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759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docx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

附件2:

现场应急管理通用标准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各类突发事故或灾害,正确有序地处置紧急情况,将人员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通用标准。

本标准统一规范了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写和日常管理要求,明确了现场处理紧急情况的原则,强调所有现场人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应有的正确行为,为现场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塔里木油田钻井、试油、修井、油气生产和处理、油气集输和管道、炼油化工装置、新改扩建项目及设施等生产作业区域。

所有生产区域的应急预案必须涵盖一天24小时,一周7天。

本标准为塔里木油田强制性执行标准。

3.主要灾害防护

3.1井喷、爆炸、火灾的防护

由于发生自然灾害、井喷和其它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同时发生火灾、爆炸,所以有足够的防火防爆措施是很重要的。

应保持所采用的消防、防护标准是最新的,并确保员工完全理解这些标准。

属地主管和员工应了解井喷、爆炸和火灾的危害及其所负责区域的防护设施,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点火源。

3.2毒性、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防护

不受控制的毒性、放射性物质泄漏,会产生严重危害,应采取隔离措施,迅速撤离。

每个生产班组都应有一位经过应急培训合格的管理者带领的应急小组,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泄漏量和缩短泄漏时间。

4.紧急情况的分类

紧急情况是指要求立即采取行动的非正常情况,这些非正常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灾难,本通用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各类紧急情况。

a.井喷:

控制系统完好情况下发生溢流。

b.火灾:

小范围火灾,可以控制。

c.爆炸:

小范围,对设施、人身安全没构成危险。

d.油气管线爆裂、淤堵:

井、站油气集输管线裂口,闸阀密封不严。

e.油气泄漏:

油气处理厂站、集输管线出现轻微泄漏,可以控制。

f.中毒:

发生个别人员中毒。

g.有毒物质泄漏:

有毒物轻微泄漏,可以控制。

h.电力或通信线路中断:

电力或通信设备存在缺陷。

i.发电站或变电所大面积停电:

发电站或变电所报警,可能导致事故。

j.交通事故:

人员轻微受伤,车辆可以启动。

k.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临时局部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短期影响生产运行,临时应急处理即可恢复正常。

l.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致个别人中毒,或对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社会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或威胁,临时采取措施可以控制。

m.地质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经危及油田生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或少量经济损失,灾害停止发展。

5.职责

5.1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负有保护人员、生产设施和公众安全的总体责任。

a.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完善现场应急预案,对预案进行年度评审;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的现场应急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应急演练;组织对员工的应急培训;负责设立现场应急指挥点,组建现场应急组织机构,并提供应急资源保障。

b.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组织控制现场,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同时,必须按相关程序和要求向上级汇报,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汇报险情动态。

c.在紧急情况或灾难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指挥现场所有应急活动,防止或控制对其它区域的影响,防止事态扩大;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应由直线经理担任或是由直线经理授权的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应当有能力快速作出应急决定并承担全责;发生紧急情况时,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应迅速到达现场应急指挥点,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工作。

5.2属地主管

属地主管应当熟悉生产区域所涉及的操作和物料,在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到达之前,尽可能地改善紧急情况,并指导、协调各应急组的工作。

当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到达后,汇报现场情况,并协助开展应急实施工作。

5.3抢险组织组

抢险组织组组长应当由属地主管或具有相当技能、熟悉工艺操作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负责日常应急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

发生紧急情况时,负责现场应急操作、抢险和救援工作。

5.4技术保障组

紧急情况发生时,在应急现场指挥点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协助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参与评审现场应急管理的质量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5.5安全消防组

安全消防组负责生产区域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员工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

发生紧急情况时,负责现场消防工作,并且负责事故现场内的环境监测。

5.6通讯联络组

通讯联络组负责保证生产区域内外的相关人员都建立和保持通讯畅通。

一旦发生通讯中断,应当指派通讯联络员携带书面信息(而不要口讯)传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淆和曲解信息。

