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19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唐雎不辱使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docx

《《唐雎不辱使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雎不辱使命》.docx

《唐雎不辱使命》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秦王和唐雎两个人物形象。

◆诵读经典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所记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一)疏通大意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识记文言词语

其:

表示祈使语气。

易:

交换。

加惠:

给予恩惠。

2.译为现代汉语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讲解: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

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①五十里之地存者,以②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③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识记文言词语

错意:

在意。

错,同“措”。

广:

增广、扩充。

与:

疑问语气助词。

岂:

何况。

直:

只,仅仅。

轻:

轻视,看不起。

逆:

违背。

以:

①凭借;②把;③用。

2.译为现代汉语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我不把主意放在他身上(即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并不是像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讲解:

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

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识记文言词语

伏尸:

横尸在地。

怫然:

愤怒的样子。

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敬称。

布衣:

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抢,撞。

徒,光着。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同“苍”,苍鹰。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于,从。

若:

如果。

必:

一定。

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用作动词,指穿丧服。

是:

此,这样。

挺:

拔。

2.译为现代汉语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横尸百万,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讲解:

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识记文言词语

秦王色挠:

秦王变了脸色。

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

谢,认错,道歉。

谕:

明白,懂得。

以:

凭借。

存:

幸存。

徒:

只。

以:

因为。

2.译为现代汉语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讲解:

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

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

这是斗争的结局。

(二)探究内容

1.品语言,析形象。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现了秦王的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反映了秦王的阴险狡猾。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反映了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反映了秦王的残暴。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反映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贪生怕死。

(6)“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表现了唐雎为维护领土的坚定立场,不卑不亢。

(7)“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反映了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2.分析写作特色。

明确: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夸张: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

夫专诸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

对偶: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②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

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

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

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③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

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④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舜发于畎亩之中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之于宋君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请简要分析。

4.“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

《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  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    

②《孔乙己》:

小酒店大世界,  ;  ,尝尽人生酸辛

参考答案:

1.A解析:

两个“于”都指“从”。

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

B.第一个“亡”,灭亡;第二个“亡”,逃跑。

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C.第一个“闻”,听说;第二个“闻”,使…听到。

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D.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

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2.①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重点词有:

以,用;广,扩大;逆,违背;轻,轻视。

②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重点词有:

布衣,平民;徒跣,赤着脚;以,用;抢,撞。

3.①反击秦王:

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

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解析:

结合文章的内容,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中可知,唐雎面对秦王的恐吓,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从“与臣而将四矣”中可知,他要效仿这些人,刺杀秦王。

4.①护国土、自取其辱;②充满世态炎凉、孔乙己屡落第

(答题时间:

30分钟)

一、课内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秦王不说()②天下缟素()

③长跪而谢之()④寡人谕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说”“”“”,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___________的特点。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二、课外阅读

客见赵王①曰:

“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

”王曰:

“有之。

”“何故至今不遣?

”王曰:

“未得相马之工也。

”对曰:

“王何不遣建信君乎?

”王曰:

“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

”曰:

“王何不遣纪姬乎?

”王曰:

“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

”对曰:

“买马而善,何补于国?

”王曰:

“无补于国。

”“买马而恶,何危于国。

”王曰:

“无危于国。

”对曰:

“然则买马善而若②恶,皆无危补于国。

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

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

”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

“燕郭之法,有所谓桑雍者,王知之乎?

”王曰:

“未之闻也。

”“所谓桑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

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

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

即赵孝成王。

②而若:

或者。

③虚戾:

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

④血食:

祭祀祖先的食品。

⑤便辟:

亲近宠爱者。

⑥贼:

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故至今不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其两膝相比者

C.买马而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辍耕之垄上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译文:

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1.①通“悦”,“高兴、愉快”。

②穿丧服。

③道歉。

④明白,懂得。

2.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②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怫然怒色挠外强中干或色厉内荏

4.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晏子使楚、烛之武退秦师、蔺相如完璧归赵等。

6.A解析:

A.两个“遣”都是动词,派;B.动词,观察/副词,相互;C.形容词,好的,强健的/动词,擅长;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动词,去,到。

7.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8.

(1)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者: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向长蛇爬行那样弯曲,隐隐约约,或隐或现。

9.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参考译文】

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

“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

”赵王回答:

“有这回事。

”说客问:

“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

”赵王说:

“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

”说客就问:

“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

”赵王答道:

“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

”说客又问:

“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

”赵王回答:

“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

”说士继续问道:

“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赵王回答:

“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

”又问:

“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

”赵王答道:

“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

”说士说:

“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

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

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不能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

”赵王无言以对。

说客说:

“燕郭之法有所谓‘桑痈’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

”赵王说:

“我没听说过。

”说客说:

“所谓‘桑痈’,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

这些人都是趁你酒酣耳热之际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

这些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

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

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