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969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口升学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doc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

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将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寒碜(chen)账簿(bù)花坞(wù)春晓讪(shàn)笑

B.周匝(zhā)处(chǔ)置自惭形秽(huì)可(kè)汗

C.癖(pì)性庖(páo)代倾(ǐqng)家荡产匀称(chēng)

D.勉强(qiǎng)祈(qǐ)祷循规蹈矩(jǔ)哺(pǔ)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愕烦燥报应一帆风顺B.谛听拜望怜悯仁慈侧隐

C.辨解恳求熨斗鸦鹊无声D.婉转镶边透辟煞是奇怪

3.选出下列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恪(谨慎)尽职守万恶不赦(免除)

B.锐不可当(抵挡)相形见绌(笨拙)

C.妇孺(孩子)皆知迥(远远)乎不同

D.义愤填膺(胸膛)梦寐(睡着)以求

4.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致的一项是()

A.沁人心脾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妙手偶得

B.锲而不舍不折不挠虚怀若谷养尊处优

C.冥思苦想惴惴不安浮想联翩相得益彰

D.揠苗助长眼花缭乱进退维谷风餐露宿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们很渺小,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

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对朋友,我们是他们的对象。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的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一一我很重要!

A.因为所以保障喋喋不休B.尽管但保障倾诉衷肠

C.不但而且保证倾诉衷肠D.如果就保证喋喋不休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俩同窗八载,一直是和和气气,从来没有为琐事吵过架。

B.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十几集、几十集司空见惯。

C.新的文化观念日趋多远,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

D.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校园艺术节的到来。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B.这些衣服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

C.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D.人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赶夜工,要把这个任务完成。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B.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C.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D.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B.通过这次社区活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D.国家免收职业高中学生的书钱、学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10.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吧:

在这里,人依然“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再者,_________

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

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的吗?

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红楼梦》中“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苦向金陵事更哀”说的是谁

12.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宫》)

13.有位男士,他去英国剑桥学的是政治经济学,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最后成为中国新月派诗社的“盟主”,他是。

1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请在下诗横线上填入一唐代诗人的名字:

“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节选),完成16——20题(16分)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远亲不如近邻”。

“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乌”(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可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

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

“哪儿也比不了北京。

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

——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么神?

我至今考查不出来。

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

  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

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

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

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

这会儿,全乱了。

我这眼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

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

……”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

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

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

“叫他认错?

门儿也没有!

忍着吧!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

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有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

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16.“四合院是一个盒子”一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的描写分别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

(6分)

(1)“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一句如果改为“臭豆腐淋上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可以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2分)

A.王利发的顺民形象表现了北京市民的心态。

B.北京人逆来顺受,缺少刚正不屈的性格。

C.胡同文化是北京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胡同文化已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消失。

20.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逐渐消失的胡同文化持什么态度?

(3分)

(二)阅读《海洋与生命》(节选),完成21-23题(共9分)

正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优越的海洋环境也限制的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

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陆地上诞生的。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是由原始的海洋鱼类移居陆地以后才漫漫进化起来的。

而陆地植物则是由海洋藻类进化而来。

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可能是被迫的。

由于地壳的变化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

迫使一些水生的植物逐渐分化为根、茎、叶。

根钻进土壤吸收养料和水份,叶在空中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茎起着连接和支持植物的作用。

陆地动物逐渐进化出四肢,以适应在陆地上的奔跑。

由于陆地气候干燥,气温变化较大,于是陆地动物又进化出致密的皮肤和保温的毛发。

总之,陆地的艰苦环境锻炼了生物,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变得更加精细、更加复杂、更加完善。

21.“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可能是被迫的”一句中“被迫”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水由淡变咸。

              

B.海水中生命的弱肉强食。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

D.陆地的环境比海洋更优越。

22.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程序顺序   D.空间顺序

23.对这一节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节讲了优越的海洋环境限制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与海洋孕育生命的主题相矛盾,应删去。

B.这一节讲了高等动、植物在陆地上诞生的问题,与海洋无关应删去。

C.本节文字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方向的限制方面,说明了海洋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D.今天的海洋中也有一些高等动、植物在生活着,这说明海洋中是诞生高等生物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24—26题(共10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甲】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④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⑤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乙】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⑥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⑦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

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丙】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⑧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24.文章第③段写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扉页的题记受到深深感动是为证明什么?

(用原文回答)(3分)

25.依据原文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轻:

 

(2)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

   无用:

26.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

 

(1)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

 

(2)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

 (3)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得分

评卷人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杜甫的《兵车行》(节选),完成27—28题(共5分)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7.以下对诗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千千万万个村落,因连年征战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芜,荆棘横生,满目凋残。

B.男人打仗去了,即便有健壮的妇女在家耕田犁地,那庄稼也是长得横七竖八,行列不整,收成怎能维持生计?

是妇女种不好庄稼吗?

不!

是因为战争使得经济凋敝,人民负担加重,民不聊生。

C.因为陕西一带的兵丁素来耐战,所以更是无休止地被征调。

他们身不由己,何曾被视为“人”,其命运跟鸡犬又有什么不同!

D.惨痛的现实让人感受到,生男不如生女好。

在中国这样一个素有“重男轻女”传统的国家,说这样的话,是愤激之语。

28.名句欣赏:

(3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写出了怎样的现实?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苏洵的《六国论》(节选),完成29—33题(每题2分,共10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2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

有人

B.思厥先祖父厥:

其,泛指列国的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

憎恶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决定

30.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不赂者以赂者丧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B.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勿以善小而不为

31.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是个句。

(2分)

3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

“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作者引用古人的话: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薪”就是木柴,非常准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的错误。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急切,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走别人的老路。

3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得分

评卷人

五、写作题(共60分)

(一)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代李明写一则收条。

(10分)

张杰2015年3月12日向李明借款3000元,并写了借条。

同年12月15日张杰归还欠款2000元,李明给张杰写了一则收条。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一个孩子出于对母亲一时的气愤,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

“我恨你,我恨你。

”接着山谷传来回音:

“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孩子有点吃惊,回来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

母亲把他带回山边,让他喊:

“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友好的小孩也在山谷里对他喊:

“我爱你——我爱你——”

  回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系中。

请以“回声”为话题作文。

 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