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秀峰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107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0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奇特的秀峰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奇特的秀峰山.docx

《奇特的秀峰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特的秀峰山.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奇特的秀峰山.docx

奇特的秀峰山

招商引资的好项目

有待开发的山水综合旅游风景区秀峰山

秀峰游

[尤溪]王圣荣

来尤勿忘秀峰游,宋末遗踪胜迹悠。

殿外浴湖仙女靓,山前盘道轿车稠。

一帘云影宜舒卷,几代禅林演去留。

壁上纷呈唐宋韵,人文天景共千秋。

 

奇特的秀峰山

杨孝庆

秀峰山位于尤溪县管前镇西南方10公里处柳塘水库边上。

从山下到山顶,乘车而上2公里,徒步而行1公里。

到达半山腰,可见尤溪名牌果品“金桔”路旁林立,满山皆是。

如果遇上“金桔”开花期或成熟期,洁白的花朵,金黄色的果品,伴随着阵阵微风象迎客似的着装统一,摇晃花束,频频点头,颇有情趣。

登上山顶,阵阵清风扑面而来,说是到了“仙境”;被历代传为象“金銮殿”的秀峰亭,引人注目,牵动人心;亭前的湖光山色犹如画卷,扣人心弦;四周的无数山峰,各具特色,各显雄姿;山下全县最大的柳塘水库和闻名三明内外的中医师罗希锦创办的为民医院及23个村庄及乡土风光尽收眼底。

秀峰的传说,从“宋代飞炉”开始,元朝泰定二年(1325)建亭,明朝景泰年间重修、扩建。

盛传正德年间皇帝下江南到过秀峰之后,奉旨建成“金銮殿”似的秀峰亭。

往后的年代里,风风雨雨,饱经风霜,基本保留了传说中的特征。

秀峰亭正殿蕊珠宫,宫内诸多神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堂内4根蟠龙柱,神工鬼斧,活灵活现;堂中上方藻井,造型奇特,群龙争珠;堂正中显眼位置上有一块至高无上的皇帝“敕封”牌和“皇上万岁万万岁”接旨牌,显得特殊、高贵;堂内两旁摆列着御赐的全套“銮驾”,显得庄严、威武;堂外墙瓷砖贴壁中的封神榜、西游记、三国人物像,幅幅有趣,形象逼真;宫后左下侧有一棵“千年树”(银杏),底部围径5米,高25米,树叶象扇形,树旁有奇特的四方竹,堪称一绝。

正面库区,视野开阔,景色迷人,沙县的火山、观音山,大田的大帽山,尤溪境内的无数山峰,犹如一幅幅看而不厌的画卷;平静的湖面,在阳光的照映下,粼光闪烁,格外好看。

更为精彩的是:

