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441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docx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

题记作者资料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

如: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等。

孙云晓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

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

目前,他正在主持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孙云晓出版的个人专著2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等多部畅销书。

2004年出版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因为关注青少年性教育问题,而获得广泛的好评。

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题记孙云晓:

口诀教会您和孩子避免意外伤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首位原因,而且发生率高、增长速度快、死亡率高。

目前,我国每100名死亡少年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增加,给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中国父母带来极大忧虑。

有权威人士称,这些意外伤亡事件中,除了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和灾害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的。

从传统的紧急处理煤气泄漏、落水求生、躲避雷击,到较为前沿的防止性侵害、防范网上黄毒和坏人,一本讲解防范少年儿童意外伤害,并教会他们自救自护的书——《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

本书主编、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为您和孩子的人身安全支招解招,教会您和您的孩子自救自护,避免意外伤害。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精选了119招对付灾难和危险的有效方法,分“家庭生活篇”、“校园内外篇”、“自然灾害篇”、“野外旅游篇”和“社会生活篇”五个部分,以具体事例用讲故事的方式教会您和您的孩子如何自救自护。

例如,当突发的自然灾难和危险来临时,该如何迅速逃生?

当孩子在玩耍运动中遇到危急情况,该怎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当孩子遭遇抢劫和绑架,有什么方法可以虎口脱险?

当遇上色狼和电话、短信骚扰时,怎样摆脱这种不良侵犯?

……

《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最为方便家长和孩子的是,在传授有效易行的招式之余,将自救自护的要领每招都浓缩成四句口诀,不仅利于家长传授给孩子,更利于孩子自己记忆和实施。

全书招招实用、通俗易懂,并配有119幅图片,直观清晰。

既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教科书,也是居家外出常备指南。

从8月8号开始,以本书自救自护为主题的节目正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非常夏令营》和经济频道《生活》热播。

这将掀起自救自护和安全常识的新一轮热潮。

家庭生活篇第1招:

饮水莫过量,谨防把身伤

1982年10月,伦敦有一个40岁的家庭主妇,不慎喝了一些暂存杯中的漂白剂。

她立即打电话给医院。

值班医生告诉她喝点水可以减弱毒性。

她当下捧着一个塑料桶拼命地喝起来,竟喝过了头,终于不支倒地,稍后死亡。

经验尸,验尸报告上写道:

“她喝了好几升水,喝到受不了时还要喝下去。

显然,这名妇女的死因并非是喝了一点漂白剂,而是饮水过量。

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体正常运转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

比如说,食物消化需要水,营养需溶于水才能被细胞吸收,营养需溶于水才能随血循环运送,代谢产物(如尿素)需溶于水才能被排出体外。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活动。

因此,人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才能维持体内水的平衡。

为什么水喝多了反而伤身呢?

喝多了水,会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是心脏的负担,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一次饮入大量的水,会引起体内酸碱的失衡,进而使代谢失调。

上述家庭主妇的死,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合适呢?

根据科学实验,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水(相当于6—8个口杯,或6瓶—8瓶汽水量)。

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

如果一次饮水量过多,超过1天的量,就会伤害身体。

因此,口渴时,千万不可一次“喝个够”,要少喝、多喝几次才好。

为了身体健康,不要喝长时间煮过的水和被污染的水。

一定要喝清洁的水。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1招

人的生命难离水,超量饮水人变鬼,

成人每次限4斤,儿童过量也会毁。

家庭生活篇第2招:

眼睛若被扎,莫把异物拔

北京第四医院眼科曾收治了这样一位小病人:

妈妈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织毛衣,女儿趴在沙发背上和妈妈说笑嬉戏。

女儿发现了妈妈头上有根白发,便猛地拔了下来。

这一拔,吓了妈妈一跳,她下意识地用手去挡了一下,不幸就在这—瞬间发生了:

手中的毛衣针,刺伤了女儿的左眼。

血和液体一起从女儿的左眼里流了出来。

妈妈立即拨打了“120”,请求急救。

有资料记载,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部,儿童眼外伤者占眼科住院患者的15%—20%,其中6岁—12岁的小患者约占80%—85%,而且男童多于女童。

遇到眼外伤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1.千万不可用水冲洗眼部,以免污物进入伤口加重伤口感染。

