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833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健功能纺织品cas115-2005.doc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CAS

STANDARDSOFCHINAASSOCIATION115-2005

FORSTANDARDIZATION

保健功能纺织品

Health-careTextiles

200x-xx-xx发布

索引号

CAS115-2005(C)

CAS115-2005

该标准版权为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共有。

除了用于国家法律或事先得到

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标准化协会文字上的许可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该标准。

I

CAS115-2005

前言

本标准按《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按CAS1.1—2001《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结构及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保健协会首次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发布。

使用本协会标准的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标准备案,并对技术内容负责。

本标准中的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权,中国标准化协会及中国保健协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权的鉴别。

本标准是第一次制订。

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中国保健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以便修订时参考。

CAS115-2005

目次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 2

5技术要求 2

5.1内在质量、外观质量 2

5.2保健功能评价指标 2

5.3安全性评价指标 3

6试验方法 3

6.1内在质量、外观质量试验 3

6.2保健功能试验 3

6.3安全性检测试验 5

7保健功能结果判定 5

8检验规则 5

9标志和包装 5

附录A法向发射率测定法 6

附录B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 8

附录C磁场强度测定法 9

附录D抗菌功能测试方法 10

D1标准空白样 10

D2抗菌织物试样洗涤试验方法 10

D3抗菌材料的溶出性测试方法:

晕圈法 10

D4试验仪器及前期准备 11

D5抗菌功能测试方法:

吸收法 13

D6抗菌功能测试方法:

振荡法 14

17

CAS115-2005

保健功能纺织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发射远红外线功能(以下简称远红外功能)、产生磁场功能(以下简称磁功能)、抗菌功能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保健功能结果判定、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的保健功能纺织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同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856针棉织品包装标准

GB/T8629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9345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JISL0217纤维样品试样处理方法及相关标识表示方法

JISL1902纤维制品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8定量试验方法)

AATCC100抗菌整理织物的试验方法

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保健功能纺织品

具有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等作用,旨在调节和改善机体功能,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达到保健目的的一类纺织品。

3.2远红外功能

加载高效远红外线发射材料的一类纺织品,通过发射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具有促进微循环改善的保健功能。

3.3磁功能

加载磁性材料的一类纺织品,通过磁场的物理能量作用于人体细胞代谢、血液循环、神经调节等,使人体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并加强局部组织营养和氧供应。

3.4永磁材料

指此种磁性材料可以产生恒定磁场,永磁材料的矫顽力大,磁性不易消失。

CAS115-2005

3.5磁片

形状呈圆形扁平,表面微凸,直径5-20mm。

3.6磁粒

又称磁珠,形状呈圆形扁平,表面微凸,直径小于5mm。

3.7磁条

形状呈长条形棒状,全称为软质棒状磁条,简称软质磁条。

3.8塑磁

永磁粉末与塑料混合制成的粘结型永磁材料。

3.9橡胶磁

永磁粉末与橡胶混合制成的粘结型永磁材料。

3.10抗菌功能

加载抗菌材料的一类纺织品,运用其自身的物化特性,通过杀灭、抑制或妨碍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过程,使其达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4分类

4.1功能分类

一般分为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保健功能纺织品可具备一种或多种功能。

4.2产品分类

4.2.1床上用品:

被、床垫、枕、枕套、被套、床单、睡袋等。

4.2.2服饰制品:

内衣类、护身类、袜类、帽子、手套等。

4.2.3其它用品:

窗帘、地毯、垫类等

5技术要求

保健功能纺织品应符合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保健功能和安全性四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5.1内在质量、外观质量

内在质量包括干燥质量、强力、缩水率和染色牢度等项指标。

外观质量包括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及公差等项指标。

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5.2保健功能评价指标

5.2.1远红外功能评价指标

5.2.1.1远红外线波长范围应在4μm-16μm。

5.2.1.2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8。

其法向发射率应不小于0.80。

5.2.1.3洗涤3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6。

5.2.1.4采用发射远红外线粉体制备的功能化学纤维的灰分指标应不小于3.5%。

CAS115-2005

5.2.1.5动物实验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量应不小于50%。

5.2.2磁功能评价指标

5.2.2.1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应为40mT~110mT。

5.2.2.2特殊部位:

眼近周部用品的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应低于70mT。

5.2.2.3磁体的数量及分布应科学合理。

5.2.3抗菌功能评价指标

抗菌织物按抗菌功效作用分为普通抗菌织物、高抗菌织物,其抗菌功能评价指标见表1。

表1抗菌织物的抗菌评价指标

项目及菌种

水洗

次数

抑菌率(%)

