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56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老产业发展元年Word文档格式.docx

而在对养老设施给予财政补贴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出台政策,使得营利性养老机构同样能拿到补贴。

在养老设施土地利用这一最关键的问题上,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也出台了利好政策。

如北京提出用多种供地方式保障养老设施建设,广州将养老用地纳入统一规划。

而对于养老产业最核心的服务环节,譬如养老护理员培训等机制则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力度。

更具实质性的则是众多养老项目纷纷开建。

除了去年已经宣布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万科、保利、华润置地、首创置业等多家知名开发商外,今年,复星、朗诗等房地产开发商也先后宣布启动养老地产开发之路。

而险资投资养老产业的动作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具有实质性意义。

今年,当CIHAF2012第五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社区高端论坛在一年一度的中国住交会上上演时,依然得到了来自业界的热烈响应。

正是上述种种来自养老产业的新动向,让我们这家最先关注养老产业并进行持续报道的媒体心生感激,因为有政府部门的推动,有投资者和开发商的勇气,有所有从业者们的努力,才有了2012的精彩。

如果说,2012是对养老产业进行梳理,并逐渐理清产业链脉络的一年的话,2013,则被业内称为养老产业的元年。

2013,希望关注2012年推出政策的执行程度,希望记录这些政策对于养老产业发展所起到的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希望了解目前进入养老产业的投资者和房地产开发商们对产业的认识,希望传播他们对成熟商业模式的探讨。

希望关注养老产业终端客群的需求,并通过媒体传播的力量使开发与需求相契合。

在推动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同行。

【圆桌】

激辨养老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卢泳志北京报道

2012年,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突破之年。

这一年,中央政府给予了行业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这一年,养老产业的相关机构开始制定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

这一年,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更加积极、活跃。

然而,尽管利好不断,但养老产业在前行的道路上仍困境重重。

面对老龄化的商机与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怎样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产业模式?

怎样合理利用养老资源,解决更多人的养老问题?

又如何突破限制取得政策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本报特意邀请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朱文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培训与发展部主任涂朝晖共同探讨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记者:

对于2012年养老产业及养老地产的发展,你们如何评价?

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阎青春:

我国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结构、资金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严重失衡,产业规模偏小,整体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明显滞后于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涂朝晖:

我觉得养老产业的最大难题是盈利模式不明确,市场尚没有形成可行性的发展模式,导致整个市场主体缺乏热情,包括很多企业对于养老项目的开发更多停留在口号上,缺乏实质性的战略规划。

另外,政府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同时,更倾向于将养老资源引入到高端养老机构,为少数特型人群提供服务。

我认为,在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高端养老机构引导市场先行,而政府应大力推动中低端养老机构,使市场全面发展。

作为长期关注养老产业的人士,你们觉得明年养老产业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朱文俊:

2013年将是养老地产业的发展元年,北京和其他省市将陆续推出“养老综合用地”,允许一部分用地进行产权销售开发,一部分用地进行持有性养老服务经营。

这是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以及民政部“129号文件”的指引下,对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用地保障的具体政策体现,将鼓励投资者以养老地产开发获得盈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一部分养老设施和床位。

对于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你们有何建议?

首先要制定老龄产业的发展规划,完善老龄产业的运行机制,理清老龄产业的基本定位,包括产业对象、产业类型、产业性质等方面。

其次,要健全老龄产业的发展格局,完善老龄产业经济模式;

发展老龄产业应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市场推动、社会支持的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的方式,加强政府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方式。

第三,提高老龄产业的监管水平,建立企业产品服务及企业认证制度,为实施产业扶持和监管政策奠定基础;

还要健全行业标准,建议行业组织加紧制定和充实用品、设施、文教产业的标准与规范。

最后,建立老年产业信息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老龄产业资料库,搭建老龄产业的展销平台和信息平台,介绍推广信息技术,加强科技创新。

首先要提升两个“意识”,第一,提升年轻人对养老的意识,健全金融投资制度,促进年轻人做养老投资;

第二,提升60岁以上老人的自我价值意识,唤起老年人的第二“青春”,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解放老人的劳动力,不让其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另外,特有的文化理念和居住习惯决定了养老社区的建设模式,不能一味模仿国外成功典型,要从技术制度层面将国外先进经验本土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市场。