湖边一个景,水中一个影;天上一片彩虹,水中五彩缤纷。

如遇到异常气候或云雾天气,时而茫茫云海阵阵而来,时而滚滚云浪从身边去,有时甚至把整个秀峰淹没在朦朦胧胧、悠悠幻幻的云海之中。

当云雾下降时,大小山峰又逐渐露尖上长,成为一幕又一幕人间仙境,气候异常时的日出、日落与晚霞,天空变幻无常,湖中气象万千,景与影相映成趣,天与湖各显神通。

秀峰的民间传说在尤溪由来已久,在沙县、大田、永安的不少乡村也有流传。

凡是附近村庄上年纪的人,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一阵子。

传说秀峰是一颗“明球”,周围山脉中的5条龙也朝“明球”而来。

附近村落——录角一位姓翁的“地理”先生,见秀峰是一处风水宝地,选在山顶搭个棚住下来。

有一天傍晚,天下着雨,三位村姑到此求翁借宿一晚,翁见天色已晚,天又下着雨,又是妇道人家,便同意在字条上签约“借宿一晚”。

翁第二天见字条则是“借宿十晚”,过了十晚再看字条竟是“借宿千晚”。

这位姓翁的说是遇上了“奇人”,干脆把此棚让给这三位村姑居住,自己搬回原处。

过了若干时间前往看望时,这三位村姑不见了,棚内只留下一只写着“马氏”二字的香炉。

传说这在位村姑就是“马氏三仙”。

此后,附近村民就往秀峰山顶朝“马氏”香炉礼拜,据说很“灵验”。

因为当时是宋代时期,“马氏”香炉也被传为“宋代飞炉”,直到元朝泰定二年(1325),当地民众在香炉落地之处盖起一座“秀峰”亭,供奉“马氏三仙”。

秀峰地形独特,四野幽美,又传说是“明珠”,是“圣地”,引发“翁家搭棚、五龙争珠、马仙借宿、皇帝亲临”的神奇故事。

明朝正德年间,还盛传“正德公”(皇帝)来过管前村尾西林寺,在观赏外景时,被秀峰景色所牵动,竟不顾沿途村名被误解为如何可怕,随从如何劝阻,皇上仍然执意要登秀峰,到过秀峰后还留在庙内。

有一天晚上,马仙托梦皇上,说朝廷有人篡位,叫他赶快回去,皇上惟恐远水救不了近火,求马仙助他一臂之力。

皇上梦醒后,竟然与随从回到了朝廷,及时平息了叛逆之臣篡位之乱。

因马仙救驾有功,皇上敕封马仙为“公主”,赐建一座“金銮殿”,命太监陈显(秀峰附近洪牌人)回乡传旨,重建秀亭。

此亭建成后,一时名震四方,便有“未见金銮看秀峰”之说。

说秀峰亭就象金銮殿,没有见过金銮殿的人到秀峰看一看,就象见到了金銮殿一样,这是历史的传说。

秀峰亭的“天姿国色”,经过近千年的风风雨雨,饱经沧桑,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气势与特征,“皇家”的气派也依然存在,庙前的现代“杰作”——湖光靓景,又为古老的人文景观锦上添花。

原载《三明日报》2004年9月17日

《三明广播电视报》2004年9月21日

 

钦命长随太监陈显

池传錞

元朝延祜年间,尤溪县洪牌村有位叫陈显的青年,他出生在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为人刚直侠义,都二十出头了尚未娶妻,跟随父亲在家过着耕田、读书生活。

一天,有个叫蒋世辉的大田县人,骑着马来到洪牌村,正朝着陈氏祠堂门前直奔而来。

陈显见来人如此无礼,冲上前去拦阻,并责问:

“再大的官到我祠堂前都要下马步行,你敢不下马,分明是欺负我陈家无人!

”随手从地上拾起一根木棍,朝马打去,由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惊动了周围的人,人们从不同方向走来。

人越来越多,大家帮着陈显责骂蒋世辉。

蒋世辉见势不妙,拉着马低着头溜走了。

蒋世辉从人群中走出后,心中愤愤不平,一路上越想越气,便来到县衙状告陈显。

县太爷受理此案,传讯陈显到堂受审。

陈显应传来到县衙公堂上,见蒋世辉先他立在堂上,他心里明白被传的原因。

他在公堂上照实回答了县太爷的问话,而蒋世辉却有意扩大事实。

两人对簿公堂,各不相让,把县太爷弄得听谁都不是,感到为难,无法决断,只好把案情转送到府衙审理。

陈显、蒋世辉在府衙上又各陈其词,各说各的道理,府衙也难断他们之间的事,又把案情呈报到省里。

在省府公堂上,两人在陈述各自道理之后,当堂判陈显无理。

陈显受到四十大板责打后,又被关进狱中。

蒋世辉把陈显告进狱中,赢得了这场官司,仍不肯罢手,还要置陈显于死地。

他花钱买通受理本案的官吏、狱卒,不要给陈显送饭,断其粮食,要把它活活饿死在狱中。

十天过去了,蒋世辉心想,这一下陈显一定饿死了,他高兴地到狱前查看,见陈显在牢里不但没死,而且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比进狱前还要好。