G+菌

G-菌

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高抗菌织物

0

≥99%

≥99%

≥90%

30

≥90%

≥90%

≥60%

普通抗菌织物

0

≥90%

≥90%

-

30

≥80%

≥70%

-

5.3安全性评价指标

保健功能纺织品(包括其加载的发射远红外线、产生磁场、抗菌等功能材料)的安全性应符合表2安全性评价指标要求。

表2安全性评价指标

项目

要求

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应符合GB18401中规定的要求

溶出性抗菌织物(抗菌类产品)

洗涤一次后,抑菌圈宽度D≤5mm

皮肤刺激性试验

无刺激

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眼近周部用品)

无刺激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无致敏反应

致突变性试验

Ames试验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男用内衣制品)

阴性

阴性

无畸变

6试验方法

6.1内在质量、外观质量试验

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要求的检测方法检测。

6.2保健功能试验

6.2.1远红外功能检测

6.2.1.1远红外线的波长和法向发射率按照附录A要求进行检测。

6.2.1.2远红外功能织物的灰分按GB9345要求进行检测。

CAS115-2005

6.2.1.3远红外功能织物按照GB/T8629中规定的8A程序进行洗涤。

6.2.1.4对比样为非远红外功能织物的同类纺织材料,应从洗涤前样品上剪取,不进行洗涤。

6.2.1.5微循环血流量按附录B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进行检测。

6.2.2磁功能检测试验

6.2.2.1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按附录C进行检测。

6.2.2.2磁体数量及分布科学合理。

6.2.2.2.1磁体数量及分布科学合理按表3进行评价。

表3磁体数量及分布评价表

产品名称

批准文号

磁性材料名称

□塑磁□橡胶磁□其它

磁体种类

□磁条□磁片□磁粒(珠)□其它

磁场强度

mT(磁体织物表面)

磁体数量

产品特点描述(材料、功能和用途等):

应附材料

(带下划线的文件必须提供,如为复印件须加盖公章)

□磁体分布示意图(布局及N、S极方向)□保健机理

□产品的样品、标签及说明书□磁检验报告

□产品检验报告□安全性评价报告□产品的质量标准□相关医学临床试验报告□国内外有关资料□产品技术鉴定报告

□其它材料

磁体分布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结果

说明

1

产品是否保持了一定舒适性?

□是□否□不确定

2

保健机理是否科学?

□是□否□不确定

3

磁体分布是否合理?

□是□否□不确定

4

磁体是否容易脱落?

□是□否□不确定

评价结论:

□科学合理

□不符合科学、合理的要求

□不确定,请说明:

评价专家签名/日期:

专家:

日期:

年月日

6.2.2.2.2由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指定的专家进行判断。

CAS115-2005

6.2.2.2.3判断标准:

产品具有一定的舒适性,保健机理科学,磁体分布合理,磁体不易脱落。

以上要求有一项不满足者,则该产品的磁体数量与分布是不科学合理的。

6.2.3抗菌检测试验

6.2.3.1溶出性、非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附录D中D3晕圈法进行判断。

6.2.3.2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附录D中D5吸收法检测。

6.2.3.3非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附录D中D6振荡法检测。

6.2.3.4试验菌株应由国家级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6.2.3.5试验中使用的洗涤剂按GB/T8629附录B的要求配制。

6.2.3.6试验中的洗涤程序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D2进行洗涤。

6.3安全性检测试验

6.3.1保健功能纺织品一般安全性要求试验:

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检测按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6.3.2保健功能纺织品和加载的发射远红外线、产生磁场、抗菌等功能材料的安全性检测试验:

皮肤刺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眼近周部用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突变性试验按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相关规定执行。

7保健功能结果判定

抽检样品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安全性检测结果在符合本标准5.1、5.3条款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本标准5.2中的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的评价指标进行功能判定。

其中对于采用发射远红外线粉体制备的功能化学纤维以外的特殊功能材料的远红外功能判定,可不受5.2.1.4条款的限制。

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应按表4要求项目进行检测。

表4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本标准

本标准

其它标准

内在质量

外观质量

灰分

磁场强度

抑菌率

安全性指标

5.1

5.1

5.2.1.4

5.2.2.15.2.2.2

5.2.3

5.3表2第1项

6.1

6.1

6.2.2.1

6.2.3

GB9345

GB18401

8.2型式检验

8.2.1新产品投产前。

8.2.2材料、设计、工艺有重大改进时。

8.2.3型式检验至少三年进行一次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本标准中全部项目。

8.2.4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CAS115-2005

9标志和包装

9.1标明产品具有远红外功能、磁功能和抗菌功能(高或普通)中的一项或几项。

9.2标明产品的执行标准。

9.3产品使用说明应标明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9.4产品的使用说明应符合GB5296.4的要求。

