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512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管理学》参考答案.docx

【简答题】

1简述管理及其基本特征P3

答: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管理者是在管理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们,他们构成了管理活动的主体。

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约束下下进行的。

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并受到环境的约束。

3)管理采用的基本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

这四项活动又被称为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

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管理活动具有目标性,其目标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

特定的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资源的支撑,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可能的范围内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6)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是一个包含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管理的过程包括6个环节:

管理规则的确定(组织运行规则,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资源的配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与确定、设备及工具、空间等资源配置与分配)、目标的设立与分解(如:

计划)、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与协调)、效果评价、总结与处理(奖惩)。

2简述目标管理——MBO的概念与基本思想P101、P103

答: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它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

目标管理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目标管理的概念可表达如下:

目标管理即以被管理的活动目标为中心,通过把组织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目标以及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来实现组织最终目的的现代化管理方法。

它既是制定计划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对计划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目标管理就是一个从确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价成果→确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价成果→不间断的、反复循环的过程,任何一个目标管理过程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目标管理过程的开始。

评价成果既是检验既定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又是制定下一个目标的依据,而下一个目标比上一个目标的水平更高。

3名义集体决策法的步骤有哪些P83

答:

名义集体决策法指的是参加集体决策的成员面对面地接触,在所有的意见还没有全部提出来之前,成员之间不进行讨论,而是等到所有的方案都提出之后,再进行讨论,直到达到一致意见。

名义集体决策法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参与决策的每个成员进行面对面地接触,但每个成员都只记下要解决的问题,并独立地写出自己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和意见。

第二步:

每个成员依次详细地将自己的意见做一次公开阐述,在所有成员阐述完其想法之前,不做讨论。

第三步,大家共同讨论所提出的办法,并进行详细地说明和评价。

第四步,每个成员单独地、不记名地给这些意见方法划分等级,然后交给决策组织者。

第五步,以每个方案的决策评价等级进行统计,最高等级的方案将是最终的决策方案。

4简述管理学中控制的含义和控制的原则P208、P218

答:

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对各项活动进行监测,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或防止偏差,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的原则:

控制标准的制定是控制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

建立的控制系统必须做到:

1与具体的计划和职位相适应;2与各个主管人员及其个性相适应;3与所求的效率和效能相适应。

在具体实施中,构造这种系统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反应计划要求原则。

一切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都必须反映所拟定的计划要求,计划是控制的最终目标,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障。

2)组织适宜性原则。

控制标准的设计必须符合组织结构的要求,设计的控制过程越是能够反映各种活动在组织中的职权所在,就越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

3)控制关键点原则。

企业无力、也没有必要对所有成员的所有活动进行控制,而必须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控制对象。

因此,在制定控制标准时,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各计划来衡量经营绩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

4)体现控制趋势的原则。

在很多情况下,设计的标准除了为控制的现状服务外还应尽量体现出控制的变化趋势,这样可以是控制更为有效,也更为及时,这就要求管理者平时多注意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在设计控制标准时能更好地预测和把握。

5)控制的例外原则。

有效的控制不仅要对关键点进行控制,还要对超出一般情况的特殊点给予足够的关注,使主管人员有可能探查出需要他们注意和应当加以注意的地方。

以上原则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

所以在实际的指标设计当中应当全面坚持上述原则,尤其应注意例外原则与控制的关键点原则相结合。

5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P147

答:

组织文化是指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组织风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组织内部垂直的影响过程中和横向作用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不仅对企业组织的运转时一种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和组织环境,从观念、信仰层次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是其他管理手段无法取代的。

组织文化的功能:

1)整合生产力功能。

企业中人、资金、技术、物资设备等生产力要素的充分整合是企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

而企业组织文化在整合生产力要素方面具有特殊功效。

2)资产增殖功能。

企业组织文化作为特定企业环境中生成的群体文化,一经形成便带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相吻合的鲜明个性与色彩,进而为企业所垄断,成为该企业的自有资产的一部分。

3)导向和约束功能。

企业组织文化以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通过组织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念,对职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在建立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是企业组织文化区别于一般管理方式的重要功能。

4)凝聚和激励功能。

企业组织文化在发挥导向和约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增强。

5)辐射功能。

企业组织文化通常在本企业内发挥作用,但由于现代企业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因此,某种企业组织文化一旦形成,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先社会发生辐射作用。

6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P180

答:

马斯洛提出人类的需求虽然多种多样,但可以将他们归纳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按其重要性逐级递升,形成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一个阶梯。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未来维护其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需要层次的基础。

2)安全需要。

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他就想满足安全的需要。

3)社交需要。

当生理及安全需要得到相当满足后,社交的需要便占据主导地位。

4)尊重需要。

当一个人开始满足归属感的需要以后,他通常不只是满足做群体中的一员,而且产生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成为第一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千里并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7简述计划职能的概念与特点P90

