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392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x

山西省曲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山西省曲沃县二○○九年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

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曲沃县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

1.2项目呈报与实施单位

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4项目建设年限

1年

1.5项目负责人

付孟喜 曲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农发办主任

1.6项目区地理位置、涉及的范围

项目区位于曲沃县城东8公里处的史村镇,地处晋韩二级公路南侧,涉及史村镇的秦岗、卫范、东吉必、西吉必4个行政村。

1.7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1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建设面积0.2万亩,优质粮食示范区建设面积0.8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新建提灌站2座、修复2座,机井配套15眼,架设输变电线路9.9公里、配套变压器6台,埋设输水管道50公里,发展温室蔬菜滴灌面积220亩,配套建自动化控制蓄水池178个;新开整修硬化机耕路13.5公里,购置蔬菜温室小型农机具89台;营造农田防护林0.03万亩;技术培训0.16万人次,购置仪器设备5台件,包括购买GDYN-3085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1台,YN-4000土肥仪2台,ECA-WS01温室环境监测仪1台,全自动新鲜蔬菜枕式包装机1台,示范推广黄瓜新品种、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0.02万亩。

1.8投资预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94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98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9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5万元;由县级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0万元。

在总投资中,用于水利措施投资643.06万元,占总投资67.9%;农业措施投资185.09万元,占总投资19.55%;林业措施投资53.45万元,占总投资5.64%;科技推广措施投资41.1万元,占总投资4.34%;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9.9万元,占总投资1.05%;工程管护费投资7.4万元,占总投资0.78%;监理费投资7万元,占总投资0.74%。

1.9效益

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可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年节约水量76万立方米,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到0.9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07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0.03万千瓦,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26万亩。

可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262.5万公斤,新增蔬菜生产能力366.68万公斤。

1.10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完成后,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127.11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56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73元。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2.1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

曲沃县1995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十多年来,围绕“产业兴村,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积极推进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1998年,曲沃县被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2003年,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年”活动检查评比中,曲沃县排在全市、全省第一位。

曲沃县地处黄河中游,属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小麦一直是全县第一大粮食作物,曾先后被确定为山西省小麦生产基地县,粮食工程基地县,小麦种子产业化重点县和种子工程示范县。

1997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01年被列为山西省优质小麦基地县。

太子滩蔬菜基地被省农业厅授予“山西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被省科技厅授予“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农村小康建设优秀示范点”,樱桃西红柿等15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认证。

磨盘岭经过几年的开发,已由昔日的荒土旱垣变成了今天集“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四位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典型,被省委书记张宝顺誉为“磨盘岭模式”,并要求在全省进行推广。

现磨盘岭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大棚蔬菜已发展到3000余栋,占地近万亩,每亩棚收入一个生产周期平均达到3.5万元以上;建成了100个双孢菇窑洞;新发展日本甜柿新品种10万株。

《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瓜果蔬菜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曲沃县的经验做法作了报道。

目前,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已显示出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个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蔬菜示范园区逐步形成,正在向科技密集型、商品品牌型、集约管理型、产业化经营型的现代农业方向迈进。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项目区位于曲沃县城东8公里处的史村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4′-37′,北纬35°33′-51′,涉及秦岗等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1万亩,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磨盘岭农业综合开发区相邻。

该区属浍河水库提水灌区,南部有县内最大的浍河水库,2005年完成大坝加高培厚、溢洪道泄洪闸等除险加固工程,总库容量为994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量为3200万立方米,浍河平均年径流量4677万立方米。

区内现有中型泵站——渠首扬水站1座,设计提水量0.6立方米/秒。

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项目区气候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大。

多年平均气温12.6°C   ,年均日照2490个小时,无霜期189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5毫米。

地形属浍河一、二级阶地,北为黄土旱垣,北高南低,土层深厚,适种性好;地貌主要分为平原和丘陵,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70%,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0%;土壤为碳酸盐褐土,略偏碱性(PH值在7.1左右),通透性较好,适宜于粮食、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2、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总人口0.41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4122万人,涉及农户931户,农业劳动力0.2061万人。

项目区气候、土壤宜农宜林,目前小麦播种面积0.86万亩,平均亩产250公斤,玉米正茬及复播面积0.72万亩,平均亩产300公斤。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6.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95元。

县内设有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机构,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公司、良种场等单位就有专职农业科技人员110人,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42人,大专、中专学历的6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4.29%,中级职称的占42.86%,可以从事土壤养分分析、配方施肥、测土施肥、植物保护、种质改良繁育、质量检测等工作。

项目区镇有隶属于县农林局、水利局、林业开发中心的农科站、水利水保站、林业站等机构,村有农民技术人员50人,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并且配有专业管理人员,可提供便捷的科技咨询服务。

县、镇、村已形成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先后推广了优种统供、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机作机收等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优质优价”的观念,已深入民心。

3、基础设施情况

项目区属浍河水库受益区,其中渠首扬水站1997年完成一、二级站改位新建,一级站为移动缆车式,自浍河水库内取水。

但灌区二级、三级干渠仅部分70年代采用砼预制板防渗两千余米,支渠仅防渗2条四千余米,其余支、斗渠均为土渠,输水损失大,导致亩灌溉毛定额增大,加大了浇灌成本,群众浇地的积极性不大,靠天吃饭的思想时有发生。

