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98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试题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答案:

1.B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后,原生质体的融合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游离的核糖体结合,不通过任何膜结构,所以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后,需外排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在此过程中,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胞吞作用,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答案:

2.C 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在C3植物叶片中14C的去向为14CO2→C3→(CH2O),在C4植物叶片中14C的去向为CO2→C4→C3→(CH2O);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原料,因而C3、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增加,C4会迅速分解为丙酮酸和CO2,CO2和C5结合为C3而被还原,故C4植物的叶片中含14C的C4不会大量积累;C3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有机物的合成在叶肉细胞中,C4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则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因而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

3.A 适宜条件下,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色素的数量,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随着酶量的增加,反应速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2N→4N→2N;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J”型曲线。

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答案:

4.D 自然条件下随机交配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a的频率任何一种可能性都有;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应于环境,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除环境的选择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等也可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

5.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答案:

5.C 流经此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故微生物利用的能量也可来自光合作用;在此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农作物的多途径利用,使多个环节都有能量流向人类,能量得以高效利用;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得以循环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中的物质,属于分解者。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

NH3>PH3>AsH3

B.熔点:

Si3N4>NaCl>SiI4

C.酸性:

HClO4>H2SO4>H3PO4

D.碱性:

NaOH>Mg(OH)2>Al(OH)3

6.A PH3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AsH3的,所以PH3的沸点小于AsH3的,A错误;Si3N4是沸点很高的原子晶体,SiI4是分子晶体,B正确;P、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也逐渐增强,C正确;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也逐渐减弱,D正确。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7.C Li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A错误;SO2与BaCl2不反应,B错误;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C正确;NH3通入CuSO4溶液中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是生成Cu(OH)2沉淀,D错误。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

2Fe3++Cu===2Fe2++Cu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Fe2++4H++NO

===Fe3++2H2O+NO↑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8.A B选项中还应有Fe2+生成;C选项中,电荷、原子、得失电子均不守恒;D选项不符合客观事实,应该生成Fe2+。

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

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9.D 酸稀释c(H+)减小,pH增大,A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溶液恰好无色时,pH可能大于7,B错误;酸的pH一定不能大于7,C错误;酸碱混合后,pH=7,所以c(H+)×V(HCl)=c(OH-)×V(NaOH),10-1×1=c(OH-)×100,所以c(OH-)=10-3mol·L-1,D正确。

10.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TiO2/S*(激发态)

TiO2/S*―→TiO2/S++e-

I

+2e-―→3I-

2TiO2/S++3I-―→2TiO2/S+I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

的浓度不会减少

10.B 由信息可知A正确;由电子转移方向可知镀铂导电玻璃是正极,C正确;正极发生的是得电子的反应:

I

+2e-―→3I-,B错误;负极发生的是失电子的反应:

3I--2e-―→I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D正确。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1.B ①发生氧化反应C

C键断裂,生成羧基,产物中含有—COOH和—Br;②发生水解,—Br被—OH取代,产物中含有—OH和

;③发生消去反应,产物中只含有

键;④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中只含有—Br。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1∶2B.2∶3C.3∶1D.5∶3

12.C n(P)=

≈0.008mol、n(Cl)=

×2≈0.028mol,所以n(P)∶n(Cl)≈2∶7,依P、Cl原子守恒,只有C选项符合。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13.D 依据甲烷的结构可知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点,A错误;金刚石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所以晶体硅中最小的环上也有6个硅原子,SiO2晶体相当于在每个Si—Si键之间加上一个氧原子,所以D正确。

14.原子核

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

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

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C.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

14.A 原子核

U衰变为

Th需要经历α衰变,继而经历β衰变可得到

Pa,然后再经历一次β衰变可得到

U,所以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本题只有A项正确.

15.如下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g,a2=gB.a1=0,a2=g

C.a1=0,a2=

gD.a1=g,a2=

g

答案:

15.C 抽出木板前,m和M均处于状态,弹簧弹力大小为mg.抽出木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对m而言,其受力情况不变,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其加速度a1=0;对M而言,抽出木板瞬间不再受木板向上的支持力,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弹簧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力(大小为mg),对M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g+Mg=Ma2,解得a2=

g,可知本题只有C项正确.

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答案:

16.D 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与场强有关,也与两点在电场方向上的距离有关,A项错误;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二者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误;将正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至场强为零的另一点,如将正电荷由等量同种正点电荷连线中点移至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不为零,C项错误;场强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且指向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D项正确.

17.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北岸的电势较高B.河南岸的电势较高

C.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D.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答案:

17.AC 由E=BLv=(4.5×10-5×100×2)V=9×10-3V=9mV,可知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项正确,D项错误;从上往下看,水流切割磁感线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右手定则可知北岸电势高,A项正确,B项错误.

1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

   B.

   C.tanθ   D.2tanθ

答案:

18.B 根据题意,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为v,其水平分速度为vx=v0,此时竖直分速度为vy=gt,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tanθ①式;另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此过程其完成的水平位移为x=v0t②式;完成的竖直位移为y=

gt2③式;小球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k=

④式.由①②③④联立解得k=

,故本题只有选项B正确.