答:

计划职能的概念: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计划管理工作。

管理学者一致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

其二,计划工作和计划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机关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

计划形式不仅是计划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执行的指南。

计划职能的特点:

 

1)计划着眼于组织的未来。

虽然各项管理职能都必须考虑组织的未来,但都不可能像计划那样以谋划未来为主要任务。

无论是规划、预算;还是正常、程序,都是为了未来的组织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方案作指导。

2)计划的实质是要保证组织行动的有序性。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计划,对未来心中无数,走到哪儿算哪儿,这个组织必然会陷入混乱之中。

通过计划明确组织行为的目标,规定实施目标的措施和步骤,来保证组织活动的有序性。

3)计划的本质是要经济地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

经济一词在这里的含义实施节约。

计划不仅要保证组织未来的行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还必须使之在投入产出效益最高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8简述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P198

答:

有效沟通的障碍:

1过滤或选择性知觉:

这里的过滤是指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者故意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对接收方更为有利。

2语言与非语言的暗示:

大多数沟通的准确性依赖于沟通者赋予字和词的含义。

3过长的信息传递链:

传达和汇报时我们经常使用的沟通方式,但每经过一次传达就多一层丢失和错误,一般每过一个中间环节就要丢失30%左右的信息。

4地位差别:

许多研究表明,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像。

5职责不明确:

当一个组织中的职责不明确时,下级常常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造成沟通障碍。

9领导的艺术与方法(暂无确切答案)

答:

领导的艺术:

1思维的方法艺术:

打开思维的空间,从大看小、从长看短、正负兼顾、内外兼顾。

2角色定位艺术:

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基层各级主管,把事做正确;基层员工,正确地做事。

3

4沟通的方法艺术:

【论述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评价P38

答:

泰罗是古典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他的科学管理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依据基础上,思想体系完整,它的诞生标志着管理从经验成为科学。

泰罗制(Taylorism)是残酷剥削工人的最巧妙的机器,同事,它也是全人类管理经验的结晶。

1)纵观泰罗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贡献集中在两点:

a泰罗是一科学方法研究管理问题。

在泰罗之前,人们解决管理问题主要依据经验;而泰罗从实践出发,以科学实验为依据,寻找管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最终提出了系统的管理方法。

泰罗使管理成为科学,他的研究方式对以后的管理学研究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他的科学管理至今认识管理理论的基础。

b泰罗确立了管理工作的地位。

泰罗主张把管理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企业工作的独立职能。

至今这一观点已普遍为人所接受,由此提升了管理的地位,为管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2)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泰罗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不足。

a泰罗的“经纪人”假设认为工人的工作动机只是获取经济收入,这无疑局限了人的特性。

这一缺陷限制了泰罗的研究思路,也使科学管理理论难以决绝更复杂的管理问题。

b科学管理从技术角度研究管理,忽视了人群的社会特征。

泰罗强调劳动分工,主张严格按标准工作,并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工人个体行为上。

泰罗的理论过于僵硬,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的“只能工长制”中。

c泰罗的管理理论偏重于研究具体作业的效率问题,而没有研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

2试述企业导入CIS的作用有哪些P274、P275

答:

CIS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简称,其中corporate是指法人,团体,企业。

CIS一般译为企业识别系统,或称为企业形象战略,它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和发生的一种有效的致胜招法。

如今,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已成为了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导入CIS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自行管理功能:

在开发和导入CIS的过程中,企业最终应当制定CIS的行动手册,作为企业内部的宪法,让企业全体职工共同遵守,这样才能保证行动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通过总结和提升企业的历史、信仰、所有权、技术、人员素质和战略规划,从而确定企业与众不同的身份,保证企业自觉的向着既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管理。

2)高企业的知名度:

识别功能CIS的开发与导入,能够促使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的企业很多,如何使自己的企业深入人心,在公众心中产生良好的亲和感,取得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市场份额,是至关重要的。

3)协调功能:

分支企业的统一性。

4)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增加竞争能力,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5)促进企业的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素质。

6)有利于企业的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素质。

7)文化教育功能:

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8)有利于团结关系企业,建立互相信任、合作的关系,提高信誉,增强银行贷款和投资者的信心。

9)有效地强化广告宣传效果。

3试述麦格雷登关于人性的假设理论P182

答:

道格拉斯麦格雷登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曾在哈弗大学、安弟奥克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57年他发表了“X理论-Y理论”一文,阐述了他关于人性的思想。

1)X理论。

麦格雷登把传统管理理论中关于人性的观点成为X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企业管理者出于经济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人就是其中的一种要素;管理者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生产组织过程的需要,为此对人们进行指挥、激励和控制;管理者必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干预,否者人们就会表现出懒散、对工作不积极或逃避工作责任。

在X理论中,人的本性是贪婪安逸、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工作只是为谋生而迫不得已要做的事情。

