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315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8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 12.docx

规模化养猪环境控制专家谈12

养猪场夏天喷雾降温措施简述

 夏日高温,对养猪生产者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当猪舍温度达到30℃以上,猪就容易中暑,特别是大猪和怀孕母猪。

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是猪场夏季的主要工作之一。

  经试验,在一幢长40米、宽13米的双列式猪舍内安装喷雾降温笼头(每栏上方一只),使喷出的水成雾状,降温效果很好。

白天使用,一般每间隔半小时开启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20分钟左右。

同时,猪舍一端安装一只排风扇通风。

前段时间,气温达到37℃以上的高温日,白天舍内最高气温降到35℃以下,早晨在30℃以下,工作人员从外面进入猪舍,有明显凉爽的感觉。

  用喷雾降温法,简便易行,不仅适合规模猪场,也适合专业户使用。

  关键的设备就是喷雾的喷头要雾化好,如细雾状,即使对发酵床湿度也没有危害,因为水一般很少掉到垫料中,而是在空气中就雾化,并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挥发掉了,不会落到床面上的。

  与此同时,在喷雾用水中添加1%的澄清保健液,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系,保持一个良好的微生态平衡,并吸收空气中的氨味,改善了空气质量,环境中也充满了有益微生物,这对增强猪只的免疫功能非常有效,可以有效地帮助猪只进行“风土驯化”,增强抵抗力,获得各种未知病原的免疫抗体,和增强已知病原的免疫抗体能力。

  喷雾降温的运行费用也比较低,每天100平方米用电在1度左右,但产生的效益即远远高于这个成本。

猪场消毒的细节

 核心提示:

消毒是猪场最常见的工作,有人说过,如果猪场里面,消毒费用如果能占到猪场药费的第一位(相应的还有疫苗、预防、治疗),那这个猪场一定是非常棒的。

这说明了消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生产上也常有花了消毒药费,但却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消毒的细节问题。

1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传染病是猪场危害最大的病,发生传染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传染源,是带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动物和人;二是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三是易感猪群,易感猪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感受性的猪群,他们在受病原体侵袭时易被感染发病,也就是对该种病原体没有免疫力的猪群;具体地说,是没有抵抗力的猪、处于应激状态的猪、处于疾病状态的猪。

2消毒的作用是什么?

  直接地说,消毒的作用是杀灭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还有其它微生物,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这两个环节,那么传染病也就不会发生了。

另外,病原体有些是从场外带入的,也有些是场内猪体自带的,一旦猪体抵抗力降低,病原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传染病的发作;所以消毒不但是针对进场的人和车,而且还要在场内、舍内经常消毒,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不足以发病的程度。

3病原体的繁殖

  病原体的繁殖速是非常快的,有资料介绍,大肠杆菌的繁殖是每二十分钟分裂一次,如果不停地分裂下去,那二十四小时(也就是一天一夜)之后,就可繁殖4722366500万亿个,重量达到4722吨;消毒就是不给病原体繁殖提供条件,彻底消灭病原体。

4消毒的方式

  我们认为,只要能使病原减少的工作都可以列为消毒,这样清理卫生属于消毒、冲洗圈舍属于消毒、墙体或栏杆喷洒涂料也属于消毒。

猪场常用的消毒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浸泡消毒:

是将需要消毒的物体浸泡在消毒液中,这种方法消毒彻底,比如手术用的器械;进场时车轮过消毒池,进舍时脚踩消毒盆,和消毒药洗手等,都属于浸泡消毒。

⑵喷雾消毒:

这是猪场使用最多的一种,用于空气、地面、墙壁、笼具等,消毒面积大,速度快,消毒范围大;使用的器械有农药喷雾机,也有电动冲洗机。

⑶熏蒸消毒:

一般是使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后,释放出甲醛气体,起到消毒作用;这种方法用于其它消毒方式难以消毒的缝隙、空气等,是其它消毒方式的有效补充。

⑷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胞,杀死细菌病毒。

对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病原体效果最好。

⑸蒸煮消毒:

利用水或气的高温,可以使病原体的组织变质,起到杀灭细菌或病毒等的作用。

5消毒注意事项

  5.1消毒需要时间

  一般情况下,高温消毒时,60℃就可以将多数病原杀灭,但汽油喷灯温度达几XX,喷灯火焰一扫而过,也不会杀灭病原,因时间太短。

蒸煮消毒:

在水开后30分钟却可以将病原杀死。

紫外线照射:

必须达到五分钟以上。

  注意:

这里说的时间,不单纯是消毒所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原体与消毒药接触的有效时间;因为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药与病原接触需要先渗透,而渗透则需要时间,有时时间会很长。

这个我们可以把一块干粪便放到水中,看一下多长时间能够浸透。

5.2消毒需要药物与病原接触

  在产房消毒不会把保育舍的病原杀死,同样在产房,消毒药喷不到的地方的病原也不会被杀死,消毒育肥舍地面时,如果地面有很厚的一层粪,消毒药只能将最上面的病原杀死,而在粪便深层的病原却不会被杀死,因为消毒药还没有与病原接触。

我们要求猪舍消毒前先将猪舍清理冲洗干净,就是为了减轻其它因素的影响。

  5.3消毒需要足够的剂量

  消毒药在杀灭病原的同时往往自身也被破坏,一个消毒药分子可能只能杀死一个病原,如果一个消毒药分子遇到五个病原,再好的消毒药也不会效果好。

关于消毒药的用量,一般是每平方米面积用1升药液;生产上常见到的则是不经计算,只是在消毒药将舍内全部喷湿即可,人走后地面马上干燥,这样的消毒效果是很差的,因为消毒药无法与掩盖在深层的病原接触。

  5.4消毒需要没有干扰

  许多消毒药遇到有机物会失效,如果使用这些消毒药放在消毒池中,池中再放一些锯末,作为鞋底消毒的手段,效果就不会好了。

  5.5消毒需要药物对病原敏感

  不是每一种消毒药对所有病原都有效,而是有针对性的,所以使用消毒药时也是有目标的,如预防口蹄疫时,碘制剂效果较好,而预防感冒时,过氧乙酸可能是首选,而预防传染性胃肠炎时,高温和紫外线可能更实用。

  注意:

没有任何一种消毒药可以杀灭所有的病原,即使我们认为最可靠的高温消毒,也还有耐高温细菌不被破坏。

这就要求我们使用消毒药时,应经常更换,这样才能起到最理想的效果。

  5.6消毒需要条件

  如火碱是好的消毒药,但如果把病原放在干燥的火碱上面,病原也不会死亡,只有火碱溶于水后变成火碱水才有消毒作用,生石灰也是同样道理。

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必须附合三个条件:

一是足够的时间,24小时以上,需要严密封闭;二是需要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上;三是必须足够的湿度,最好在85%以上。

如果脱离了消毒所需的条件,效果就不会理想;一个猪场对进场人员的衣物进行熏蒸消毒,专门制作了一个消毒柜,但由于开始设计不理想,消毒柜太大,无法进入屋内,就放在了舍外;夏秋季节消毒没什么问题,但到了冬天,他们仍然在舍外熏蒸消毒,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

还有的在入舍消毒池中,只是例行把水和火碱放进去,也不搅拌,火碱靠自身溶解需要较长时间,那刚放好的消毒水的作用就不确实了。

6消毒存在的问题

  6.1光照消毒

  紫外线的穿透力是很弱的,一张纸就可以将其挡住,布也可以挡住紫外线;所以,光照消毒只能作用于人和物体的表面,深层的部位则无法消毒;另一个问题是,紫外线照射到的地方才能消毒,如果消毒室只在头顶安一个灯管,那么只有头和肩部消毒彻底,其它部位的消毒效果也就差了。

所以不要认为有了紫外线灯消毒就可以放松警惕。

 6.2高温消毒

  时间不足是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使用火焰喷灯消毒时,仅一扫而过,病原或病原附着的物体尚没有达到足够的温度,病原是不会很快死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蒸煮消毒要20-30分钟以上的原因。

