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66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x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10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唐雎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外交风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重点)

2.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体会唐雎有胆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难点)

一、文本导入

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想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便假惺惺地提出要以10倍的土地来换取弱国的疆土。

如果你是这个小国的使者,你能用什么办法保住自己国家的疆土和尊严呢?

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一个叫唐雎的人,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使自己弱小的国家免遭强大秦国的吞并。

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

好,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二、预习交流

1走近作者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

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相关知识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3背景探源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4文言知识梳理

(1)生字注音

唐雎(jū)怫然(fú)徒跣(xiǎn)

抢地(qiāng)休祲(jìn)缟素(ɡǎo)

韩傀(guī)色挠(náo)谕(yù)

(2)词语解释

加惠:

给予恩惠。

怫然:

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

摘了帽子,光着脚。

冠,帽子。

跣,脚。

抢地:

撞地。

抢,碰、撞。

休祲:

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色挠:

指变了脸色。

挠,屈服。

谢:

道歉。

谕:

明白,懂得。

(3)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

2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③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4)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与轻寡人与(语气词,相当于“吗”)

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和,跟)

以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

以头抢地耳(介词,用)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5)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用做动词。

请广于君(扩大,补充)

轻寡人与(轻视,看不起)

②名词做动词。

天下缟素(穿丧服)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且秦灭韩亡魏(“使……灭亡”“使……亡”)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使……伏”“使……流”)

(6)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宾后置,相当于“于先王受地”)

②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相当于判断句“是”)

三、互动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唐雎回忆往事的方式,讲述“不辱使命”的故事,可以合理展开想象,要讲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点拨明确】

开端:

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拒绝,秦王不悦。

安陵国危在旦夕。

发展:

唐雎与秦王展开第一回合的斗争,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高潮:

唐雎与秦王展开第二回合的斗争,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结局:

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凭借自己的胆识与智谋取得了胜利。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点拨明确】第一部分:

(第1段)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第二部分:

(第2~3段)唐雎与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表现出他维护国土的誓死决心。

第三部分:

(第4段)斗争结束,唐雎取得胜利,出色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3故事的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是谁?

【点拨明确】故事中的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

4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点拨明确】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5请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明确】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文本探究

1阅读第1段,思考: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点拨明确】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点拨明确】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

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2阅读第2段,思考: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点拨明确】有恩于安陵君。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

说说理由。

【点拨明确】不是真心话。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

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让安陵君扩大土地遭婉拒说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点拨明确】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由有何异同。

【点拨明确】相同点:

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

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

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3阅读第3段,思考: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点拨明确】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点拨明确】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明确】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做了铺垫。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点拨明确】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不惧与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

4阅读第4段,思考: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点拨明确】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点拨明确】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提升

下面的短文《唐雎说信陵君》出自《战国策》,请将此文与《唐雎不辱使命》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

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

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

”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③谨受教④。

注:

①不可得而知也:

不可让别人知道。

②卒然:

通“猝”,突然。

③无忌:

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正之子。

④谨受教:

真诚地领受教诲。

【点拨明确】

(1)相同点:

文体上都是记叙文;内容上都是写唐雎的事;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2)不同点:

主要是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

课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本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

切忌以恩人自居。

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

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一、文本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荆轲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接触的《战国策》里的唐雎也是一个游侠勇士,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唐雎的故事了解其人。

二、人物赏析

1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是什么样的人?

【点拨明确】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2请你说说唐雎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点拨明确】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

三、品味语言

1在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唐雎这位外交家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明确】唐雎语言的精彩之处:

(1)“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2)“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3)“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2找出秦王和唐雎对话的句子,说说他们的对话在语气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明确】如:

(秦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蛮横、强硬的质问语气;

(唐雎)“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立场鲜明的反问语气;……

3找出描写秦王和唐雎情态的词语,并加以模仿。

【点拨明确】如:

秦王在文中的情态分别表现为“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而唐雎则是不动声色,到最后才“拔剑而起”。

四、写作特色

1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了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形象的?

【点拨明确】对比:

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长跪而谢),唐雎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

通过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

安陵君大敌当前有一国之君的见识,但无解决问题的方法;唐雎则出语不凡。

2本文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明确】

(1)通过对话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体现在第一段。

(2)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不同性格:

安陵君貌似恭顺,实则坚定;唐雎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秦王骄横狡诈。

(3)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本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明确】形成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突出文章中心——唐雎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五、板书设计

六、主题探究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七、拓展提升

1从唐雎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点拨示例】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

所以,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2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

【点拨示例】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刘勰: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西方:

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

口才、美元、电脑。

《圣经》: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