2.物体刺入眼内,不要自行拔除,以免造成不能补救的损伤。

3.最好是用一次性的干净纸杯或塑料杯盖在眼睛上,然后用绷带把双眼包扎,以免眼球的转动。

千万不可碰触或挤压伤眼。

4.以最快的速度,去医院眼科就诊。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2招

刺伤眼睛莫冲洗,自取刺物更危险,

纱布纸杯当眼罩,快送医院要当先。

家庭生活篇第3招:

烫伤有轻重,处置不相同

甜甜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每天放学总要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

这天,爸爸做饭,甜甜就帮着打下手,一会拿碗拿筷,一会又端菜端饭。

一碗香喷喷的汤做好了,甜甜双手端着汤,从厨房往外走。

没想到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滚烫的汤洒在了手上,疼得她直跺脚,眼泪都出来了。

爸爸一把将甜甜拉到水池前,打开水龙头,让凉凉的水,慢慢地流到甜甜的手上。

等她觉得不疼了,爸爸又找来一件干净的软软的衣服盖在了她的手上,父女俩急忙去了医院。

在生活中,孩子被油、水、蒸汽烫伤的事时有发生,若遇到此类事情您要这样做:

1.对受伤情况要迅速做出判断。

比如,受伤面积的大小,伤处是否疼痛,伤处的颜色。

2.若伤处十分疼痛,可能只是烧伤了表皮,要立即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切记水流不可太快,要缓慢地冲洗10分钟左右。

倘若仍很疼,还要继续冲洗。

然后用干净的布,最好是消毒的纱布,轻轻地盖在伤处,然后再用布条包扎。

3.伤处皮肤若呈深红色,并且有皮的剥落或烧焦的地方,又不感觉太疼,那伤势就可能比较严重了。

请切记不要用水冲洗,不要敷药,不要刺穿起的泡,不要用手触摸伤处,把伤处敷上干净的布,立即去医院急诊。

4.若烧烫伤的面积比较大,伤势又比较重,应趁伤处没肿起来时,迅速脱去鞋子,取下手表,脱下紧身衣服。

若脱取不方便,可立即剪开。

若伤处已有粘附的衣物,就千万不要动了。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3招

轻微烫伤别惊慌,冷水浸淋最便当,

重伤千万莫沾水,速送医院求良方。

家庭生活篇第4招:

吃饭防噎食,压腹立咳出

小敏的爸爸宴请几位大学同学。

餐桌上,小敏很开心,大口大口地吃涮羊肉。

不料,她吃得太急,一下子噎着了。

“哦,我噎着了。

”小敏勉强讲完这句话,便捂住喉部,抬起头,很难受的样子。

一位叔叔立即端过一杯饮料,让小敏喝下去,冲一冲。

小敏摇头,推开了杯子。

另一位叔叔着急地去拍她的后背,想通过振动,使食物下到胃里。

小敏赶忙躲开了,并且变了声儿地说:

“不要,不要拍。

大家都为小敏着急,又不知如何救她。

然而,小敏有她自救的办法:

开始她讲话,是试验气管有没有完全堵塞,知道没有完全堵塞,她便设法咳出食物。

但是食物没有咳出。

这时,她准备实施“海姆利克氏”操作法,这项操作法的克星,就是拍打后背。

所以,当客人好心拍打她后背时,她竭力说:

“不要!

”只见小敏双手按在上腹部,快速、用力地向上施压,当她的手压到喉部时,便把食物挤出了气管。

这时,她轻而易举地咳了出来。

“啊!

成功了!

”小敏咳出了堵在气管的东西之后,迅速从抽屉里取出妈妈的信件。

原来,这是在国外学医的妈妈教小敏的一招。

小知识:

“海姆利克氏”是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的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

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

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它异物)上移并被驱出。

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

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

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

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4招

食物噎住,压腹咳出,

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家庭生活篇第5招:

宠物虽可爱,要防病感染

“宠物”,常指家庭养的狗或猫等动物。

有一名叫毛毛的小女孩,在小学毕业考试的前夕,由于家中小猫呕吐,她哭肿了眼睛,第二天抱着小猫“打的”去为它输液,而对复习功课全然不顾。

热爱动物,善心可嘉,只是不要影响学习才好。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宠物虽然可爱,但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1.不要与宠物过分亲密,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2.猫和狗都不可以突然惊吓,也不可过分抚弄。

