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586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docx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

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

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

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

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通过询

问患者的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确认其身份。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

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

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

“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

 

第1页共23页

 

识别。

3、申请输注红细胞制剂:

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信息填写正确完整)分别贴在

EDTA抗凝和有分离胶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2管);申请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

液制剂:

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贴在EDTA抗凝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1管)。

4、采集患者血样:

成人每管3-5ml,儿童至少2-3ml,新生儿至少1.5ml。

5、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

6、在采集血样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

①防止血样溶血,有溶血时必须重新采集。

②如患者正在输液,严禁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样。

③如患者需应用右旋糖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在输注药物

前采集血样备用。

倘若输注后采集的血样,应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注明并及时告知输

血科(血库)。

送检:

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简称标本运送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

单”及时送交输血科(血库)。

三、血液制剂的领取

1、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交叉配血单进行配血且血液制剂经检验合格后

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取血。

2、临床科室接输血科(血库)通知后由1名护士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简称取血者)

携带取血箱与血液制剂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3、取血者与发血者逐项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出库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血。

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4、血液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四、血液制剂输注

1、输血开始前

第2页共23页

(1)由2名护士(其中至少1名注册护士)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及血袋标签

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取回的血液制剂应尽快给患者输注(30min内),不得自行储存

(a)输注前将血液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b)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

即通知医务人员。

(4)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

2、输血时

(1)输血时再次核对以下内容

(a)由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急诊号/住

院号、科室、病区、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符,再次核对血液

制剂袋血型与编码、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

(b)倘若患者意识清楚时,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或其他相关内容;倘若患

者意识不清,请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说明患者的身份,再次确认后方可进行输血操作。

(2)应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前后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4)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制剂(尤其是红细胞制剂)时,前一袋血液制剂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制剂继续输注。

(5)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分钟,不得加温,输血并不是慢输总是安

全的。

红细胞悬液每袋开始输注到结束不得超过2个小时。

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

避免剧烈振荡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其他药物如酸

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血开始前15min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倘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

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

(6)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

医护人员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后15min以及输血过程中每30min1次、输血

结束时、输血结束后每30min1次连续2次对患者一般表现、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液体出入量等进行监测记录,并需记录输注血液制剂种类和数量。

倘若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记录结果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完毕

第3页共23页

(1)将血袋码贴在“临床输血记录单(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液成分出库报告单)”

上,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2)医护人员对有或无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均应在病历中描述。

(3)患者有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医护人员在病历中描述必须包括:

血液制剂种类与数

量、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间、症状与体征、诊断与治疗等;无论有无输血反应,应

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血库保存,并由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疗管理部

门。

(4)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装入专用样本袋内即时送回输血科(血库)登记,2-6℃保存1d。

六、急诊抢救患者的输血流程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

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

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2、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同意与备

案,并记入病例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紧急情况下先留取血样即可待配血完成后再进行相关检验。

4、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漏项缺项目,并在申请单右上角注明“急”。

(2)用血者检查结果:

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表示;如结果未回请在----上注明标本已抽,结果未回报;

(3)“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可双签)。

(4)立即将申请单交护士采集标本。

5、同时开具用血处方送交输血科划价,到收费处缴费或由医疗管理部、总值班签字后送交

输血科。

6、标本采集:

护士接申请单后立即按受血者血样采集程序采取患者血样,同时通知标本运

送人员取标本。

7、标本运送人员接通知后立即将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一起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8、输血科工作人员接急诊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用血处方后立即按处方要求予以配发血。

(30min内发血)

9、急诊抢救患者备血超过1600ml或24h用血量超过1600ml,经治医生应在2天内按照要

求补办报批手续。

10、血液制剂的领取、输注同前。

第4页共23页

 

急诊抢救输血流程图

 

急诊患者紧急输血

 

经治医师开具

 

输血申请单用血处方(注明用量)

 

特殊情况一般情况

 

护士采集受血者血样+输血申请单注明“抢救”字样家属缴费后或总值班签字后

 

送送

 

输血科立即进行配发血

 

通知用血科室取血抢救处方补办缴费手续

 

第5页共23页

 

临床输血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临床科室

 

临床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护士站

护士按医嘱抽取血标本

不合格

输血科(血库)

合格

签收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

复验受血者、献血者的血型

 

