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315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

(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

5月21日,晴。

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

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

哪两个问题?

怎么解决呢?

(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

为什么5和7相加?

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

它应该写在哪呢?

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

4不够减8怎么办?

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

0有什么作用?

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

完成几道试一试。

(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

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

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

(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

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

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

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

(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

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

(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

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

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

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教学反思:

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

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

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

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

我当时就被问住了。

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

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

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

因此加法、减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

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

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

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

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

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

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

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

比如当同学介绍他是先写0.5再写0.7时,我马上就问你是怎么对齐的,为什么这样对齐。

当他介绍先算5+7等于12时,我又问为什么先算5+7。

而到第二次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思考。

如果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

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

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

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第二次试上时,我就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却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显得老师的问题多而琐碎。

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

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赞成我之前的思考价值。

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认可。

我是幸运的。

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时我仍然采用了,先请一个同学完整的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处理了例题。

课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材来源:

教内容来源:

主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授课对象: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学习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任务二:

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学生独立

完成并验

揭示课题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环节二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

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

根据是什么?

环节三

练习

1、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2、抽生板演检测。

学生认真看书

教师巡视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购买物品的经历。

并引出教材中的购物问题。

2.让学生读,鼓励学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交流学生的购物经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引出本课主题。

了解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为解决问题作铺垫。

师: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常买东西的经历。

除了学习用品、零食和饮料外,谁还给自己买过其他物品?

说一说买了什么?

花了多少钱?

指名几个人说购物情况。

师:

我们书中的几个同伴也一起到商场给自己买物品,我们看一看他们想买什么?

看课本第95页。

学生读书。

师:

图中有什么物品?

价钱是多少?

几个同学想买什么?

生1:

图中有两种帽子,一种毛线的一顶12.55元,一种皮的一顶45.8元。

生2:

图中有两种手套,线手套一双5.65元,皮手套一双10.35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二、小数加法

1.教师谈话,提出“选择自己喜欢的帽子和手套,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的问题,给学生充分计算的时间。

2.交流学生选择的物品和计算的过程及结果。

12.55+5.65的竖式计算采取学生说,教师板书做法,重点解决进位问题。

45.8+10.35的竖式采取让学生板书出竖式,教师提问的方式,重点解决不同位数的小数相加问题。

让学生解决自己“购物”需要的钱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自主尝试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理解计算方法的过程。

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有利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时的讨论。

生3:

他们想买一个帽子和一副手套。

生4:

丫丫想买毛绒的帽子和手套。

生5:

亮亮想买皮的帽子和手套。

生6:

聪聪说有好几种选择呢。

也许他想买毛绒帽子和皮手套;也许想买皮帽子和毛绒手套

师:

同学们知道了红红和亮亮喜欢什么样的手套和帽子。

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呢?

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双手套,算一算一共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样的?

计算结果是多少?

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选择,结合学生说的算法,教师板书竖式。

如:

生1:

我喜欢毛线的。

帽子是12.55元,手套是5.65元,一共要花18.2元。

师:

是怎样计算的?

生:

我用竖式计算的,12.55+5.65将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依次计算。

教师板书:

12.55+5.65=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12.55

+5.65

师:

百分位上5加5等于几?

生:

等于10,向十分位进1,和的'百分位上写0。

教师板书:

12.55

+5.65

生1:

再算十分位上的数,5+6=11再进上1等于12,向整数部分进1,在和的十分位上写2。

师: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某一位上相加满10,可以向前一位进1。

接着完成竖式,写出横式上的数。

12.55+5.65=18.20(元)

12.55

+5.65

18.20

师:

写出结果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这种选择,如果有学生用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

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师:

谁和××同学选择的不一样?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提出“小数进位加法和整数的进位加法有什么共同点?

”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通过讨论,把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整合,理解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生2:

我和××一样,也喜欢皮的。

皮帽子48.5元,皮手套10.35元,一共需要56.15元。

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

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下竖式好吗?