他心想:

一定是狱卒得了他钱财,却不为他办事,便找狱卒责问。

狱卒冤枉地说:

“我这十天里按你吩咐,没有给他送过一次饭,连一滴水都没给他喝。

他为何不死,我也觉得奇怪。

蒋世辉眼看用饿的办法不行,他又用钱买通吏卒,把陈显关进蛇笼里,想让毒蛇咬死他。

第二天,他到蛇笼一看,毒蛇象是怕陈显一样,蜷缩成一团,躲在一个角落不动,与陈显离得远远的。

这一怪事,不仅出乎蒋世辉意料,连在场的人见到都惊讶不已。

蒋世辉两次要害死陈显都没得手,心里很不甘愿,又用钱买通吏卒,把陈显送入虎笼,要他与老虎同住。

他想,你陈显再有本事,也逃不出虎口。

第二天,他来到虎笼外探看,更是令他大吃一惊。

陈显睡在虎笼里,以虎身当枕头,与老虎同眠,睡得正香。

蒋世辉连下三次毒手,陈显都安然无恙,不仅自己心里不顺,更使得官吏、狱卒惊恐,都说陈显不是凡人。

省府又把全案呈报朝廷,省府在呈报时,不仅把案情经过详细报送,同时,更将陈显在狱中连续三次遇害不死的怪事照实上报。

陈显的神奇事被英宗皇帝得知后,他出于好奇,要亲自查问明白。

即下旨带陈显、蒋世辉上殿,英宗皇帝草草问了案情发生经过,他更关心的是陈显连续三次遇害不死的原因。

问陈显:

“你用何法术,能饥饿不死、毒蛇不伤、与虎同眠?

”陈显答:

“罪民自己没有任何法术,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我来时带了马仙来,是马仙保护着我。

”英宗皇帝问:

“马仙何许人?

”陈显答:

“马仙是我家乡里供奉的神祗,十分灵验。

”英宗说:

“你能把马仙叫来,让朕看看,朕就赐你无罪,并封你官职。

否则,你就是谣言惑众,戏弄朕,罪不可赦。

”陈显说:

“皇上要见马仙,恐怕不妥,请神容易,送神难呀!

”英宗问:

“这是为何?

”陈显说:

“请来马仙,怕会惊恐皇上,罪民当担不起。

”英宗说:

“这个无妨,朕赐你无罪。

”陈显说“皇上一定要见马仙,罪民请来就是。

请皇上在殿前搭个神台,燃香、点烛,供上茶酒果品,罪民才敢请马仙降临。

”英宗下旨照办。

陈显来到神台前,合掌默念祈祷,叫声:

“请马氏三仙姑显达台前。

”瞬间,天空传来鼓乐声,由远到近,三位仙姑伴随着鼓乐声袅娜而至,停在殿前屋檐上。

英宗抬头见三位仙姑体态轻盈,雍容华贵,仪表万方,是人间少有的美女,有心留她在宫中陪伴他,连声命陈显:

“快请三位美人下殿来陪朕。

”三位仙姑见皇帝如此无礼,心中不悦,威严地开口责备英宗皇帝:

“你身居皇位,成天沉于酒色,疏于朝政,导致灾害四起,殃及黎民百姓,至今仍执迷不悟,还敢羞辱仙界,难道不怕天道降罪吗?

”这时英宗皇帝见三仙发怒,惊恐不已。

陈显见状跪奏说:

“这是罪民的过错,害皇上受惊了。

”英宗说:

“是朕要见仙姑的,朕不怪你,你平身。

”英宗即传旨,封马氏三位仙姑为公主,命陈显辞送马仙。

马氏三仙得到封赏,如愿已偿,飘然退去。

英宗皇帝心想,陈显能有仙人随身保护,一定是一个非凡之人,也许是我元朝栋梁之材;蒋世辉能来到殿上,与朕见面对话,也是有缘之人,决定对他们二人封官赏赐。

便叫当值太监领他们二人到衣库房里,各挑一顶自己最喜欢的官帽来。

陈显、蒋世辉都在山里长大的,初次进京,许多东西都是他们从未见过和听说的。

他们不知道官帽是表示官衔的道理,更不懂得哪个帽官大、哪个帽官小,只觉得自己喜欢,随手拿一顶就可以了。

于是他们二人各选了一顶帽子拿在手回到殿上,跪在皇帝面前。

英宗皇帝见蒋世辉选到一顶将军帽,当即封他为将军,见陈显手里拿的是一顶太监帽,就赐他为太监。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封陈显为太监,经过对他净身后,留在宫里侍候皇上。

元泰定帝即皇帝位后,又赐陈显家乡的马仙公主庙仿金銮殿建造,排公主銮驾,享民间烟火。

陈显于元泰定二年(1325)奉旨回乡,邀同十境民众改秀峰亭为“蕊珠宫”,按金銮殿格式建造,门立圣旨牌楼,宫奉马氏三仙,傍列銮驾依仗。

陈显从家乡回到京都后,皇帝封他为长随太监。

他尽心侍候皇上,得到皇上恩宠。

在他告老还乡时,皇上赐他铜拳头、铁巴掌。

他在返乡路上,途经闽清水口时,因下河洗澡得病身亡,其棺柩运回尤溪县城,葬于利见桥后山上。

由于他中途暴死,他随身带回皇上赏赐的铜拳头、铁巴掌被人偷换成木质的仿制品,供奉在蕊珠宫里。

根据《碑记》等综合整理

原载《尤溪民间故事选

(二)》

秀峰亭的由来

陈祖富

在尤溪,位于柳塘、小村美、桥头、真地、林源、绿柳之间,平地拨起的一座山峰名叫秀峰山,海拨870米,为群山之巅,一柱冲天,四周旷野无垠。

山顶建有一亭,称秀峰亭,是一座供奉马仙的庙宇。

人们站在亭前极目远眺,群山遍布,高低起伏,周旋逶迤,尽在脚下;文笔山一峰突起,遥遥相对,犹如面前一支插笔;近山有五龙朝聚,钟灵毓秀,拥抱一峰;柳塘水库,人造平湖,澈静如镜,镶嵌山间,朝纳晨曦清气,晚披夕阳红霞,堪称人间仙境,令人陶然若醉。

后人为赞美秀峰山景作诗一首:

宋明古迹说秀峰,一枝文笔插天峰。

面对湖水清如镜,金殿三仙俨九重。

传说宋代年间,录角村有一位懂“地理”的先生名叫翁洪生,他看到秀峰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就携带妻子在秀峰山顶搭棚居住。

一天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门外突然出现一位讨饭的老妇,要求借宿。

翁洪生夫妻见到老妇孤苦伶仃,有心接纳,但又怕老妇住下后不走,就对老妇说:

“因天色已晚,又下着雨,留你住一夜无妨,但明天一定要离去。

”老妇满口答应,并写下字据为凭。

当晚翁洪生夫妻安排老妇吃住,以礼相待。

第二天,老妇仍不走,翁洪生问:

“昨晚明说只住一夜,今天何故不走?

”老妇说:

“因字据写的日期未到。

”翁洪生心想,字据里明写着只住一夜,你想赖不成,我取来字据看你又有何说。

他取来字据一看“一夜”变成了“十夜”。

这时翁洪生好似哑巴吃黄连,有口难申辩,只好让老妇再住下。

十天期限已到,老妇仍不想走,问她时,又说字据时限未到,翁洪生取来字据一看,“十夜”变成了“千夜”。

翁洪生夫妻心里纳闷,字据没有离开自己手里,为何一夜变十夜,十夜变千夜呢?

