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613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西安地区公办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古老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与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当代核心课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愈演愈烈。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必须面临的全球危机。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工商业高速发展,人口继续快速增加,对资源的消耗不断加速,工业和生活排污越来越多。

迄今,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

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挖掘现有资料价值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分四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绪论,包含本文写作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理论综述,包括两小部分:

本文中涉及的个别基本概念,重点在第二小部分,针对环境问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我国环境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文中从五个方向来进行研究和阐述:

第一点,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且执行力较差;第二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不完善;第三点,环境信息监测技术不成熟;第四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透明;第五点,环境执法中存在障碍。

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所阐述的各个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怎样缓解甚至解除环境危机,消除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首先要了解我国环境问题具有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诸多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寻找突破口,之后再对症下药,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价值所在。

关键词:

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意识;环境执法

TheAnalysisofThe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EnvironmentalProblems

Abstract

Theproblemoftherelationbetweenmanandnatureisanancientandeternalproposition,isalsoacoresubjectiscloselyrelatedtothefateofcontemporaryhuman.Sincetheindustrialrevolution,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logicaldamageenvironmentalproblemsgraduallyemergeandintensified.Now,theenvironmentproblemhasbecomethehumanhavetofacetheglobalcrisis.Becauseourcountryisinastageofrapid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andcommercialhigh-speeddevelopment,thepopulationcontinuestoincreaserapidly,theresourcesconsumptionincreasing,moreandmoreindustrialandlivingsewage.Sofar,theenvironmentproblemhasbeenquiteserious.

Basedonfullyabsorbingpredecessors'researchresults,thevalueofexistingdata,onthebasisofenvironmentproblemsofourcountrytomakepaper,andonthisbasis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hispaperpointsfourparts.Thefirstpart,introduction,includingresearchbackground,research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iswriting,researchmethods,researchtrainofthought.Thesecondpart,theoreticalreview,includingtwosmallpart:

inthispaper,basicconceptsinvolvedintheindividual,thekeyinthesecondpart,inviewoftheenvironmentalproblemsofthe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Thethirdpart,theenvironmentalstatusquoandmanagementproblemsthatexistintheanalysis,thepaperfromfivedirectionsforresearchandexpound:

firstofall,thepublicenvironmentalconsciousnessandpoorexecution;Seco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lawisnotperfect;Third,environmentalinformationmonitoringtechnologyisnotmature;Fourth,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closuresystemisnottransparent,Thefifth,theobstaclesexistintheenvironmentlawenforcement.Thefourthpartistheresearchinthethirdpartexpoundsthevariousproblemstomak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Howtoalleviateorevenremoveenvironmentalcrisis,eliminatetheharmdonebytheenvironmentalproblems,thefirstthingtounderstandwhatproblems,environmentalproblemsinourcountryhavemanyenvironmentalproblems,thispaperanalyzesthebreakthroughfortheeffectivewaystosolvetheseproblems,andthensuittheremedytothecase,thisisthepurposeofthisstudyandthevalueinit.

 

Keywords: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problems;Environmentalawareness;Environmentallawenforcement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3

1.3研究方法3

1.4研究内容4

1.5研究思路5

2理论综述6

2.1基本概念6

2.2国内外研究现状7

2.2.1国外研究现状7

2.2.2国内研究现状9

3我国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11

3.1公众环境意识薄弱且缺乏执行力11

3.1.1公民对基本环境知识了解不足11

3.1.2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12

3.1.3公民环保执行力较低12

3.2环境保护法不完善13

3.2.1现行环境法体系存在漏洞13

3.2.2相关法规过于松散缺乏可操作性13

3.2.3环保法制透明度和民主性不够14

3.3环境信息监测技术不成熟15

3.3.1环境监测队伍薄弱15

3.3.2环境监测手段缺乏科学性且资金投入不足15

3.3.3监测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16

3.4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问题16

3.4.1缺乏统一的信息公开管理机构18

3.4.2环境信息公开法规缺乏体系性18

3.4.3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19

3.5环境执法面临重重障碍19

3.5.1环境法律意识薄弱19

3.5.2环境执法人员素质较低20

3.5.3环境执法缺乏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20

4对策与建议23

4.1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23

4.1.1与日常生活结合,展开环保教育23

4.1.2通过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23

4.1.3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公民环保认知24

4.2完善当前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24

4.2.1加强环境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4

4.2.2环境法律立法应更加精确、责任应更加明确25

4.2.3提高我国环境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25

4.3改进环境信息监测26

4.3.1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26

4.3.2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增强监测手段科学性26

4.3.3建立系统性的监测体系27

4.4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7

4.4.1在政府部门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27

4.4.2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8

4.4.3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8

4.5改善环境执法现状28

4.5.1增强环境法治意识28

4.5.2提高环境执法人员队伍素质29

4.5.3加大环境执法主体授权,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性29

5结束语30

致谢31

参考文献3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良好的环境状况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也是由其提供;环境还有自动吸收、分解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大部分废弃物的自净能力;良好优美的环境也使人心情愉悦。

但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大量机械的产生,人口的增加,工业商业的发展,各种自然资源急剧消耗,地球终于不堪重负,在人类无尽索取之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并且愈演愈烈。

人类生存的环境正急剧恶化,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那部分生态环境正在以相当可怕的速度退化。

如土地、森林、水等。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继续高速增加,资源需求及消耗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排污越来越多,迄今,已经产生了诸多相当严重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2011年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