  6.3喷雾消毒

  剂量不足,当你看到喷雾过后地面和墙壁已经变干时,那就是说消毒剂量一定不够;一个猪场规定,喷雾消毒后一分钟之内地面不能干,墙壁要流下水来,以表明消毒效果。

  这里涉及到产房消毒是否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产房是最怕潮湿的;我个人认为,产房消毒也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因为一者消毒造成的潮湿是暂时的,过一阵就会干燥,短时间的潮湿对仔猪的危害并不大;另一方面,这样的消毒方式不能过于频繁,如果三天两头都采用这样的消毒是不合适的,如确实需要增加消毒次数,可以一周之内一次彻底消毒,其它消毒采用简单形式,要求低一些,如可以用普通喷雾器消毒。

  6.4熏蒸消毒,封闭不严

  甲醛是无色的气体,如果猪舍有漏气时无法看出来,这就使猪舍熏蒸时出现漏气而不能发现;尽管甲醛比空气重,但假如猪舍有漏气的地方,甲醛气体难免从漏气的地方跑出来,消毒需要的浓度也就不足了;如果消毒时间过后,进入猪舍没有呛鼻的气味,眼睛没有青涩的感觉,就说明一定有跑气的地方。

7怎样做好消毒

  正常的消毒要分三步,清、冲、喷,如果是空舍消毒还需要增加熏、空两个环节。

  ⑴清:

清是指清理,是把脏物清理出去;因为病原生存需要环境,细菌需要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而病毒则必须依附在活细胞上才能生存,清理是把病原生存所依附的物质清理出去,病原也就一起清理出了猪舍。

如果不清理就消毒,会出现三个后果,一是因消毒药物剂量不足使消毒不彻底,二是增加消毒费用,三是增加舍内湿度,这三个后果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⑵冲:

是冲洗,是把清理剩下的脏物用水冲走;一个养猪高手介绍经验时,说他们对临产母猪上床的消毒,就象给人洗澡一样,猪体脏的时候,有时会使用洗衣粉等,以保证冲洗彻底,绝不让一点脏物带进产房。

⑶喷:

也就是喷雾或喷酒消毒;这里出现了一个喷洒消毒,是因为尽管我们采用清、冲的办法使猪舍脏物清理出去,但一般并不能做得很彻底,特别是地面饲养时;喷洒消毒使用的药量更大,速度也更快,而且设备也便于购置;面喷雾消毒设备,或是价位太高,或是速度过慢,难以在大型猪场使用。

喷雾消毒只适用于消毒频繁而且需要控制湿度的产房或保育舍使用。

⑷熏:

熏蒸消毒,一般使用甲醛熏蒸,前面已经提到。

⑸空:

这是一个被人们忽视的消毒方式;空的意思是把猪舍变干燥,经历过清、冲、消、熏的病原,处于一个非常不适应的环境中,会很快死亡;另外,空的更重要的作用是使猪舍变干燥,潮湿对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

我敢说,如果猪舍在进猪前能空闲一周,转群时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上面的五步骤,人们都明白,但关键是能否执行到位,再好的措施执行不到位也没有好效果。

下面我们将要谈消毒过程中常见的漏洞。

8消毒的细节

  8.1产房仔猪铺板的消毒

  产房保温箱一般使用木制垫板,因木质比较软,而且有缝隙,一般的清、冲消毒往往做不彻底,因为病原可能已经钻入疏松的木板里面;所以我们建议对木板的消毒采用浸泡消毒的方式;在猪场里建一个与木板面积相应的浸泡池,木板在冲洗干净后,放入5%的火碱液中浸泡半小时以上,让火碱水渗入到木板里面,可以将里面的病原杀死。

  8.2产房、保育铸铁板缝隙的消毒

  许多产房和保育舍,采用铸铁漏缝地板;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是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很难冲洗干净,普通的冲洗不彻底;需要将板掀起来,冲洗干净后再放好。