猫被惹急会抓人,狗被惹恼比猫的攻击力更强。

猫、狗二字的偏旁就注定它们有攻击人的野性。

所以,不要抱一只正在挣扎的猫;也绝不在狗吃食物或咆哮时触碰它。

3.当你试图接近狗时,不要高声尖叫,这会吓着它。

你可以慢慢走过去,手心向下(意思是不会打它)。

这时狗会闻你的气味,就像人们见面记住长相一样,凭嗅觉记住你,你不要惊慌,不能跑,而是镇定地站住不动。

4.与宠物接触后一定要洗手。

让宠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宠物准备专用的食盆、水盆、床等,绝不能与你自己的用品相混用。

5.定期清理宠物的排泄物(安全地),注意家庭环境卫生。

6.应善待宠物减少它生病的机会。

定期对宠物进行健康检查、防疫注射和驱虫。

7.要经常给宠物洗澡,不要和宠物一起睡觉或进行过度的皮肤接触,以免被传染癣病。

另外,出门在外时,对待突然出现的陌生动物,还要注意:

1.假如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正骑着车,忽然窜出一条狗追你,你切不可以抬脚去踢它。

狗很机敏,它会咬你的脚踝,使你失去平衡摔下车,那就更危险了。

最有效的方法是下车,跺脚喊:

“站住!

”也可以假装弯腰捡石块,狗就服了,不再咬你。

2.万一被不明来历的猫或狗咬伤或抓伤,应先将伤口处的浓血挤出,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涂上碘酒,并开放伤口,千万不要包扎,并在24小时内到防疫站或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自己饲养的宠物要在三个月龄时接种狂犬疫苗。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养宠物,患有免疫系统缺陷、支气管炎的少儿朋友最好不要养宠物。

接触动物后,易出现皮肤瘙痒、打喷嚏、流眼泪、出现红斑、发低烧的少儿朋友也不适合养宠物。

最后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可学的知识很广,可做的事情也很多,不要过分迷恋宠物。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5招

宠物可爱,不可迷恋,

狂犬病毒,预防在先。

校园内外篇第6招:

衣着饰物多,运动易出祸

前几年的北京冬天,学生时兴围长围巾。

有的在脖子上围上两三圈,围巾还能拖地。

一天,张同学骑车带着李同学外出。

李同学围着姐姐给织的长围巾,坐在自行车的后车架上,觉得很美,很潇洒。

他把围巾在脖子上围了两圈,围巾还那么长,那么飘逸。

骑着骑着前边的张同学觉得车子怎么突然难蹬起来,李同学也不说不笑了,下车一看,只见李同学正用双手死死地扒着脖子上的围巾,脸都憋红了。

原来长长的围巾卷进了后车轮的车条里,当然是越蹬,缠进去的围巾越多,勒得脖子越紧,车子也越重了。

李同学险些被长围巾勒死。

无独有偶。

去年夏天,一女同学穿着系有长条飘带的衬衫上体育课,锻炼的项目是爬绳练习。

这位女同学的臂力很好,很快就爬到了顶端,然后她想快速滑下来。

没想到,飘带挂在了顶端粗粗的绳钩上。

就在她顺势下滑的一瞬间,飘带死死地勒住了她的脖子。

若不是体育老师眼疾手快,她会被这美丽的飘带活活地吊死在训练器架上。

中小学生着装要注意:

1.衣服应穿得朴素大方,简洁明快,宽松合体,衣服上的“零碎”比如纽扣、拉链、飘带、金属饰物等不要多。

有条件的,要穿校服上学。

2.不要围长围巾,不管是骑车还是坐车,它都会给你带来些麻烦,甚至会为坏人抓住你制造有利的机会。

3.上体育课,应该穿运动服。

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证章等。

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4.上体育课,不要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头上不要戴发卡;做垫上运动时,戴眼镜的同学必须摘下眼镜。

5.平时上学不要穿高跟鞋。

上体育课时,最好穿球鞋或胶底布鞋。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6招

中小学生跑跳多,宽松合体选衣着,

长长飘带虽潇洒,勒住脖子逃不脱。

校园内外篇第7招:

预防铅中毒,卫生习惯好

据《北京青年报》载,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曾收治了一批貌似中毒的小学生。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承德兴隆县沙坡峪村,孩子在村里的学校上学。

事情发生在星期一,早上孩子们上学不久,突然闻到一股酸酸的草药味,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陆续开始有学生出现头痛、呕吐、迷糊的症状。

