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877028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精选试题).doc

地质工考试-矿山地质工综合练习

1、由()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

2、近海型含煤岩系亦称为()含煤岩系。

3、按照煤层厚度的大小,将煤层分为()煤层、()煤层和()煤层。

4、聚煤期又称成煤期,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和()。

5、矿井地质条件类别中断层的代号为()。

6、沿同一层位开凿的巷道为()巷道。

7、()图是反映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质、煤岩层产状特征和地质构造等特征的图件。

8、反映矿井井下的采掘工程活动与地表的地形地物及地质构造关系的图是()图。

9、地质说明书分为(),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地质说明书等五种。

10、褐煤经()作用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

A.变质

B.成煤

C.成岩

D.煤化

11、煤层厚度小于1.3m的煤层为()煤层。

A.极薄

B.薄

C.中厚

D.厚

12、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为()煤层。

A.极薄

B.薄

C.中厚

D.厚

13、井田内大部分产状稳定,仅有少量次一级褶皱存在,对采区的正常划分影响不大,在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中,褶曲为()类。

A.Ⅰ

B.Ⅱ

C.Ⅲ

D.Ⅳ

14、煤中碳含量的多少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15、除无烟煤外,煤的变质程度愈高水分愈()。

A.多

B.少

C.不变

16、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层序倒转的褶曲是()褶曲。

A.平卧

B.倒转

C.斜歪

D.直立

17、()断距又称为落差。

A.斜

B.铅直

C.水平

18、由两条以上正断层组成,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盘相对上升,两边断盘相对下降形成()。

A.阶梯状构造

B.叠瓦状构造

C.地垒

D.地堑

19、在静电引力作用下,气态水分子被牢固地吸附在岩石颗料表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称为()。

A.吸着水

B.毛细水

C.薄膜水

D.重力水

20、地下水通常是()味的。

A.苦

B.甜

C.无

D.涩

21、煤田地质勘探()主要是为矿区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A.找煤

B.普查

C.详查

D.精查

22、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受岩浆岩的影响,地质构造为()构造类型。

A.简单

B.中等

C.复杂

D.极复杂

23、在现代()、()、()和()也有腐泥形成。

24、煤层结构复杂,说明煤层形成时植物遗体堆积是连续的。

()

25、组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大部分是来自()的风化产物。

26、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最具特征的构造是()。

27、内陆型煤系旋回结构划分常以侵蚀面或以河床相开始作为起点。

()

28、岩浆侵入引起的煤层厚度变化是原生变化。

()

2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

30、层面上一点岩层的真倾向不是唯一的。

()