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1]。

(2)生物破坏

由于种种原因,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

人类的过分贪婪所带来的掠夺性开发、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温室效应等等,造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物种灭绝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用其他方式来补偿的。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相当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中列举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中国对野生动物大量捕食、滥捕乱杀现象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3)水资源恶化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虽然地球表面积71%以上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2.53%,约3500万立方公里,且绝大部分是以两极和高原地区的冰川积雪形式存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只有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随着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的增大,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为28000亿立方米,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排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人们仍不知收敛,依然在不断地浪费水资源。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

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1]。

(4)土地资源恶化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陆地总面积的27.3%,可怕的是,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1]。

中国每年水土流失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的损失,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

(5)持久污染

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

国际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

这类有机污染物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可以转移到下一代体内,且会在多年后显现其严重危害[1]。

为了当前和将来的世代发展,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的紧迫任务,我国政府先后提出可是续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论,并一直努力推行这些主张、观念。

在这背景下,大量的理论学者及实干家对我国环境状况及治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讨论。

本文在现存研究基础下,对我国环境问题中几个不同的方面做出研究及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对策。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理论意义:

从公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监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执法等不同的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我国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理论上深化对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的认识。

(2)实践意义:

对当前我国环境及环境管理做出系统研究,可以将有关环境和环境管理的知识扩展,促进全民、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等对我国环境及其管理现状的认知,从各个方面增强资源的节约、保护环境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并为政府环保等部门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建议,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更广泛落实,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近一步。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本文通过对前人已做出的研究成果的学习,认真研读,总结前人思想成果,从而全面系统的掌握资料,这是系统研究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基础。

(2)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本文充分运用定性分析中的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研究的环境问题本质。

1.4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和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及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分析国内外针对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再针对我国当前环境管理之中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深入探讨,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所在,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1.5研究思路

图1—1论文框架

2理论综述

2.1基本概念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

如:

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有时候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二类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我们可以从人类自身做出努力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的。

(2)环境管理

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

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方面:

1、环境计划的管理:

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

2、环境质量的管理:

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3、环境技术的管理:

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3)环境行政执法

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环境行政执法是指依法享有环境管理权的行政主体,依职权适用法律手段对环境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环境行政行为,并进行其它环境监督管理的活动。

环境行政执法的具体形式有环境行政许可、排污收费、现场检查、“三同时”验收、限期治理、调查取证、环境行政处罚等等。

环境保护重在环境管理,而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环境行政执法具有环境法和行政法的双重特点,并且遍及环境管理的各个角落,是环境管理过程中极为有效的手段。

但是,目前我国在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愈演愈烈,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全球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专门会议[2]。

联合国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八大公害"出现后,世界上保护环境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召开的。

这次会议广泛研讨并总结有关保护人类环境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

从发展与维护环境的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如果不立即着手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损害将带来全球毁灭的后果。

呼吁人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生存,人们都必须明确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

这次会议对推动全世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发大会在国际环境保护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大会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并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1世纪议程》。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以此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世界各国在国内法律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上也普遍遵循这一理论的指导。

国外关于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进步优于我国,这一领域中有相当一部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和论调值得我国借鉴。

(1)环境伦理学

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先后有很多观点提出,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保护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大地伦理学等。

直到“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将这一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罗尔斯顿继承了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他把关于自然的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用对“荒野有价值吗?

”“自然界有内在价值吗?

”这两个问题的肯定回答,改变了传统生态伦理的立场。

他坚持认为,非人类自然是有价值的,并且他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者只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评判非人类自然的价值的做法,哲学由此走向“荒野”。

他于1986年出版的《哲学走向荒野》将他的主张作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3]。

1988年出版《为什么要保持自然的多样性》一书的诺顿(BryanG.Norton)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

他希望通过人的理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世界观,实现地球资源在同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分配。

目前,在环境伦理学日益多样化的倾向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主流[4]。

(2)深生态学

“深生态学”(DeepEcology)是由挪威著名哲学家阿恩·纳斯(ArneNaess)创立的现代环境伦理学新理论,它是当代西方环境主义思潮中最具革命性和挑战性的生态哲学。

从70年代起,西方的环境运动的目标,逐步从具体的环境保护,转向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考虑环境问题的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的因素。

深生态学正是在这一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转折点上产生的。

现在,深生态学不仅是西方众多环境伦理学思潮中一种最令人瞩目的新思想,而且已成为当代西方环境运动中起先导作用的环境价值理念。

深生态学的产生,有着其深刻的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发展背景。

现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大致可分为肯定人类的价值高于自然的价值、部分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的现代“人类中心论”,和充分肯定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强调人与自然价值平等的“非人类中心论”(Anti-Anthropocentric)。

后者包括“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和“生态中心论”(Ecocentrism)。

深生态学继承和发展生物中心论的一些重要思想,并借鉴现代人类中心论的一些观念,成为独树一帜的前卫派环境伦理思想。

法国哲学家阿尔伯特·施韦兹(AlbertSchweitzer)是“生物中心论”伦理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自然界每一个有生命的或者具有潜在生命的物体具有某种神圣的或内在价值、并且应当受到尊重。

如同生物中心论的伦理学理论一样,生态中心论的伦理学也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

现代西方“生态中心论”伦理学创始人莱昂波特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自然环境仅仅看作是供人类享用的资源,而应当把它看作是价值的中心。

生物共同体具有最根本的价值,它应当指导我们的道德情感。

我们必须把社会良知,从人扩大到生态系统和大地。

2.2.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虽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有较长的时间了,但真正意义上,对环境问题和环境管理的研究于近年才开始展开,虽然也取得了相当一部分丰硕的成果。

但仍有一些问题。

我国这些年针对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翻译出版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