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865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

《暮江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

(画面感)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沉醉和喜悦。

本诗哪个字用的好?

赏析:

“铺”字用得极好。

一是切景:

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

二是切情:

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思考: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

(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

(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初三夜”,正是上弦月,一个比喻“月如弓”,信手拈来一般,却是何等传神!

大江之滨,草地之上,露水如凝,又是一个比喻“露似真珠”,寻常喻体,却也传达出无限生机,无限情意。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

(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

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3.拓展阅读图书《三顾茅庐》,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根据课后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难点】

根据课后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媳妇干旱徒弟求饶灌溉骗钱管理人烟面如土色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有哪些,利用箭头图梳理(完成课后习题)。

二、品读句子,感受智慧。

1.下面我们就抓住“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个写得最详细的情节来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10-14自然段,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想想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句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汇报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投进了漳河。

A.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的“我也去送送新娘”,及“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等句子,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周密。

B.通过“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地惩治了巫婆。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投进了漳河。

结合“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理解西门豹又将计就计、巧妙地利用“河神娶媳妇”之说,不动声色地惩治了官绅头子。

(3)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扔下漳河去。

结合“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等言行,感受西门豹这样做是为了震慑官绅,使他们不敢再作恶。

3.教师随机指导朗读西门豹的每一次对话。

三、归纳方法,复述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三个情节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摸清底细”这个情节不是最主要的,可以略为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兴修水利是次要内容,最简单。

2.以“摸清底细”这一情节为例,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讨论:

在老大爷的回答中,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

讨论后明确:

“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是邺县田地荒芜的主要原因,不能省略。

“送新娘方式”与后文有关,可以保留。

“新娘顺着水漂的过程”可以删减。

(2)练习长话短说。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说清楚“时间”“谁”“地方”“什么事”等信息,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

(3)人物对话可以转述。

引导学生找出西门豹和老大爷四次对话,合并为一句话,并以转述形式来复述。

如:

西门豹看到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了解情况,老大爷告诉西门豹,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4)运用以上方法,请2名同学来复述“摸清底细”这一情节,师生共同评议。

3.组内练习复述全文,出示复述要求: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2)提取主要信息,长话短说,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

(3)人物对话可以转述。

组内互评标准:

主要内容说详细,其他内容要简洁。

4.全班交流。

四、整合阅读,练习复述

1.默读《三顾茅庐》,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和句子,尝试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将计就计

不动声色

16.麻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六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重点:

写什么?

难点:

怎么写?

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目标

齐读单元目标:

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如何把生活中的一件事写清楚?

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了解他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二、整体感知文本

(一)课题

齐读课题——了解“雀”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音读“qiăo”

(二)生词

(1)带音节,请自由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2)去音节,生读

(三)初读课文,

1.了解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开篇:

语言简洁

2.这个故事的第一段还点明了什么?

(我打猎回来,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在林荫路上,是事情发生的地点。

我和猎狗是人物。

3.猎狗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个重要角色(猎狗出场)

4.那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学生默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梳理脉络

师: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小结: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文章:

脉络清晰。

三、品读文本

(一)起因

1.小麻雀无助,标句子请找到描写小麻雀的语句。

2.出示句子:

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你从哪句话中可以感受到。

从哪个词体会到小麻雀的无助?

指导朗读。

4.此时,风猛烈地摇撼着白桦树,(风呼呼摇动树叶的声音特效)一只小麻雀——

齐读:

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5.猎狗攻击

这时,一只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它想干什么?

请大家边读边体会。

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

读出它的心情。

(二)经过

(1)初识老麻雀

1.小麻雀更加恐惧,更加无助!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请快速浏览,迅速捕捉信息。

2.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学生自由回答。

(2)品读强大

1.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种强大的力量便是——爱的力量(随机板书:

爱)

2.哪个字更能体现这份爱的力量?

3.哪个词比“飞”字更能体现老这份爱的力量?

4.指导朗读

小结:

这便是用词的精妙!

5.出示,比较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巨石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了解屠格涅夫善于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描写事物。

(3)品读无畏

A)感受——细节刻画

屠格涅夫不仅善于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描写事物,还善于事物的细节刻画。

老麻雀在拯救小麻雀的过程中?

哪些细节深深触动了你?

请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标画出最触动你心灵的词语或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师:

这就是它“挓挲”的样子?

它在像猎狗传递什么信息?

是啊!

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有多庞大?

学生自由回答。

齐读: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师:

老麻雀异常恐惧,它紧张极了,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语言非常神奇,一处处细节描写将一只奋不顾身的老麻雀描写的活灵活现,这一处处细节描写便藏在这些神奇的词语中。

这些词语又分别是描写哪些细节的?

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

师:

这些词语又分别是描写哪些细节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神态、动作、声音、心理。

师:

这些源于作者——

生:

细致的观察。

B)体验——细节刻画

师:

如果你细致观察你也可以。

(出示:

图片)谁来试一试?

学生自由表达。

C)欣赏——细节刻画

猎人笔记中的一段话。

D)提升——联想丰富

它紧张极了,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准备着一场搏斗。

学生自由回答。

猎狗愣住了,它可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这股强大的勇气便是——爱的勇气。

这份爱的勇气勇气震撼了猎狗,它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也震撼了屠格涅夫: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四、情感升华

(一)1.看:

在屠格涅夫《麻雀》的原文中,作者还记录了一段这样的话:

赏:

请不要见笑:

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力量。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

(二)作者仅仅想记录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

他是想通过这段文字向人们传递爱的力量。

五、阅读迁移

1、屠格涅夫还记录了许多打猎期间印象深刻的见闻趣事,收录于《猎人笔记》。

2、《麻雀》收录于《屠格涅夫散文诗》。

六、回馈巩固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否了解:

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学生自由回答。

2、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学习。

3、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读一读这两本书,了解更多习作的奥秘。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话引入,进入学习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①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③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

阅读的方法)

(2)学以致用

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在家里威风凛凛,牢牢地统治着我和弟弟。

放学后,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一动。

谁要是胆敢溜出去玩,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狠狠地教训一顿。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

(虎背熊腰、虎视眈眈)

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爸爸的?

(外貌、神情、动作)

2.识字加油站

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是同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

(板书:

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3)结合偏旁,讲解汉字的含义

“驻”的偏旁:

马,应读“zhù”;字义:

(车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

“蛀”的偏旁:

虫;字义:

蛀虫,咬木器、谷物或衣物的小虫。

“拄”的偏旁:

提手旁,应读“zhǔ”;字义: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撑身体。

“捐”的偏旁:

提手旁;字义:

捐助或献出。

“绢”的偏旁:

绞丝旁;字义:

一种薄的丝织物。

“苞”的偏旁:

草字头;字义:

花苞,苞片,花或花序下面像叶的小片。

“雹”的偏旁:

雨字头,应读“báo”;字义:

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

“鲍”的偏旁:

鱼,应读“bào”;字义:

软体动物,俗叫鲍鱼,古称鳆,肉味鲜美。

(4)让学生列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这些说法吗?

选一两个说句子。

a.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第一句重复运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表达了当时的条件很差。

第二句重复运用“……的时候”,表达出这条狗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叫。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c.照样子,你也写一写吧。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当然不是。

师: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师小结:

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

设问句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板书:

设问句自问自答)

4.日积月累。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1)朗读这些语句。

(2)说说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说说句子的意思)

a.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己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3)学生读读背背。

(4)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课堂小结,激发运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阅读的许多方法,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学习了什么是设问句,还学习了文言文里面的句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阅读方法

形声字

语文园地设问句自问自答

说说句子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