学生写出竖式:

45.8

+10.35

56.15

师:

这个8为什么要和10.35的3对齐,而不和5对齐呢?

生: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45.8的8在十分位上,就应该和10.35十分位上的3对齐。

如果还有其他选择,继续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

如果只出现上面中的一种选择,可以教师选择其他的搭配,让学生计算。

师:

刚才,我们在解决选购帽子和手套的问题中,学习了小数的进位加法。

请大家讨论一下,小数的进位加法和整数的进位加法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其实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点和计算整数加法时是一样的。

●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三、小数减法

1.教师谈话,由前面计算结果差的多,引出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线的贵,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计算。

2.请两个板演的同学介绍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将整数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中来,使学生理解:

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可以从前一位借“1”。

使学生了解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由前面计算的结果引发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积极尝试小数减法的计算。

满10向前一位进1。

师:

观察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选择的都是一顶帽子、一幅手套,为什么计算的结果相差那么多呢?

生:

皮帽子、皮手套都比毛线的贵。

师:

那么,皮帽子比毛线帽子贵多少钱?

皮手套比毛线手套贵多少钱?

请你选择一种,试着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请两个学生板演。

师:

我们请两个在黑板上计算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1:

我计算的是“皮帽子比毛线帽子贵多少钱”。

45.8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看作0。

45.8-12.55=33.25(元)

45.8

-12.55

33.25

百分位上0-5,不够减,就从十分位上借“1”,这一点和计算整数减法时是一样的。

生2:

我计算的是皮手套比毛线手套贵多少钱?

10.35-5.65=4.7(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提出:

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联系?

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一练第2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在掌握计算计能的基础,讨论计算方法的联系,是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整合和提升,理解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考察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5

-5.65

4.70

百分位上5减5等于0,十分位上3减6不够减,从整数部分个位上借“1”,个位上是0,再向十位上借,十位上借1是10,个位上剩9。

十分位上13减6等于7,整数部分个位上9减5等于4。

写竖式时,4.70可以写成4.7。

师:

大家讨论一下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联系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进行一组练习,请在本上做练一练第1题。

教师巡视,辅导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

看练一练第2题,谁来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

我们知道了红红去年体检时身高1.39米,今年体检时身高是1.52米,算一算红红长高了多少。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订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3、练一练第3题,学生明白题意后,独立用竖式计算。

4、练一练第4题,学生自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具体量的计算,考察计算的是否正确。

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正。

师:

第3题是一些具体量的计算,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计算结果不要忘记写单位。

师:

请同学们观察第4题的情境图,自己选择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订正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4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角1角=()分1元=()分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米=()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做一做,说一说。

0.1元=()角0.01元=()分1.11元=()元()角()分

0.1米=()分米0.01米=()厘米1.11米=()米()分米()厘米

2、自学内容三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也可以表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之几、()之几、()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位小数、()位小数、()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96-63=39+18=651-352=

2.师:

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

(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

你最想买什么?

(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0.6元=6角

(3)师生小结:

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

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数位对齐)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

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

1.2-0.6=)

(2)组织学生讨论:

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

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师:

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

师:

有没有同时买过几样东西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商场走一走?

怎么样?

二、问题情境

⒈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⒉提出问题。

师:

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师:

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

”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师:

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⒉小组讨论。

3.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2元加4元等于6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

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

(2)、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9元

(3)、用竖式计算。

2.4

+4.5

6.9

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写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讨论。

(1)、五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①这三种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要对齐。

4、检验与应用。

师:

孩子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问题: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3).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四、尝试练习。

第1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

用竖式计算,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第2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说出算法。

第3题:

(1)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上的数学信息。

(2)每位同学做一个就餐计划,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谈话入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趣味性高。

学生非常愉悦、轻松地进入课堂。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具有开放性,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句导语,过渡到新授课上来。

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学生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

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有成就感。

一题多解,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是课堂学习中的一员。

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的大朋友。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这一环节,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及密切联系。

是要孩子们明白,这几种算法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

都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