9.5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4856、GB/T191标准要求。

CAS115-200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法向发射率测定法

A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远红外法向发射率大于0.2的各种织物、粉末等材料的样品及导热物体样品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的检测。

A2方法概要

A2.1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描述绝对黑体的全辐射出射度与其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

()

其中:

M为绝对黑体的全辐射出射度;b代表黑体;σ=5.67032×10-8W/(m2·K4)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常数;T为黑体的绝对温度。

A2.2黑体的辐射亮度

其中:

L为黑体的辐射亮度,M为黑体的全辐射出射度。

A2.3样品法向发射率采用与标准黑体法向全辐射亮度比较的方法测量。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ε为样品法向发射率;Lt是温度为t时样品法向全辐射亮度;Lb是与样品温度相同时黑体的法向全辐射亮度;Mt是样品的全辐射出射度;Mb是与样品温度相同时黑体的全辐射出射度;Frt是样品的全辐射温度(K);Tb是与样品温度相同时黑体的绝对温度。

A3试验仪器

A3.1红外光谱仪/红外辐射计

A3.2黑体炉有效发射率应大于0.998,光栏孔径不小于10mm。

A4试样

A4.1织物试样

从每个远红外织物样品上,距布边至少10cm处剪取测试样。

从相应非远红外织物样品上,剪取对照品测试样一块,作为对比样。

分别将试样和对比样粘在铜片上。

A4.2纤维及非织造布试样

从每个样品上取适量的纤维或非织造布,剪为约0.5mm长的碎末,用水玻璃调制成糊状,均匀地涂在直径为2cm的铜片上(涂覆厚度与一般织物相近),再在其表面撒一层干碎末。

用同样的方法制作相应的非远红外功能的纤维或非织造布的对比样。

CAS115-2005

A5步骤

A5.1将试样和对比样放在烘箱中,温度100℃,烘2h。

A5.2测量黑体炉能量发射曲线,或者测量黑体炉的辐射亮度,温度100℃。

A5.3将试样放入黑体炉内,升温至100℃,测出试样的法向发射率曲线,或者测出试样的辐射亮度。

A5.4将对比样放入黑体炉内,升温至100℃,测出对比样的法向发射率曲线,或者测出对比样的辐射亮度。

A6数值处理和不确定度分析

A6.1数据处理

A6.1.1计算机通过程序将黑体炉的辐射亮度、试样的辐射亮度、对比样的辐射亮度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出4μm~16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

或者计算机通过程序将黑体炉能量发射曲线、试样的法向发射曲线、对比样的法向发射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出4μm~16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

A6.1.2以试样法向发射率减去对比样的法向发射率的差值作为法向发射率提高值。

A6.2不确定度分析

A6.2.1黑体炉本身的误差:

±0.8%

A6.2.2样品全辐射亮度或全辐射温度测量误差:

±0.5%

A6.2.3黑体温度测量带来的误差:

±0.2%

A6.2.4样品温度测量带来的误差:

±0.5%

A6.2.5样品制作带来的误差:

±1.0%~±1.5%

A6.2.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1.5%~±1.9%

A6.2.7扩展不确定度(U):

±3.0%~±3.8%(k=2)

CAS115-200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

B1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大鼠肌肉(提睾肌,脊斜肌)或肠系膜的血流量变化率。

B2方法概要

B2.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肌肉或肠系膜的血管,用红细胞跟踪仪测定该血管(小动脉或小静脉)的红细胞血流速度(Vrbc),由Vrbc换算出平均血流速度Vm,用电视测微仪测定该血管口径(D),通过公式计算出该血管的血流量(Q,Q=Vm*π*D2/4)。

B2.2把功能纺织品放在肌肉标本上,20分钟后取下纺织品,观察和检测作用前后流量变化。

B3仪器、设备、材料

B3.195型半导体点温计

B3.2WX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和电视录像系统及配套YK-MICAS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

B3.313.3%乌拉坦-1%氯醛糖麻醉剂、pH7.4平衡Kreb氏清液及SD大鼠、对照样品和测试样品。

B3.41441型Thermomix恒温灌流器

B3.5VI-550型电视测微仪

B3.6102-B型红细胞跟踪相关仪

B4实验步骤

B4.1以Gray法制备大鼠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

B4.2用恒温灌流器将37℃、pH7.4平衡Kreb氏液滴流标本,以保持其温度、湿度、pH值和离子强度的恒定。

B4.3将对照样品和测试样品剪成2.0cm×2.0cm大小,轻轻覆盖在肌肉标本表面20分钟

B4.4用微循环显微仪观察,用测微仪测定微血管口径D(µm)。

B4.5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测量血流速度V(mm/s)。

B5计算方法

B5.1平均血流速度Vm=V/1.6(mm/s)

