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69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西方心理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

绪论

前科学(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却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进入科学心理学时期的标志: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每个国家的发展特点: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

英国和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实验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格式塔心理学

荷兰——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美国——机能主义、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分析

瑞士——日内瓦学派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和建立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创立官能心理学)

3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培根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笛卡尔的理性心理学思想,洛克的理想主义心理学)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生机论心理学思想

中世纪——教父哲学、经院哲学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古代希腊文化

经验主义(英国的联想主义和法国的感觉主义)

近代时期

理性主义(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

科学起源:

1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加伦的气质学说)

2天文学和心理学

3生理学和心理学

4物理学和心理学(韦伯定律,费西纳定律)

德谟克里特——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

柏拉图——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天赋观念

亚里士多德——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做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人。

—他的《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把灵魂的功能分为认识功能和动求功能,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与意的二分法

奥古斯丁——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

笛卡尔——提出反射论思想,是西方生理学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所描述的反射论模式

洛克——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提出“白板说”。

第一个提出“联想”概念

哈特莱——提出“神经震动说”

布朗——“心理化合说”

培因——1876创办的《心灵》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沃尔夫——是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名出书的人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提出“意识阈”和“统觉团”的概念

陆宰——是实验心理学建立以前的最后一位哲学心理学家

加伦——提出“气质学说”,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赫尔姆霍茨——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打破了心理不能实验和测量的神话

约翰内斯.缪勒——“神经特殊能说”(感觉的性质并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神经能的性质)对于感觉研究的一大步进步

韦伯——韦伯定律K=△I/I(K表示常数;I表示原来的刺激量;△I表示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阈限)。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数量法则

费希纳——费希纳定律,应用三种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

冯特——心理学史上创下的第一

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1881年,创办《哲学研究》杂志,专门发表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1906年,改名为《心理学研究》。

——实验心理学的第一种杂志。

1911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成体系的心理科学专著,曾被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

——著作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62)——第一次表达其实验心理学思想,第一次正式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

《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1863)——冯特心理学革新的初步成型的新心理学系统著作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心理学大纲》(1896)——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标志,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情感三维说”

《民族心理学》(1900-1920)——一部关于语言、艺术、神话、宗教、风俗、法律、道德等多卷本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提出实验内省法

—心理学的任务:

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结合,并探讨心理复合的规律

—提出著名的“情感三维说”(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

艾宾浩斯——著作《记忆》是学习心理学的开端。

“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关于记忆的研究:

研究方法实验材料——无意义音节;测量方法——节省法;

实验对象——自己

—评价:

其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它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

具有历史意义:

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即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过程

各奥尔格.缪勒——实验工作比冯特创立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还要早,事实上他是最早以实验心理学为专业的人。

波林指出“就影响及学派说,他仅次于冯特而已”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

—意动与内容之争——提出了“二重心理学”。

麦赛尔第一个提出二重心理学主张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

斯顿夫——乐音心理学

屈尔佩——发现了无意向思维的事实。

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无意向思维的符茨堡学派

第四章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威廉.詹姆士——美国心理学之父,1875~1876开设了第一门心理学课程《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美国人开设的新心理学课程。

1890年,他的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出版了,该书文笔流畅优美。

—意识流学说,心理学研究对象是意识状态

—把比较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围内

—是双重记忆理论的最初提出者

—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

—是美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家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的整个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的一代宗师,当之无愧。

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技能主义

机能主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

—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包括欧洲的机能心理学和作为美国心理学总倾向的机能主义。

—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则是指旗帜鲜明地与构造主义对立的心理学派别,即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

霍尔——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1878获得詹姆士授予的美国第一个心理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提出“复演说”,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达尔文”

杜威——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1896发表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正式开始。

安吉尔——1907他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领域》一文,该文对机能主义的概念、原则、人物及其特征做了概括。

这是对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明确的表述。

卡特尔——1888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教授职位

—40岁时成为被选进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家。

—1894与鲍得温一起创办了《心理学评论》。

—1921创立了应用心理学。

—1890在一篇文章中创造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用以代替对动物的自然观察,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猫走迷笼实验最著名

—提出三条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903出版了《教育心理学》,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从此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武德沃斯——1956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将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他

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

华生——1913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行为主义革命开始

1914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言》

1919年,出版第二部专著《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是其行为主义观点最全面系统的阐述

—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

—开宗明义地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

S~R行为公式

梅耶——生理行为主义,皮尔斯伯利称“第一个对人的行为做咯全面的行为主义解释的人”

