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67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Word文件下载.docx

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

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述而》)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

(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

(《左传·

晋灵公不君》)

(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

(《史通·

直书》)

(1)小人长戚戚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过而能改 (4)宁为兰摧玉折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但愿老人能让他享受安乐,朋友能让他信任我,少年人能让他得到关爱。

(2)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二、阅读鉴赏(55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6分)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

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

语曰: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  瑕:

缺点

B.恶名被于千载被:

遭受

C.韦昭仗正于吴朝仗:

依仗

D.窃撰辽东之本窃:

私下里

B项,“被”的意思是“遮覆”“流传”的意思。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组是(3分)(  )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②不违忤以受害也

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

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

排除这两句即可。

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

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

”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

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

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

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

C项,理解分析错误。

董狐是幸运的,但不是因为孔子的赞扬,赵盾才不刁难他、伤害他的。

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3分)

(1)句是判断句,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

(2)句重点是虚词的用法。

第(3)句是一个长句,“足以”统辖到句末。

(1)正直的行为,是人们所珍视的,是君子的德行。

(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

(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

(二)课外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

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子修道德      修:

修饰

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

高尚

C.因家于齐焉家:

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

排斥

修,研究。

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A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在;

B项,①助词,无实义,②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内容;

C项,连词,表修饰;

D项,①连词,和,②介词,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原文“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5分)

(1)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2)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3)“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

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

“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

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

“鸟,我知道它能飞;

鱼,我知道它能游;

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了解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龙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

“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

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

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

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

鲁芝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

解答此类题,可对比各选项的不同之处,用排除法。

“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和D项。

“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C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对于文化知识类题目,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

利完成。

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

C.践:

踩,践踏。

阼:

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

“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

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

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B.“蜀地饱受侵扰”错误,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B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

等得分点。

(1)以:

凭借。

率:

率领。

以为:

作为。

先驱:

先锋。

(2)以:

因为。

履正:

行为端正。

素:

一向,平素。

“为”后省略

“之”。

作:

建造。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

(鲁芝家族)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汜谋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专心研究经史典籍。

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

(郭淮)将他举荐为孝廉,并提升为郎中。

其后,(鲁芝)担任骑都尉、参军事、兼摄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尚书郎。

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

后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

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德行,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任天水太守)。

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

大将军曹爽辅政后,任用(鲁芝)为司马。

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明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

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手下强行打开城门,斩杀守关的将领,奔驰而出去找曹爽,并劝曹爽说:

“将军您处在执掌朝政(伊周:

指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黄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

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征召天下的军队,谁敢不听从您呢!

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就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

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论罪当〖HJ2.6mm〗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

宣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

不久,(鲁芝)又被起用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东将军,晋升爵位为侯。

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迈辞官,请求告老让位,十多次向朝廷上奏章,最后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官职名,地位同三公),赐给随行吏卒,允许在家门前放上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

羊祜升任车骑将军时,曾请求让职于鲁芝,他说: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听命,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怎么满足天下人的期望呢!

”武帝没有听从。

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重。

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武帝为他恸哭,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三、语言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

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奧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角度设误。

此句的主干是

“这艘船经历任务”,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是“执行……任务”,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所以B项是完全正确的。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本题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陈述的对象是“不熟悉的人”,A项和B项的主语是“大洋一号”,和上文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A项和B项。

C项,“迷宫”和下文的“在这里”相呼应,排除D项,选C项。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分)()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本题考查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