0.05且0.1且0.7且100

127、特厚煤层的厚度为()。

A.<1.3

B.1.3~3.5

C.3.5~8m

D.>8m

128、《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采区回采率为()。

A.75%

B.80%

C.85%

D.90%

129、规程规定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不低于()。

A.3~5年

B.5~7年

C.7~10年

D.10年以上

130、规程规定矿井准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

A.8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半年

131、规程规定矿井回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

A.4-6个月

B.6-8个月

C.12个月

D.一年以上

132、《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

A.93%

B.95%

C.97%

D.99%

133、《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

A.93%

B.95%

C.97%

D.99%

134、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米。

A.20

B.30

C.40

D.50

135、根据规程规定,较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

A.10~25

B.25~50

C.50~100

D.﹥100

136、根据规程规定,极不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

A.<10

B.10~25

C.25~50

D.﹥100

137、急倾斜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米。

A.0.5

B.0.6

C.0.7

D.0.8

138、缓倾斜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米。

A.0.5

B.0.6

C.0.7

D.0.8

139、煤层厚度大于8.0米属于()。

A.特厚煤层

B.厚煤层

C.中厚煤层

D.薄煤层

140、沉积岩是在()条件下形成的。

A.常温常压

B.高温高压

C.高温常压

D.低温低压

141、矿物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

A.化学元素

B.化合物

C.物理性质

D.有机成分

142、大多数矿物以()形式存在。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混合态

143、煤层最小可采厚度是根据()确定的。

A.煤质

B.稳定性

C.倾角

D.煤种

144、()在地表分布最广泛。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有机岩

145、岩层厚度大于1米为()构造。

A.巨厚层状

B.厚层状

C.中厚层状

D.薄层状

146、岩层厚度1~0.5米为()构造。

A.巨厚层状

B.厚层状

C.中厚层状

D.薄层状

147、泥炭化阶段是由()转化为泥炭。

A.高等植物

B.低等植物

148、腐泥化阶段是由()转化为腐泥。

A.高等植物

B.低等植物

149、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不参与命名。

A.<10%

B.10-25%

C.25-50%

D.﹥50%

150、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称为“含”。

A.<10%

B.10-25%

C.25-50%

D.﹥50%

151、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称为“质”。

A.<10%

B.10-25%

C.25-50%

D.﹥50%

152、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确定为岩石的基本名称。

A.<10%

B.10-25%

C.25-50%

D.﹥50%

153、粗砂岩碎屑大小为()mm。

A.>0.5~≤2

B.>0.25~≤0.5

C.>0.1~≤0.25

D.≤0.1

154、中砂岩碎屑大小为()mm。

A.>0.5~≤2

B.>0.25~≤0.5

C.>0.1~≤0.25

D.≤0.1

155、细砂岩碎屑大小为()mm。

A.>0.5~≤2

B.>0.25~≤0.5

C.>0.1~≤0.25

D.≤0.1

156、粉砂岩碎屑大小为()mm。

A.<0.01

B.>0.01~≤0.1

C.>0.1~≤0.25

D.>0.25~≤0.5

157、粘土岩碎屑大小为()mm。

A.<0.01

B.>0.01~≤0.1

C.>0.1~≤0.25

D.>0.25~≤0.5

158、粗砾岩碎屑大小为()mm。

A.>100

B.>10~≤100

C.>2~≤10

D.>0.1~≤2

159、吕家坨井田内7煤层为()。

A.稳定煤层

B.较稳定煤层

C.不稳定煤层

D.不稳定煤层

160、由水气直接凝结在地面、地表物体表面及植被表面上而形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有几种()。

A.1

B.2

C.3

D.4

161、由高空水气凝结的细小水滴和水晶,当其重量增大至上升气流不能支持时,从云中降落至地面而为降水,其形式有几种()。

A.1

B.2

C.3

D.4

162、开滦矿区地下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氯离子

B.硫酸根离子

C.重碳酸离子

D.钠离子

163、地球水圈中总的水体积约为()。

A.4亿立方公里

B.4亿立方米

C.10亿立方公里

D.14亿立方米

164、影响矿井涌水的水源主要是()。

A.地下水

B.大气水

C.地表水

D.海洋水

165、浮标法测量水量的公式是Q=K×A×V,其中K的含义是()。

A.浮标系数

B.水流横断面积

C.水面流速

D.流量

166、小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

A.小于10

B.小于20

C.小于30

D.小于40

167、中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

A.10~25

B.25~50

C.50~100

D.﹥100

168、大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

A.10~25

B.25~50

C.50~100

D.﹥100

169、暴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

A.10~25

B.25~50

C.50~100

D.﹥100

170、特大暴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

A.50~100

B.100~150

C.150~200

D.﹥200

171、埋藏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溶槽、溶洞中的地下水为()。

A.孔隙水

B.裂隙水

C.岩溶水

D.D、潜水

172、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地球表面的()。

A.3/4

B.2/4

C.2/3

D.2/5

173、地球水圈中总的体积和约为()亿立方公里。

A.3

B.4

C.5

D.6

174、()的补给是潜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A.大气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重力水

175、大气降水的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来源。

A.上层滞水

B.潜水

C.地下水

D.承压水

176、在各种有关因素的影响下,地下水的()、水量、水质随时间做有规律的变化称为地下水的动态。

A.水压

B.水温

C.水位

D.流速

177、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因素是()、水文、地质三种主要因素。

A.气压

B.风力

C.气象

D.水质

178、影响地下水的天然因素是气象、水文、()三种主要因素。

A.气压

B.风力

C.地质

D.水质

179、表征降水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雨时、雨率、雨面。

A.雨速

B.雨量

C.水质

D.水面

180、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三种方法来表示。

A.水分

B.水汽

C.水气

D.H2O

181、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水汽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三种方法来表示。

A.饱和量

B.相对饱和量

C.饱和差

D.绝对饱和量

182、降雨量表示在一定地点、一定期间内降雨多少,用()计算。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83、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就是地球水圈中的水循环,它反应了()、地下水、地表水三者在数量上和状态上的互相联系与转化关系。

