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71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Word下载.docx

小结

重点:

唐代的士风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第一节)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第四节)

知识点:

唐诗的分期

初唐:

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元年(713)约为百年。

唐诗风貌准备期

盛唐:

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

唐诗繁荣期

中唐:

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

唐诗的变化与再盛期

晚唐:

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约七十年。

唐诗的余响期

第一章初唐诗坛

唐诗风貌的初成(618-712)

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2、初唐四杰3、陈子昂

一、唐诗风貌

v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

v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度雍容浑厚

v“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二、初唐诗坛概况

1、唐初:

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廷诗时代

☆宫廷诗

写作场合:

宫廷

作者队伍:

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臣

写作方式:

应制奉和、酬唱

题材内容:

沿用旧题、咏物

风格:

南朝遗风,绮靡

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诗较清新明朗

2、初唐诗的发展

v形式技巧上精进(虞世南《咏蝉》)

v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

传统典故翻新:

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与秋风的关系

声律方面的发展

v永明体的缺点:

1.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

2.“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

3.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

4.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重复单调,缺少变化。

v五律的定型:

A、上官仪与上官体

(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人。

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

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

提出“六对”、“八对”说

B、从杜审言到“沈宋”

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v唐诗声律

1.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2.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于掌握运用。

3.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4.要求对仗。

v体诗格律

1、平仄原则

2、“粘对”原则(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对,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第二字平仄相同。

3、对仗原则: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押韵原则:

偶数句尾字押韵,以平声韵为常见,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

5、除叠词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四、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

高宗武后时期,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1、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v王勃(650-676):

字子安,王通之孙

v杨炯(650-694):

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v卢照邻(634?

-683):

字昇之,号幽忧子

v骆宾王(623-684?

):

字观光,曾任临海丞,人称骆临海

2、强烈的自信、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

3、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4、艺术成就

(1)拓新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真实抒写个人遭际。

闻一多:

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与塞漠。

咏史、咏怀、边塞、山水登临、送别、行役、隐逸、咏物、乐府古题

感情充沛,力量雄厚音韵流转,气脉生动

(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

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无论是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咏物不离于物,抒怀不著形迹,二者融合无间)

(3)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逐步走向刚健清新

五、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出生富裕庶族地主家庭,慷慨任侠。

发愤读书,关心国事。

682年举进士,直言敢谏,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曾两度从军。

自请还乡,被迫害冤死狱中。

有《陈伯玉集》。

1、诗歌理论

一、对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时期诗歌的批判,既旗帜鲜明又抓住了要害。

v自南北朝以来,诗歌创作往往强调的是“吟咏性情”的一面,注重诗歌的词采之美,但却忽视了诗歌的比兴美刺,也即忽视了诗歌对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

二、明确地提出了纠正的方法与途径。

v所谓“风骨”,就是诗歌创作中把端正、健康、明朗的思想感情与刚健遒劲清新的风格相统一的一种美学品格。

v所谓“兴寄”,就是强调诗歌的比兴寄托,托物喻志,因物起兴。

三、通过对东方虬诗歌的评价,提出了自己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

v“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使人读后,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v即诗歌要在内容劲健刚直,感情热烈昂扬,在音节上铿锵有力,气势飞动,在辞采上要光彩辉映,明朗皎洁,使人心明眼亮。

胸襟开阔,涤烦去忧,既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有显著的社会效果。

2、诗歌创作

题材:

大都是有感于政事而发,针对现实生活中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作的,使诗歌走上了反映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艺术上:

多用比兴讽喻手法,情调上则或慷慨悲凉,或沉雄激越。

六、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艺术成就

1、情、景、理完美交融。

v春江月夜的美景

v江畔月下的沉吟

v因月而起的情思

三者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深邃。

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

2、结构巧妙,景物描写绚烂多彩。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五字一一吐出,又逐字结束。

五字中又以月、江为主。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月亮的升降带动景物的转换、感情的起伏和韵律的改变。

3、声韵和谐悠扬,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平、仄交互杂沓(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高低音相间,一唱三叹,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韵律的转换切合诗情的起伏。

4、感情“哀而不伤”,

语言清丽优美,格调雅洁。

本章小结

唐诗风貌初成的历程

一、唐诗的特质、初唐诗坛的整体风貌

(宫廷诗继承齐梁余风,内容上以奉和应制、沿用旧题、咏物为主;