应急组织中的关键成员应当佩戴有特殊标记的身份识别标记,如特殊标记的安全帽或臂章,以确保信息准确送达。

特别强调,应当按信息上报规定谨慎地、尽可能少地发出不成熟的或会引起轰动的信息,特别是可能涉及伤亡受害者姓名的信息。

5.7后勤保障组

负责落实和管理应急所需的物资。

紧急情况下,负责组织应急所需的车辆、机具和物资;负责应急所需的生活和办公用品保障。

5.8警戒救护组

负责调查生产区域周围的环境,制定紧急撤离线路,建立外部联络机制;日常应储备各种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对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护知识培训。

紧急情况下,负责照顾受伤的或可能中毒的员工,引导人员疏散;设置安全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统计核查人员,应确保生产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没有遗漏;统计所有可能失踪、受困或伤亡的人数;运送受伤的人员;运送医药或应急供应品;紧急情况下,通知周边居民撤离。

该组组长应由经过紧急救护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抢险组织组

5.9HSE部门

a.对紧急情况的防止和控制措施提供建议和指导;

b.持续不断地评价应急预案和组织;

c.评价应急培训和演练效果,作为定期安全检查的一部分。

5.10全体员工的职责

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参与应急管理活动;在紧急情况下,所有生产区域的员工必须承担应急处置的相应职责。

6.日常应急管理

6.1现场应急预案

在现场采用适当的设计、足够的工艺控制和良好的维护等措施后,为增强应急防护成效,还应实施应急预案管理,以更好地满足现场实际的需要。

制定现场应急预案必须以工艺安全分析(PHA)为基础,以保证其针对性。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采用故障假设等分析方法(“这里有可能发生事故”或“如果发生了事故,我们要做什么”这类问题的回答),来分析工艺操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原因,评估事故后果。

这些工作对确定现场需制定的应急预案类型及需要的应急步骤及优先顺序是非常必要的。

现场应急预案不仅仅是用作培训的参考资料,更是一个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灾难时起指导作用的工作计划。

现场应急预案应分成两部分制定:

a.基本原则和演练、培训。

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应急防护的原理、培训演练、应急人才和物料储备的要求等。

b.行动预案。

在应急处置时应当能够迅速参照行动预案来确定要履行的职责。

行动预案应当语言简洁、有可操作性。

应使用图、表来描述组织机构、职责和责任、应急程序等。

本标准附录A的审核清单既是制定现场应急预案的指导标准,也是现场应急预案的评审标准。

6.2应急预案培训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总体负责现场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应分成两个层次:

一层是应急组织的成员,由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与各专业小组长共同负责完成;另一层是仅仅需要了解预案、随时接受应急指令的其他员工,由各级属地主管负责落实。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与各专业小组长应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可采取课堂学习、实践课程和演练等形式。

预案的修订和发布,应及时告知员工,并组织相应培训。

6.3演练

为评估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各种工况的(包括白班或夜班)、全范围的、事先告知的或不事先告知的演练。

演练应当设计各种各样的场景,来验证应急组织的每个部分功能的有效性。

应急操作演练和消防演练与全面的应急演练不同,不能替代全面演练。

演练的模拟场景可能包括:

模拟火灾、爆炸和毒性、放射性物质泄漏;测试报警系统、急救、撤离程序及下班后的关键人员召集程序;电话太多造成通讯不畅;新闻媒体未经许可进入应急区域;无线电系统中断或不能使用;某些关键岗位成员不能及时到位;统计人员缺失;模拟受伤、中毒和群体伤亡;模拟风向变化等。

每次演练后必须对演练效果作出评价,并书面记录。

6.4运行装置停车

每个操作区域应当制定紧急停车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员的暴露和对装置的损坏。

每个生产区域必须确定谁有权停止装置运行。

在某些场所,当报警信号响起时,所有区域都会自动停车。

而在另外一些场所,停车仅只是在现场生产主管作出谨慎准确评价后进行。

岗位员工应当熟悉停车程序。

停车程序应该经过测试,测试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测试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有些测试需要通过模拟操作来进行。