提灌区现有小型提灌站3处,装机容量为140千瓦,均建于70年代,机组老化、管道锈蚀,仅灌溉着卫范、东吉必两村0.21万亩农田,不能满足项目区农作物的适时灌溉。

项目区耕作制度为典型的二作区,推行了小麦与玉米轮作,土壤肥力状况属于中下等水平。

目前,农业种植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设施蔬菜和优质粮食为主导产业的调整思路。

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措施,完全可以把瘠薄土壤改造成为蓄水保肥的高产田。

林业工程仅在三级油路两侧进行了植树造林,田间道路、林网没有统一规划。

项目区4个村庄农机总动力0.7万千瓦,农机设施主要有大型拖拉机25台,小型拖拉机45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3台,配套深翻犁18台、秸秆还田机3台、旋耕机17台、播种机11台,有农用三轮车367台。

虽然能满足项目区大田机械化操作的需求,但缺少蔬菜温室内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晋韩公路、侯月铁路自项目区北部穿过,各村之间贯通三级公路,交通便利,但是田间道路缺乏统一规划,路面窄小,凹凸不平,不利于大型机具耕作行走,且没有硬化处理,对农产品运输极为不利。

项目区北部有110千伏的辛村变电站1座,渠首泵站有10千伏的输电专线一条,电力供应充足。

但田间的农灌电力设施年久老化,线损严重,难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4、与土地治理项目相结合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情况

(1)蔬菜初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曲沃县太子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情况

曲沃县太子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曲沃县绿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高新科技示范项目。

该公司注册于2002年12月,注册资金210万元,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加工、冷藏、销售及技术推广服务,是一个产、加、销一体化的服务性的民营经济合作组织,现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的经济利益联合体。

近年来,公司先后建成了太子滩绿色蔬菜基地和星海绿色蔬菜基地,建有1000立方米气调保鲜库1座和星海蔬菜产地批发市场1个。

太子滩绿色蔬菜基地曾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山西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注册了“太子滩”牌蔬菜商标,通过媒体宣传、举办超市果蔬销售专柜等方法,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太子滩”被山西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黄瓜等15个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目前,公司紧紧抓住基地生产的黄瓜皮薄、肉嫩、脆甜,商品性能极好等优势,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达标蔬菜收购合同,与农户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将产品分级包装,年加工销售“太子滩”礼品果蔬3万箱、50万公斤的能力,增加了蔬菜的附加值,带动菜农收入稳步提高。

同时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参与蔬菜市场流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公司法人代表段克臣,大专学历,农艺师,具有比较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工作中总结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公司的业务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由原来单纯的蔬菜基地发展到拥有育苗、种植、冷藏、包装、销售等分公司和侯马超市、临汾超市网点销售的“公司化”运作的集团公司。

该同志二OO二年被曲沃县评为优秀农民企业家,曾获县“五一劳动奖章”。

(2)玉米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曲沃县天泉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情况

曲沃县天泉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企业性质为股份制,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749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162万元,净资产2257万元,固定资产3889万元。

企业现有员工198人,其中管理人员40人,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12人。

公司年可加工玉米淀粉10万吨,糖浆3万吨,2009年新增深加工玉米淀粉粉丝小包装,年设计深加工能力为1.5万吨,6月份将投入生产运营。

曲沃县天泉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恪守“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生产和管理不断优化升级。

在环境保护上,与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制“酶生产废水”调剂,使生产废水达到国排标准。

企业与四川长征制药厂、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企业生产的“天泉”牌淀粉、糖浆转入新F55果糖在同行业产品质量中,位于前列,具有科技含量高、开发潜力大和拓展产业链条长的优势。

2008年年销售收入4505万元,年实现利税889万元。

企业与1500多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第三章  实施方案编制依据和建设标准

 

3.1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29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2月1日);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

5、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及下达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晋财农发[2009]4号);

6、《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

7、《山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

8、《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

9、《曲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10、《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11、《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

12、《山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

13、《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

1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15、《低压管灌技术规范(井灌区)》SL/T153-95。

3.2项目建设标准

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以及省农发办“2009年在全省实施四个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安排和市农发办的具体要求,以发展“一带两区”设施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粮食两个示范区为方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技术装备,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配套衔接,相互促进,完善标准化生产、科技服务、市场流通等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形成有一定规模、具产业特色、效益明显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和优质粮食示范区,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综合农林水科技各项工程措施,项目区亩投资标准为950元。

1、壮大优势产业

从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支持温室蔬菜产业和优质粮食发展入手,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温室蔬菜和优质粮食产业体系。

计划发展温室蔬菜178栋、占地面积0.072万亩(温室蔬菜净种植面积0.032万亩)露地蔬菜面积0.128万亩,集中连片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0.8万亩,主要种植优质强筋小麦0.75万亩,正茬及复播优质玉米0.63万亩。