A.大气水

B.河流水

C.海洋水

D.湖泊水

184、含水层按岩石空隙的类型划分:

孔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

A.裂隙含水层

B.断层含水层

C.构造含水层

D.盆地含水层

185、含水层按埋藏条件划分:

上层滞水、()、承压含水层。

A.潜水

B.裂隙含水层

C.孔隙含水层

D.岩溶含水层

186、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水量、水质各地也不一样,受气候、地质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A.水压

B.水位

C.水温

D.流速

187、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水位、()、水质各地也不一样,受气候、地质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A.水压

B.水量

C.水温

D.流速

188、影响地下水的人为因素是()、水利工程、取水工程等。

A.人工降雨

B.采矿活动

C.人工运河

D.人工造林

189、()是赋存和运动在岩石非饱和带中的一种蒸汽水。

A.汽态水

B.吸着水

C.薄膜水

D.重力水

190、()是存在于岩石颗粒组成的细小毛细血管中的水。

A.毛细水

B.重力水

C.固态水

D.薄膜水

191、()是指当岩石空隙全部被水饱和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

A.毛细水

B.重力水

C.固态水

D.薄膜水

192、()呈固态冻结在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

A.毛细水

B.重力水

C.固态水

D.薄膜水

193、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属于()。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裂隙水

194、埋藏在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为()。

A.孔隙水

B.裂隙水

C.岩溶水

D.上层滞水

195、()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或两个相对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裂隙水

196、()分布在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A.孔隙水

B.裂隙水

C.岩溶水

D.上层滞水

197、承压水以承受静水压力得名,具有初见水位和()。

A.不稳定水位

B.稳定水位

C.较稳定水位

D.极不稳定水位

198、承压水分布区与补给区()。

A.不一致

B.一致

C.完全不一致

D.完全一致

199、承压水()、水量、水质受降雨、蒸发等水文因素影响不显著。

A.水温

B.水位

C.水压

D.流速

200、承压水()不易污染。

A.水温

B.水质

C.水压

D.水量

201、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有:

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窑采空区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矿活动造成的()水等。

A.三带水

B.老塘水

C.小窑水

D.岩溶水

202、岩溶水的()、分布极不均一性。

A.埋藏

B.补给

C.水质

D.流速

203、岩溶水的富水性在垂直和水平方面的()。

A.均一性

B.不均一性

C.分带性

D.非分带型

204、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表现为()的各相异性。

A.水力联系

B.动力联系

C.上下联系

D.与其它水的联系

205、岩溶水有径流和排泄的()的特征。

A.单一性

B.复杂性

C.单向性

D.双向性

206、当透水层与隔水层有机的组合以后,具有孔隙、裂隙和溶洞的岩层被()所饱和称含水层。

A.毛细水

B.重力水

C.固态水

D.裂隙水

207、含水层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

()、构造条件和水的补给来源。

A.岩性条件

B.岩性构造

C.岩性形态

D.构造形态

208、水有臭鸡蛋味是因为老塘积水内含有()味。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209、井下浮标法观测涌水量的工作方法:

选择顺直水沟,其长度应为水沟宽度的()倍。

A.1-5

B.5-10

C.8-15

D.D、15-20

210、一定()下空气水汽的含量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之差为饱和差。

A.压力

B.温度

C.气压

D.高度

211、绝对湿度为某一时刻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以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表示。

A.含量

B.百分比

C.克数

D.重量

212、蒸发作用,可分为()、地面蒸发和植被表面蒸发三种形式。

A.大气蒸发

B.水面蒸发

C.地表蒸发

D.水气蒸发

213、矿区各矿都是用蒸发器获得的水面蒸发资料,蒸发量以()计算。

A.厘米

B.毫米

C.百分比

D.毫巴

214、()是控制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A.地质构造

B.岩性条件

C.岩性形态

D.充水条件

215、地层之间的(),是指上、下两套地层是连续沉积未经中断和间断、风化的过程。

它反映了地壳运动的连续性和运动方式的单一性。

A.整合接触关系

B.假整合接触关系

C.不整合接触

D.角度不整合接触

216、地层之间()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沉积,因沉积间断而缺失地层,但两者的产状又无明显变化的接触关系。