但这样做,一者加大员工工作量;二者,如果工作时不注意,很容易把人从床上掉下来,使操作人员望而生畏。

我认为,尽管会增加工作量,也可能会使员工受伤,但如果不坚决执行,也就相当于消毒不彻底;我们都听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消毒不彻底与不消毒的差别只是量的问题,而性质是一样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提高工资待遇的办法来刺激员工积极性,也可以在猪场专门安排清理冲洗人员,这一问题也就相应解决了。

  8.3进场人员的消毒

  进场人员的消毒是防止疾病入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从其它场返回的人员、与其它猪场人员接触过的人员、外来的参观学习人员、新招来的职工等,这些人因与其它猪场人员接触,难免身上带有其它场的病原;平时的消毒措施,不管是紫外线灯照射,还是身上喷雾,都不可能把衣服里边的病原杀死。

所以针对进场人员,最好的办法是更换衣服,并洗澡;需要在场里工作的人员,则要将衣物进行熏蒸消毒,这样的消毒才是最彻底的。

  8.4售猪人员的消毒

  售猪人员在售猪过程中,难免与拉猪车接触,如果售猪结束后直接进猪舍工作,就有将病原带进猪舍的可能,冬季大面积的口蹄疫和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与售猪车有直接关系,不能不引起重视。

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⑴把磅秤作为隔离带,场内人员把猪赶上磅秤,称好后,交给收猪人员负责赶上车;这一措施已在多数猪场采用,收猪人员已经接受;⑵明确分工,在磅秤附近赶猪或过称的人员固定,只在该区域活动,其它人员只负责从猪舍赶到磅秤,不与收猪人员接触;⑶有专用售猪衣服和鞋,售猪时,参与售猪的每个饲养员都更换售猪用衣服和鞋,售猪结束后清洗消毒后待用;饲养人员仍穿原工作服和鞋进舍工作;⑷猪结束后,马上派专人对售猪场地进行彻底清洗消毒;⑸平时将售猪区域变成隔离区,一般人员不得进入;⑹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任何人不得违犯,否则严肃处理。

许多老板考虑到上面的措施,既增加费用,又太烦琐,不愿实施;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如果五年时间内少发生一次因售猪带来的病如口蹄疫或传染性胃肠炎,少损失的钱足以把上面的工作做几十遍。

我们算过,一个万头猪场,如果发生传染性胃肠炎,即使不造成死亡,单纯浪费一周的饲料,费用就可达到十万元以上。

(一天7吨料,七天49吨料,每吨2500元,合计122500元。

  8.5玉米的消毒

  如果我们在秋冬季看到玉米在大路上晾酒,各种车辆从旁边过,如果有拉猪车甚至是拉死猪的车,车上不慎掉下一些东西,也可能这些东西里面含有病原;而我们收购的玉米往往不去杂,现购现用,可能会把里面的病原直接让猪吃进肚子里;“病从口入”成了现实。

如果说对进场玉米进行消毒很不现实,但我们可以采用有效的办法减轻危害,如将购进的玉米进行过风或过筛去杂,因即使有病原一般也是在杂质里面;二是把玉米存放一阶段后使用,病原脱离了生存条件后,也会很快死亡;这两种措施并不复杂,大多猪场都可以采用。

  8.6蚊子的消毒

  蚊子的危害大家都清楚,夏季常发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和乙型脑炎,主要是蚊子传播的;蚊子传播疾病是用它的针头,我们在强调一猪一个针头的时候,却无法对蚊子的针头消毒,唯一的办法是使场内没有蚊子,消灭蚊子是最好的消毒。

 

消毒剂使用之害人的错误理论

 消毒药是否会和抗生素一样容易形成耐药性呢?