养老机构医疗资源之踵

2013年01月14日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如果自己建,自己管,根本养不活。

”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言语间透着些许的无奈。

这样的无奈是,亲和源养老公寓若自行配备医疗机构,承担的后果将是亏损运营。

受资金、管理等因素制约,奚志勇不得不将养老公寓医疗机构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交给了上海普南医院。

现在,医院的经营一切正常。

上海亲和源股份公司的无奈是国内养老机构的共同痛处,其牵手医院的做法也是业内惯用的手法。

而在他们内心深处,拥有一家自己的医疗机构一直是愿望。

然而,受政策制约、产业发展制约,这一愿望目前只能搁置。

并且全国首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河北燕达国际建康城的败北更是让他们却步。

“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应该实现医疗、护理、养老一体化。

但由于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得不到相应政策补助,导致目前严重缺乏医疗型的养老机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联盟副主席田利剑表示。

合作之殇

目前,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医疗对于养老机构的必要性。

据了解,国内养老机构多数选择与大型医院或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开通绿色通道,便于老人就医。

以北京为例,四季青敬老院、汇晨老年公寓、爱慕家养老院等大型公立养老机构,都与大型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建立绿色通道、专家定期就诊等方式,增加养老机构的医疗功能。

其中,解放军第316医院是爱慕家养老院的医疗合作医院,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及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老人一旦患病便可由医务室开转院单,免去挂号手续,直接安排医院病房;

汇晨老年公寓则是与解放军第309医院合作。

“养老机构不仅医疗资源紧缺,而且老人治疗结束后需要后期康复护理,由于家庭和养老机构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老人很难得到专业的康复护理。

”田利剑告诉记者。

北京博志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养老与健康地产事业部总经理胡晶与田利剑的看法相同,她认为,“目前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护理和长期康复功能,而医院也分身乏术,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对老人的康复护理中来。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四季青敬老院加强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功能,“我们将老人从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分为8级护理,共19项服务内容,设立医务室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同时不定期邀请各大医院专家义诊。

”四季青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汇晨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最近也增加了与香山社区医院的合作项目,解决了老人由于小病、护理等问题外出就医的难题。

另外,记者了解到类似汇晨老年公寓等医疗功能相对齐备的公办养老机构已经全部住满。

一些老人和家属反映,条件好的养老机构很难入住,又担心其他养老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设施太差,不愿入住。

的确,相对于大型养老机构,一些中低端的小型养老机构只能和社区医院或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由于其医疗设施简陋、急救护理资源紧张,基本不能满足养老机构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企业之痛

除了与医院合作,配建自己的医疗机构同样赢得了多家养老机构的青睐,但这条路并不顺畅。

位于河北省燕郊的燕达国际健康城(以下简称“燕达”)是率先走上了“医养合一”道路的养老机构之一,然而从2010年开业至今,燕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胡晶曾在燕达工作多年,她介绍说,“燕达的门诊量不到200人,养护中心入住的老人也不足100人,入诊量严重不足”。

胡晶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该项目的设计思路与实际情况不符,其将营销重点放在国际,但是由于不能实现国际医疗保险,很难赢得国外客户的青睐。

而周围人群却不知道这家医院的存在。

除此之外,燕达还面临着管理人才缺失的难题。

据燕达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燕达已经更换院长20多任。

领导层的频繁更迭,导致整个项目体制混乱,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难以落实。

相对于燕达,北京太阳城医院则取得了一些成效。

据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长朱凤泊介绍,太阳城医院是和北京安贞医院协作创办,每周都会邀请安贞医院的专家前来义诊,目前医院已经得到了老人的认可。

据了解,北京太阳城医院是一所非营利性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它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和周边几十个居民社区的患者。

对于太阳城的成功,上海群业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群认为,“太阳城医院的规模是充分根据太阳城养老公寓以及周边人群的规模配建的,并且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医院院长,做到了医疗与养老管理运营相分离,各专其能”。

