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07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docx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解读

1.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

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

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

《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

《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

《公园设计规范》

1.3上位规划

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

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

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

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

1.4.1当涂县位置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

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

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

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

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

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本次设计长度约1385米。

设计面积13公顷,北接襄城·东城、君盛桃园、双城汇三个住宅小区;南临襄城河,于南侧姑孰路与北侧振兴路之间,与金汇康郡小区相邻,为当涂县重要滨水景观廊道之一。

1.5基地外部背景解读

1.5.1绿地系统:

宁芜铁路、205国道从基地西侧南北向穿过,联系马鞍山市、芜湖市,姑孰路与振兴路挟

基地东西两侧,亦为当涂县两条主要南北贯通的主要城市干道。

1.5.2交通系统:

基地靠近城市重要交通道路,交通便利,城市干道与小区居住次级道路均与基地连通,同时有较好的迎街与滨水界面展示。

1.6基地内部条件分析

1.6.1周边用地规划:

景观带周围正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建设,且以商住区为主,为襄城河滨水景观廊道的一部分。

1.6.2

现状植被分析:

基地内现状植被基于自然生态状态,杂草丛生,河道污染类的植物较多,次生杂木可利用的很少。

1.7分析结论与思考

1.7.1机遇:

1.场地区位条件较好,具备打造滨水标志性场所。

2.场地北侧为大型在建居住区,不久的将来将有大量人员入住。

绿地南侧也为商住用地为

主,使得整个公园绿地的服务对象较为明确。

3.良好的微坡地环境,具备打造滨水共享空间。

4.通过整体设计现有坡地,为人们提供认知生态的空间。

5.通过打造优质景观,提升周边土地使用价值。

6.内部排水明渠是活跃景观空间的重要元素。

1.7.2限制:

1.由于堤坝与驳岸为一体性工程,景观亲水性受限。

2.基地水塘破碎,线型凌乱,为设计线性梳理带来难度。

3.坝体一定程度阻隔公园与城市的联系。

4.坝体坡对景观营造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5.内部排水明渠的存在,对活动人群到达襄城河堤产生一定的影响。

1.8他山之石

1.8.1美国查尔斯顿公园

项目地点: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

设计单位:

美国Sasaki联合事务所

项目委托:

查尔斯顿市政府

项目介绍:

原来码头周围的街区是在以往码头兴盛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码头的废弃而衰败,滨水地区甚至变成了停车场。

由于木桩的腐烂和长期缺乏疏浚,港口河道水域逐渐变浅并长出了大片的沼泽植物。

原来岸边的机构都已经迁走,只留下废弃的土地和建筑。

功能定位

通过对滨水区的更新和引进一系列项目为该地区带来活力,成为城市中又吸引力的一个滨水环境,从而吸引居民、旅游者、购物者和商人来到查尔斯顿。

借鉴意义

将城市重新引向水滨。

它创新的设计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它是城市变革的象征。

它利用公共景观将城市环绕于水滨并且解放了水滨。

1.8.2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项目地点:

美国纽约市

设计单位:

美国迈克尔·范·联营公司

项目委托: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开发公司

项目介绍:

原来码头周围的街区是在以往码头兴盛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码头的废弃而衰败,滨水地区甚至变成了停车场。

由于木桩的腐烂和长期缺乏疏浚,港口河道水域逐渐变浅并长出了大片的沼泽植物。

原来岸边的机构都已经迁走,只留下废弃的土地和建筑。

由原来的85英亩工业用地组成。

200年前,这个工业用地就开始建造,此后的电线杆、码头平台和道路的建造,以及土地填充,使得这里的自然河岸线已经杳无踪迹了。

另外,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这块河岸地区和城市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了。

功能定位

将工业厂区转变为休闲天堂的新公共空间和滨水空间。

消除这个地区所受到的工业化影响,恢复这里的生态系统。

将公园和城市连接在一起。

借鉴意义

综合考虑公共领域、自然领域和环境规划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相符相融。

很好地处理了水与人的关系,并沿着码头设计了浮道以供市民观赏风景。

1.8.3欧韦尔公园

项目地点:

英国大曼彻斯特

设计单位:

英国ForM建筑设计公司、英国BM建筑设计公司

项目委托:

项目介绍:

欧韦尔一直是城市繁荣的象征。

欧韦尔河位于曼彻斯特市政府、索尔福德市政府以及特拉福德自治区政府之间,是三座城市的分界线。

曼彻斯特市历经了40年的稳步发展,欧韦尔河却一直被荒废弃置,这是曼彻斯特这个欧洲大都市发展中的一出败笔。

功能定位

全新的线形滨水公园使这条河将不再是隔离这三座城市的障碍,而是便于他们互相交流的花园围栏。

欧韦尔河将被建设成为象征着具有共享价值的聚集场地,这是城市重建中迈出的关键一步,这将使曼彻斯特城区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之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借鉴意义

是大都市中心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

提供了一种无机动车辆的交通模式。

1.8.4案例小结

承载不同功能的水岸空间将体现出差异性,这正是营造丰富水岸景观效果的基础。

滨水城市的滨水区是城市最具活力与特色的地方,将城市引向水岸,将水引向城市,将是所有滨水城市体现城市特色的最佳手段。

二项目愿景

2.1设计愿景

秉持自然与生态并重,物质与文化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三大理念,以基地现状和周边城市发展态势为依据,打造一个绿色滨水廊道,融合景观与文化的现代滨水公园,与周边

公园形成差异化和互补发展,同时赋予场地生态性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身心放松、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2.2设计定位及目标:

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以自然生态为背景,以弘扬当涂县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为目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条件,构建完整的滨水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设计要求景观优先,同时满足防洪与休闲绿地的建设要求,优化各功能片区的景观结构,充分发挥该区块在整个城镇绿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襄城河北岸公园成为当涂县的主要城市绿地,成为当涂县集文化活动、休闲观赏等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体现当涂县城市风貌,使之成为当涂县的“景观文化长廊”,体现当涂县“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文精神,以此带动周边的区块的环境层次和质量的提高。

2.3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性:

对地块的功能定位,用地布局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进行整合规划,全面考虑并配合襄城河北岸公园沿线的改造及周边各类影响因素,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场地与周边的地区的统一完整性。

生态性:

襄城河绿色走廊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周边居民持续获得高素质生态服务的关键性区域。

因此本案景观体系的设计必须尊重地形地貌,注重河道的生态功能,强化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

延续性:

1)地域文化的融合;

2)规划区域对城镇的功能延续;

3)开发空间绿地系统的延续;

4)景观视线的延续。

公共性:

强化襄城河北岸公园的公共性和共享性,充分挖掘其河滨休闲游憩价值。

文化性:

当涂县襄城河北岸公园既是城市公共设施,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挖掘本土文化深厚内涵,体现本土文化悠久的历史文脉以及当地人们的习俗。

“以人为本”,设计的场所,为群众所用,致力打造一个健康、高质量和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爱好者的人性场所和怡人环境。

完整性:

当涂县襄城河滨河景观设计除了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在滨水人居环境景观,园林植物群体景观,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亲水性的设计理念,自然地理生态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和独特的韵味。

这也就是说在设计时,防止孤立地自成一体,无论它将来怎么发展,对人的关怀将是它一直追求的目标,滨河景观设计的完善将体现在越来越全面地满足人的需求之中,体现了天人和一的和谐思想。

2.4设计特征

现代滨水空间:

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现代简洁的语言

创造适合当代人的景观

新概念滨水景观

生物多样性:

营造自然生态环境

尊重原生态植被

场地生态功能赋予

关注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的共存和对话

和谐水岸:

创造城市与环境和谐

城市与河道的和谐存在

人与自然和谐存在

生态与现代和谐存在

连接城市:

强化人、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连接人与自然

连接人与人

连接城市与水

三总体概念设计

3.1上层次规划剖析

3.1.1上位规划中心思想

上层规划对襄城河的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如下:

1襄城河在马鞍山的定位:

承担着提升马鞍山副城区形象、加强马鞍山与当涂空间联系的重任。

2襄城河在当涂县的定位:

贯穿当涂未来新城的景观廊道,是集生产防护、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历史传承、防洪保护为一体的城市河流。

3.1.2上位规划对本案(襄城河北岸姑熟路至振兴路段)规划的指导

1需进一步加强襄城河在新城区的景观、休闲和娱乐等功能。

2襄城河沿岸景观在发展上缺乏持续性,应加强襄城河与新城区建设的融合。

3襄城河沿线绿地景观规划应该充分结合当涂的历史、人文背景,展现当涂特有的城市河流风貌。

4使襄城河成为城区一条亮丽的景观带。

3.1.3进一步深化、调整的内容

1本案遵循襄城河为景观主轴的原则,可以适当增加一条景观副轴。

2本案处于整个规划地段的主城区,为未来居住用地,商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是目前当涂新城主要的发展地段。