  现在很多厂家在消毒药销售中,甚至一些所谓的专家在向养猪朋友推荐消毒药时,总是要求养猪朋友频繁更换消毒药,不知道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为了忽悠养猪朋友。

  事实是消毒药的耐药性问题没有那么严重的,特别是强酸强碱类的消毒药。

只要你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方法(喷洒、浸泡、熏蒸等)、使用棚舍、针对病菌病毒种类选择就可以了,没有那么复杂的,而且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很脆弱的。

医院用于皮肤消毒的酒精和碘酒从我记事到现在好像也没有不停地换嘛。

点评

  消毒药杀灭微生物的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结构,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

  各种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不相同,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同,如口蹄疫病毒对酸性消毒剂较敏感,猪圆环病毒对碘制剂敏感。

  一种消毒剂不可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所以根据本场的疾病发生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轮换消毒剂是有必要的。

猪场综合灭鼠方法

鼠害确实是令人头痛的事,主要的危害有:

一是盗食饲料,二是传染疫病。

在一个有5年场龄的猪场若未灭鼠,则老鼠数量会超过猪数的一倍,若以千头猪场计算,全场老鼠每天可吃掉饲料50kg,一年可吃掉18吨,损失饲料费5万多元。

老鼠又是多种人畜疾病的传播者,如猪瘟、大肠杆菌病等。

所以猪场防疫,必须灭鼠。

以下介绍几种灭鼠方法:

  建筑防鼠指的是从猪场建筑和卫生着手控制鼠类的繁殖和活动,把鼠类在各种场所的生存空间限制到最低限度。

使他们难以找到食物和藏身之所。

要求猪舍及周围的环境整洁,及时清除残留的饲料和生活垃圾,猪舍建筑如墙基、地面、门窗等方面要坚固,一旦发现洞穴立即封堵。

  器械灭鼠常用的有鼠夹子和电子捕鼠器(电猫)。

用此方法捕鼠前要考察当地的鼠情,弄清本地以哪种鼠为主,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诱饵的选择常以蔬菜、瓜果做诱饵,诱饵要经常更换,尤其阴天老鼠更容易上钩。

捕鼠器要放在鼠洞、鼠道上,小家鼠常沿壁行走,褐家鼠常走沟壑。

捕鼠器要经常清洗。

  化学药物灭鼠化学药物灭鼠法在规模化猪场比较常用,优点是见效快、成本低,缺点是容易引起人畜中毒。

因此要选择对人畜安全的低毒灭鼠药,并且设专人负责撒药布阵、捡鼠尸,撒药时要考虑鼠的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鼠洞、鼠道。

常用的灭鼠药有敌鼠钠、大隆、卫公灭鼠剂等(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机制是破坏血液中的凝血酶原使其失去活力,同时使毛细血变脆,使老鼠内脏出血而死亡。

此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不产生急性中毒症状,鼠类易接受,不易产生拒食现象,对人畜比较安全。

  中药灭鼠用来灭鼠的中药主要有马钱子、苦参、苍耳、曼佗罗、天南星、狼毒、山宫兰、白天翁等。

  此外猪场还要建立健全灭鼠制度:

一般猪场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普查一次,一有必要,及时灭鼠;还可以根据情况建立健全奖励政策,发挥员工的灭鼠积极性,实现全员灭鼠,将猪场的鼠害程度降到最低。

还可以请专业的灭鼠机构承包全年的灭鼠工作,让他们负责调查鼠情、布阵撒药、收集鼠尸等全方位工作,高效快捷。

综合考虑调节猪舍内部小气候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

  这些因素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

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造成了空气的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

由此可见,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温度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主要表现在:

  仔猪怕冷,低温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最大,若裸露在1℃环境中2小时,便可冻僵、冻昏、甚至冻死,即使成年猪长时间在-8℃的环境下,可冻得不吃不喝,浑身发抖,瘦弱的猪在-5℃时就冻得站立不稳。

同时,寒冷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同时还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试验表明,保育猪若生活在1℃以下的环境中,其增重比对照减缓4.3%,饲料报酬降低5%左右。

  在寒冷季节,成年猪的舍温要求不低于10℃,保育舍应保持在18℃为宜。

2-3周龄的仔猪需26℃左右,而1周龄以内的仔猪则需30℃的环境,至于保育箱内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

  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可达10℃以上,易诱发猪的各种疾病,因此,在这期间要求适时的关、启门窗,缩小昼夜的温差。

