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217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92 大小:4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2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2页
亲,该文档总共1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1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docx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说明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学科本身的规律,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一、教科书设计思路

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

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科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科书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

例如,教科书设计从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创造性的意见,不处处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反思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尊重事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

3.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修模块教科书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教科书的合理衔接,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力求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

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带有*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教科书外,在试用过程中,还将提供系列化的配套教学资源。

4.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教科书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科书不仅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意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如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关系等。

内容的选择适当地反映由于人类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科书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

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某些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6.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亲历性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因此力求增加其对学生的亲和力。

例如,教科书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引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和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教科书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于一体。

例如,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版面设计做到人性化,力求活泼大方,美观优雅;文字尽可能精炼流畅,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适当以图代文,以表格代文,以增大信息容量;为体现选择性,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供学生自学或复习之用,并为教师教学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教科书的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

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高中化学课程

选修课程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必修课程

化学1

化学2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科书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化学1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2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所有学生至少应从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3.教科书的体例结构

教科书按章节编排,简单结构如下页图所示:

4.关于栏目的几点说明

【实验】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

同时为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引导或建议。

【科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

提供探究课题,创设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程,体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学与问】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习提出问题。

【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

【科学视野】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一些内容。

可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资料卡片】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科学史话】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

【实践活动】一些与社会课题相关的调查活动、研究和课外小实验等。

例如,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等。

【信息搜索】提供信息线索,如网址、书目等。

【习题】思考题、练习题(包括开放式习题和实践性题目等)。

三、使用教科书的建议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的要求,化学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的具体体现。

使用新教科书,首先应该从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始,结合教科书领会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要重新认识教科书。

过去总是认为“教科书就是知识”,因此,教科书内容一般都是定论、共识或公认的原理、定理等,而很少提及有争议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科书的认识也应有新的变化──“教科书是范例”,也就是把教科书看作一种学习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获得知识的学习案例或范例。

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反思、批判,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领悟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就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事物需要重新认识,如对教师角色变化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全面评价的认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体会。

2.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除应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例如,激励学生的技能、组织学生活动的技能、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技能、社会活动的技能、开拓教学资源的技能、评价技能,等等。

●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

例如,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等。

●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例如,讲授法是教师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教学任务的有效办法。

探究法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在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在一堂课中多种教学方法可以结合或交替使用。

一句话,就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实事求是地选择教学方法,这也就是最优化的思想。

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实验、科学探究等活动,要认真组织和实施。

教科书中的实验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实验。

因此,教师对教科书中的实验不仅要做、会做,还应该十分有把握。

对于实验室条件已具备、学生能在课内完成、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而且比较安全的实验,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完成。

教师要努力去改进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成功率更高。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可以采取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实验评价、纸笔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3.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维目标的老路。

例如,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情景设计等。

又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学习的技能;通过实验学会基本操作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并获得探究的乐趣;通过思考和问题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联系其用途,了解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4.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

例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化学1第二章,对于“胶体”,只涉及丁达尔效应,对于胶体的其他性质,则不涉及。

对于“离子反应”,只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则不作要求。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不要引入利用“双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也仅限于教科书中的例子;不要引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较复杂的计算以及“单线桥”等内容。

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能一下子达到的。

5.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建议教师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例如:

●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比较详尽的活动步骤

●准备活动所需的资料或材料

●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设计阅读提纲

●积极组织和参与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在课外思考和研究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运用自学、观察、推理、演绎等方法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6.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教科书以多种形式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与生产、生活、健康、环境等紧密联系的内容,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

高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教师应充分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关注化学应用的具体事例,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一些鲜活的事例,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7.以教科书为基础,努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渠道。

因此,最经常、最直接和最活跃的课程资源来自以教科书为主要媒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和拓展。

关于这一点,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来自图书、报刊、音像、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在内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来自社区的生产、生活的实践性课程资源;来自多种形式教学研究活动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性课程资源等。

在本书中,考虑到各地学校不同的条件,不仅提供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活动建议和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等。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重大变革,是一件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事,也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课程改革这一伟大事业中,作为课程改革主力军的您──教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真诚地希望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您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爱护和培育这一新生事物,提出您的意见和修改建议。

我们坚信经过几年的试用和修改,当新的教科书中融入了广大教师的经验和心血时,教科书将逐渐丰富、更加完善起来。

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与广大教师一道,共同缔造一套新世纪的化学教科书,共同成就教育改革大业。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内容结构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三、课时建议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课时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课时

复习                                        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将“化学实验基础”专题的具体内容标准确定为: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虽然初中化学介绍了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高中新生对化学实验还了解不多。

考虑到学生的实验基础和知识基础,本章对“化学实验基础”专题所确定的上述5个内容标准没有全部涉及,只是在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操作。

对课程标准中的所有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