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

但重视词藻与声律,促进诗歌形式美的发展。

上官仪代表最高水平,上官体。

二、沈宋对律诗定型的贡献,律诗的格律

(五律的定型由二人最后完成。

创作实践。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风貌形成的贡献

(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创作实践:

题材的开拓;

骨气刚健、气势壮大;

抒发一己情怀,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四、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成就

宫廷诗、上官体、台阁体、文章四友、沈宋、初唐四杰、吴中四士、陈子昂、张若虚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2、诗派及其形成原因3、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貌

一、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

v山水诗:

谢灵运、谢脁;

客观描摹,写实细腻;

游览、玄理

v田园诗:

陶渊明;

主观意象;

劳动、隐逸

葛晓音:

“山水诗与田园诗题材的远源虽然不尽一致,但在晋宋之交同时兴起,则源于同一种哲学思潮。

对自然之道的彻悟,以及用艺术形象再现自然美的自觉,使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

山水田园诗的合流

v盛唐山水诗人,既代山川立言,又为山川取貌,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

v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并重,抽象美与具体美兼具,生活感受与景物描绘并重,完成了六朝形似向唐代形神并重的大转变,以坚实的创作实践将田园诗和山水诗合流为山水田园诗。

盛唐山水田园诗

v山水田园诗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

它是以田园隐逸的淡泊情怀和眼光,观察和描绘山水。

v因此山水往往取清淡柔美的一面,清淡之景物和其在观赏者心中引发出的恬淡闲静的感情水乳交融,浑为一体。

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思想方面,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隐逸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

2、政治经济上,初唐至盛唐近百年来政治较清明,社会基本安定繁荣,奠定悠闲生活的物质与社会基础。

庄园盛行;

漫游、宦游、隐居读书风气

3、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六朝形似之美唐代形神并重)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组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卢象、丘为、綦毋潜等)

2、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

v

(1)题材:

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

v

(2)形式:

长于五言,多五绝、五律、五古。

v(3)风格:

大多偏于恬静雅淡,静逸明秀之美

王维:

秀雅、幽闲古澹。

孟浩然:

清旷淡远储光羲:

淡逸真朴、闲婉真至。

常建:

清微灵洞。

祖咏:

清旷幽绝。

裴迪:

雅淡。

卢象:

雅而不素。

丘为:

清倩不凡。

綦毋潜:

清雅峻洁

四、布衣诗人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的隐居和求仕:

前期隐居读书,后期求仕无门(曾两赴长安,一至洛阳。

太学赋诗,一座倾服)

不甘隐居而不得不隐。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充满生活气息

风格平淡自然、语言朴素流畅,与诗境契合无间,不刻意求工而自工。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特点

隐居布衣,儒家思想

1、诗歌题材以田园、隐逸、行旅诗为主

2、擅长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

3、风格清旷冲澹,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语言平淡朴素。

时见孤寂、凄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岩扉松径长寂寞,唯有幽人自来去。

4、擅长五古、五律

五、王维(维摩诘)

出身:

士族与微官

一、诗中有画

1、善于捕捉形象,从抒情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然美的景物入诗,构成情景交融的完整浑成的意境。

2、讲究立意布局,富有层次感,通过方位词表现诗歌中意象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使意象明暗相间,疏密相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3、色彩丰富,并且十分讲究设色技巧,色彩浓淡相间,光与影和谐,与所要表达的的人物情绪一致,写出山水的神韵。

4、重视线条和形状的变化。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二、禅意

王维所接受的佛教:

“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虚妄不实

反对把“空”绝对化:

空非虚无,空与有对立统一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

1、诗中有画的特点

2、禅意浓厚,在山水景物中融入感情,物我一体,在物境中见心境。

3、语言洗练优美,意境深幽静谧,风格幽闲古淡。

4、各种诗体无所不长(“五言宗匠”/七绝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七律被后人誉为“得山林之神髓”、“空古准今”/七言歌行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六言诗、杂言体乐府和楚辞体)

第三章盛唐边塞诗派

唐代边塞诗概况

♦《全唐诗》有边塞诗2000余首时间跨度长,作家众多

♦初唐:

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陇头水》、骆宾王《夕次蒲类津》、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盛唐: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崔颢

♦中唐:

卢纶、钱起、李益、李贺、刘长卿、白居易·

·

盛唐边塞诗派

♦组成: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王翰、李颀

♦原因:

北方人,且多有从军游幕经历

时代精神的鼓舞

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

盛唐边塞诗内容

一、描写战争场面,宣扬大唐赫赫军威,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二、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独特奇异的风土人情

代表诗人1:

岑参(约715~770)

♦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做过两任州刺史。

幼年丧父,家道中衰。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749),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

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等结交唱和。

♦天宝十三载(754),再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约三年。

后来到灵武,经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等。

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768年秩满罢官,流寓成都,卒于客舍。

“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以真实而新奇的物象入诗,描写细致淋漓,神奇瑰丽,充满夸张与想象

♦擅长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用韵节奏上不拘一格,韵位繁密,频频换韵

雄奇苍茫、生机勃勃,充满浪漫主义情调

♦奇崛的语言

♦夸张的手法

♦丰富的想像

♦新奇赞叹的情绪

♦乐观高亢豪迈昂扬的感情基调

♦雄浑壮美的意境

中唐边塞风光

李端《关山月》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边,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成影外,万里共胡霜。

♦写实倾向明显

♦浓厚的感伤色彩

♦苍凉凄清、黯淡萧瑟

三、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思乡的忧愁

代表诗人2:

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

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

《燕歌行》

特点

♦以古体见长,尤擅七言歌行与五古。

♦吸收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越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气骨遒上”“磊落奇俊”

♦多叙述议论,直抒胸臆,激昂斩截

《塞上曲》中唐耿湋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域

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深沉压抑、凄惨绝望

乡思边愁《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壮阔的画面;

激越悲凉的情感;

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凄凉的景物、凄清的情感、哀感悱恻的艺术效果

四、民族和睦

代表诗人3:

王昌龄

字少伯,七绝“绪密而思清”,深婉而隽永【七绝圣手】

王世贞称盛唐七绝唯李白与王昌龄为“神品”诗家夫子

《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写景壮阔

深沉的历史感,对一代一代重演的民族战争的历史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

意脉细密曲折,风格雄浑激越

♦长于七言短章,构思精巧新奇,手法婉曲多变。

♦长于抒情,善于心理刻画,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

♦文字洗练,音调铿锵,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

第四章李白

■李白的形象

挥翰如洒,纵饮不羁,放任自在,笑傲礼法

天赋仙姿,不同凡俗,行为特异,超越常规

浪漫、豪放、飘逸、自负、天真

■多元文化的李白(道教纵横术儒家)

■李白的文艺观复古。

重视风骨兴寄,提倡清新自然。

■古风

■题材咏怀、讽喻、咏史、游仙四类

咏怀:

1.抒发报效无门、怀才不遇的痛苦。

2.倾吐无辜得罪、遭谗摈逐的不平。

3.抒发时光易逝、及时行乐的感慨。

总体情调比较低沉。

讽喻:

1.讽刺以权臣、藩镇、宦官、宠妃为中心的最高统治集团,尖锐地嘲讽了他们斗鸡走马的荒淫和意气骄横的丑态,有力地抨击了他们结党营私、嫉贤妒能、颠倒黑白的罪行。

2.揭露了因将非其人、边防不固而造成的“边人饲豺虎”的惨痛现实,沉痛控诉了开元、天宝数十年间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感叹古道日丧,世风日下,世人美恶不辨,贤愚不分。

咏史:

A、借古讽今。

B、借对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仰慕,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政治理想。

游仙诗:

1、有寄托。

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托着诗人志业难成的失望和叹惋。

游仙与时事政治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安史乱后的社会现实。

2、以游仙的形式反对求仙,是李白的一个创造。

对历史上帝王求仙的虚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创作时间

长安三年在最高统治集团身边的耳闻目睹,使他对宫廷的腐败有了深切的感受,同时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暴露的种种矛盾也引起了他无限的感慨和思考。

■艺术特色

1、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甚至全篇构成比兴,是《古风》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种是托物起兴,即在一首诗的开头先说兴,再说被兴起的事物,如用“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兴起征人对家乡的怀恋。

♦另一种是“讽兼比兴”(《文心雕龙·

比兴》),即被比、被兴的事物不说出来。

♦借“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的北溟巨鱼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借“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的美人抒写自己出众的才华,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的碧荷写出自己品格的美好,借“朝鸣昆丘树,夕饮抵柱湍”的凤凰写出自己人格的高洁。