  成年猪耐热性能较差,当气温高于28℃时,体重在75kg以上的大猪可能出现气喘现象。

若超过30℃,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生长速度缓慢。

当气温高于35℃、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个别育肥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公猪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并在2-3个月内都难以恢复。

  猪舍内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猪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

在无取暖设备条件下,热的来源主要靠猪体散发和日光照射的热量,热量散失的多少与猪舍的结构、建材、通风设备和管理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季节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保温设施。

  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如加大通风,给以淋浴,加快热的散失,降低猪只密度,以减少舍内的热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肥育猪、妊娠母猪和种公猪的生产性能。

2.湿度

  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水气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0%,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相对湿度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只生存。

生长速度快,肥育的效果好。

  猪舍内的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

为了防止湿度过高,首先要减少猪舍内水气的来源,少用或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保持地面平整,避免积水,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以降低室内的湿度。

3.空气

  规模化猪场由于猪只的密度大,猪舍的容积相对较小而密闭,猪舍内蓄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尘埃,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3000mg/L,氨30mg/L,硫化氢20mg/L。

  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

猪若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首先刺激上呼吸道粘膜,猪只极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的疾病。

如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症,表现在食欲下降、泌乳减少、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嚼耳等现象。

  规模化猪场的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要通风换气。

全封闭式猪舍全依靠排风扇换气,换气时可依据下列参数:

一般冬季所需的最小换气率为每100公斤猪体重每分钟0.14-0.28立方米,夏季最大换气率为100公斤猪体重每分钟0.7-1.4立方米。

尽可能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是提高猪只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生产中除了要注意通风换气外,还要搞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污水,不让它在猪舍内分解。

特别是冬季,要注意调教猪只形成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粪尿的习惯。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手段,通风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

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降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4.光照

  适当的光照可促进猪的新陈代谢,加速其骨骼生长并杀菌消毒。

试验证明,繁殖母猪的光照增至60-100勒克斯(光照强度单位),可使繁殖率提高4.5%-8.5%,使新生仔猪窝重增加0.7-1.6公斤,使仔猪的育成率提高7.7%-12.1%。

乳仔猪和育成猪的光照度提高到60-70勒克斯,可使仔猪的发病率下降9.3%;哺乳母猪栏内每天维持16小时光照,可诱使母猪早发情。

一般母猪、仔猪和后备猪猪舍的光照度应保持在50-100勒克斯,每天光照14-18小时,公猪和育肥猪每天应保持光照8-10小时,但夏季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猪舍内。

彻底打扫卫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

有机物的存在可以干扰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当环境中存在畜禽的粪、尿、血、炎性渗出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饲料残渣、鼠粪、污水或其他污物时,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病原微生物,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使消毒作用减弱。

  另一方面,受微生物严重污染的物品和场地,能阻碍消毒剂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剂效力的发挥。

  因此,彻底的清扫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在使用消毒剂之前,应先对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进行整理、清扫和清洁,清除物品表面的灰尘和覆盖物等有机物,尽量减少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利于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氯制剂消毒效果降低幅度大,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等消毒作用降低明显,戊二醛类及碘伏类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小。

  对于痰液、粪便、畜禽圈舍的消毒应选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小的消毒剂,同时应适当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延长消毒时间,方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夏季猪场消灭蚊蝇实用经验介绍

 夏季马上来临,即将进入蚊蝇的盛行期,南方部分猪场已经在遭受蚊蝇的干扰。

蚊子的危害不仅是吸猪的血,更是疾病传播的媒介,我们在强调一猪一针头时,目的是防止注射过程的交叉感染,但蚊子的“针头”无法消毒,所以也就出现了夏季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乙型脑炎等病的流行。

苍蝇严重影响猪的休息,同时仔猪腹泻病无法控制。

  驱蝇灭蚊应与蚊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起来,蚊子的生活史中4个虫态有3个(卵、幼虫、蛹)在低洼沼泽的积水中生活,苍蝇的生活史中4个时期也有3个(卵、幼虫、蛹)在肮脏潮湿的环境中发育。

最好抓住蚊蝇发育过程3个最弱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