19.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答案:

19.BC 分子间距离为r0(即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由题图可知r2=r0,所以r<r2时表现为斥力,A项错误,B项正确;当r=r2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C项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做正功,D项错误.

20.某人手持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

A.5.5mB.5.0mC.4.5mD.4.0m

答案:

21.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

s时刻x=0.1m;t=4s时刻x=0.1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0.2m,

sB.0.2m,8s

C.0.1m,

sD.0.1m,8s

答案:

20.C 设初态树与镜面距离为L,成像于像1位置,人向前走6m等效于人不动树向后退6m,则树成像于像2位置,设树高为h,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由①②联立解得h=4.5m,所以本题只有选项C正确.

21.BC 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题,共174分)

22.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s,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转/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______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22.答案:

(1)4.55 

(2)1.46

解析:

(1)由题图2可知圆盘转动的周期为T=22.00×10-2s,所以转速为n=

r/s=4.55r/s.

(2)圆盘半径为r=5.10cm,其边缘线速度为v=ωr,ω=2πn,反光涂层长度为s=vΔt,代入数据解得s=1.46cm.

23.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Im.所用器材有:

图1

量程不准的电流表A1,内阻r1=10.0Ω,量程标称为5.0mA;

标准电流表A2,内阻r2=45.0Ω,量程1.0mA;

标准电阻R1,阻值10.0Ω;

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约为300.0Ω;

电源E,电动势3.0V,内阻不计;

保护电阻R2;开关S;导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图2

(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应滑动至________端.

(3)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A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A1的量程Im=________.

(4)若测量时,A1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从图中读出A1的示数I1=________,A2的示数I2=________;由读出的数据计算得Im=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3

(5)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答案:

(1)连图如下图

(2)b (3)5.5I2 (4)3.00mA 0.660mA 6.05mA (5)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

(1)略.

(2)为保护电表,闭合电键前应使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即应滑至b端;(3)根据电路连接形式可知电流表A2读数为I2时,A1两端电压为I2(r2+R1),可知此时A1流过的电流Im=

=5.5I2;(4)根据读数规则读数代入第(3)问中的表达式,即得Im=6.05mA;(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案:

24.答案:

(1)如解析图 

(2)900

解析:

(1)设t=10s,40s,60s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由题图知0~10s内汽车以加速度2m/s2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v1=2×10m/s=20m/s①

由图知10~40s内汽车匀速行驶,因此

v2=20m/s②

由图知40~60s内汽车以加速度1m/s2匀减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v3=(20-1×20)m/s=0③

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如图所示.

(2)由

(1)图中可知,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

×20m=900m.④

25.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和7.35×1022kg.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

答案:

25.答案:

(1)2π

 

(2)1.012

解析:

(1)设两个星球A和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为F,运行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F=G

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得

F=m(

)2r②

F=M(

)2R③

由题意有

L=R+r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T=2π

(2)在地月系统中,由于地月系统旋转所围绕的中心O不在地心,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可由⑤式得出

T1=2π

式中,M′和m′分别是地球与月球的质量,L′是地心与月心之间的距离.若认为月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G

=m′(

)2L′⑦

式中,T2为月球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由⑦式得

T2=2π

由⑥⑧式得,

)2=1+

代入题给数据得

)2=1.012.⑩

26.如图,在0≤x≤

a区域内存在与x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t=0时刻,一位于坐标原点的粒子源在xy平面内发射出大量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已知沿y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在t=t0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上P(

a,a)点离开磁场.求: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粒子的比荷q/m;

(2)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取值范围;

(3)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

答案:

26.答案:

(1)

 

(2)

≤θ≤

(3)2t0

解析:

(1)初速度与y轴正方向平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弧

所示,其圆心为C.由题给条件可以得出

∠OCP=

此粒子飞出磁场所用的时间为

t0=

式中T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此粒子运动速度的大小为v,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可得

R=

a③

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qvB=m

T=

联立②③④⑤式,得

.⑥

(2)依题意,同一时刻仍在磁场内的粒子到O点距离相同.在t0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应位于以O点为圆心、OP为半径的弧

上,如图所示.

设此时位于P、M、N三点的粒子的初速度分别为vP、vM、vN.由对称性可知vP与OP、vM与OM、vN与ON的夹角均为π/3.设vM、vN与y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θM、θN,由几何关系有

θM=

θN=

对于所有此时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其初速度与y轴正方向所成的夹角θ应满足

≤θ≤

.

(3)在磁场中飞行时间最长的粒子的运动轨迹应与磁场右边界相切,其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由对称性可知,

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飞出磁场所用的时间

tm=2t0.

27.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

v(B)=________;

实验③:

v(C)=________。

27.答案:

(1)①加催化剂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②温度升高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 0.060mol·L-1

(3)>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min)-1 0.009mol·(L·min)-1

解析:

(1)②③的反应速率大于①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等,此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浓度一定,所以此题只能从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