亨特——延迟反应和时间迷津的试验最著名

拉施里——整体活动原则,等功原则

第七章新行为主义

赫尔——新行为主义理论,企图以客观性为原则,以假设—演绎系统为方法论,构建一个关于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普遍的、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发展了一种新行为主义,一种主要从事确立行为的数量法及其演绎体系的行为主义。

S~s~r~R

托尔曼——分子性行为,中介变量

格式塔模式:

期待,位置学习,潜伏学习

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

第九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大批精神分析学家移居美国,精神分析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到了美国

—既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动的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对象:

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无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的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人格结构:

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又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说,既本我,自我,超我

—梦论(选择):

四个基本过程,凝缩,移置,象征,润饰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选择):

压抑,投射,移置,否认,反向作用,认同,退行,升华

第十章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

荣格——字词联想实验

心里类型学:

态度类型,功能类型,态度类型和功能类型的组合

阿德勒——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认识和理解了某个人的生活风格,就意味着把握了某个人的本质,实现了理解

人性的目的

安娜——自我心理学

哈特曼——自我心理学

 

名词解释

理念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的,所谓学习就是在教学帮助下对先天知识的回忆

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来自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神经震动说;哈特莱认为神经是固体而不是空心管,所以神经的传导不是动物精气的流动,而是及其细微的分子的震动

心理化合说:

布朗认为心里化合物不是观念元素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具有新质特点的复杂现象

实验内省法:

冯特主张吧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重心理学: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意动和内容的统一

复演说:

这个理论是运用当时的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复演说的观点来说明个体心理发展。

霍尔

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中介变量:

托尔曼指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变化过程。

 

问答题

1实验心理学为什么产生在德国?

从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哲学、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分析

德国为了进一步发展工商业以便与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竞争,迫切要求发展科学和技术;英国人和法国人喜欢用演义和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德国人重视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认真的、彻底地和谨慎的搜集、比法国人和英国人更爱好细心的和精确的分类和描述工作。

英法两国民族的科学观把自己限制在能用定量方法研究的物理学和化学方面,德国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和发展科学,他们研究一切可能研究的领域

2为什么说是冯特建立了实验心理学?

冯特一心一意要建立一门新的科学,他总结了哲学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了新学科的巩固,他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宣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种刊登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学术刊物,吸收和培养了大批心理学人才。

3对冯特的评价

冯特的贡献:

建立者:

使心理学独立,并成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促进者:

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者:

一些心理学观点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冯特的局限:

研究对象:

犯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研究方法:

表现出内省主义倾向

理论体系:

庞杂、混乱

4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与冯特(内容心理学)的比较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冯特——感觉、情感等直接经验;布伦塔诺——心理活动或意动

研究方法冯特——重在实验;布伦塔诺——侧重于观察

5铁钦纳与冯特的比较(选择题)

心理学研究对象——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但与冯特相比,具有以下不同:

应用范围:

把实验法推广到高级心理过程;具体应用过程:

制定更为严格的内省条件

研究方法——对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加以改造

6哥伦比亚学派的特点

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

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

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

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

不取消内省法,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

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

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是一门应用科学:

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7.行为主义分三代

第一代——早期行为主义(古典行为主义)特征:

客观主义。

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

第二代——新行为主义特征:

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第三代——新的新行为主义特征:

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

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尽管新的新行为主义探索了认知与思维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但他把行为的预测与控制作为其研究的根本目的,这一点使他区别于认知心理学

8对华生的评价

主要贡献:

根本缺陷:

使心理学走向客观研究的道路陷入生物主义

丰富心理学一些新的研究领域陷入客观主义

促进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生活陷入机械主义

陷入还原主义

9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上:

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政治上:

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

文化上: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腐朽文风占统治地位,宗教气氛浓厚,社会禁忌严格,尤其是两性关系,人们的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

——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布伦塔诺:

关于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

发生学观点

莱布尼茨:

微觉说

赫尔巴特:

意识阈

费希纳:

人的心理类似冰山的观点

——哲学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

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心理欲望)、非理性主义

尼采:

非理性主义

哈特曼:

无意识哲学思想

18、19世纪:

未来享乐主义动机学说

——科学思想的影响

赫尔姆霍茨:

能量守恒的观点——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观

达尔文:

进化论——弗洛伊德的本能观

——心里病理学背景

对精神病因认识的发展:

迷信观——生理病因——心理病因

麦斯麦:

“通磁术”亦称“麦斯麦术”

布雷德:

提出“精神催眠说”,确立“催眠术”的概念

伯恩海姆:

“南锡学派”

沙可:

“巴黎学派”

10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

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

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局限性:

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

从根本上是反对和责难,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解释中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

在方法论上的局限:

坚持还原论、等同论,这是一种典型的庸俗唯物论和形而上学还原论的表现

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

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简单地运用神话传说来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没有事实为根据,也无从加以客观的验证,纯粹出于主观的臆想和逻辑演绎,故常被称为心理玄学

笛卡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个主要来源。

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的,如想像。

2、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笛卡尔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刺激反射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在心身关系上提出“心身交感论”二元论观点。

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尔认为除了物质实体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

心灵和身体即使两个不同的东西,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笛卡尔根据当时的解刨学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洛克的主要观点:

1、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

2、洛克把感觉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3、洛克又把观念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4、在欧洲心理学史最先提出“联想”一词。

洛克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和“习得联合”。

冯特的主要观点:

1、在研究对象上,冯特认为心理学的是一门经验的科学。

他将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身心平行论。

3、在研究内容上,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分析出心理元素并分析他们构成符合概念的原理和规律。

4、在研究方法上,冯特将生理学上的一套实验方法搬到心理学上,改造传统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法为实验性的内省法,使内省法在心理学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冯特提出感情的“三度说”,认为感情存在:

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

6、冯特认为意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7、通过分析文化产品的方法,想得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冯特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以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2、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铁欽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

铁欽纳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学的内容,而不讨论其意义和作用。

他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运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身。

2、研究方法:

铁欽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

他打破了冯特的局限,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理活动。

3、研究问题:

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确定这些元素组合的规律;用一个与该过程相应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这一过程。

詹姆士的实用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

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和条件。

按他对心理生活的理解,把心理现象和心理条件都纳入心理学研究对象中。

2、研究方法:

他认为内省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他主张心理学研究可以运用实验法,认为可以将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补充。

3、心理学的实质问题:

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身心关系的问题,仍然是哲学问题,不应该纳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他的关于意识的功用、意识流等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

其情绪理论由于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他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于1894年和19O4年两度当选该会主席。

勒温的动力场说观点:

勒温借助于向量的分析来说明力的动的交涉作用。

他认为这些力也像物理的力一样可有三种属性:

方向、力量和作用点。

前两种力可用向量的概论来表示,而作用点则可用箭头来表示。

他用向量的分析来说明场的力量的相对的矛盾的情境。

在个体与心理体系动力的交涉中,由于一定的方向和力量的引拒作用,由于几个力量的相辅相成,由于障碍的影响,由于目的达到、欲求满足和活动受到阻止而产生的力的分配的改变,于是就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动力场。

勒温的心理系统说:

勒温由早期的联想研究而转至需求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的研究。

他把需求分为需求和准需求,前者是客观的生理需要,而后者是指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

他认为需求可以引起活动,其目的即在于使需求得到满足。

因为在需求的压力下,可引起一定的紧张的心理系统,若需求得到满足,紧张的心理系统就得到解除。

勒温不仅提出了理论,并且和他的弟子们精心设计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把需求、欲求水准、由欲求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人格倒退等等复杂的心理现象,置于实验的基础上。

这不仅弥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不足,而且也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学习的认知理论以替代"刺激-反应"学习的理论。

符号学习和潜伏学习是他的两项最主要的研究。

1、符号学习

他认为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的、机械的活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他设计了位置学习、阻塞途径等实验,根据结果阐明了学习者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他认为,"认知地图"是动物对环境有了"顿悟",建立了一种综合的知识,在动物的头脑中产生了某些类似一张现场的地图,知道目标的所在,从而改变它们的行为,以适应环境。

他的"符号-格式塔"理论是他全部学习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可用以说明行为的目的性、行为的整体性、行为的期望和预见性。

2、潜伏学习

托尔曼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发现动物存在着效果未显示于外的学习,他称之为"潜伏学习",并认为潜伏学习的效果正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

托尔曼的实验显示:

动物在开头几天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无食物奖励,但同样在进行学习,对新情境有所认识。

一旦给予食物,动物获得急切需求的目的物,促使白鼠更好的运用已形成的认知地图,使“符号-格式塔”进一步巩固,因而实验组的错误从给予食物那天起显然减少。

潜伏学习的效果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此阶段的儿童能区分自己和客体,逐渐知道运动与效果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的永存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动作与动作之间开始逐渐协调。

这个阶段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但还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

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阶段的主要是语言的出现,思维的表象性和直觉性,自我中心思想比较突出,还不能进行可塑性运算,因而不能形成守恒概念。

对量的判断缺乏系统的传递性。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这个阶段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到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只限于初步的逻辑思维。

而且这些运算是零散的、孤立的,还不能把逻辑运算结合为各种可能的变换形式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够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实,朝着非直接感知或者是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

这个阶段不受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