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915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9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

初三物理下册导学案

6.1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

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力的单位,体验1N的力有多大?

3、知道力的三要素并理解它们都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4、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交流与展示:

1、生活中你对“力”应该不陌生吧?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力?

用手拉小车,手对小车有个拉的作用。

用锤子敲打钉子,锤子对钉子有个敲的作用。

用手压自己的脸,手对脸有个压的作用。

分析:

有力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2个物体,并且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某种“推、拉、压、支持、吸引、阻碍等”作用。

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力出现的时候一定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施力物体,一个叫做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用力压气球,气球变瘪了,以上实例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一个静止在地上的足球,运动员用力踢它,球变得运动起来,一个飞向球门的足球,守门员用力接住,球由运动变成了静止,或是守门员用力推它,球改变方向偏离了球门,以上实例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5、分析下列实例或完成相关实验:

(1)拉弹簧时,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2)实验:

一个大力气男同学在靠门扣地方推门,一个小力气同学在靠近门栓的地方推门,谁能推的动谁?

这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3)按顺时针方向拧动螺母将螺母拧紧,若按逆时针方向拧动螺母则将螺母拧松,这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总结: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阅读课本第43页的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一个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拓展: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吗?

相互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

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当堂检测:

1、在跳板跳水这一项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形状,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几种现象:

(1)用力揉面团;

(2)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撞回;(3)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的漫天飞舞。

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1)(3),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2)(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D:

力的效果是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有力出现的时候一定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是不能产生力的。

5、小车受到作用于A点的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100N的力,画出小车受到的拉力的示意图。

 

6、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顺序是怎样的?

(1)先确定力的作用点(如果有规定,按规定办。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则只要画在物体上即可)

(2)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能表明力的大小和沿的方向即可。

(3)在线段的末端表上箭头及相应的符号等。

【学习反思】将你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你还想知道那些方面的知识?

 

6.2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

2、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验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通过分析,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因为物体有惯性,而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复习旧知:

1、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运动的方向改变或运动的速度改变。

预习、交流与展示: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放在地面上的桌子,用力拖动,它就运动起来,如果放手不用力了,桌子将停了下来,所以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1700年以后年轻的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以后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阻力的作用,如果行驶的汽车在比较光滑的地面上比如说雪地里,它受到的阻力变小,速度减小的就慢一些,如果阻力更小,比如说冰面上,它受到的阻力更小,速度减小的更慢一些,由此推论: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阻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不会减小,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所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那么他们说的到底谁是正确的呢?

1、让我们动手做一个实验:

给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同一辆小车从相同坡度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滑

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分析:

让同一辆小车从相同坡度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这些

目的都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等。

(1)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了一段路程后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2)小车在棉布表面比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变长,小车速度减少得越少,这是因为小车受到的阻力变大。

(3)小车在木板表面比在棉布表面运动的距离变更长,小车速度减少得越

慢,这是因为小车受到的阻力更小。

(4)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会变得越来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少得越来越慢。

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静止状态不改变。

2、由此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的出来的结论,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

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过渡语:

由牛顿第一定律不难分析出: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

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3、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惯性所带来的有趣现象。

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惯性所带来的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分析实验1:

木块和小车原来都是运动的,小车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变为静止,而木块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倒。

分析实验2:

小车和木块原来都是静止的,小车由于受到拉力的作用变为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所以木块向后倒。

阅读课本46页的内容,思考想想议议和图12.5-5中如何把锤头套紧的?

锤头和锤柄都向下运动,锤柄由于受力的作用变为静止

当堂评价:

1、(多选)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运动的越快,惯性越大D.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没有力,一切物体都无法运动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会停下来

【学习反思】将你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你还想知道那些方面的知识?

6.3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预习、展示与交流

一、引入: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受力的物体,但是很多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有什么特点呢?

二、预习:

1、阅读课本4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2、阅读课本48页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当小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就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小车所受到的两个拉力就是平衡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在同一物体上。

3、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因为电灯保持静止不动的,所以,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三、交流与展示:

1、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如何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平衡?

如果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吗?