选择所需要的血液制品

进行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结果阴性的血

液制品

电脑录入,打印报告单,记

录本上登记

 

两人复核无误后签名

 

护士接收血液核对无误

后签名方可取走

 

第6页共23页

 

紧急情况

在1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需要血液

 

紧急申请ABO血型和RH(D)配合血液。

血库可选择O型血

 

用血申请程序

 

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

 

肯定需要血液

例如:

择期手术

 

申请ABO和RH(D)配合血液,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内备好

 

可能需要血液

例如:

产科,择期手术

 

申请定型,抗体筛选和保留备用

 

第7页共23页

 

临床输血主要步骤及关键控制点

 

 

及时

逐项

填写

输血

不良

反应

回报

 

患者:

病情需要输血

 

 

医生:

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

确认

冷链*

受血

核对

者身

规范

份并

填写

监护

采到

正确

输血

输血

标本

申请

记录

 

护士:

采血标本、送标本、送单、取血

 

血标

交接登

本验

记,医护

收交

接登

人员取

 

血库:

计划约血、贮存血液、定血型、交叉配血

 

冷链*

验收

交接

 

患者:

病情需要输血

 

*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贮存和运输的系统,使血液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中以维持其功能

(菱形为关键控制点)

 

第8页共23页

 

血液预约、入库、核对、贮存工作流程

 

制定用血计划

 

上报采供血机构

 

配合采供血机构送血人员认真核对所送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核对共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一份清单备查

 

输入电脑存档

 

按A.B、0、AB血型、采血日期及有效期、不同的血液成分分别依次排列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第9页共23页

 

血液出库、质量检测、领发工作流程

 

必须由医护人员取血

 

配血合格后,血库凭提血单发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

 

七查七对,准确无误

 

双方认真核查血制品外包装是否完好,

 

血液外观正常发血

 

做好详细登记及统计工作

 

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把

 

反应情况反馈血库,并进行及时处理

 

第10页共23页

 

临床输血流程图

 

申请单1.

《医疗用血申请单》

+

《输血治疗同意书》

2.

(医生)

《临床输血申请单》

(医生、患者或家属)

注意:

逐一填写清楚

病历

输血科审批

交叉配血化验单(医生)

备血

1.

向血站定血

采集血样(护士)

2.

安排人员取血

用血当日早晨采集

血入库:

核查

(血库人员)登记

 

直接(慢性贫血)

核对:

1.血样交接登记签字

+(血库人员)2.交叉配血单3.输血申请单

 

↓↓电话通知(术中出血)

交叉配血:

1.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供血者血样

(血库人员)2.复查受血者、供学者ABO血型、患者

Rh(D)

3.不规则抗体筛查

4.交叉配血实验

 

↓(电话通知取血护士)

 

取血:

共同审核并签字

(发血者、取血者)

第11页共23页

 

出库:

出库血一律不退还

 

↓出库半小时内输注

输血(护士)

 

↙↘

无输血反应有输血反应

 

血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医生)

 

↓(护士)

交接签字备案:

(输血科)

血袋2-8℃保存24h

 

第12页共23页

 

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的质量评定及工作流程

 

对整个试验系统的各个环节要进行把关,通过室内考核和室间评价,可提

 

高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质量。

 

分析前质量控

检查申请患者标本

患者化验准备采集

 

分析中质量控

标本标本分析

运送处理测定

 

临床医生

 

反馈信息

运送

报告

室室验仪操合方

间内器作格法

质质设规试选

评控备程剂择

 

保留标本

室内复核

随时复查

 

登记

填发报告

人员素质

人员稳定性

工作环境

实验室管理

分析后质量控

分析中质量控制

 

第13页共23页

 

交叉配血工作流程

 

查对工作,即查对病人的姓名、血型、

 

标本联根号及献血员的血袋编号、血型。

 

鉴定病人的Rh(D)血型及用正、反定型法复查病人的ABO血型,并进行ABO以外的抗体筛查检测。

 

配血试验统一采用盐水法+非盐水法

 

(凝聚胺、抗人球蛋白、酶法等)配血。

 

安排临床用血时,应执行先贮先用,

 

成分优先的原则。

避免血液过期浪费。

 

填写配血报告时字迹要清楚,内容要准确。

 

配血完毕必须做好备查记录。

 

并收拾好所用物品,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

 