增设护理院

针对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胡晶建议说,“要充分整合养老机构医务部门、养护型养老院、护理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资源,力争从增加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养老机构数量、加快制定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部门管理办法、加大政府办养老机构医务室建设资助力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中国台湾和日本,多数养老机构都是医院或医疗机构的延伸品,提供康复医疗、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由于当前养老机构护理功能的缺失,老人不得不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造成医院病床周转率下降,很多急性病人得不到救治。

面临这种情况,护理型养老机构呼之欲出。

护理型养老机构是介于养老和医疗之间的机构,老人手术之后,应该在护理院度过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家庭或养老机构。

“老年护理医院将会备受青睐,在医疗卫生体系协调发展中,一定要重视老年护理医院的建设。

”田利剑认为。

据记者了解,2012年3月,卫生部下达了关于护理院设置标准的文件,号召全国建立护理院。

据统计,目前中国只有三四百家护理院,而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都是医院、护理院、养老院3种形式同时存在。

郭玉群介绍说,“如今,国际的养老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很细,各个机构都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专业分工不够,导致从事养老事业的人鱼龙混杂,很多人兼职从事医疗、养老,甚至人才培训等工作。

魏津生:

开发养老地产的关键在养老

2013年01月12日来源: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催生了养老地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和保险企业开始涉足养老地产领域。

然而,这一行业目前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议论的多,真干的少,规划的多实施的少。

在我看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养老地产还处于起步期、迷盲期,各方正在小心试探着这一潜力无限的行业。

国务院参事魏津生

政府与企业双轮发力

那么,养老地产怎样才能发展起来呢?

我认为应该双轮驱动,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企业的努力。

这是由于养老地产从根本上来讲,既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幼稚产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养老地产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的市场潜力、长期稳定的投资效益,并对其他产业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

从投资状况来看,我国养老地产尚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且投资多、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发展境地。

因此,它不仅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幼稚产业。

根据各国的发展经验,幼稚产业的发展均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政策的扶持无外乎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扶持,一是间接扶持。

直接扶持主要是立法扶持、规划扶持、直接投资扶持。

其中,立法扶持很重要。

前段时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外征求意见时,就发现这一法规还有很多缺失,没有像其他国家的老年法那样对于养老机构有明确的定位,相应的准入条件、土地与资金保障以及管理、监督机制未有明确要求,这样就不利于养老机构的发展。

在直接投资扶持方面,政府最好不要大量地建设养老机构,除了建设一些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一些具有示范性、引导性、辐射性的养老机构外,应该采取公建民营或委托的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

间接扶持来自5个方面,分别是土地、财政、金融、技术、保险。

其中,土地支持是对养老机构最大的支持。

现在,土地已成为了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制约。

我认为,政府要对养老机构进行细分与区别对待,对于非营利性的,土地可实行划拔;

对营利性的要给予优惠出让;

另外要优先安排优势区位土地供给养老机构。

保险也很重要,世界各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颁布实行,将极大地推进养老机构特别是护理型机构的发展。

政府这个轮子要转动起来外,企业这个轮子也要动起来。

在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投资者要有战略眼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发展好养老产业。

所谓战略眼光,实际上是指要有3种准备,一是长期投资准备,二是长期运营准备,三是长期获益准备。

所谓广阔视野,是指要经常审视行业发展,包括养老政策规划、自己与竞争者的优劣势等。

在经营管理上,还要善于精谋细算。

从各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实行跨地区连锁经营的模式有利于其快速发展。

通过连锁经营,可以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可以创造品牌,最后以规模效益取胜。

这样操作,养老机构规模不大便于人性化服务,同时拿地尤其是拿到市区和城郊接合的优势区位的地块也比较容易。

唯有如此,才能成功。

开发适老型建筑

在政策有效的支持下,养老地产应该怎样开发呢。

最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要搞好养老地产,一要开发适老型建筑,二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否则不能称之为养老地产。

什么是适老型建筑?