6.5应急物资

各单位在日常应急管理中,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见附录B:

应急物资清单。

7.应急指挥点、紧急报警和撤离

7.1应急指挥点的设置

每个生产区域应当选择一个主要的应急指挥点,同时还应有一个或多个备用。

应急指挥点应当远离可能的危害,并对人员和设备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防护。

应当首选非燃烧体建筑物或是钢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该场所应当至少有二个出口、足够的通风,以及能防护爆炸碎片。

应急指挥点所需的器材和设施应当是现成可用的,见附录A。

7.2紧急报警信号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能够立即通知到生产区域内应急组织成员;

b.能够通知到生产区域的所有人员;

c.能够在断电时正常报警,并有自备电源;

d.应有备用警报系统和多个报警启动按钮。

7.3撤离

撤离预案的计划和培训应当包括:

a.撤离行动的基本原则;

b.撤离行动的授权;

c.撤离通知的信息沟通;

d.撤离线路和紧急集合点的位置;

e.救援设备的位置;

f.风向判定;

g.撤离人数统计核实。

8.审核

各基层单位应每年组织审核应急管理的质量。

 

附录

附录A—应急预案审核清单

建议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评估和分析应急预案

a.根据现场情况,去除不适用项,形成适用的审核清单。

b.将审核清单与应急预案相比较,记下应急预案的不符合项。

c.根据审核清单制定或修订预案,并进行年度评审。

审核清单内容

1.应急预案的启动

a.应急预案启动的确认标准?

b.授权谁来实施应急预案?

c.应急预案是如何启动的?

d.包括什么类型的紧急情况和灾难?

2.紧急报警

a.正常吗?

b.万一断电或报警系统发生故障,该如何?

c.所有需要听到报警的人员都能听到吗?

d.如果警报启动了,应急组织和其他员工应当采取什么行动?

e.全体撤离的信号是什么?

f.如何通知生产区域外有危险的区域?

g.如何通知下班的关键主管人员?

h.按顺序发出多个警报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3.应急指挥点

a.应急指挥点的位置?

b.多个备用位置?

c.在所有应急指挥点内,下述设备和供应的可用性和充分性?

●应急预案的文本;

●标明公用工程、消防管道的地图和图纸;

●标明邻近工业区、社区、公路等的地图;

●应急通讯录(应当定期评审其准确性,并及时更新);

●电话簿(包括黄页电话簿);

●通信设备(通讯设备应有足够的电话线路,以保证厂内和厂外通话。

当正常电话线路过载时,应备有一部不对外公布的专用电话。

当其它通讯手段失效时,为保持通讯的连续性,还应备有防爆对讲机);

●记录事件应配备的物品,通常包括:

记录本、笔、数码相机、笔式录音机、白板、记事卡、防爆手电、劳保用品、笔记本电脑、复印(打印、传真)机等,并指定专人记录资料;

●紧急照明系统;

●紧急供电系统;

●有关风速、风向和气象条件的资讯。

4.应急组织(应深入到每个岗位,并有后备人员)

a.组织流程图、岗位描述和职责?

b.在下班期间,应急组织中的关键岗位是否有人顶替?

c.组织中的岗位是否满足以下要求?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紧急情况发生之前、期间、之后的所有应急活动,向上级通报事态进展。

