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54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Word下载.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母亲。

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父母兄弟等亲属。

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金就砺则利”(《荀子·

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说赵太后》)“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其今义专指女子的配偶。

“金”“丈夫”的词义缩小了。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古义:

崤山以东。

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妻,与“丈夫”相对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因此写作。

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求学的人。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的“涕”古义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更衣”古义是上厕所,其今义是换衣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牺牲”古义指为祭祀宰杀的猪牛羊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外交使者。

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  颜色 古义:

容颜、脸色。

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

秋日的天空。

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年岁、年龄。

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举公义,辟私怨。

”(《尚贤》)“怨”古义表仇恨、怀恨,程度很重,其今义是抱怨、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二章》)“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其今义是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弱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

盟约。

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

攻克。

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

跑。

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

羞愧、感到耻辱。

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的意思,其今义则表仇恨、怀恨。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了。

①(廉颇)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 

宣言:

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

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6.感情色彩变化

所谓“感情色彩的变化”,就是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

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其今义是“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贬义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爪牙”一词,古义本是禽兽寻找食物、保卫自己的工具,借喻而为武臣、猛将,属于褒义。

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贬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妄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卑鄙”古义是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是自谦之辞,无贬义,其今义指言行恶劣,不道德,或形容品行败坏,是贬义词。

1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

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

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

所谓“名称说法的演变”,就是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例: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目”现改称“眼睛”,成语“目不识丁”中还保留“目”的原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二章》)“寡”现已换用“少”了,成语“寡不敌众”中还保留着“寡”的原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

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为市鞍马 市: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

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现在以双音节词为主。

古时候的“前”现在为“前面”,古时候的“舟”现在为“小船”。

【方法指津】

依据上述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应在复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1、识差别。

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牢记好。

如“除”古义是“授予官职”。

今义是“除去,去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指南录〉后序》)

“去”古义是“离开、距离”。

今义是到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

”(《为学》)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除”“去”的古今词义相反。

2、析微殊。

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约束”古义是“盟约”,今义是“限制”,古今义有联系又有细微区别。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绝境”古义是“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义有微小差别。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中“爱”古义是“吝惜”,与“爱惜、爱护”意思接近,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3、辨音节。

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本纪》)中“地方”是两个词,“地”指土地,“方”指方圆。

现代汉语“地方”是一个词,有三个义项:

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②民间;

③地区。

像这样由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的情况还有“妻∕子”、“祖∕父”、“指∕示”、“交∕通”、“其∕实”、“卑∕鄙”、“无∕论”、“致∕意”、“山∕东”等。

古文中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音译词,如“参差、仿佛、睥睨、仓皇、窈窕、琵琶、可汗”等,还有少数双音节合成词,如“斋戒、布衣、社稷、审视”等,这种双音词应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拆开当作两个单音节词来理解。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古今异义导学案

2.词义的扩大。

”(《鸿门宴》)

”(《狱中杂记》)

劝学》)

”(《触龙说赵太后》)

1沛公居山东时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出师表》)

”(《赤壁之战》)

”(《曹刿论战》)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颜色不少变 

2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尚贤》)

”(《孟子二章》)

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论语•公冶长》)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劝学》

“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妄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3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陈涉世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二章》)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②愿为市鞍马 

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伶官传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盛”“告”“困”“其”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

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入语: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

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

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

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3.序及五代知识介绍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二.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范读课文,矫正读音;

李存勖xǜ仇雠chó

u系燕父子xì

俳优pá

i度曲dù

盛以锦囊ché

ng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解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应用;

㈠、解释多义词。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形容词,兴盛

盛请其矢,盛以锦囊动词,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形容词,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形容词,强盛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动词,告诉

告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动词,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动词,禀告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加强祈使语气,副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略,加强反问语气,副词

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他,代词

其皆出于此乎?

那,代词

㈡判断词类活用。

①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向东;

四,数词作状语,向四处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使…兴盛,使…灭亡

④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作名词,很小的事

㈢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②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③系燕王父子以组状语后置

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⑤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⑥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状语后置,省略句

⑦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㈣翻译下列句子。

(见后面参考翻译)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老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3、通译全文。

啊!

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

“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

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

”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

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

“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

”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

(检)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

当;

组:

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

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

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

或者;

迹:

迹象

5.举天下豪杰 

举:

6.数十伶人困之 

困:

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

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微:

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三、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并背诵课文三、四段。

第二课时

(导)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先全部齐背,再请1——2位同学起来背诵给大家听,最后教师点评。

(思)(议)

二.内容分析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明确: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

(后问讨论)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

3.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4.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段议论,二段记叙;

总分关系。

5.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6.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试具体说明。

是对照关系。

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7.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8.本文中引用到的名句有哪些?

1)满招损,谦受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