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02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及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沟通及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及产业对接、课程内容及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及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及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及专业人才需求

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城镇化建设总投资达3000亿元,这就为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工程招投标代理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山西省共有建筑业企业260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00余家,招投标代理机构250余家。

需要工程管理从业人员8万余人。

但我省具备工程管理从业资格的不足4万人,取得注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仅1.7万人,尚有较大缺口。

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为山西建筑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较强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专业建设现状

本专业创设于2004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0余人,随着我省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咨询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本专业立足山西,紧贴建设行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会技术、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发展定位准确。

本专业开设7年来,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深化教学内涵建设,2006年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根据建设行业发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成了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主(参)编高职教材28本,其中主编的4本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素质优良,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兼职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名,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优秀教师3名,6名专任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并在企业兼职。

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近3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7%以上,就业率为95%以上,毕业生就业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

3.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1)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及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2)人才培养方案及产业需求需进一步紧密贴合。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4)“双师”结构教学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需完善。

二、专业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1)推进校企对接

成立“工程管理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全方位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工学交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探索系统培养

两年建设期内,努力探索中高职之间的“十个衔接”,促进中高职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

发挥中职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职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3)强化实践育人

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4)转变培养方式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及产业对接;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考虑职业教育及终身学习对接,重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将课程内容及职业标准对接;实施八学期、四阶梯、学训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教学,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5)建设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打造一支校企互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6)实施第三方评价

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经过2年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带动全校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及招投标代理企业等单位,具有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潜能,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以及施工阶段全过程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1.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推进校企对接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及行业主管部门、山西省招投标协会、山西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等,构建“政行企校”四方共建,校企深度融合渗透的专业建设机制,成立“工程管理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组织机构见图1,各部门工作职责见表1。

图1工程管理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图

表1工程管理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部门工作职责

部门名称

工作职责

工作委员会

负责制订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对年度人才交流计划和方案、实习就业计划和方案、社会服务工作计划、项目合作的运行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内容进行提案和表决;其它涉及委员会的重大事务的决策。

秘书处

负责专业委员会会议的组织和召集;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及协调;负责相关制度、文件的起草工作。

人才交流部

组织实施市场调研工作,对市场运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向政、行、企、校四方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和专业调整的动向开展专项调研,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安排互聘兼职人员的工作及岗位,对互聘的兼职人员进行考核及评价;跟踪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教学运行及质量监控环节,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及草案。

实习就业部

负责协调各合作企业的关系,制订年度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及各合作企业制订订单培养和委托培养计划,并安排实施;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指导,辅助各合作企业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

社会服务部

负责制订合作企业职工和在校学生的岗位证书、资格证书、专项技能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拓宽服务领域,面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校企合作工作站

利用学校场地和人力资源,引入咨询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为专业建设、合作企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持,并面向社会提供专业咨询活动,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的目的,为双方带来最大的效益。

2.探索系统培养,加快“十个衔接”的实现

教育部提出从2011到2020年,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各类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

要发挥中职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高职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两年建设期内,努力探索中高职之间的“十个衔接”,重点在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培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所突破。

3.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

依托校企工作委员会,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及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将课堂建到施工管理一线,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职业训练。

实训基地建规设划见表2。

表2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序号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内涵

建设及运行机制

1

“校中企”——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站

校企合作,成立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站。

工作站设在校内,面向社会开展建设工程招标代理业务。

一方面,便于教师、学生全过程参及招标代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人力资源,寻求最大的利润空间。

①及山西正大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学院提供场所及设备,双方提供业务骨干,成立工作站;

②双方共同制订工作站建设方案、运营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

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化信息实训室

选择专业典型工作及实训课程,开发虚拟工作业务流程和虚拟实训流程,创建数字化信息实训室。

学生通过虚拟流程训练,在入学初期,体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氛围,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有一个明晰的认知;在专业课学习阶段,熟悉专项技能的操作流程,对专业课程有整体性的认识。

①及软件设计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根据教学需求对软件进行更新及升级;

②指定专门教师对软件进行管理及维护,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

③制订实训室管理制度。

3

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

及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

实训室具有三方面功能:

招投标模拟实训、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训练及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训练。

学生通过实训,能够熟悉招投标工作的流程,提升项目管理综合驾驭能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①及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实训室建设和维护,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②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