答:

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如果运动状态不改变则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力就平衡。

如果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力就不是平衡力。

2、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并保持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要满足什么条件?

这两个力一定要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试用实验证明之并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3、学了力的平衡知识后可以有那些应用?

答: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四、当堂反馈:

1、一张桌子放在水平地面上,下面两个力是平衡力的是(C)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地面的压力

B.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

下列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的是(乙、丁)

3、一辆汽车重105N,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其重力的十分之一,试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4、某人用20N的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0N

方向向左。

【学习反思】将你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你还想知道那些方面的知识?

6.4弹力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什么是弹力,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重点)

3.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

力的作效果有: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的

1.阅读教材52页“弹力”,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的特性叫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消外力后

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

2.阅读教材52页到53页“弹簧测力计”,完成下列问题:

(1)测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3)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力计?

举例:

(4)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它的,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检查指针是否指在,测量前应把指针调节到。

(二)展示(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学习疑难,合作探究释疑)

一.弹力

1.用手按弹簧和橡皮泥观察到弹簧和橡皮泥都发生了,撤去压力,观察到弹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我们把弹簧的这种特性叫,橡皮泥的这种特性叫。

2.先用较小的力拉弹簧,发现弹簧可以复原。

再用很大的力拉弹簧,发现弹簧不能复原。

说明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弹簧。

3.用手压弹簧,会感到弹簧也在压手,弹簧对手的这种力叫,弹力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阻碍它的物体所产生的力。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都是力。

4.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

A.撑杆跳高时运动员飞跃横杆B。

玩具手枪把“子弹”射出去

C.推开的弹簧门能够自动关上D。

手里的石头释放后回落下

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1.阅读52-53页,展示:

测量力的工具叫,实验室经常用测量力,它主要由、、、、外壳、挂环构成。

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观察、体验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体验结果是

3.分别在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一样的钩码,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次数

弹簧受到的拉力

弹簧原长

弹簧长度

弹簧伸长

1

2

3

4

可见,在弹性限度内,

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如何使它的指针指在零?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指针指在1N、2N、3N,感受一下力的大小。

4.实际操作。

测量拉断一根头发所需的力为

5.用2个测力计互相拉,看看谁的力大,你的结论是

6.交流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和,使用时不能超过

(2)使指针指在零,

(3)测量时力的方向与轴线方向

(三)反馈(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

1、乒乓球落地后受到力,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而产生的。

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不互相接触也可以产生弹力。

B两个物体一接触一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D物体互相接触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才会产生弹力

3、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A所测的力不能超过量程B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

C使用前必须使指针指在零D避免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学习反思】

6.5重力

【学习目标】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

6.会画重力的示意图(难点)

7.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点)

8.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

1.阅读教材54-55页“重力的由来”,完成下列问题:

(1)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由于的力叫重力。

2.阅读教材55页到56页“重力的大少”,完成下列问题: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G表示,单位是,m表示单位是,g=。

3.阅读教材57-58页“重心”,完成下列问题: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

(二)展示(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学习疑难,合作探究释疑)

一.重力的由来

1.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下列力属于引力的是()

A运动员举杠铃的力B地球对月亮的力C推土机对土的推力D桌子压地板的力

二.探究重力的大少跟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重力的大少呢?

.

2.猜想:

3.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4.学生探究:

要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必须测出物体的和。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或者直接读数。

然后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质量m

重力G

重力/质量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可得: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5.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G表示,单位,m表示,单位,g的大小是

6.质量是1.2t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解:

三、重力的方向

1.观察体验重力的方向:

手拿粉笔在空中松手,观察粉笔的运动方向;再用细线系住粉笔悬挂起来,观察细线的方向。

2.用细线系住物体悬挂起来时,线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应该是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重力的方向是的。

3.举出几个应用重力的方向的实例。

四、重心

1.阅读教材57-58页“重心”,了解重心的概念。

重心就是重力的

2.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等关。

(三)反馈(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

1.你在跳高运动中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你只受到力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

B物体将失去质量

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

3.一个物体被向上抛出,则()

A物体上升时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

B物体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重力也越来越大

C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

D物上升和下降时重力不变

4.关于g=9.8N/kg理解正确的是()