其中原因不得而知,只好自己带着妻子离开秀峰山回到录角村,把草棚让给老妇居住。

半个月后,翁洪生心想,老妇一人住在山顶上,缺衣少食,生活不便,是否活了下来,便上去看看。

他来到山顶草棚,不见老妇,只见桌上留下一只香炉,还点着香火,旁留一纸条,写着“马氏”二字。

这时,他才知道讨饭赖住的老妇是马仙变的。

马仙留下的香炉,后人称它为“宋代飞炉”。

马仙,是湖南永邑铜盘村人,有姐妹三人。

她来到永安桃源洞修炼成仙后,姐妹三人分别显灵于不同地方。

大姐来到秀峰山顶,当地人奉她为附近各境的保护神。

由鲁坑人出米,蛇坑人捐木,水坑人献水,共同在秀峰山顶建造一个亭供奉马仙。

后来当地人又把外地的马氏二仙也请来,供奉在亭里。

元泰定二年(1325),在宫里当太监的当地人陈显奉旨回乡,邀同十境民众改秀峰亭为“蕊珠宫”,仿金銮殿格式建造,宫内崇祀马氏三仙.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改建为寺.寺宇分上下两殿,上殿为金銮殿(正殿),祀马氏三仙神像。

正殿四周筑有红色围墙,正面有门楼,前为下堂即第二门楼;下殿为三保殿,分上下两堂,三保殿左为圣旨楼,放置圣旨牌,右为观音阁,祀观音神像,并供朱熹塑像。

明景泰间(1450~1456)迹显阙下,敕封宫主,赐建金銮,故有“未见金銮看秀峰,秀峰亭殿媲金銮”之说。

秀峰亭依山面水,整个建筑皇宫风格,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雕樑画栋,红墙碧瓦,金碧辉煌,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

1966年曾毁于“文化大革命”。

1995年11月,乡民捐资复建,历时两年,正殿落成,重现旧貌容颜。

秀峰亭不仅殿宇酷似金銮,巍峨壮丽,而且地处胜境,景致迷人。

面前广阔库容水面,湖光山色,碧水蓝天,远近百峰缠绕,青山滴翠,绿水潺潺,脚下层叠果园,柑桔累累,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秀峰山名闻遐迩,明进士邑人田项偕友王小平登秀峰山留诗一首:

绝顶喜逢王子晋,相看一笑近亭秋。

琼枝瑶草春长满,翠壑苍岩晚更幽。

锦石泠泠疏叶下,碧窗淰淰暮云浮。

他时白日生毛羽,迟尔蓬山十二丘。

根据《碑记》等综合整理

原载《尤溪民间故事选

(二)》

闲逸的柳塘水库

林晓雪

题记:

关于柳塘水库,没有记录太久的历史,却是一个时代特质的写真,是激情燃烧、人心沸腾的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在1977年百废待兴的年代,尤溪县倾全县之力,靠简单的机械以及肩挑背负,完成的这样一个大工程,成为那个年代同龄人共同的回忆。

但在那个计划年代,为工程建设而搬迁的3000多搬迁移民却没有同大坝一起形象地印记在人们心里,甚至连移民自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忘却了祖辈那些长眠在水下的老屋、牛圈……一切都随同大坝的截流由原来奔流的河水成为平静的湖面了,毕竟已过去30年了。

但改革开放的30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2006年出台的“移民新政”,使柳塘水库一改妆容,以优雅的英姿,自然的亲和,再一次走进我们的视野,荡涤我们的心灵空间。

从尤溪县城出发,沿着304省道前行,一路蜿蜒曲折,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

柳塘水库位于管前镇柳塘村,是一座防洪、发电、养鱼、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现有移民3225人。

在未达柳塘水库之前,车外的景色就已经很是赏心悦目,真正进入库区时,我们的心灵更是被深深震撼了。

远望水库,气魄雄浑,烟波浩淼,一碧万顷,湖波荡漾,远山如黛,水深不见底,水肥未经养,湛蓝还未泛蓝,暗绿尚不显绿。

如果说一路行来看到的是一派高山的秀色,那么库区的水则弥补了山的不足,因为这里有水,清凉的水,晶莹的水,充满灵秀的水,望不着边际的水。

那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重峦叠嶂,布满浓绿植被的山岭上,弥漫着淡淡的薄雾,高山的险峻配上秀水的灵气,让人想到这里是一片和谐静谧的自然风光,一切的现代化的开发都未涉及这片净土,我惊叹大自然的造化,想去赞美这里的山水。