B5.2血流量变化率

式中:

A—血流量变化率

Q1—作用前血流量(P1/S)

Q2—作用后血流量(P1/S)

Q=Vm*π*D2/4(P1/S)

CAS115-2005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磁场强度测定法

C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加载永磁体的磁功能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

C2方法概要

用霍尔探头感应织物内永磁体在其表面的磁感应强度。

C3试验仪器

数字特斯拉计。

C4检测环境

室温18℃~25℃,采光明亮。

C5检测界面

永磁体在纺织品表面的投影处(纺织品与人体的接触面)。

C6检验步骤:

C6.1检测点数

C6.1.1使用磁片或磁粒的床上用品、服饰用品,检测点为10个,枕为5个。

随机抽取。

C6.1.2使用磁条的床上用品(被、床垫等)检测4根软质棒状磁条,随机抽取。

C6.2检测时探头密切接触检测点的表面,用力均匀,在检测点上反复移动,以找出磁感应强度的最高点。

检测磁条时,探头应从磁条的一端,逐渐移动至磁条的另一端,找出该磁条磁感应强度最高点。

C7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C7.1磁片检测后各点的最高值,其算术平均值,则为该检测样品的织物磁体表面磁场强度检测结果。

C7.2软质磁条的最高值,其算术平均值,则为该检测样品的织物磁体表面磁场强度检测结果。

CAS115-2005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抗菌功能测试方法

D1标准空白样

D1.1工艺制备方法

坯布→煮炼(NaOH15~20g/L,100℃,3小时)→漂白(H2O23~4g/L,100℃,3小时)→洗涤→检验

D1.2检验方法

按本标准规范性附录D中D5所示吸收法做细菌生长试验,接种活菌计数为105cfu/mL的菌液培养18小时后应可达到生长活菌数>107cfu/ml,否则不能作为标准空白样。

D2抗菌织物试样洗涤试验方法

D2.1提示

本方法参照GB/T8629、日本标准JISL0217中103进行制定。

D2.2设备和材料

D2.2.1洗衣机:

家用洗衣机。

D2.2.2洗涤剂:

按照GB/T8629附录B无磷ECE和IEC标准洗涤剂中的规定配制。

D2.2.3垫洗织物:

由若干块两层100%的涤纶针织物或涤棉混纺机织物组成,其单位面积质量约为试验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相近(±25%),每块尺寸为30±3cm×30±3cm,两层织物的边缘应缝合在一起。

D2.3洗涤条件及程序

D2.3.1洗涤程序参照日本标准JISL0217中103方法执行。

D2.3.2在家用洗衣机中使用GB/T8629附录B所规定的洗涤剂0.2%(即2g/l)及自来水,浴比1:

30,水温40℃±3℃,投入试样,洗涤5min。

然后,于常温下用清水清洗。

D2.3.3第一遍清洗2min,捞出织物,脱水30s,然后,于常温下用清水进行第二遍清洗。

D2.3.4第二遍清洗2min,捞出织物,脱水30s。

D2.3.5上述D2.3.2,D2.3.3,D2.3.4三步为一个循环,计为洗涤1次。

重复这三个步骤,直到预定的洗涤次数。

为防止残留的洗涤剂干扰抗菌测试,注意最后一次洗涤采用大量的清水将其彻底清除,脱水后,织物按GB/T8629中的干燥程序进行烘干,方可用于抗菌性能测试。

CAS115-2005

D3抗菌材料的溶出性测试方法:

晕圈法

D3.1提示

本方法适用于抗菌织物所用抗菌材料的溶出性测试,可用于判定试样是否为溶出性抗菌织物。

为防止抗菌织物在加工过程中残留的浮离化学物质的干扰,用于试验的织物试样均应按本标准规范性附录D中D2进行一次洗涤然后测试。

D3.2试验准备

D3.2.1试样准备:

将已各洗涤一次的标准空白试样、抗菌织物试样或非抗菌的同类织物试样,距布边10cm以上取2.5×2.5cm的试样5~6块。

将试样用小纸片包好,在103KPa灭菌15min,备用。

D3.2.2接种菌液准备:

将D4.5.1制备的细菌悬液(或D4.5.2真菌悬液),用0.03MPBS缓冲液稀释至活菌数为5×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