A.9.8N等于1kgB.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C.1kg等于9.8N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5.质量是10k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学习反思】

6.6摩擦力

【学习目标】

9.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10.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实验过程,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少的因素(重点)

11.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

12.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

1.阅读教材60-61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有关,在粗糙程度一定时,物体表面所受的

力越大,摩擦力就越。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

2.阅读教材61页到62页“科学世界”栏目,完成下列问题:

(1)摩擦对我们来说,存在的一面,也存在的一面。

(2)减小摩擦有四种方法:

a:

减小力,b:

使接触面,c:

用代替滑动摩擦,d:

使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

(二)展示(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学习疑难,合作探究释疑)

一.摩擦力的概念

1.根据60页一、二段,完成展示:

用力拉桌子,你会感受到桌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吗?

按住黑板刷用力刷黑板,你能感受到黑板刷与黑板之间的摩擦吗?

用脚顶住地面,做向前滑动的动作但是又不向前滑动,你能感受到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吗?

两个的物体,当他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两个物体要;

二是两个物体要;

2.电视中讲解棋类比赛所用的棋是用磁性材料做成的,棋子可以竖直放在棋盘上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

A受到的重力可以忽略B受到空气的浮力等于重力

C受到向上的摩擦力D受到棋盘的吸引力

二、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三、摩擦力的方向

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1)擦黑板时,有时擦不干净,用力按住黑板擦就容易擦干净了,由此想到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的大小有关。

关系可能是

(2)在光滑的地板上比在粗糙的水泥地板上推动一个箱子要容易得多,由此想到摩擦力可能与有关。

关系可能是

3.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设计实验:

器材:

探究方法:

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不变,改变;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改变。

解决问题:

(1)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

(2)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如何测量摩擦力?

你依据的物理原理是,即: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这时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和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读出拉力的大小就是的大小。

5.进行实验

(1)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N

摩擦力/N

1

木块~木板

2

较大

3

(2)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次数

接触面

压力/N

摩擦力/N

1

光滑

一样

2

较粗糙

3

粗糙

(1)在不变时,越大,滑动摩擦力就。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在不变时,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

6、交流评估:

探究结果与假设是否一致?

你还有没有未解决的问题或新发现?

探究过程中有什么不足或不方便的地方?

7、自行车刹车时,手捏车闸越紧,车就停得越快,这是因为()

A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增大了车轮与闸皮的接触面积

C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D增大了压力

五、摩擦与我们

1.自学61-62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生活中的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

 

(2)归纳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举出实例

 

2.下列措施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a体操运动员上杆前,手上擦镁粉b医生戴乳胶手套前,手上擦滑石粉

c自行车手把上刻有花纹d给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e自行车的转轴上装滚珠轴承f矿泉水瓶盖上刻有竖纹

g洗衣机的皮带松了,绷紧点h汽车过冰冻的路面时捆上铁链

(三)反馈(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

1、塑料瓶盖刻有花纹,这是为了;沙发椅底部装有滚轮,这是为了

2、小华骑自行车上学时遇事紧急刹车,自行车由于还会继续运动,由于自行车最后还是停下来了,刹车过程中是通过的方法了增大摩擦的

3、下列做法是减小摩擦的是()

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B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C篮球表面有花纹D旱冰鞋安装滚轮

4、同学们在爬杆比赛时,使他们上升的力是()

A重力B压力C摩擦力D拉力

5、如图,用40N的力向右木块匀速直线运动,画出木块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学习反思】

 

9.1杠杆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杠杆,能画出杠杆示意图。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进一步学习科学究的一般方法。

4、能归纳三类杠杆的特征,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杠杆。

(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

1.阅读教材64页“杠杆”,完成下列问题:

(1)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能绕转动,这根硬棒就叫。

(2)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2.阅读教材65页到66页“杠杆的平衡条件”,完成下列问题: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用公式表示为:

3.阅读教材66到67页“杠杆的应用“。

完成下列问题:

(1)省力杠杆:

动力臂比阻力臂,好处是但是要

(2)费力杠杆:

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