学校老师发现后,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急救,有的孩子进了高压氧舱。

几天来,这些孩子接连出现不舒服的感受。

后来因为诊断不出原因,家长担心孩子,便集体来到北京,先到的一批从博爱医院又转到了专门医治职业病中毒的朝阳医院。

化验结果显示,一些孩子的血铅含量偏高。

对于发病的原因,一些家长猜测,村小学西北方有一个铅锌厂,两年来不定期排放一些难闻的气味,而且周围矿山也很多,孩子很可能就是铅中毒。

铅,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任何生理功能,而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

儿童的神经系统对外界毒性物质的抵抗力非常脆弱,对铅毒特别敏感。

铅毒对儿童的损伤初期可能没什么症状,随着铅毒在体内逐渐积累,慢慢使体格生长及智能发育受到危害,甚至造成大脑整合、协调功能紊乱。

铅污染主要来自空气和饮食,所以我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含铅污染和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

1.空气中的铅污染最多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

所以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要尽量躲避容易接触汽车尾气的地方,遇到风大的天气要戴上口罩。

2.对于刚刚装修过的新房或者刚油漆过家具的房间,一定要开窗通风并空出一个月左右,等到含有铅等有害物质的气体散尽之后,方可入住。

3.据统计,儿童体内铅有80%—90%是从消化道摄入。

所以,一定要勤洗手,不吮指,尤其又要边玩边吃零食,边翻书边进食,不啃铅笔头。

使不正常行为造成的“铅摄入”降到最低限度。

4.少吃或不吃高铅饮食。

像松花蛋、爆米花和劣质的罐头饮料和食品尽量少吃。

不饮用隔夜第一段自来水,清晨先打开自来水放1—5分钟,因这段水含铅量较高。

5.多吃含钙、铁、锌食物。

在肠道里,钙、铁、锌与铅进入体内是通过同一运载蛋白,所以存在相互竞争机制。

豆制品、肉类、蛋类和动物肝脏中含钙、铁、锌丰富。

6.避免接触污染的食品。

袋装食品要防止上面的字、画、商标与食品直接接触。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7招

微微铅毒莫小瞧,危害身体逞凶狂,

避开尾气勤通风,卫生习惯要良好。

校园内外篇第8招:

涂改液虽小,毒性真不小

现在不少中小学生的铅笔盒已经不放橡皮了,取而代之的是涂改液。

涂改液用起来方便,而且覆盖力很强,它不像胶条一样容易把纸撕破,也不像橡皮那样对钢笔、圆珠笔束手无策,被同学们当作是改正错误的好帮手。

然而涂改液虽改了字迹,却留下了某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如果长期使用涂改液很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广州市民徐先生致电《广州日报》说,他9岁的儿子中了涂改液的“毒”,头晕眼睛酸疼了个把月。

他质疑为何要让涂改液带毒“上岗”。

据徐先生介绍,他儿子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可最近一个月,儿子回家经常说眼睛酸疼、头昏头痛。

徐先生夫妇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效果仍不明显,无奈之下,只好将孩子带到医院检查。

经医生仔细询问,最后确认罪魁祸首就是徐先生儿子天天在使用的涂改液。

他儿子喜欢用白色的涂改液在手背画卡通图片,它发出刺鼻的有毒气体,使孩子的眼睛、鼻和咽喉发炎,因此引起了头痛、恶心等症状。

“医生当即告诉我们,涂改液内有毒素,压根儿不适合给未成年人使用,他建议孩子用橡皮擦。

”不再使用涂改液后再加上药物调理,徐先生儿子的头晕头痛症状在几天后慢慢消失。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季成叶教授说,涂改液确实是有害的,因为它是一种化学的合成物,这里面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

对二甲苯,长期的使用可以对肝脏、肾脏等等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有少数的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等症状。

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化烃。

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

干得快是涂改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加强了它的毒性渗透。

如今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许多环保型的涂改液,这样的涂改液是不是就真正安全了呢?