本案在上层规划中定位在都市人文区,设计整体思路贯穿用现代城市、自然生态的环境元素,采取简约设计方式,体现时尚、新颖、和谐、生态的独特城市河域景观。

本案侧重点在于打造现代气息,但也没有摒弃历史人文因素,在设计中还是结

合人文历史,体现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延续,与整体规划思想相衔接。

3强襄城河与新城区建设的融合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场地有利因素,因地制宜,从景观和功能各方面相互调和,创造适当地亲水空间,达到1个最大平衡点,创建一条连续、畅通的慢行系统,使得本案真正成为城市自然的绿色延伸,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境界。

总体设计构思(总平面图)

襄城河沿河绿化带被城区挤占成十分狭长的区域,形成一条线型的水域绿化带,景观空间拉得很长,压缩了襄城河的横向扩展。

针对这种情况,在本次方案中采用:

分段控制,整体联系的方法,使其景观由“点、线、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点,分析现状周边关系,在起关键区段和大的开放空问布置景观节点,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僻身的好去处,为周边居住社区或外部人员提供一块重要的城市绿地。

线,这是河道绿化本身所共有的特性,线性发展长而狭窄。

本方案中充分尊重此特性,建立连续的慢行系统,让各景观节点串成一体。

面,点线构成一张完整的网状景观结构,形成一个条形的条形的景观面,对周边关系产生影响,融入周边关系的同时,提升周边环境品质。

景观结构分析(景观视线图)

本设计尊重原有城市河道轴线——襄城河主轴,排水渠为景观副轴。

三条东西向的横轴配合多条面向南北向的一系列景观视线轴,通过生态与文化的融合完成了襄城河时空从现时到未来的联结与转换,以姑熟路——振兴路段为界分为五大版块,顺时针依次为北岸的山地休闲区版块、滨水趣游区版块、运动健身区版块、入口广场区版块和南岸的风情文化区版块。

景观布局:

二轴五区多节点(景观分区图)

二轴:

襄城河为景观主轴,以排水渠为景观副轴。

五区:

山地休闲区

滨水趣游区

运动健身区

入口广场区

风情文化区

多节点:

是指沿河道二侧结合空间功能需要而设置的多个景观节点,如入口广场、健身广场、亲水广场等。

入口广场区(入口广场区区位图、入口广场区平面图)

入口广场区位于襄城河北岸的的最东面,为公园最为繁忙的出入区域之一。

考虑到此处即为公园的出入口,又是城市道路主要的交通要道,要处理好人流关系,所以此区块不设置停车场和大型雕塑。

入口广场区由圆形的主广场入口广场和半圆形的诗韵广场组成。

两个广场不设置太精致的雕塑小品和绚丽的花境,采用色彩柔和的铺装和规则均匀的树池植物营造的景观。

设计的重点放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简介明快、大方明了的设计手法:

沿圆形铺装上布置10个景观树池,树池内种植规格尺寸统一的银杏。

在周围绿色背景树的衬托下,银杏的

的标志性作用更加突出。

整个广场的色彩和空间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道路两边花坛采用管理方便的红花继木和金森女贞搭配,使得整个场地氛围非常的和谐舒适。

景观树起到标志的作用,吸引游客继续往里游览,兼顾到了景观性和功能性的协调。

山地休闲区(山地休闲区区位图、山地休闲区平面图)

山地休闲区于襄城河北岸西区,西边与桥头会所衔接,东边与滨水趣游区相连,处于整个公园西区边界。

此区域打造清新、自然、生态的场所,把人工痕迹融入自然环境,真正体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山地休闲景观区包括晴筠广场、林下空间、林下散步道、观赏林地(有色叶乔灌木)等景观内容。

整个区域模拟山林景观,营造不同的地形,配合多样的植物层次,使人感觉到山花烂漫的氛围,沉浸在“身临山境,层林尽染”的效果。

如由次入口进入生态景观区有一条时光游廊——童真广场——如水平台的景观轴线。

轴线对称的道路营造的开阔空间使人从狭小的次入口一下子感到柳暗花明、人心旷神怡,不禁为之大快。

正因为对称的道路和整齐鲜明的植物造景也融入了环境,才会越会使人感到开阔,而无规律的东西相反通常给人造成杂乱,狭窄的空间感。

运动健身区(运动健身区区位图、运动健身区平面图)

运动健身区位于襄城河北岸东面,此区域为过度的阶段对两端的亲水广场区和入口广场区进行了空间划分,产生了层次变化与空间节奏,不但是大人们健身的场所,也是孩子们的嬉戏乐园。

此广场设置了比较齐全的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可以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又可增强体质,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

由儿童天地、门球场、休闲草坪、健身路、健身坪等组成,它满足了现代人生活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

