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881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docx

初一语文《诫子书》重点知识点

一、知识讲解

知识点1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典故、故事: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称颂他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

代表作(名句):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知识点2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例题精析

【例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⑴诫:

⑵夫(fú):

⑶修身:

⑷养德:

⑸澹(dàn)泊明志:

⑹宁静致远:

⑺才:

⑻广才:

⑼成:

⑽慆(tāo)慢:

⑾“治”:

⑿与:

⒀日:

⒁遂:

⒂多不接世:

⒃穷庐:

⒄将复何及:

⒅淫慢:

2、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多不接世

4、非宁静无以致远

3、古今异义

(1)险:

险躁则不能冶性古义:

今义:

(2)穷:

悲守穷庐古义:

今义:

(3)去:

意与日去古义:

今义:

4、通假字

险躁则不能治性:

五、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本文主旨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本文表达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

(1)则不能励精,险躁

(2)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

(2)作奸犯科:

(3)陟罚臧否:

(4)俭以养德:

(5)悲守穷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5、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课程小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

不计较功名利禄)

B.夫君子之行(行:

行为)

C.夫学须静也(夫:

大丈夫)

D.遂成枯叶(枯叶:

枯叶一样飘零)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诸葛亮,他的这封家书是写给谁的?

其目的是什么?

3、本文运用了()修辞手法.能否从你所积累的诗句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4、你是否同意文中诸葛亮的观点?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是否能成立?

谈谈你的看法.

 

【甲】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

(1)字的结构:

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独体字。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

(1)博学而笃志   笃:

___________    

五、阅读。

(2)年与时驰    驰:

___________

例:

老牛把草吃完了。

草被老牛吃完了。

(3)不逾矩      矩:

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     以:

___________

言字旁:

认、语、诗、谁、请、许、说、话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我帮老师收作业。

我为大家扫地。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一扇门窗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一座城市一片草地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我画了个(四)个太阳:

(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春天的)太阳是彩色,(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

(2分)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口字旁:

叶、呢、吧、呀、吓、叫、吹、吃、听、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