●技术保障组——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协助制定应急抢险方案。

●通讯联络组——提供、维护和控制所有厂内、外的现场与应急指挥点之间的通讯手段。

必要时,指派通讯联络员携带书面信息(而不要口讯)传达。

●抢险工程组

a)紧急操作;

b)组织救援活动;

c)进行对建筑物、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燃料气、导热油)等的紧急修理。

●安全消防组

d)现场消防工作;

e)安全警戒区内的环境监测。

●警戒救护组

f)守卫生产区域和控制大门;

g)设置路障;

h)照顾受伤的或可能中毒的员工;

i)设置医疗中心和备用点;

j)引导人员疏散;

k)设置安全警戒区,建立交通管制;

l)统计核查人员,汇总失踪和受伤人员名单;

m)运送受伤的或失去能力的人员;

n)运送医药或应急供应品;

o)紧急情况下,通知周边居民疏散。

●后勤保障组

p)负责组织应急所需的车辆、机具和物资;

q)负责应急所需的生活和办公用品保障。

5.统计人员

a.统计人员的方法通过演练来验证是否有效?

b.由谁来统计?

c.资讯如何收集?

所有区域都报告了吗?

d.访客、外来者、承包商、供应商等所有人员都包括了吗?

e.在生产区域外的员工怎样报告?

f.班组变化时如何统计?

g.有现成的统计格式吗?

h.由谁来接受和汇总统计?

6.紧急集合点

a.是否有指定的紧急集合点,并有备用地点?

b.是否考虑指定安全避难安置点?

c.局部生产区域撤离讯号是如何发出的?

不同于整个生产区域的撤离讯号吗?

d.由谁作出撤离决定?

e.如果需要整体撤离,将如何操作?

●有足够的出口;

●使用的讯号;

●证明每个人都已撤离的方法。

7.停车操作

a.测试停车操作的程序是否有效?

b.由谁来作出决定?

c.如何告知相关人员?

d.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角色?

e.如何确认已停车?

f.是否有停车操作确认清单?

8.物质泄漏

a.是否辨识泄漏的物质?

b.是否估算泄漏量和泄漏时间?

c.是否辨识泄漏物质的毒性、易燃性、致癌性等?

d.是否列有生产区域及社区需要紧急撤离的危害浓度极限标准?

e.如何得到风速和风向等相关信息?

f.如何确定在下风向有关居民或工业区的位置?

g.泄漏物质到达受影响区域的时间?

h.由谁来决定需要提醒生产区域以外有危险?

i.生产区域以外预警、报警和撤离的原则?

j.由谁去通知受影响区域?

k.通知的时机和有效时间?

l.警报的等级?

m.迅速通知受影响区域的方法?

n.医院及医疗协助。

9.通讯

a.与现场应急指挥和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

b.不对外公布的专用电话号码?

c.正确使用通讯工具的方法?

d.应有足够数量的无线通讯设备,并放在合适的位置,随时可用?

e.送信人和通讯员?

f.在通讯设备发生故障时,是否能采用其它无线电话进行补充?

10.紧急情况上报内容清单

a.发生了什么事情?

b.有无伤亡或失踪人员?

c.目前紧急情况已被控制住了吗?

如果是,有多大损失(厂内,厂外)?

d.由谁负责应急指挥?

e.是否有外界组织帮助?

f.涉及的生产区域、工艺流程和经过?

g.是否有拍照和监控录像?

11.公用工程和服务

a.消防供水能力?

b.消防泵运行能力?

c.消防管网的布局和各部分的能力?

d.关键系统的电力保障能力?

e.断电时生产区域内外的紧急照明?

附录B—应急物资清单

该清单包括可供充分利用的各种物资,但仅限于现有可用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无线电设备、电力扩音器、公共广播系统、发电机、紧急照明设施、焊接设备、消防车、软管、管嘴、灭火器、泵、泡沫浓缩液、氧气-乙炔切割设备、空气压缩机、鼓风机、手动工具、吊车、推土机、卡车、起吊设备、救护车、行军床、毯子、医疗用品、正压式呼吸装备、氧气袋、扳手、防火服、安全帽、雨衣、氧气紧急工具箱、辐射和污染探测器及测量设备、空气取样及测量仪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