移民新村,依然古朴凝重;级级石阶,依然静卧坦然;青墙低矮,依然曲曲环环;房屋错落,依然古韵盎然;袅袅炊烟,依然升腾于白云蓝天。

村里院前院后全部硬化绿化。

一条条新崭崭平坦坦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把村庄连成秩序井然的网络。

路旁有整齐的草坪花圃,一棵棵绿油油的树木象饱蘸颜色的画笔,似乎要为新农村建设挥毫题词晕染作画。

远处喷灌的水嘴在尽情地舞动着,平整整的土地,绿油油的农田,金灿灿的果实和移民幸福的笑脸在舒展着。

村中房屋全是红砖红瓦,几乎是一样的高一样的大,整整齐齐象列兵出操般威武雄壮。

房屋门前“昔日爬山越岭苦难当,今天门朝大路奔小康”、“移民安置通富路,生活水平逐年高”、“谢党恩事事关心移民,当思源今日喜迁新居”的大幅春联仍透着春的气息。

这些并不讲究平仄对仗的春联,不仅洋溢着山里纯朴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心情,也表达出他们对党和政府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新变化的感激之情。

诚然,故土难离。

对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农民来说,要他们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和家园,变更沿袭已久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经过近多年的融合,移民村利用连片安置的耕地、林地优势,整体承包,大力发展蔬菜、果园种植业,富余劳动力则走出家门。

如今的移民村水净了,路畅了,村靓了,业兴了,民安了。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门再也不踩泥巴了,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移民用国家补助的资金上山种了更多的金柑、茶叶、毛竹等,村里还史无前例地诞生了民营企业。

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中央对移民生产生活的重视。

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站在水库的坝埂上观赏着周围景色,山川毓秀,气候宜人,天水一色,风景绚丽,一片宁静淡雅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乘一叶孤舟在湖面漂荡着,感受“野渡无人舟自横”超尘般的静谧。

这时的山和水相遥呼应,葱绿的山,碧绿的水,游鱼戏石,飞鸟和鸣,山与水之间,水的轻灵变成山的魂魄,山的险峻增添了水的神秘,我们泛舟畅谈于青山碧水之间的小船上,如游画中,如临仙境,一切烦恼在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欢声,只有笑语,只有甜蜜,只有美好……

看,有鱼儿跃起!

据移民介绍,库内水面养鱼面积2500亩,建有标准鱼苗场15亩。

养了很多鱼,有西伯利亚鲟、匙吻鲟、宝石鲈、彩红鲷、斑点插尾鱼、罗非鱼、还有草鱼、鲤鱼,已成为库区移民的一个增收项目。

湖面网箱养殖,错落有序,两岸青山密布,景观诱人。

突然想以思作线,以结作钩,以缘作饵,在等待水晶般的宫殿里的精灵开口同我说话,探究水下世界是否真同童话一般,斑斓如画!

青山,黄土,碧水,蓝天,轻舟,是景?

是画?

是移民们天天生活的家园?

