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172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docx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浅谈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的试验和检测提出如下的一些看法,供

1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

由于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并服从《省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

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

对于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按GBl817

3.1-201X《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应按批检验其物理性能,例如断裂拉伸强度、胶断伸长率、不透水性和低温弯折。

总之,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只检验其原始合格证明而不按规定抽样试验,或虽抽样试验但检测项目不全,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2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而且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

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经常会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的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问题。

例如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质量至少12kg。

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送检人员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品,经检测水泥强度值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后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试验结果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又如送检钢筋焊接试件时,有的是用工地的废钢筋头作为模拟试件或者取样方法不正确;再如钢筋气压焊焊件按标准应送检6根,3根做拉伸试验,3根做弯曲试验,而有的只送检3根试件,这样即使3根试件的拉伸试验结果全部合格,仍无法判定该批试件是否合格。

3检测时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如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试体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试体拆模前的养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0℃1℃。

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室温控制在23℃2℃。

4试验机加荷速度的控制

在常温试验情况下,如果在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

例如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都有影响。

因此,应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接近破坏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

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当拉伸到出现颈缩时可逐渐减小油门,使颈缩现象缓慢发展直至试件断裂,以减轻试验机的振动和响声。

一般情况下,标准中的加荷速度是以应力为单位的,为了更加直观方便,也可以折算为试验机度盘上的格数。

如在采用201XkN的压力机进行混凝土试件的抗压试验时,试验机共有3个量程:

铊A的量程为0-500kN,lkN格;铊A+B的量程为0-1000kN,2kN格:

铊A+B+C的量程为O-201XkN,4kN格,折算后的加荷速度见表1。

其他如钢筋的力学试验,也可绘制类似的表格贴在试验机上。

5减少试验误差

在试验过程中,虽然严格按标准的规定进行,但由于试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总会使试验结果出现误差,若该误差不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是允许的。

试验通常有3种误差,第1种是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若该误差超出范围,试验应重做。

例如混凝土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值中,有两个测定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无效;第2种是同一个样品分成2个或3个试样,用相同的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分别试验,所得出的结果之间的误差,称为平行试验误差。

例如砂的筛分析,两次试验求得的细度模数之差≯0.20,表现密度两次试验之差≯20kgm3等;第3种误差是用同一材料、同一样品在不同试验设备上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误差,称为再现性误差或对比试验误差。

一般是将水泥、钢材等较匀质材料的样品等分为两份,1份交当地权威性的测试中心,另1份本单位留存,分析比较两个测试单位的试验结果,如果相对误差较大,应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根据需要,这种试验每年可进行1-2次,以提高试验质量。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有个别的试验室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只拉伸到试件出现颈缩而不拉断裂是不正确的,这种情况不属于试验误差。

钢筋不拉断,其测得的伸长率要比规定的试件断后的伸长率低,这是与标准规定相违背的。

对于钢筋焊接件,由于不测定伸长率,可在试件出现颈缩现象后停机。

6试验数据的取舍

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同一组试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标准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有取舍的要求。

例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当3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的时需剔除该数值,计算平均值;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法。

计算后的数据的修约方法按GBT8107-87《数据修改的规则》进行,并按标准规定保留相应的位数,其尾数要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处理。

例如GBT228-201X《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规定,钢材的性能试验结果,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

如果未规定具体要求的,强度值~200Nmm2时,修约间隔1Nmm2;强度值在200-1000Nmm2时,修约间隔5Nmm2;强度值1000Nmm2时,修约间隔IONmm2。

修约间隔为5Nmm2时,其简易方法是:

要修约的尾数位数值

5的修约为0;尾数位数值在

5~

7.5时,修约为5;尾数位

7.5时修约为10。

例如某钢筋试验后计算的6=48

7.8MPa,修约后6=490MPa。

又如砂的表观密度测定,根据GBT14684-2001健筑用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的规定,需做两次试验,每次试验后计算得到的表观密度属中间过程,不应对每次试验后计算得到的表观密度值修约成尾数为0,只需对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的尾数修约为0即可,否则会增大数值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影响试验结果。

有时试验结果还会出现比预期的值过高或过低、同一组试件数据相差悬殊、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需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7结语

作为检测试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送: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开辟一个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建筑材料;新材料;项目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

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

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

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1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

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

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

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

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1.3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

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1.4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

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

有专家预测,到201X年,智能材料将成为每个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项目开发中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

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

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

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有必要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

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

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社会信誉。

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

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

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

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

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

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

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广泛应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建筑企业来说,通过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够给自己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更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