儿童天地从安全性考虑场地边界布置成圆形,在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同时保证他们的安全。

门球场则是人们劳累一天后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健身路和健身坪的布置满足了中老年居民的健身活动要求。

此外,晨练广场附近还结合树池树阵形成围合空间,给人们创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极富自然情趣。

滨水趣游区(亲水广场区区位图、亲水广场区平面图)

滨水趣游区位于襄城河北岸区块的中心地带,与南岸的风情文化区呼应。

整个区块由春拂瑶台,听雨廊,晓雨迎风桥,枫桥亭等组成,配合此处襄城河原来的曲折舒适的驳岸,使之成为整个公园的高潮部分。

此景区为人们提供了观景、娱乐、亲水的场所。

整个广区块以听雨廊为中心,多点联结,形成一系列亲水观景视点。

人们可在此处享受宁静的现代河道氛围:

富有动感的临水亭台、张力四溢的曲线图案铺装,趣味变化的坐凳小品、特色树池、弧

形步道等丰富了景观元素,无不展现现代襄城河的韵律。

风情文化区(风情文化区区位图、风情文化区平面图)

此区块位于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以东。

在此区块的中央设计具有现代园林风格的休闲

广场,作为滨河的中景展望、眺望的设施。

在广场入口铺装地嵌入以当涂文化为主题的地嵌铺装,让游人在滨河漫步中细细品味当涂的文化。

整个区块设计布局虽然是对称式,却生机勃勃,丝毫没有呆板的意思。

休息圈椅和鲜花满铺的树地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雅致的交流、亲和空间。

广场上的张拉膜亭、休闲草坪上点缀孤植的景观树,树下配置色彩鲜明的花灌木色带,同时结合投射灯光效果的设计,塑造出一种现代,明快、主景突出的文化气氛。

而这些气氛无处不散发出当涂丰富的地域特色。

因为除了铺装,乔木以及大量的花卉植物都是本地特有景观的缩影。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图开敞封闭)

景观视线分析(景观视线分析图)

主要节点都争取最大观赏面,尤其是亲水观景平台。

景观交通分析(道路分析图)

全园的道路系统分为4级(即城市主干道、一级园路、二级园路、三级园路和四级园路),其中一至四级园路为慢行系统。

公园与城市主干道相连,在小区与公园必要位置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在健身区和运动区适当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

一级园路为宽度3.5米,路面用仿石水泥划块,用于沟通整个滨河公园,是景区内部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二级园路宽度为2——2.5米,以石块路为主,通往景点内道路,是连接各个景区内各景点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整个二级园路以s形曲线为主要形态东西延伸,一方面使得全园具有曲径通幽的神秘感,另一方面象征流动的河流,与河遥相呼应。

三级园路宽度为1.2米,为景点内园路,形式多样,以增加全园的流畅性和可达性。

上游览园路在适当位置,均作无阻碍设计。

竖向设计(竖向分析图)

竖向设计基本原则: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襄城河北岸公园景观建设用地使用要求;

竖向规划:

竖向设计根据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为原则,在保持原有规划的竖向设计基础上,我们尽力对其不进行大的调整,仅在局部结合景观效果和景观功能要求进行微调。

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

地形设计:

注意缓坡与急坡的结合,充分考虑土壤的特性,急坡地段可用“石包土”的方法固坡,基地中规划的微地形主要从景观和树木栽种两方面考虑的,微地形的处理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又能为树木创造良好的通气、排水环境。

在绿地之中适当做地形处理,根据景点和空间大小,有的地形起伏较大,有仅作微地形处理,有小山包,有缓坡,有平地等形态。

四典型节点空间设计

入口广场景点

此景点位于襄城河北岸最东边,同时又处于小区干道和城市干道的交点。

要处理好人流关系,原则上不设置太精致的雕塑小品和绚丽的花境。

设计的重点放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简介明快、大方明了的设计手法:

沿圆形铺装上布置10个景观树池,树池内种植规格尺寸统一的银杏。

在周围绿色背景树的衬托下,银杏的的标志性作用更加突出。

整个广场的色彩和空间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道路两边花坛采用管理方便的红花继木和金森女贞搭配,使得整个场地氛围非常的和谐舒适。

晨练广场景点

本方案中,充分挖掘居民活动积极性与滨河绿地结合。

为使得这一块城市中难得滨河绿化带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此节点的设计中,分别在儿童天地和门球场设置2个入口,使之加强与周边居住区的联系。