对人的管理要采用监督、强制的手段,改善工作条件会使人满足而不努力工作。

2)Y理论。

与传统管理理论相对,麦格雷登提出了Y理论。

在这里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另一种情形:

由于工作是一种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这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因而一般人从天性来说并不厌恶工作;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并不完全因为管理这个的控制和威胁,他们为了履行自己的工作责任能够实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不仅能够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人具有相当高度的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一般人只能部分发挥他们的能力。

麦格雷登认为人们会在工作中表现消极,甚至对管理者采取抵制态度,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民在组织中遭受了不当待遇,组织的目标与他们个人的意愿产生了抵触。

因此管理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使企业的各项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还不许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实现自己个人的目标。

在现实管理中,对于不同的对象,应实施不同的管理风格,否则会产生混乱和低效。

根据我们的经验,特提出一下管理要点:

适合于X理论的场合:

年轻人、低收入地区和阶层、操作层、低温和低素质层、体力工人等。

严格管理、控制,加强监督、指挥。

适合于Y理论的场合:

中老年、高收入地区和阶层、管理层、科学研究界等。

以精神、目标引导,讨论和激励等方法为主。

4试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P271

答: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界定为:

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的、并融于企业内部、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局部优势性、显著增值性、延展性、独特性、时间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1)企业核心竞争力寿命周期理论。

企业狠心竞争力寿命周期可划分如下几个阶段:

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未形成阶段)、初级核心竞争力阶段、成熟核心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弱化阶段、核心竞争力新生阶段。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竞争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在四个层次上展开的。

第一层次竞争的目标在于获取和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所需的技术、人才、结盟伙伴和知识产权等。

第二层次竞争目标在于见所获取和开发的能力与技术整合成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内部能力、技术调整和组合过程,只有经过整合这些单个的能力和技术,方能升华为支持企业可持续生产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的竞争表现在整合能力和整合效果的差异上。

第三层次表现在由核心竞争力而产生出来的核心产品的竞争,核心产品可以是实体性的中间产品,也可以是无形产品如服务等。

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往往可归结为核心产品的竞争,竞争目标在于争取核心产品的更大市场占有率。

第四层次是通常意义上的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最终结果。

此理论阐明了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同时这样的竞争是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多层次上开展竞争。

该理论另一个启示是:

企业独家拥有控制生产其核心产品的能力和技术时,企业只需集中于核心产品的生产商,来保证自己再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这是一种创新性的经营思路。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流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源于能力,而能力又源于资源。

企业需要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投入才能得以运行,资源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贡献程度,单一资源无法形成产生核心竞争力。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匹配理论。

该理论将核心竞争力划分为现有核心竞争力和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将市场机会划分为现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新的市场机会,形成了一个核心竞争力-市场机会矩阵。

a填补空白机会战略b占领空白领域占领c保持长期预先战略d捕捉大商机战略。

这个理论从市场机会来认识核心竞争力,提出要针对企业环境中不同的市场机会来进行核心竞争力管理,才能确保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性和战略性。

同时它也为企业开拓新事业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一是认准自己现有核心竞争力,开拓相关的空白领域;二是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空白领域。

5试述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与作用P307

答:

技术创新的概念:

我国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对技术创新定义是: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技术创新的特点:

技术创新具有一般创新活动所以特性,即创新的不确定性、高回报性、综合性、时效性和动态性。

除此之外,技术创新还有自己本身的一些特性。

1、创新一技术为对象:

技术是人类用科学成就有目的地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物化形式。

技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为背景,但不是科学研究本身;技术的成果形式是物化的产品和工艺方法,技术创新的直接对象是发明、创造和方法革新。

2、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到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化的过程。

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其商品化、产业化的可能性。

衡量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准时市场的实现程度和企业商业利益的多少。

因而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是市场,通常沿着达到市场的反方向开展创新活动。

3、技术创新就要资产性:

技术创新需要投资,这些投资用于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和开拓市场,而一旦取得成功,这些投资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对技术创新具有专有权,政府通过专利制度等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保护。

4、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

技术创新是一个严密的过程,一般经过产品设计、试产、定型、进入市场多个环节。

技术创新又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配合。

技术创新的作用:

技术创新提供了新产品、新工具和新方法,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对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角度看,技术创新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提升了人类的自身能力和生活质量。

技术创新拓展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拓展了人类活动时空。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的物资生产向着优质、高效、安全和舒适的方向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称心和优美。

b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使产品开发和生产周期缩短,使设备利用率、资源利用效率、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c技术创新提高国民经济整理素质和综合国力。

技术创新程度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大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可以解决国民经济中的身层次问题,有助于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经营角度看,技术创新是企业生产的关键。

企业生产依赖试销对路的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动要求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更新技术落后、原材料能源消耗多、产品质量低下的陈旧设备,可以有效的促进生产业调整、参与激励市场竞争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