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51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二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通过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4、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5、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6、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重点:

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课时难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法引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

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

谁草船借箭?

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么样草船借箭的?

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联、瑜、处、忌、妒、搬、肃、静、袭、逼、辞、抵、耽、误、懊、悔、

6、疑难词语

联合、处分、忌妒、为难、动静、军营、袭击、逼、推辞、排、划、只管、暗暗、靠近、来不及、抵抗、耽误、负责、不如、

三、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造句练习:

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这也是在解决课后习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

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l——13自然段):

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二(14——15自然段):

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三(16——23自然段):

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四(24自然段):

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

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起因)

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准备)

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

(经过)

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

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五、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4、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一、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13段)、第二部分(14、15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两人的对话。

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15段,师读旁白。

3、思考:

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

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4、出示思考题预习。

(1)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5、讨论交流。

6、再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思考:

(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7.分小组交流,讨论。

8、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

“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

②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

(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

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

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

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齐读第四段。

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五、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第十二课草船借箭

三天:

胸有成竹摸透人心:

 

准备:

计划周全          找鲁肃帮忙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

学生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第三部分学习。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学了课文的第三部分,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部分

1.一生读第三部分。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

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

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

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

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

不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6J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

,(“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

是真谢吗?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

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

(神)

诸葛亮是神吗?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而是()。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

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

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朗读全文,思考问题。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而诸葛亮呢?

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

周瑜:

心胸狭窄,阴险毒辣。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

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

”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还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诸葛亮: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

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当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表明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

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

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周瑜汇报借箭经过;

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引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通晓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表明诸葛亮早料到此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

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军“要追也来不及了”。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总结课文内容、课文主题。

课文《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五、拓展阅读。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

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

六、完成作业

1、熟读课文,背会生字词语。

2、做课后练习三、四、五。

3、预习课文二。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派其探听鲁肃

(气量小、忌妒)(正直老实、顾全大局)

妒忌造箭请他帮忙

借船和军士

诸葛亮“借”箭曹操

(神机妙算)知人、识天(多疑、用兵谨慎)

课文二关羽刮骨疗毒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复述课文。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5、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关羽的硬汉形象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难点:

1、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时准备:

两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

一,导入课文

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从题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2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关羽是蜀国的名将,他驰骋战场,英勇杀敌,他桃园结义,与刘备生死相随,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忠、义的代名词,是中国的“武圣”。

谁了解关羽,你是通过什么了解的?

介绍关羽:

关羽的生辰正史不见记载。

关羽的出生地河东郡解县常平里,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

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初名长生,后改为羽,取字云长,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178)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大约在关羽23岁的时候,因斩杀恶豪吕熊而逃离家乡。

5年后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结识刘备、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在像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千百年来,关羽被传唱为武艺超群、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忠义耿直、不近女色的一个真英雄、真豪杰。

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刮骨疗毒等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

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三遍。

关羽刮骨疗毒(板书)齐读课题。

二、正课学习

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能体现文中作者观点的句子划下来。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并用生字词造句。

四人一组初步解决。

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

需要注意的词语:

气概、锋利、不必、率领、敬重、忍耐、喜出望外

3、疑难解析。

(1)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刮、疗、概、佗、嚓、捂、锋、率、敬、忍

(2)指出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注意。

一个字,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2、开火车读。

师边听边从旁点评。

3、交流读书心得。

从文中划出最能表现关羽英雄气概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有感情朗读相关部分

4、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读好这些句子。

5、再读课文。

提问思考:

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关羽的什么故事?

四、小结。

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下去好好读课文,了解课文信息和观点。

五、作业。

1、熟读课文,2、熟记课文生字词,并用课文生字词造句。

板书:

关羽刮骨疗毒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4、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

课文主要下了三国时期的关羽左手臂被毒箭所伤,请医生刮骨去毒的故事,颂扬了关羽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品读词句,研读课文。

1、学习第1--5段。

指名再读课文,

思考题1:

关羽的伤怎么样?

关羽刮骨疗毒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2:

华佗为什么赶来给关羽治伤?

思考题3:

关羽为什么不用华佗的方法治疗?

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

汇报

思考题1:

中箭后从马上摔了下来,不一会儿,胳膊就变得又青又肿。

原来箭上有毒,不及时刮骨疗毒,胳膊难保。

华佗平时很敬重关羽将军。

认为是小手术,不用绑起来。

(2)学习第6--11段。

自由朗读课文6—11,了解刮骨疗毒的过程。

交流关羽刮骨疗毒时的表现。

有感情朗读相关部分。

当华佗为关羽疗毒时,关羽怎么做?

旁边的人表现怎么样?

此时,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明确:

(1)关羽一边继续下棋,一边伸出右臂,让华佗割肉刮骨。

(果断,毫不犹豫、无所畏惧))。

(2)华佗用刀切开皮肉,刀把关羽的臂骨刮得“嚓嚓”直响,关羽仍然悠闲地下棋,根本没有一点儿害怕和痛苦的表情。

旁边的将士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有的人甚至捂上眼睛。

不敢再看下去。

不大一会儿,华佗刮完了骨上的箭毒,涂上药,用线缝住了伤口,关羽才大笑着站起来,说:

“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

”(了不起、英雄气概、大丈夫、像个男子汉……)

三、课文按起因、治病过程分成两部分。

轻声读课文。

想一想:

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什么,从这两方面概括主要内容。

1.主要人物?

(关羽)

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