。

4.19液压操作

4.19.1液压时所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上应有明显标记,使用时不得错放,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

4.19.2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此时应使两侧导线或避雷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产生弯曲,然后开动液压机。

4.19.3液压机的操作必须使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而不以合模压好的标准。

4.19.4施压时相邻两模间至少应重叠5mm。

4.19.5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符合后再继续进行液压操作。

4.19.6对钢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现象应停止或修复后使用。

4.19.7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飞边锉成圆弧状。

4.19.8管子压完后,因飞边过大而使对边距尺寸超过规定值时,应将飞边锉掉后重新施压。

4.19.9钢管压后,凡锌皮脱落者,无论是否裸露于外,皆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4.19.10用补修管补修导线前,其覆盖部分的导线表面应用干净的棉纱将脏物擦干净,如有断股,应在断股两侧涂刷少量801导电脂,再套上补修管进行施压。

4.20操作工艺

4.20.1第一模压模中心应与钢管中心相重合,然后分别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4.20.2第一模自U型环侧开始,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4.20.3第一模压模与钢管中心O重合,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依次施压。

4.20.4。

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有钢管部分的铝管不压。

自铝管上有N1印记处开始施压,一侧压至管口后再压另一侧。

如铝管上无起压印记N1时,在钢管压后测量其铝线两端头的距离,在铝管上先画好起压印记N1。

4.20.5:

自凹槽前侧开始向管口端连续施压;

2)铝管分两种管型时,首先检查右侧管口与钢锚上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第一模自铝管上有起压印记N处开始,连续向左侧管口施压。

然后自钢锚凹槽处反向施压,此处所压长度对两个凹槽的钢锚最小为60mm,对三个凹槽的钢锚最小为62mm。

在压铝管时,如引流板卡液压机油缸,不能按以上要求就位时,可将引流板转向上方施压。

第二种铝管自铝线端头处向管口施压,然后再返回钢锚凹槽处施压。

如铝管上没有起压印记N时,则当钢锚压完后,用尺量各部尺寸,在铝管上画上起压印记。

注:

如铝管上未画有起压印记N时,可自管口向底端量LY+f处画印记N。

LY直见下表:

条件

K≥14.5

K=11.4~7.7

K=6.15~4.3

LY

≥7.5×d

≥7.0×d

6.5×d

注:

K-钢芯铝绞线铝、钢截面积比;d-钢芯铝绞线外径,mm;

f-管口拔梢部分长度,mm。

4.20.6钢芯铝绞线中相导线的耐线夹引流板的方向应朝转角跳线支架向上75°,两边导线的引流板应垂直向下。

4.20.7其液压方向为自管底向管口连续施压。

4.21质量检查

4.21.1工程所进行的检查性试件符合下列规定:

1)架线工程开工前应对该工程实际使用的导线、避雷线及相应的液压管,同配套的钢模,按本规程规定的操作工艺,制作检验性试件。

每种型式的试件不少于3根(允许接续管与耐线夹做成一根试件)。

试件的握着力均不应小于导线及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2)如果发现有一根试件握着力未达到要求,应查明原因,改进后做加倍的试件再试,直至全部合格。

3)相邻不同的工程,所使用的导线、避雷线、接续管、耐线夹及钢模等完全没有变动时,可以免做重复性验证试验。

但不同厂家及不同批的产品不在此列。

4.21.2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为:

S=0.866×(0.993D)+0.2mm

D——管外径mm

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更换钢模重压。

4.21.3液压后管子不应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缝。

4.21.4各液压管施压后,应认真填写记录。

液压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在管子指定部位打上自己的钢印。

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记录表签名。

五、紧线

5.1紧线前力场的指挥人员应随时对各耐转角塔的护线人员进行询问,要求护线人员认真检查导线有无跳槽现象和导线是否处于放线滑车的轮轴中心,当导线有偏离轮轴的塔位,应进行滑车倾斜调整后才能进行紧线。

5.4弧垂观测

5.4.1弧垂观测可采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