晨练广场配置了健全的健身设施,为人们提供晨练,锻炼健身的好去处。

加上儿童天地和门球场,几乎考虑到了各类人群的活动。

还有那树阵广场,带给人们午后的阴凉,树下坐登创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为人们交流、休憩提供了方便。

而主题景墙和修剪整齐的低矮灌木,更是突出重点,点明主题。

景亭新翠景点

这一节点具体设计为:

一座趣味横生的现代凉亭,明朗的檐角,灵巧的形体,在夜景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灵动,又为人们提供了遮雨避阳的景观空间。

而亭前层层下跌的如水平台,错落有致,收放得当,再创造一个亲水空间,使人们近距离感受水景的魅力。

这里设计了景墙与花架,使呈线形的滨河绿地有意分隔,对重要节点进行框景点题。

场址周围有设施,人流较大,因此植物景观营造四级均衡景观,构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草坪临水处设置少量树丛,形成疏朗通透的临水景观,增加草坪与水面的联系,丰富湖

岸线的植物层次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

五景观专题设计

5.1植物景观分析(植物总平面图)

5.1.1.植物设计依据:

本植物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从生态学和植物学的角度进行植物生态修复、增加植物物种,从而构成系统食物链及生物群落关系。

5.1.2.植物设计的目的: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绿地、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具有开发旅游娱乐、文化教育等众多生态功能,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5.1.3.植物景观层次设计:

本地为原有自然水生地,现状地形比较复杂,依托现有的情况,主体植物景观主要体现在主园路与两条水系上,从整体层次上建立三级植物观赏区域。

一级植物观赏区域建立于人工痕迹明显的硬质景观区域,采用普通公园式做法,自然地栽植乔灌木,形成自然公园景观。

二级植物观赏区域是场地内相对比较完整,植物群落可以建造的相对比较丰富,并与河道生态的过渡区域。

在较大的绿地中,适当考虑几处草坪,以乔木围合,形成疏密有度、高低错落的自然景观。

作为背景的乔木根据实地情况可选择香樟、玉兰、广玉兰、樱花、无患子、鹅掌楸、银杏、枫香等。

三级植物观赏区是部分在水系范围内,建立相互渗透的生态植物景观。

水系为小区的灵性所在,水系两边地形多有变化,景色各异,应因地制宜,创造出以春、秋季观赏为主的植物景观。

临水乔木主要以观花的桃花、樱花、玉兰为主,以及柳树、枫杨等较适合水边种植的树种,结合地形背景树,使这里的植物层次较为多样性,植以野生花草使其更接近自然。

方案还增加了沿河驳岸的云南黄馨等垂挂种植,软化直立式驳坎,又减少了现状中很多与水源保护不符的行为,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沿水系两岸适当增加种植菖蒲、鸢尾等丰富的水生、湿生花草,使人们处于更加亲切自然的环境中。

5.2植物配置总则

为体现四季分明、季相丰富的气候特征,树种规划强调乔、灌、草的多层次布局,强调秋色叶所占的比重,实现春花、夏荫、秋叶、冬枝的植物景观。

采用绿化空间序列的营造,各区分别体现明显的季相植物景观,即横向上体现春夏秋冬四季植物的特征,纵向上穿插常绿和季相持续时间长的植物,使得四季植物景观柔和地渐变,相互独立的季相植物有机地联

系起来。

同时,考虑到岸线的对景以及建筑、地形的协调,在不同的场地塑造丰富的林冠线,并且在适当位置开辟透景线。

植物种植类型按照人工、半人工、自然野趣的三种不同风格进行种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乡土树种,抗逆性好,植物有一定的耐水湿性的植物。

在设计中,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保留原有乔木,注意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相结合。

本案植物种植中的一大特色是在重要节点和部分园路两侧布置了花境。

花境的布置使得整个公园绿化色调更加丰富,不同样式的花境使人们置身于清新自然的心境,艳丽明亮的景观使人心情愉悦。

花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吸引人们前来驻足观赏,无意识地驻足休息。

增加人们在重要节点的停留,调节整个公园慢行系统的速率,使得整个游览路线充满有节奏的同时充满趣味性。

5.3植物分区设计

半自然林带区:

说明:

本区主要由道路及植被构成,分成不同的区域植被块,人们走在其中,时而是一片挺拔的树林,时而是一片野趣的水生植物,不一样的空间感受,创造出一个优美、生动、富有特色的城市滨河生态景观。

半疏朗观赏景观区:

说明:

本区域重点打造硬质景观,让人们可以更多的参与到景观中去,植物种植主要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使公园成为周围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成为该市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5.4主要植物组团模式

入口广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