2、健全检测体系

核心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通过购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及配套相关设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污染,实施过程监控,治理市场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等问题,提升农业整体素质。

3、完善服务功能

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把“公司+农户”买断关系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方面转变,努力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信息化管理。

4、提高村民素质

加强与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协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设施的推广力度,围绕温室黄瓜、优质专用小麦、玉米主导产业,从新品种推广、有机蔬菜生产技术、科学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方面,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民0.16万人次,重点是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专业农民,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使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

5、发展节水工程

利用相对丰富的地表、地下水资源,以提灌站和水井为单元,布置田间管道节水灌溉工程,同时在温室蔬菜生产区配置高效节水的滴灌设施,使项目区实现灌溉节水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改善田面道路

田面以主干路划大方,基本形成300亩一方的农田。

道路整修硬化13.5公里,其中新开及硬化宽5-7米的道路7.5公里,新开及硬化宽4-6米的道路2公里,整修硬化宽4-6米的道路4公里。

采用碎石硬化的方法,做到路面硬化,路线笔直,路两旁排水设施齐全,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7、建设绿色家园

重点是建设农田林网。

项目区主干路、田间路两旁的树木,按照适地适树、择优选树的原则,确定为香花槐等5个树种,要求苗木达一级标准,规格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采取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用材林与常青树搭配的方式,开展乡村绿化,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把项目区建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能源清洁、崇尚绿色、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第四章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4.1指导思想

我县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思路,搞好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工作,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粮食两个示范区,实现优势产业规模扩张,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标准化生产、科技服务、市场流通等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放心菜”和优质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4.2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示范园区带动原则。

积极开展土地治理与特色农业产业有机结合示范区建设,在土地治理上,要做到工程建设高质量,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做到高效益,力争使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粮食两个示范区,既是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又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项目,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发挥区域优势原则。

突出发挥本地资源、气候和区位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把项目建设与发展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产业的扩张。

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覆盖面大、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业产业。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科技先导原则。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多元化投入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补助投资的导向性,突出公益性和基础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积极投资项目建设,发挥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

体制机制创新原则。

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3建设布局

项目区建设涉及史村镇的4个村,包括秦岗、卫范、东吉必、西吉必。

无公害蔬菜示范区本着水肥条件相对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利于辐射带动的原则;优质粮食示范区本着集中连片、有利于实施“六统一操作”的原则进行布局安排。

具体建设方案见下表。

 

 

 

 

 

 

 

 

 

 

项目分村、分作物实施布局一览表

 

年度

村名

项目涉及面积(亩)

小麦

玉米

蔬菜

小麦种植面积(亩)

玉米种植面积(亩)

露地蔬菜面积(亩)

设施蔬菜面积(亩)

2009年

秦岗

4800

2400

1500

580

320

卫范

1200

400

300

300

200

东吉必

2000

1100

700

200

0

西吉必

2000

1000

600

200

200

合 计

10000

4900

3100

1280

720

 

 

4.4建设目标

项目区涉及的史村镇秦岗、卫范、东吉必、西吉必4个行政村,土地肥沃、电力充足、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项目以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为主导方向,充分吸纳和运用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开发以温室蔬菜、优质粮食作物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努力发展科技密集型、商品品牌型、集约管理型、产业化经营型的现代农业,在山西省的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率先示范作用,为其他地方的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农业示范和相关服务。

项目区建设在蔬菜产业上以黄瓜、苦瓜等新优品种、节能日光温室及其相关配套技术为主的设施农业技术、设施黄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完善蔬菜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及扶持培育蔬菜产地市场为核心;在优质粮食产业上,推广中、强筋小麦、高淀粉玉米品种为主,采用科学轮作倒茬制度、小麦氮肥前移高产栽培技术和无公害优质小麦生产技术为核心。

1、依靠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发挥本地区自然、区域优势条件,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体系。

2、通过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3、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创新农产品包装加工等形式,与农民确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通过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增强现代农业建设活力。

4.5建设内容

实施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必须做好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结合的统筹安排,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区域农业资源和市场优势,在项目区内因地制宜地确定设施蔬菜和优质粮食2个优势主导产业,以土地治理推动产业基地建设,以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综合开发项目效益。

首先,围绕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利用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各项工程措施,通过实施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切实改善项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打造特色主导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以良好的土地治理效果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平台,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农机、交通、国土、金融等部门项目资金,实行集中资金,“捆绑”使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其次,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围绕做强做大设施蔬菜和优质粮食主导产业,通过采取政策优惠、信贷扶持等,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解决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加快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让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区

项目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开发为目标,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山东寿光市金丰种业有限公司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积极引进其适应性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蔬菜等新品种;利用绿色食品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茬黄瓜生产技术,以设施生态调控、黄瓜综合栽培技术、黄瓜全生长季节病虫害防治、黄瓜水肥合理高效使用技术为手段,以选择适合当地耐低温品种、嫁接育苗、高效低残留及生物农药的使用、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化、新型速效水溶性肥料引进等为载体,通过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实证等手段推广设施黄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与节水技术、自动化卷帘技术、有机蔬菜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