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871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doc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笔记(新)

概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是中国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在几百年前已经引进了水利景观的概念,追求的是自然的地理景观,以青山绿水、烟波浩淼为美。

而现代人除此之外,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亲水建筑和水的文化氛围。

现代景观设计在突出景色的同时,还必须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态,类似河岸和河底的浸湿、冲刷和淤泥,这些自然活力的表现应该允许它们的存在,为生物创造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像水渠一样的河流,缺乏美感而且水的流动形态也不会变化,环境条件十分单纯,只能形成贫乏而又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但是,如果在河流里构筑浅滩和深潭,通过不规则地变化河岸线的宽窄,岸坡也或陡峭或舒缓,使河流形式呈现构造上的多样性时,就能形成供水生物生存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我们是作为被邀请的客人来访问自然的。

因此,人们不应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然。

自然的改变应停留在最小限度内,即使已改变的场合,也要以其他形式进行修补,让自然复员,甚至要设法创造自然。

因为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水利建设就应该由纯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最终使河流成为水生植物的栖息地,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

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几个趋势

一、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蜿蜒曲折的河流在大自然中流淌,陡峭的河岸和平缓的河岸交替出现在人们眼前,河堤的石头、游鱼清晰可见,转弯处的河水几乎静止不动,树木和草丛的倒影重叠映在水面上。

这是以前自然真实的景象,现在这种美景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时至今日,人们的观念已发生变化,纯粹意义上的河流改造的一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

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

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

古代“风水”最忌讳水流直泻僵硬,强调水流应曲曲有情。

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

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

1、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空间。

二、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洲,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在华东,黄埔江与东海滋润催生了上海,使之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在华南,珠江也促进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珠江三角洲的诞生。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景观只有一个具有排涝与休闲功能的用地。

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三、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河流在各种环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在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水的流量和流速都不一样;在城市中流过的河流与流经郊区田野地带的河流,烘托的氛围也迥然不同。

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所以在做河流景观设计时,不应仅仅只做河流和护岸的设计,还必须始终把包括护岸在内的河流风景整体作为设计的对象,这一理念是很重要的。

四、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

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矩形断面:

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河道,地方基础冲刷严重,一般用混凝土做基础,投资小、整体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

由于比较节省土地,改形式多为城市河流采用。

城市河流水位一般变幅不大,河流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矩形干砌石断面,正常水位以下采用毛石砌成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消减船行波等冲刷,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若河岸绿化带充足,应采用缓于1:

4的边坡,以确保人类活动安全。

缺点:

不易做景观,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基本上不具备亲水的特征,且对游人尤其是儿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梯形断面:

占地较少,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断面形式。

一般以土坡为主,在坡上种植绿树和青草,少在河道两岸保护(或管理)范围用地,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

城市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

缺点:

不具备亲水特点,不利于水生植物生存。

复式断面: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在主河道。

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

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不同利用的功能。

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如河滩相对较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

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该类型式由于功能广泛,故在城市河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双层河道(上层为明河,下层为暗河)断面:

通常适用于城镇区域内河,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20cm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溪水喷水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是孩童溪水玩耍的好地方,也是老人健身养心的好场所。

早些年,出于河道畅通、航运便利的考虑,城市河道尽可能的取直线,河岸宽度保持等宽,河流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出于安全考虑,水面距离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

虽然统一的横截面形状会给人以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形象,但是也显得极其呆板,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且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时至今日,这种设计风格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生态和景观的要求。

五、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集料)会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会在水中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们长期生活在上述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墙体中,身心健康也会遭到伤害。

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

由于黑臭的河水、干燥的空气及生活环境色调的影响,人们的心情等遭到严重破坏,身体感觉缺少了活力,工作也失去了动力。

所以说,混凝土的护坡及护岸结构形式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原有的护坡和护岸结构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

同时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物也因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

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就因一层坚硬的护坡结构而断开,生态环境因此而破坏,生态就失去了平衡。

更有甚者,有的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还采用了全断面护砌的结构,后果就更加严重,趋向就更加恶劣。

采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的还会带来一个潜在的威胁。

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以至雨水无法渗入地下。

结果,在不知不觉中,许多问题便接踵而至。

已经无法渗入地下的雨水,便通过侧沟猛然间冲入小河,小河的河水暴涨,最后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一场大洪灾。