事实上,环保型的涂改液有一部分确实是真正做得比较好的,但即使是这样的涂改液,它里头的有毒成分还是存在的,所以应该说使用涂改液不可避免地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看来,即便是环保型涂改液,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小心防范。

同时,涂改液用久了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远离涂改液有利于我们从小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8招

涂改液内毒性强,危害五官肝肾脏,

远离毒害保健康,认真仔细习惯好。

校园内外篇第9招:

开心游乐场,安全不可少

2003年1月24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成都游乐园突然停电。

当时高空观览车上共有20多个游客,他们正在离地70余米的高空欣赏成都美景,当他们惊恐地发现观览车不动了时,上面的人开始大声呼救,其中有人拨打119报警。

事故发生后,游乐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公园方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出动,疏散游客,针对不同的游乐设施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先是通过发电让高空观览车运转起来,12时许,高空观览车上20多名游客全部安全“着陆”,而其他游乐设施上的游客也一一疏散。

不到半个小时,公园内两根电缆实现电源切换,游乐园内所有机器又开始正常运转。

专家点评:

停电属于游乐园较为容易处理的事故,而且不容易造成恶性事故,乘客只需耐心等待、积极配合即可安然脱险。

很多孩子都喜欢在节假日的时候到游乐场玩各种游戏。

目前,我国游艺机和游乐设施的种类层出不穷,且不断向高空型和快速型发展,像滑道、溜索、飞行塔等游乐设施一般都是架空运行,速度较快,富有挑战与刺激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管理不善,易造成断裂、坠落等安全事故,给游客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人身伤害。

因此,下列注意事项是必须牢记的:

1.在乘坐荡船等包含公转和自转的游艺设备时,如有不适,请立刻用手势和表情向工作人员示意,工作人员将及时对机器进行紧急停止,并视具体情况安排身体不适的游客休息或者治疗。

2.大规模的停电造成了游乐设备停机,不要惊惶失措,只要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完全可以保证启用机械、手动、备用电动等动力将游客安全引导到安全的地方。

3.游乐园一旦发生火灾,乘客往往由于被安全设备固定在座位上动弹不得、只能被动地等待救援,从而失去逃生能力。

因此不要在游乐设备的缝隙里塞纸屑、包装纸等废弃物以免引起火灾。

如发现同行者有人吸烟,应提醒吸烟者在游乐园内千万不要乱扔烟头,将烟头扔到垃圾桶里时请确认已经熄灭,在登上游乐设备时应多留心观察周围有无易燃物并及时报告工作人员。

4.万一在娱乐设施里发生火灾,可用手头的衣物或者手帕、餐巾纸捂住口鼻(最好用水将其打湿),并拍打舱门呼救,等待救援。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9招

游乐场上遇停电,听从指挥莫惊慌,

身体不适要声张,火灾捂鼻呼救忙。

校园内外篇第10招:

过久戴耳机,无益且有害

期末复习课很重要,晓霞却犯了头疼病,医院检查是神经衰弱,她只好在家休息了。

为什么晓霞刚刚上初一,就得了这种病呢?

一定是她太用功了吧?

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老师,晓霞迷上了摇滚乐,经常长时间听录音带,有时一夜一夜地听。

这可使得班主任吃惊不小。

班主任做了细致调查,发现班上类似晓霞这种情况的同学还不少呢!

近年来,在校园里、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携带“随身听”单放机听音乐。

有的同学在家里为了不影响别人工作、学习,也常戴耳机听收音机或看电视。

能为别人着想,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

久戴耳机听收音机、看电视有害听力。

微型录放机、电视机耳机,输出的音量一般在85分贝左右,这样的音量对耳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听久了会造成听力减退。

戴耳机后,外耳道被紧紧扣住,高音量直接集中到很薄的耳膜上,听觉神经的紧张,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紧张,听久了会引起大脑皮层的疲劳、过度兴奋。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应注意保护自己耳朵的听觉神经,所以对经常戴耳机的中小学生可提出如下建议:

1.每次用耳机听“随身听”半个小时后,应取下耳机休息一会儿。

2.尽量把声音开关调小,以免过分刺激耳朵,影响听力。

3.骑车、乘车、走路时最好不戴耳机听音乐,以免因为注意力分散而造成交通事故。

4.上课、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否则,听课效率不好,作业质量不高,必然会影响学习。

请你学会自我保护第10招

保护听力,少用耳机,

音量适度,轻松惬意。

校园内外篇第11招:

处理小外伤,危险能抵挡

在手工课上,小光正专心致志用小刀、剪子、胶水,做一架“茅以升桥”。

忽然,他叫了一声,原来手指被割破了。

课间同学们正在操场踢球,林林只觉有鼻涕流出来,怪痒痒的。

用手一抹,呀!

流鼻血了。

大家挤着下楼去参加冬季长跑,彤彤扑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