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8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② 内容丰富,主体求真,汇集了大量史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史料,首次提出:

“法律面前从平等”。

③ 坚持民主观,但却又宣扬天命论。

政治立场明显。

平等地看待其他民族,赞扬东方国家的文明。

对待波斯也一分为二。

既谴责其侵略行为又肯定其优秀文化和人的英雄行为。

④ 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⑤ 注意历史的垂训作用,注意历史对后人的教育作用。

说自己写历史是为了不让后人忘记

5. 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①在著作中显示了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念和历史观。

表现:

A、政治观念中很多处提到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崇城邦制,向往平等,坚持正义,反对侵略,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B、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这是其政治目标。

C、人本观念得到体现,显示以人为本,记录人事而不是记录神事,同时要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为希腊史学奠定了基础。

② 治史视野的宽广和治史观念的变化。

A、撰史时把眼光投向希腊以外的世界,实际上是当时希腊人的“世界史”。

B、种族偏见少,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也正因此,他保有了当时许多民族的风俗、地理,也开拓了后世的民俗、考古,人类学、地理学、散文学的分支,重视吸收优秀的先进文化。

③ 开西方历史叙述体之先河。

相当于我国的纪事本末体。

④ 、有出色的撰史才能,把文学的艺术性与史学的真实性相结合,广采博收,文采华美,形成“希罗多德风格”。

⑤ 最早地采用历史批判的方法。

对史料进行考证,为西方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6. 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

① 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

世界上第一位真正地具有批判精神的史学家。

提出了专业化的史料怀疑和批判原则

② 首次提出了历史的重要的社会功能…为现实和将来的人们活动提供参照,提出历史写作的崇高抱负,不能趋世媚俗和功利主义,迎合一时的需要,应着眼于长远的价值。

③ 修昔底德具有卓越的史料批判精神和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④ 把古代进步的历史观…人本史观发展到顶点

⑤ 严谨、平直,简洁、生动的表现艺术

O缺陷:

整体上是编年史,但只能到年和季,很少能写到月和日,没有确切的纪年方法。

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7. 色诺芬的史学贡献

公元前430-公元前355/354,创立传记体。

是修昔底德之后至“修辞学派”盛行前最有成就的史学家。

《长征记》、《希腊史》、《苏格拉底的辩护》等

在希腊古代,他被归于哲学界,近代又被归入史学界,但整体上角度新、视野宽,对保留希腊史料有很大十.士D贝献。

① 扩充了历史著作的记述范围,为研究公元前5世纪末T世纪初希腊的历史保存了珍贵的史料。

② 色诺芬草创了以人叙史的传记新体裁。

③ 重视经济生活。

最先使用了“经济”一词,首次较系统地阐述了奴隶制经济理论,详细地叙述了古希腊城邦的经济事务,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腊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方便。

④ 色诺芬富有文才。

对史实的叙述简洁典雅,描写人物生动逼真,很具有艺术性。

8. 波里比阿的史学成就

(公元前200或201或204-公元前120或122或118),希腊中部麦加罗城人。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通史》(《罗马史》)40卷.,是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统一地中海、建立强大帝国的历史,是部当代史、断代史。

在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上升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① 他建立了宏观的史学理论。

提出各国的历史彼此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指出把某一个别历史事件或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中衡量才能予以正确的评价。

② 他继承并发扬了修昔底德的史学观念,提出客观真实的历史理论,认为记载历史必须有一丝不苟的求真求实的精神,求真是历史学家的第一要务,认为史学家必须抛除一切个人党同伐异的本性,争取能以公正无私的史科中写史。

③ 他在著作中,论述了历史科学的功能,强调了历史教育作用,指出历史是一门以事实为训的哲学。

④ 他提出作为史学家应具备的各种:

A、要有地理知识B、要有政治经验和实践经验C、要有搜集和

整理资料的本领,且能在批阅各种资料中去伪存真,比较异同。

波里比阿是

密码的最早使用者

9. 波里比阿斯

约公元前204-前122年。

是公元2世纪希腊大史学家,出生于希腊麦加罗城贵族家庭,

他认为“系统的历史研究由三部分构成。

首先,要勤奋研究回忆录和其他文献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内容;

其次,要研究城市、地区、湖泊,通常还要研究陆地、海洋的全部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

再次,要关注政治事务。

历史学领域中的首要任务是考察过去使用的词句的意思;

第二个任务是弄清某项政策或某项做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或为什么招致失败。

•历史上第一篇史学史和史学理论文章。

10. 《高卢战记》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前102年7月13日一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