所以,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使来自地表和斜坡处的积水尽可能渗入地下。

为解决生态问题,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以采用一些新型材料。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必将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

在国内和国外相继出现了一批用于生态方面的材料和技术,如水力喷草技术、土工材料绿化网、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

六、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河流的景观设计已经和河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例如作为滨水公园供市民休憩,或作为一个小型的露天“博物馆”供游人瞻仰,或成为天然的各种营业场所。

可以举出例子来的有:

环水公园、水上舞台、卵石步道、季节树木、四季花卉、休闲广场、健身设施、林荫小径、露天茶座、临水长廊、游船码头、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

七、分阶段主题突出化

在一定的长度中,一定要有个主题突出的亮点,可以是小花园,也可以是一组小品,切忌单调划一。

城市河流不仅仅只起通航、行洪的作用,现在更多是作为城市的生态的象征,营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河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共识。

但是对于城市河流(长江这种类型的除外),局限于场地的限制,在狭窄的河堤上营造大型、复合的景观,发挥河流休闲功能是不可行的。

所以现在多采用修建滨水公园和在一段河流上修建一组小品的方法来突出河流的休闲功能。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

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

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

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

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

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

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驳岸以缓坡入水至水下60cm,宽度2m至3m,然后逐渐挖深,在面积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达到1.8m以上,才能以相对陡的坡度挖深。

缓坡可以减小径流的冲刷,对儿童也是一种安全措施。

在水深1.8m处以缓坡向水岸线连接。

在冲刷较大的地点可用卵石、块石、原木加藤本植物加以稳固。

如果是抛石驳岸,应该根据风浪的冲击力决定石块的大小,最好用带棱角的石头;或者抛以碎石打底,上部用大石压住;或者先设钢筋框或竹框再抛大于网孔的石块。

尽量少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

提倡生态型驳岸设计,利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

例如:

湿地树木类(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衫、水杉、美国尖叶扁柏、湿地松、水松、沉水樟、沼楠、相思或牛尾木、海松柏、紫穗槐、垂柳、灰柳);湿生植物类(中华水韭、沼泽蕨、宽叶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泽泻、菖蒲、石菖蒲、荻、水葱、水毛花、垂穗苔草、箭叶雨久花、雨久花、灯心草、花菖蒲、毛茛、驴蹄草、圆叶茅膏菜、合明或田皂角、千屈菜、草龙、丁香蓼、星宿菜、半支莲、水蜡烛、薄荷、慈姑、长毛茛泽泻);浮水植物类(浮叶眼子菜、水鳖、莼菜、萍蓬草、中华萍蓬草、芡实、亚马逊王莲、白睡莲、柔毛齿叶睡莲、延药睡莲、菱角、四角菱、水皮莲、金银莲花、荇菜);沉水植物类(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眼子菜、苦菜、密齿苦菜、穗花狐尾草、黑藻、大茨藻)。

在选择植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种植,切忌生搬硬套,东施效颦。

一、河道护岸形式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对普通段护岸的要求是,护岸外表朴实无华,易于融入到整体风景中去。

护岸的平面形状以舒缓怡人的程度作为构思的出发点,不要搞小尺寸的变化,不使其产生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景观的怡人效果;不要为了景观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引入多余的曲线。

平面形状的变化应以大单位的空间变化为主,至于一些细微的变化,应通过考虑水局部处理手段,培植水生植物,改变水流形态,让这些变化如同自然发生一样。

常用的几种护岸形式如下:

1、山石护岸

通常在较为狭窄的河道上做山石护岸。

山石没有混凝土固有的污染,而且在具有不同颜色变化,有利于整体景观营造。

在造价上,山石护岸比块石护岸高,但景观效果要较块石护岸好的多。

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少量的山石,还可以营造山涧瀑布的景观,同时,通过在山石上种植绿色藤蔓植物,不但可以营造山地的地貌特张,还能改观山石自身颜色单一性,丰富整体景观的色彩。

在局部,山石做成的生态驳岸也为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栖息地。

2、仿木护岸

优点是比较美观,能够做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造价较低,在作为桩大面积使用时,具有透水性较好,耐久性高,利用生态系统形成等特点,在垂直河道中生态驳岸中等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加固河堤脚方面应用也很广泛。