适老型建筑是养老地产在养老服务上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它一定要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及老年建筑设计原则,即建筑要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人身安全、生活便利和无障碍化。

比如地面要防滑、要消除地面上的高低差,过道要有扶手,要有升降设备等。

还要注意保护老年人的隐私,要让他们有尊严,有归属感,要有一种居家的感觉,同时又能满足老人与外界共处的需求。

适老型建筑对于处在障碍期的老年人,他不可能经常到户外活动、交流,在这种情况下,阳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其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因此,阳台的大小、朝向就非常重要;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来说,更要设计好窗户高低大小,使他们能够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同时,适老型建筑应该包括各类供老年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

现在,一提到养老地产就是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宽广一些,比如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短期照料中心,都应纳入到养老地产的开发范围中来。

此外,在适老型建筑规划上,要考虑4个方面,分别是“个室化”、小规模、多机能及融入社区。

具体而言,“个室化”即老年人要有独立的居室,即使多人共居也要设置相应的屏障物。

小规模,是指养老社区的规模最好在200~600户之间。

只有规模小,拿地才容易,否则,既不容易在城区拿到地,也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

多机能,是指要充分利用养老机构的资源优势,不仅仅为入驻机构的老人服务,还要为老人的家属服务,也要为周边社区的老人服务;

不仅要提供养老服务,也要提供服务的培训与科学研究,要多功能发展。

融入社区,即养老机构与社区要互为使用、互为发展。

有了适老型建筑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构建专门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最基本的选择应是全城性照护,即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社会养老3项服务。

对于目前许多养老机构来说,限于条件,它可以以生活照料和社会参与为主,但它必须在需要时能为老人获取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可能。

养老服务较理想的选择是既有全城性照护,又有连续性照护的机构,即目前流行的养老社区。

在这个社区的老人可以度过自己不同生命周期,而不需要搬来搬去。

对于老年人来说,迁移非常可怕,意味着离开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以及多年经营的社会网络。

养老服务更理想的选择就是全城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照护兼顾的智慧型养老社区,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贴身服务,这主要是利用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来完成。

 

“医养结合”须以养老为主

中国房地产报

日本素有“银发之国”之称,是当今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今,中国也如日本一样进入到了快速老龄化时期,养老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医护资源的缺失对养老产业发展的束缚愈加严重。

由于同属东方文化,在养老领域,日本有诸多经验值得国内学习与借鉴。

日本的养老机构在与医疗结合方面已发展得相当完善,通过政策、民间倡导、企业参与等多方共同努力为老人创造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服务体系。

为此,本报邀请阳子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鞠川阳子解读了日本“医养结合”的发展经验以及对中国“医养结合”的建议。

目前,日本养老机构的医疗设备和护理人员情况怎样?

能否满足养老机构对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紧急救治等方面的需求?

鞠川阳子:

日本的康复设施和医疗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很高,养老机构的医疗设备非常现代化,基本可以满足养老机构的需求。

另外,日本的老年护理人员是经过专业护理学校的培训并通过统考获得“介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可以为老人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服务。

日本是否会在养老机构设置医院?

日本的养老机构怎样与医疗机构进行结合?

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日本的养老院中极少设置真正意义上的医院,一方面是因为医院同养老院的执业许可完全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养老院的管理团队很难胜任医院的管理。

日本的养老院一般只设置长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简单急救等医疗服务。

严重疾病的治疗则是通过与周边医院合作来解决。

养老院与周边医院合作既可以集中资源从事专业工作,又可以从商业角度实现互利互惠。

当然,与外部医院合作可能会给老人的治疗带来不便,毕竟老人离“家”到医院进行治疗需要一段时间,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治期。

众所周知,日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各个行业,所以“介护士”的短缺是养老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老年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导致护理事故和问题有增无减,老年人群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维持养老机构高水准的服务面临巨大挑战。

您怎样看待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院等医疗机构?

您觉得在运营和管理方面怎样合理协调二者的关系?

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院是个很大的挑战,虽然养老和医疗护理密不可分,但是二者的运营和管理方式截然不同。

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模式是养老院将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运营管理,从而集中各自优势提升养老和医疗的专业化效率。

养老院和医院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协调非常关键,要以养老院为主、医院为辅,医院的设置、规模、服务项目等应该以服务养老院的客户为目标,配合养老院的服务宗旨,为其增值。

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品质也会影响到养老院的服务评价和声誉,所以一定要保证医疗成为养老机构发展的正能量。

但是,医院也要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和运营需求,所以不得不增加外来患者数量,这就需要巧妙地协调医院和养老院的利益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