2、对比

将秦王早期的英明果断、雄才大略与后期的骄奢淫逸、迷信求仙对比;

将骄横轻狂的“卖珠轻薄儿”与沉沦下僚的扬子云对比;

将贵宠时“行人皆辟易,志气横篙丘”而失意时则“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的权贵与功成身退“散发掉扁舟”的鸱夷子对比;

将美妙圣洁的仙境与“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的血腥污秽的现实对比;

将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与下里巴人和者数千对比;

将“所食唯琅歼”的凤凰与“刺蹙争一餐”的群鸡对比;

将姿质艳丽而极易凋零的桃花与“独立自萧瑟”的南山松对比

尤其是警句:

将鲜明的对照凝炼成工整的对仗句式。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梧桐巢燕雀,积棘栖鸳鸯;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氓”

3、继承中的发展

继承了阮籍《咏怀》、陈子昂《感遇》以及左思《咏史》、郭璞《游仙》等

A、一首中常将咏怀与咏史、游仙等结合起来,加强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B、在表现手法上,既博采众家之长,又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如对所要讽刺的对象若隐若显、闪烁其词,取法于阮籍,但诗中慷慨愤激的情绪和追求理想的热情却又是阮诗中所没有的。

又如一些诗中鲜明的倾向、充沛的气势,政论的锋芒颇似陈子昂,而大开大阖的结构、纵横跌宕的风格又为李白所独有。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乐府与歌行的区别:

歌行源出古乐府,歌行连称最初出现在乐府中,“怨歌行”、“长歌行”等,但义等同于“行”。

齐梁始独立,《宋书》有“歌”、“歌诗”、“歌行”。

兴起于初唐。

七言是歌行的句式特征,韵律灵活多变,篇幅长短随意。

书写鲜活的感受

歌行的特征:

用拟古乐府题。

题中有歌、吟、行、词、曲、引等字;

节奏以七言、杂言为主,

措辞用蝉联体、双拟对等修辞手法。

双拟对:

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

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相当于“间隔反复格”。

唐代乐府歌行化

李白乐府诗150首左右,其中七言81首。

并有改古五言为七言,如《将进酒》;

尚气

太白于乐府最深、旧题乐府为主,“古题无一弗拟”、常另出新意。

■李白乐府的新发展

缘事而发,与作者自身经历密切相关;

诗人的抒情主人公地位已完全确立。

古乐府类作品,一般都舍弃了作者第一人称的个别的视点,整首诗全部从共有化的第三人称的视点进行描写。

缘于此,作品中的场面一般不是作者个人主体体验的场所,而是如同舞台上的场面;

经客体化而呈现出来。

《将进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加入了李白自己的第一人称的视点。

作者的个人主体体验

■李白的歌行

历数旧游,娓娓道来,

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写法却又极富变化,颇多淋漓兴会之笔,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

■乐府、歌行艺术特色

1、奔放的自由诗,完全突破了旧题乐府的创作模式。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换韵自由,平仄不限。

2、将歌行体与赠别诗相结合《白云歌送别》

■李白的绝句兼长五绝、七绝。

绝句159首,五绝、七绝各半。

其中拟乐府约45首,1/3.

绝句特点:

触景生情,即兴而发,情景契合。

意境清新,韵味天然,风格俊爽明朗,飘逸潇洒

语言简洁明快,绝去雕饰,自然美好。

以古入律,开合随意,自由流畅。

“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李白的艺术个性:

自我意识强

李白的艺术个性:

口气大

才气大

“李白才气高迈,故其诗多是乘兴而来,清丽痛快。

”“李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方式,以丰富的想象描摹神奇的仙境、梦境与神话传说,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比喻,雄奇壮伟的意象

章法结构上往往以大起大落的感情为唯一线索

句式参差错落、韵律跌宕舒展、语言明朗畅快

独特与出奇

奇:

破坏了读者关于诗歌秩序和规则的感觉。

虚构想象,梦幻般片段场景描写。

矛盾张力的戏剧化处理

杜甫

杜甫(712—770)

郡望京兆杜陵,原籍襄阳,曾祖为河南巩县县令。

生于河南巩县。

十三世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