突然想器《桃花源记》,那幅“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诗情画意。

躺在水库旁的草地上,闭眼淡淡草香,绕耳嗡嗡虫鸣,此时,天映碧波中,人钩白云上,春风吹绿岸,湖水映心明,我听到移民的笑声不断。

终于,寻找到久违的醉心的闲逸。

原载《福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网》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尤溪金柑简介

郑道勳、陈德永、郑道健

金柑俗名金桔、绿桔、金橘,果实呈圆形,冬季成熟,是颇具特色的水果,是柑桔水果类中之珍品。

早在宋朝已为皇宫贡品。

韩彦直桔谱云:

金柑因“(温成)皇后嗜之,价遂贵重。

”被誉为水果族中之“皇妃”。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尤溪县的八字桥乡、管前镇、新阳镇、西城镇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成为盛产优质金柑的主要产地。

管前、八字桥的洪牌、洪村、洪田及其周围的几个村的栽培金柑历史最长,面积产量最多,品质最优,所以尤溪金柑又有“三洪”金柑之称。

尤溪金柑最早植于洪牌村。

据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尤溪县志》载:

“金桔,实长曰金枣,圆曰金桔。

又有山金桔,俗名金豆。

”可见金桔在尤溪至少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1984年以来,在省市科委与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金柑高产优质栽培及贮藏加工技术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985年开展了选种鉴评工作,选出了果个大、固形物含量高的优良单株——秀峰1号、洪田3号。

1988年进行密植栽培试验,亩植606株,种后第二年开始投产,第三年亩达1700公斤。

金柑果品研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1990年与福建农业大学联合研制了糖金柑,县罐头厂开发试制了金柑汁。

在此基础上,尤溪县制定了《金柑栽培技术规范》,与福建农业大学的专家合作编著出版了专著《金柑》;还制订了金柑果品标准《尤溪金柑》,作为地方标准由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1991年,还在尤溪县召开了全国金柑技术研讨会,吸引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等地80多位从事金柑生产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观摩交流;1997年,尤溪县注册了金柑鲜果“秀峰”牌商标,制定统一的销售等级标准,同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省名优特产品,优质水果柑橘类金奖;2001年尤溪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柑之乡”;2002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名牌产品”;2005年尤溪金柑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2006年尤溪金柑地理标志获得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审批通过;2010年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尤溪金柑在全国四大金柑基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金柑之乡”。

经过发展,尤溪金柑已从昔日的“皇宫贡品”,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目前尤溪县有14个重点村建立了千亩、百亩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金柑面积达3.8万多亩,产量达5万余吨。

尤溪金柑畅销北京、上海、无锡、西安、郑州、温州、福州及台湾等大中城市。

几十年来厦门、漳州缸头厂生产的出口水果缸头,配上管前金柑打浆的桔香水吃起来桔香回味绵长,独具风味而闻名全国各地。

厦门、福州等地厂家,以尤溪金柑为原料,加工成的金柑罐头和蜜饯,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

金柑在国内外有“果中之王”、“柑中皇后”的美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其果型袖珍美观、皮色鲜艳、肉质香脆、酸甜适口,连皮带肉均可食用,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1%--17%,总糖4%--15%,含酸0.4%--1.9%,每100克果汁中含维生素C18—51毫克,还有纤维到及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果皮中维生素A、维生素B含量为普通柑橘的2—5倍。

营养价值在柑桔水果类中名列前茅。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金桔气味酸、甘,无毒,能避臭,皮尤佳。

具有下气块膈、止渴解醒、化痰止咳、开胃消食、醒脑提神等效用。

金柑生食理气补中,对防止血管破裂,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减缓血管硬化有良好的作用,并对血压能产生双向调节,对高血压、血管硬化及冠心病患者非常有益。

金柑的香气令人愉悦,金桔皮具有行气解郁、生津消食、化痰利咽、醒酒的作用,可以治疗和辅助治疗不少病症,为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烦渴、咽喉肿痛者的食疗佳品。

金柑的叶、梗、果均可作药用,金柑树还可作盆景观赏。

纵览全国,金柑种植并不广泛,主要有福建的尤溪、广西的融安、江西的遂宁、湖南的浏阳。

四大金柑产地中,尤以尤溪管前镇、八字桥乡栽培的金柑,其个大、皮薄、色金黄,芳香诱人、回味绵长、酸甜适口,令人百吃不厌,广为消费者所青睐。

欢迎品尝尤溪金柑。

福建省尤溪县富山金柑有限公司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镇富源金柑合作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