■代表作:

《高卢战记》、《内战记》、《论类比》、《沿途杂记》、《反伽图》。

主要记述了公元前58--公元前52年在高卢作战的经过,是罗马军队征服高卢的一个战争纪实,共有8卷,前7卷皆由凯撒亲自撰写,基本上是一卷记述一年的战争史实,记录了对高卢人、日尔曼人的战争,记载了公元前55-54年侵入不列颠的历史,还记载了高卢、不列颠地区的风土民情,地理分布,生活状态。

第8卷是希尔提斯记述公元前51-50年的战事。

该书的成书于公元前52年。

① 凯撒在本书中对日尔曼人和高卢人的记载基本详实可靠,是后世了解这次战争的唯一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古罗马的军事史及战争艺术提供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战役。

② 他对高卢和日尔曼地区从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到国家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风俗及宗教的记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是我们研究古日尔曼人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之一。

③ 该书反映了作者非常富有文采,其文思巧妙,文笔朴素自然,文章简明扼要,历来受到罗马史学家,拉丁文学家的推崇,至今该书仍被当作拉丁文的范文来读。

是罗马共和时期第一流的历史学家。

11. 李维《罗马史》

公元前59—公元17年,是典型的学者型史学家,不受任何贵族或政治的影响,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迁居罗马不久后认识了屋大维。

他拥护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但是思想仍然偏进共和制,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一书。

①开创了西方史学的通史体例。

②全书结构完整,组织严密。

③该书研究

古罗马历史保存了大量的早期资料和文献。

④ 书中李维能公正评价历史人物,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强调历史的教育作用

12. 李维的史学贡献

① 通史体例奠定了他在西方史学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以时间顺序纵向延伸,把编年史与叙事史结合,略古详今

② 写历史意在宣扬爱国主义,道德垂训,振奋民族精神,把历史当作事实的借鉴,强调历史的教育作用

③ 文笔优美,兼有史学家,文学家,两者之长,既有史学家的公正与良知,又有文学家的才华,叙事畅达,语言华美

局限性

①他有迷信天命的唯心史观

② 在著作中宣扬以罗马为中心的民族扩张主义,轻视其他民族,看不到其他民族在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作用

③ 有时过分注重文学描写,歪曲历史事实,擅长叙事,不善于议论

13. 塔西陀及其史学成就

普布利乌斯•科尔奈利乌斯•塔西佗55年?

一117年?

,罗马帝国执政官、雄辩家、元老院元老,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文体家,他的最主要的著作是《历史》和《编年史》,

① 他在西方史学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

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② 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作用。

通过对罗马帝国建立以来的专制统治及其造成的恶果的揭露和批判,来引起人们的深思,希望人们从他的著作中明辨善恶,择善而从。

③ 他的著作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

④ 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是他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故说他是“暴露史学“,其著作意在鞭挞、揭露、发泄一个怀念共和制度的人对专制度蓄之以久的愤怒情绪。

痛斥皇帝不过是带着王冠的恶棍,在他笔下,皇帝都现出原型,是写暴露史的代表。

14. 普鲁塔克的史学成就

普鲁塔克,约公元46〜120年,出身于希腊中部波奥提亚地区喀罗尼亚城,其父亚里斯托布鲁斯是一位传记作家和哲学家。

① 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据记载,他一生共227篇著作,涉及伦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

② 是西方第一个自觉、明确地提出并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史学家。

③ 他为希腊、罗马的古代名人写传,主要不是写历史,而是通过对人物进行伦理上的评价,以此来阐述自己的伦理思想,最终目的还是垂训世人。

④ 第一个明确的提出了历史研究的精神和心理分析方法,特别注重开发人物的心理,把人物的思想心理刻画得相当精致微妙。

⑤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普是一位刻画描写人物的高手。

⑥ 普在著作中所宣传的伦理观,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15. 阿庇安的史学成就

公元90-100年之间,死亡165—170之间,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一个显耀贵族家庭,代表作:

《罗马史》P62

A, 在撰写历史著作中,十分重视考查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B. 他敢于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和残暴,毫不掩饰罗马帝国境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并对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及奴隶们的反抗斗争也时有赞扬。

C. 《罗马史》为后世保存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史料。

D、 《罗马史》文字清新朴素,朴实无华、平淡自然而又寓意深刻,对事件的叙述质朴淡雅而又引人入胜。

不足是作者对命运、神意、朕兆、灾异及神谕深信不疑,充满了天命论和宿命论情绪,从而导致了一些立论上的错误,而且不少的年代和人名也存在着记载错误。

16. 基督教史学的贡献

基本特征:

① 历史写作由教士和神父垄断,史学思想和历史编纂方法严重退化

② 中世纪史学的精神是宗教精神,而不是历史精神

④史书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纪。

内容多是教会史、圣徒传等。

语言枯燥、层次混乱,缺乏智慧和灵气

③历史是上帝编导的戏剧,不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史学的任务不是对真实的追求,而是为圣经和早期教父们的创世说、末世论、罪罚论等提供论据

基督教史学的贡献

① 不断前进的一线史观。

② 世界史观和世界史体系。

③ 用划时代事件划分历史时期的分期思想。

④ 统一历史纪年。

⑤ 面对现实的积极应对精神。

⑥ 保存了历史记载。

⑦ 开创了新的历史传述类型《圣徒传》

基督教史学贡献了先进的史学思想,开创了简单实用的纪年方法,促进了历史观念的转型

17. 奥古斯丁的史学贡献

公元354年11月13日一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O首先,奥古斯丁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O其次,从《上帝之城》中,我们得知地上之城,即人类的历史是从该隐开始,这个时期是黑暗与邪恶主导世界;

而人类的历史结束于上帝之城的降临人间,这是一个光明与善的时期。

中世纪进步史观在奥古斯丁这里找到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形态,历史分期也越来越深入基督教史学家乃至近现代史学家的意识中,它对历史学发展的作用非常大。

O再次,奥古斯丁撰写《上帝之城》的目的在于为神学和教会辩护,整个解释围绕着基督教精神进行。

代表着早期基督教史学的根本目的,并使之最终得以实现。

奥古斯丁的做法对中世纪史学在性质上完全隶属于神学之权威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18. 格雷戈里

约538年一594年。

中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之一,出生于法兰克帝国。

573年担任都尔城主教,被称为“都尔主教格雷戈里”

作品:

《法兰克人史》,在他担任主教时完成,也是其最杰出的作品。

被称为“中世纪最出色的史籍”,继承了奥古斯汀善恶二元斗争论,

作品缺限:

对东方和希腊罗马史只字未提,即便提也只是一笔带过。

作品地位:

是基督教史学中最接近历史的作品,因其对法兰克历史的记载详细,使我们对“法兰克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因此格雷戈里在西方史学有了重要地位,后人称他为“重生的希罗多德”。

19. 比德史学特征

约673年一735年。

是英国诺森布里亚地区著名的传教士

代表作:

《英国教会史》。

•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史著作。

史学特征

比德写的虽然是教会史,但他很重视资料的可靠性。

发展和推广了以基督生年作为纪元的纪年方法。

比德的成就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历史学之父”的地位。

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

20. 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

“人文主义”,它的涵义相当广泛,主要指一种信念,即相信“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要求一切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事业。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2)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

(3)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提出自由平等的要求。

(4) 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猛烈抨击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及其对文化的摧残。

(5)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重视现世生活、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与幸福、人的情感与理智、人的知识与探求精神,反对禁欲主义、禁锢人性、虚伪造作、先验论、消极无为的乐观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

A、 历史学开始“世俗化”,神学史学不再是历史,人变成了历史的发展心,是史学研究探讨的重要对象。

B、 产生了新的历史分期方法。

C、 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和考辩。

D、 注重史学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1. 修辞学派

刻意模仿古典史家的修辞文风;

甚至用浮夸不实之词来增加历史的戏剧性;

在著作中极力净化拉丁语,剔除中世纪编年史家创立的术语和夹杂着蛮族用语的不纯正的拉丁语。

有时过于注重修辞,因辞害义。

布鲁尼:

意大利第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史学家(1369-1444)。

著有《意大利史评述》、《反哥特人的意大利战争史》、《第一次布匿战争评述》等。

22. 博学学派

博学学派,又被称为考证派或批判学派。

出现的比修辞学派晚,符合当时意大利文化和史学的发展规律。

特征:

以其博学多识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包括实物在内;

善于鉴别、考证史料的真伪,其著作也常以鉴别与考证为主,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

在历史研究的方法上贡献颇大。

该派的代表人物有:

比昂多、瓦拉和后来的瓦萨里。

代表人物:

俾安多(比昂多,1388-1463)是意大利第二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代表作:

《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都是考古学著作

俾安多的史学成就

首先,建立了史学批判传统,创立了考古学,对批判的研究历史具有重大作用。

其次,比昂多首次把中世纪作为历史的特殊阶段且划分出来,明确了中世纪的历史概念。

最后,提出了史科考辩标准和原则,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比昂多创立的考古学不但对古典文艺复兴提供了有价值的诠释,而且对批判的方法和历史的解释做了很大贡献。

23. 政治学派

16世纪初才产生,当时意大利分裂,法国,西班牙先后出兵意大利。

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新航路开僻使交通中心转移。

史学家对意大利前途担忧,故在研究中重视寻找出路,这一派特点是从政治观点出发研究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政治教训作为当代的借鉴;

极力追溯和探索历史事件产生的根源,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代表人物:

马基雅维、圭恰迪尼。

24. 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最大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 《君主论》 《佛罗伦萨史》

马基雅维里的历史著作具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内容。

首先,马基雅维里的《佛罗伦萨史》则较多地注意了佛罗伦萨的内部发展。

他承认写历史并不是要用伟大的故事去点燃人们热爱自由的精神,而是要对佛罗伦萨共和政体的利弊得失进行客观的分析,揭露佛罗伦萨政治肌体中长期存在的腐败行为,从而弄清这个城市日渐衰落的原因。

其次,马基雅维里写《佛罗伦萨史》并没有局限于一城一地的狭小范围。

他认为,离开了整个意大利的历史,单纯的地方史不仅是“难以理解”的,而且是没有教益的。

第三,马基雅维里在他的著作中不止一次表露出对共和政体的赞赏之情,他希望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三种形式的混合。

第四,马基雅维里把人类以往的历史发展看成是上述三种政体的依次更替和不断循环往复,这一点主要受了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影响。

第五,马基雅维里在历史上最早尖锐地提出了政党问题,认为政党所以产生,是由于社会分为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进而又导致国家祸患的产生。

25. 波丹的史学思想

让•波丹(JeanBodin,1530—1596年)是近代早期最杰出的史学思想家

① 关于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

认为历史是运动的,是一个普遍有序的发展过程,并且是不断进步的向前发展的。

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东方民族占优势阶段。

②地中海周围民族阶段。

③北欧诸民族兴起阶段。

② 关于自然决定论。

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 关于历史认识论。

把历史划分为三类:

人类史、自然史和神圣史(宗教史),其中人类史最重要。

其代表作《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西方第一部较系统的历史理论著作。

26.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之比较

启蒙运动,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

首先,从反封建方面说,文艺复兴运动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要求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以便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进一步提出要求获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文艺复兴时代的反封建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

而启蒙运动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其次,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

在启蒙运动时,由于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再次,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上说,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执着尘世,面向现实。

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

27. 理性主义史学

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不仅要求解放人和人性,而且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理性主义史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时的史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

理性主义史学家提倡理性主义史观,认为普遍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评判过去的依据,

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揭示人类理性,启迪民智,提倡写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主张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相信历史运动的前进性和可预见性。

理性主义史学在反对宗教神学,推翻专制政权的斗争中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

理性主义史学的基本主张

第一,启蒙学者把历史看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认为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一切经验教训,均属历史研究的范围,

第二,启蒙学者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按永恒的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研究历史的任务就在于寻找着它的发展规律。

为历史学质的飞跃一成为真正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启蒙学者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一归纳法和演绎法推广到史学研究领域,他们常从大量孤立的史实中,经过归纳、概括和推理,寻找出共同的规律,导引出历史结论。

28. 维科的史学思想

首先,维科强调“人类世界确实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

第一次提出了人创造神的思想。

其次,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按照着客观的必然的统一规律运行的。

指出历史现象纷纭复杂,但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表现。

第三,维科首创阶级斗争观点,把阶级斗争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四,维科提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道路前进的。

第五,维科的深邃思想为西方历史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对革新西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9. 孔多塞的史学思想

第一,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也受普遍规律的支配。

他坚持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观,并对社会进步的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证。

第二,他独特的提出,社会进步的动因是“科学”。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他按照科学进展的状况,将世界史分为10个发展时期。

并且提出了“原始部落”、“奴隶制度”等概念,被后世沿用。

第四,他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纳入到史学领域,提出研究历史的宗旨:

是通过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史学成为一门预见、导引和促进人类进步的新科学基础。

认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观察、记录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分析不同的进步阶段,揭示变化的秩序和各阶段的连续性。

第五,他肯定历史综合和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