③制定实训室对外运营管理办法。

4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共建、共管6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不仅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还要能够满足教师挂职锻炼、横向课题研究、产教结合、教学案例收集等需求。

①校企共同制订合作协议;

②校企共同制订指导教师、学生实习等管理办法;

③建立合作企业、企业岗位、指导教师档案数据库。

4.转变培养方式,促进五对接

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融入行业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业及产业对接。

在对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初级岗位和发展岗位,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考虑职业教育及终身学习对接,按照职业能力由“点→线→面→立体塑造”的层级递进规律,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见图2。

图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课程建设团队。

建设期内,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务》、《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务》、《钢筋翻样及算量》、《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等4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

按照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职业标准和二级建造师的任职要求,将课程内容及职业标准对接,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讲义,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建设计划见表3。

表3课程建设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建设内容

行业技术标准

合作企业

学校

企业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务

范红岩

贾慕晟

制订课程标准;

编写教材或讲义;

开发教学资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2

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务

张蔚

张培亮

合同示范文本、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山西四建集团

3

钢筋翻样及算量

闫玉红

陈达飞

国家平法标准图集、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

4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张艳芳

卫顺学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实施八学期、四阶梯、学训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

即在第一学年末新增为期两周、第二学年末新增为期三周的小学期进行工地实习,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加快学生专业成长的速度。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依托路达学院在我院设置的施工现场视频教学终端,实现施工现场进课堂,将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实况引入专业教学过程,使企业兼职教师在施工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通过以上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及创新,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完成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必须获得至少一个职(执)业资格证书。

通过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建设教学团队,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按照“企业实践+教学实践”的教师培养模式,促进专业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树立行业影响力,专任教师每3年须有不少于半年的企业工作实践;进一步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大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比例;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选拔及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重点培养2名骨干教师。

形成一支校企互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利用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发挥第三方(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制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重要指标,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四、改革举措

1.专业建设和行业企业多方参及相结合。

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四方共建,校企深度融合渗透的专业建设机制,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的支持,专业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实现互利共赢。

2.人才培养方案及产业需求相结合。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基于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教学内容及职业标准对接,进行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

3.强化实践教学育人。

依托校企工作委员会,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系统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及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成绩考核等方面,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4.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培养:

参加企业实践、教育科研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参加国家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模式等培训;专任教师每3年须有不少于半年的企业工作实践。

兼职教师管理及培养:

利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平台,聘请优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兼任教学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兼职教师职责:

承担教学任务,进行专题讲座,参及专业建设。

青年教师培养:

发扬我系“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每位青年教师结对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备课、授课、教研、科研、企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青年教师每2年须有不少于半年的企业工作实践。

学院有关制度: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教师双师素质认定办法》、《专任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工作站和工程师工作站管理办法》、《教师岗位职责量化考核、聘任及岗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兼职教师培养及聘任(聘用)管理办法》。

五、绩效考核指标(见表4)

表4专业建设绩效考核指标

建设内容

2012年

2013年

校企合作形式创新

预期绩效:

校企工作委员会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考核指标:

1.“工程管理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文件;

2.工作委员会各机构的规章制度;

3.工作委员会会议决议办法;

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及教学资源开发、教材编写合作办法;

5.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预期绩效:

校企工作委员机制完善,运行良好。

考核指标:

1.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会议记录;

2.工作委员会关于上一年度总结和本年度计划的决议;

3.在岗职工合作培训运行制度。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站

预期绩效:

校企合作完成工作站建设方案。

考核指标:

1.校企合作协议;

2.工作站建设调研报告;

3.工作站建设方案。

预期绩效:

完成工作站建设,对外开展工作;接纳教师实践、学生实习。

考核指标:

1.咨询报告原始资料;

2.年度咨询总结材料;

3.学生实训运行记录。

数字化信息实训室

预期绩效:

完成实训室调研及建设方案。

考核指标:

1.调研报告;

2.数字化信息实训室建设方案。

预期绩效:

完成虚拟流程设计、软件开发,承担学生的实训任务。

考核指标:

1.虚拟流程设计成果;

2.虚拟业务流程软件成果;

3.学生实训运行记录;

4.数字化信息实训室开发研究报告。

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

预期绩效:

完成实训室建设,承担学生的实训任务,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考核指标:

1.实训室建设方案;

2.实训室管理制度;

3.学生实训运行记录。

预期绩效:

承担学生的实训任务,培训企业职工。

考核指标:

1.学生实训运行记录;

2.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开发研究报告。

校外实训基地

预期绩效:

校企共建2个紧密型实训基地。

考核指标:

1.校企合作协议书;

2.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3.合作企业、企业岗位、指导教师档案数据库;

4.学生实习成果。

预期绩效:

校企共建4个紧密型实训基地

考核指标:

1.校企合作协议书;

2.完善后的各种管理制度;

3.完善后的档案数据库;

4.学生实习成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预期绩效:

方案紧贴行业企业人才规格需求,2012级新生采用。

考核指标:

1.岗位技能、工作任务等调研报告;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预期绩效:

方案更加先进、完善、合理,2013级新生采用。

考核指标:

1.人才培养方案运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2.毕业生信息反馈体系。

专业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预期绩效:

完成《钢筋翻样及算量》1门核心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建设。

考核指标:

1.4门课程建设规划文件;

2.完成1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考核标准及教学资源等;

3.完成1门课程的教材或讲义。

预期绩效:

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务》、《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务》、《建筑工程质量验收》3门核心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建设。

考核指标:

1.完成3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考核标准及教学资源等;

2.完成3门课程的教材或讲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预期绩效:

合理采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

考核指标:

1.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调查表;

2.学生评价总结报告。

预期绩效:

完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

考核指标:

1.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调查表;

2.学生评价总结报告;

3.教学方法及手段研究报告。

教学团队建设

预期绩效:

教师下企业锻炼2人;新增企业兼职教师2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或聘用骨干教师1名;双师素质达到85%。

考核指标:

1.教师企业锻炼办法及外聘教师管理办法;

2.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3.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4.双师素质教师情况统计。

预期绩效:

教师下企业锻炼2人;新增企业兼职教师4人;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或聘用骨干教师1名;双师素质达到90%。

考核指标:

1.外聘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2.双师素质教师情况统计;

3.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材料;

4.骨干教师培养总结材料;

5.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预期绩效:

完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考核指标: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预期绩效: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通过评价信息的收集及分析,为专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信息平台数据;

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六、专业建设预算

本专业央财预算共计28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134万元,非设备购置费146万元。

(一)2011年央财使用预算14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89万元,非设备购置费51万元。

1.设备购置费89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见表5)

表52011年设备购置费分项预算明细

编号

建设内容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

(万元)

数量

合计

(万元)

1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

沙盘、软件购置

新中大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软件

50

1套

50

89

服务器

联想R520G7

2

2台

4

计算机

联想锋行K

0.6

50台

30

多媒体设备:

包括投影仪、电动幕布、中央控制器、中控桌、音箱等

3

1套

3

空调

格力KFR-72LW(72561)FNBa-2

1

2台

2

总计

89

2.非设备购置费51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见表6)

表62011年非设备购置费分项预算明细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总计(万元)

51

5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

行业企业调研

3.5

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1

运行及实施

0.5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调研

13.5

2

课程建设标准制定

1

教材、讲义编写和出版

3

教学资源开发及制作

3.5

数字化信息实训室软件开发

0

耗材补贴

0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4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站

0

0

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

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及数字校园建设

多媒体教室建设

3

0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3

校企合作制度及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工作委员会成立

12

2

合作制度及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9

工作会议

1

师资队伍及服务能力建设

专任教师培养

11.5

7

外聘教师费用

1.5

教研科研费用

3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3

3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4.5

4.5

(二)2012年央财使用分项预算14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45万元,非设备购置费95万元。

1.设备购置费45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见表7)

表72012年设备购置费分项预算明细

编号

建设内容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

(万元)

数量

合计

(万元)

1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站

办公设备:

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办公桌椅等

HP办公系列

5

1套

5

18

多媒体设备:

包括投影仪、电动幕布、中央控制器、中控桌、音箱等

3

1套

3

招投标、评标软件

广联达

10

1套

10

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及数字校园建设: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设备:

包括投影仪、电动幕布、中央控制器、中控桌、音箱等

3

9套

27

27

总计

45

2、非设备购置费95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见表8)

 

表82012年非设备购置费分项预算明细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总计(万元)

95

95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

行业企业调研

1.5

0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0

运行及实施

1.5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调研

60.5

2

课程建设标准制定

3

教材、讲义编写和出版

10

教学资源开发及制作

10.5

数字化信息实训室软件开发

26

耗材补贴

2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7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