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工作流程

第14页共23页

 

临床护士床边核对采集血样本

 

标本管上必须有标签送输血科

 

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

 

输血科工作人员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

 

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h

 

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血样在交叉配血之前,

 

应再次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血型

 

交叉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按日期的先后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逾期的血样应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

 

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冰箱的温度要定期监控记录,

如发生故障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工作流程图

 

第15页共23页

 

送检标本交接

 

新生儿溶血病

患儿标本

 

父亲标本

 

ABO/RH血型鉴定

ABO/RH血型鉴定

 

RBC直血浆游离RBC释

抗试验抗体检测放试验

 

分析结果

 

填写报告单

 

母亲IgG抗A(B)

标本效价测定

 

ABO/RH

血型鉴定

 

血浆不规则

抗体筛选

 

不规则

抗体鉴定

 

新生儿溶血病产前血清学检查工作流程图

 

第16页共23页

 

标本交接

 

夫妇双方ABO和RH(D)血型检测

 

夫妇双方ABO和RH(D)血型配合与否

 

不配合者,可能为ABO血型不配合者,可能为ABO以外抗体引起

合引起的HDN的HDN

 

采用2-Me处理孕妇血清孕妇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

检测IgG抗A(B)

抗体效价

 

不规则抗体效

价测定

 

分析结果

 

填写报告单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检查工作流程图

 

第17页共23页

 

标本交接

 

免疫性溶血性

输血反应检查

 

患者输血前的血血袋中的剩余血

 

ABO和

配血

抗体

ABO和

抗体

RH血型

实验

筛选

RH血型

筛选

测定

测定

 

抗体

鉴定

 

分析结果

 

填写报告单

 

血袋剩余血做细菌

学检查

 

患者输血后的血液

 

ABO和

抗体

RH血型

筛选

直接

测定

抗球

蛋白

试验

抗体鉴定

配血

试验

抗体效

价测定

 

10天左右

抗体效价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第18页共23页

 

临床科室发生输血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库

血,以静脉注

射生理盐水维

持静脉通路。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者

 

核对受血者及供

立即抽取

疑为细菌

血者ABO血型,

受血者血

污染性输

用保存于冰箱中

样加肝素

血反应,抽

的受血者与供血

抗凝剂分

取血袋中

者血样、新采集的

离血浆,观

血液作细

受血者血样和血

察血浆颜

菌学检验。

袋中血样重测

色并测定

ABO血型、Rh(D)

血浆游离

血型及交叉配血

Hb含量。

试验。

 

血液中心

 

过敏反应者

 

尿

 

检查处理结果分析

 

 

整改、资料存档医务科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

第19页共23页

 

输血反应处理流程图

第20页共23页

 

输血过程中(护士观察)

 

报告医师,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

 

非溶血性发

热52.1%

 

细菌污染

 

4.5%

 

过敏性反应42.6%循环过载0.7%急性溶血性反应慢性溶血性反应

 

症状:

寒战、发热,一般无血压下降处理:

保暖解热镇静,

30分至2

小时一般

可缓解

 

尽早联合使用

大剂量强效、

广谱抗生素,

采取抗休克,

防止DIC,肾

衰竭措施

 

中重度症

症、皮

状:

支气管

肤潮、

痉挛皮下

发痒,

注射肾上

一般无

腺素;严

血压下

重或持续

降和发

者静脉注

热,给

射或肌注

予抗组

地米、氨

胺药物

茶碱;喉头

 

症状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突然呼吸困难,被迫坐起,频咳、咯大量泡沫样或血性泡沫样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两肺布满湿罗音等。

5~10分钟轮流放松止血带。

 

症状:

寒战、发热、心悸、头胀、面部潮红,腰背痛、肢体痛、恶心、呕吐、腹痛、烦躁、呼吸困难等。

措施:

迅速补充血容量、速效利尿剂、多巴胺、碱化尿液、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

 

一般在

输血后

3-10天

或更长

时间发

生溶血

反应,症

状较轻,

表现为

黄疸,不

明原因

发热、贫

血、网织

1观察血袋剩余血液:

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等,则提示有细菌污染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

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去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

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细菌培养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对受血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一般可水肿者,

缓解应气管插

管或气管

切开,以

免窒息。

过敏性休

克按抗休

克治疗

措施高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