A.整合接触关系

B.假整合接触关系

C.不整合接触

D.角度不整合接触

217、地层之间(),是指新老地层之间的沉积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一部分地层缺失,且经历了一次以上的较强烈的地壳运动,故两者的层面是斜交的接触关系。

A.整合接触关系

B.假整合接触关系

C.不整合接触

D.角度不整合接触

218、煤层发潮、发暗--这是由于积水的()而产生的变化。

A.侵入

B.渗透

C.涌出

D.水压

219、对矿物、岩石的硬度简便易行的鉴定办法指甲划落者为()。

A.2~2.5度

B.2.5~3度

C.3~5度

D.5~6.0度

220、对矿物、岩石的硬度简便易行的鉴定办法铜片划动者为()。

A.2~2.5度

B.2.5~3度

C.3~5度

D.5~6.0度

221、日降雨量25~50毫米为()。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222、水从海洋表面蒸发变成大气水、随气流运动至陆地上空以大气降水形式落到地面后又以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形式海中的循环过程为()。

A.大循环

B.中循环

C.小循环

D.大气水循环

223、在大陆(或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重又降落回大陆(或海洋)地面的就地蒸发、就地形成降水的循环过程为()。

A.大循环

B.中循环

C.小循环

D.大气水循环

224、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为()。

A.大气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河流水

225、碎屑直径>0.5~≤2mm的岩石为()。

A.粗砂岩

B.中砂岩

C.细砂岩

D.粉砂岩

226、碎屑直径>0.1~≤0.25mm的岩石为()。

A.粗砂岩

B.中砂岩

C.细砂岩

D.粉砂岩

227、碎屑直径>0.25~≤0.5mm的岩石为()。

A.粗砂岩

B.中砂岩

C.细砂岩

D.粉砂岩

228、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

229、水平面上的倾向线投影所指的方向叫走向。

()

230、当煤岩层受地壳运动的外力作用后,被挤成弯弯曲曲,但仍保持连续完整的形态叫挠曲构造。

()

231、吕家坨井田的主体构造为()。

232、开平煤田是在奥陶纪生成的。

()

233、平行不整合又叫假整合。

()

234、地层之间的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地壳运动的连续性。

()

235、在A级块段的外围,以不超过A级基本线距1/3的距离外推B级储量。

()

236、平行不整合又叫角度不整合。

()

237、煤质共分九大种类。

()

238、矿井地质条件共分为Ⅴ类。

()

239、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是()。

240、矿井地质条件分类表示方法中c代表褶曲。

()

241、0°--90°为第一象限称北东区(NE)。

()

242、270--360为第二象限南东区(sE)。

()

243、煤质的符号中A代表挥发分。

()

244、煤质的符号中W代表水分。

()

245、煤质的符号中Q代表发热量。

()

246、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中均为Ⅲ类者定为Ⅱ类矿井。

()

247、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中有一项为(),另一项为Ⅰ类或Ⅱ类者定为()矿井。

248、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者定为()矿井。

249、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Ⅱ类者定为Ⅲ类矿井。

()

250、地质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有一定影响的为二类。

()

251、地质构造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者为一类。

()

252、地质构造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出部分正规采面的为三类。

()

253、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或()。

254、()或(),因无正式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而必须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资源勘探。

255、因原勘探报告遗留有重大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勘探程度不足和发现地质构造形态与原地质报告有重大出人,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要求而必须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补充勘探。

()

256、为扩大井回范围而进行的勘探是生产勘探。

()

257、因延深水平()的比例达不到规定标准,不能满足设计需要而必须进行的勘探是()。

258、()、()、()等要求而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补充勘探。

259、对需要重新评定的可采煤层,为提高其储量级别或新增储量所进行的勘探是生产勘探。

()

260、观测记录必须在()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上,记录应(),妥善保存。

261、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准确字迹(),表达(),(),()、客观的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262、每次观测必须记录()、()、()和()。

263、断层面上方的断块叫断层的上盘。

()

264、象限角不能大于180°。

()

265、背斜的煤层凸起向上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其中心部分为新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出露老岩层。

()

266、背斜的煤层凸起(),岩层自中心(),其中心部分为(),两侧依次对称出露()。

267、0°--90°为第二象限称北东区(NE)。

()

268、270--360为第三象限南东区(sE)。

()

269、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

270、所有矿物都有一种元素组成。

()

271、岩石一般有()或()组成。

272、煤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