缺点是材料不够环保,对河流水质有不利影响。

3、真木桩护岸

比较环保,比较容易腐烂,造价比较高,一般较少大面积用于水体环境中,现在多被仿木桩代替。

4、生态墙壁护岸

在墙壁上设计种植植物的方孔,使植物在悬空状态下生长。

但由于远离地气,且北方雨水偏少,所以植物成活率低,在北方的河道中较少采用。

5、轮胎护岸

采用轮胎护岸,能改善局部景观,且有利于生态群落的形成,但不环保,所以很少大规模的使用,一般只是将其作为局部的点缀。

6、干砌石护岸

优点是环保,渗透性好。

缺点是颜色苍白、单调,不利于整体景观的营造。

所以多用于大型的、对景观要求不高的河道护岸,或用于水际面以下部分的护岸,城市景观河流较少采用。

二、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种主题风格,即使是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亭榭相间,曲径通幽,那么绵延数公里,也只不过是雷同的风景,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达不到设计者的本意。

同时,雷同的河岸设计,也不利于滨河主题公园的营造。

所以,如果场地和资金允许,根据场地的条件,把一条河流分为数段,每段都设置不同的主题,或者以自然为主,或以历史为主,或以文化为主,并根据主题营建相应的景观,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相间,历史和现代相融的多层次景观。

景区设置要充分考虑河流具体的位置特点,如果有较为开阔的地理条件,则适合做开阔的河面,设置生态驳岸,岸坡种植绿树并铺大片绿地,设置供游人休憩的设施,主题以自然生态为主;如果某段有历史景观,可做一些仿古的设计,并建造一些反映历史的雕塑,以历史为主;如果场地较为狭窄,不能营造大面积的水面景观,只能做矩形断面时,可做山石护岸或者做滨水游廊。

总的来说,景观的主题并不是僵硬的照搬某种规范,而是根据场地灵活的选择,是设计者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具体地理情况结合的最佳选择。

三、河堤连续生态绿地的塑造

很多年前,河岸两旁曾经都铺盖着大片的绿地,正是这些绿地,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个好的去处。

后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土地的升值等因素,大量的绿地被一栋栋高楼所代替,剩余的也逐渐沦落为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如今,由于城市河流附近房地产的升值,铺设大量的纯生态的绿地已经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在设计师要做的是兼具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

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

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

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预留发展空间。

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

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在河岸配套设计时,不要让通行的道路把绿地隔离成多个小块,如果必须设置通行的路径时,可以考虑用块石代替,在块石之间种植绿草,以保证绿地的连续性。

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树木的高低搭配问题,尽量避免树下无草,草上无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同种草的搭配问题。

四、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不但要有洁净的水源、水生动物,还必须包括各种水生植物。

城市河道一般都缺乏深潭和各种宽度不一的缓冲带,所以水生植物不但是各种鱼类的食物,还是它们的气息地。

同时,水生植物对净化水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景观方面,通过种植特性不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是营造水文景观的一个重要方式。

常用的野生植物包括:

水生的荷花,茭白,菖蒲,旱伞草,茨菇等;湿生和中生的包括芦苇、象草,白茅和其他茅草,苦苡等。

注意:

由于水生植物的特性不同,南北方的气温、水质、降雨量等不同,所以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生植物的特征匹配后确定,这样可以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五、亲水活动设施的建设(栈桥、码头、亲水平台等)

1、栈桥式亲水河岸

(1)梯田式种植台:

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河岸修筑3-4道挡土墙,墙体顶部可分别在不同水位时淹没,墙体所围空间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湿生种植台,它们在不同时段内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

(2)临水栈桥:

在此梯田式种植台上,空挑一系列方格网状临水步行栈桥,它们也随水位的变化而出现高低错落的变化,都能接近水面和各种水生、湿生植物和生物。

同时,允许水流自由升落而高挺的水际植物又可遮去挡墙及栈桥的架空部分。

人行走其上恰如漂游于水面或植物丛中。

(3)水际植物群落:

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水深度不同,选择乡土植物形成水生—沼生—湿生—中生植物群落带,使河岸成为多种乡土水生植物的展示地,让远离自然、久居城市的人们,能有机会欣赏到自然生态和野生植物之美。

同时随着水际植物群落的形成,使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得以栖居、繁延。

2、停泊区设计

受场地限制,城市景观河流的停泊区一般都特别的小,通常是把河道加宽、修整后改建,样式相对比较简单明了。

在设计时,要注意和整条河流的主题、相关的建筑物相符就行了。

例如,在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河流上,停泊区最好用木材或者采用仿木结构,一般不采用混凝土的原色;以大理石、汉白玉的为主的河道,停泊区也应该采用相同色彩的石料构建;同样,在以仿古为主题的河道上,修建的停泊区也应为仿古式的。

3、亲水平台

4、亲水景观设计案例

现在都在提倡亲水,但是真正做的成功的、兼有娱乐性的案例却是很少,原因河流横断面狭窄,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且河流对儿童有很大的危险性。

根据现今做成的案例中,营建小的主题水生态公园、河流小型博物馆,引水入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成都的府南河和沙河在规划设计中,沿河设计了几个滨水公园,在公园里营造的亲水设施,就获得了成都居民和专家的认可。

六、小品和配套设施

1、跨河桥设计

跨河桥应根据河道两旁的建筑物与环境的不同,作为的形式、颜色也应各异,不要让河上的桥成为整个环境的凸起。

(1)通航为主的河道

此外河流一般较为宽阔,桥梁一般要承担着较重的交通任务,有中型汽车或者大型载重汽车通过。

此种桥梁首先满足公路交通的需求,要有适宜的承载力和宽度,桥梁高度还需要满足通航的要求。

故此,这样的桥梁一般都为混凝土结构,根据河流宽度设计为三跨或四跨,路两侧有较宽的人行道,兼通行小型机动车辆。

(2)有历史古迹的河道

此种桥梁一般只用来通过行人,不需要较大的承载力,故多为拱桥形式,材料为混凝土仿木结构或者纲结构。

有些还根据历史古迹的要求,对古代的一些桥梁进行仿建,颜色多为传统的红色和青灰色。

长河及菖蒲河新建及改建了十几座桥梁,这些桥梁风格、造型各异,并全部进行了装饰,成为长河景色中的一串明珠。

河道直墙可见部分表面,均镶挂料石,贴近水面的巡河路用彩砖铺面,外镶挂料石,贴近水面的巡河路用彩砖铺面,外侧用元代样式大理石及栏杆防护,既显示现长河历史的悠远,又表现出了河道的皇家气派。

(3)以景观为主的河道

此类桥梁一般也禁止通行机动车量,拱桥和平板桥形式兼而有之,桥墩材料多为混凝土结构,栏杆用大理石作为装修,显得整洁、大气,颇显档次。

(4)简易景观桥梁

此种河水位一般不深,且没有大的交通任务,一般只是供游人渡河之用,多为石块堆砌而成,在丰水期,此石块可以被淹没。

改种简易桥方便,造价少,且又符合亲水的理念,在地形匹配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2、配套设施设计

(1)草地灯

(2)垃圾灯

(3)指示灯

(4)休憩设施

(5)栏杆

(6)草间小径

河坡上通常会种植大片的花草和低矮的树木,来营造连续的草地。

考虑到人们的亲水本性,同时也为了保护草地和植被,避免出现“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悲剧,在做绿地规划时,必须预留道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草地被破坏。

草间小径越小越好,尽量减少占用绿地,以最大程度保证绿地的连续性。

现今通常的做法是用块石间隔一定距离排开,使小径“镶嵌”于绿树青草之间。

即使是迫不得已地占用大片绿地,也要采用方孔砖,不能大面积地用混凝土把土地与大气隔离,使降水不能下渗。

(7)管理房设计

出于管理或安全的目的,需要修建一些小房子,作为管理房、变电室或闸房,设计时,要是注意不要使修建的小房突兀于景观之外,尽量地和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

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一、功能

生态驳岸除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1、泄洪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驳岸通过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性”的界面。

丰水期,河水向提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另外,生态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份的作用。

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河流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过程消减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强水体自净作用,改善河流水质;另外,生态河堤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造成的不同流速带,形成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3、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