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005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docx

关于制订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关于制订20XX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4号)、《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56号)和《江苏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本科教案质量名校建设进程的若干意见》(江大校[20XX]26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全面修订20XX版本科培养计划。

为确保新版培养计划实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使命,以推进素质提升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培养机制为改革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模式、拓展成才路径,全面构建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基础上的规范化原则

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参照国家专业目录和专业规范标准,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培养计划框架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案内容,高标准、规范化制定出新一版本科培养计划。

2。

科学性基础上的国际化原则

积极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本科教案国际化建设力度。

品牌专业培养计划要率先与国际接轨;拟参加教育认证的专业,要认真研究和参考教育认证的基本标准,相关模块学分比例要符合专业认证及国际规范。

3。

协同性基础上的多样化原则

主动对接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第三次本科教案工作会议确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互相支撑的办学优势,为每个本科专业构建更为多样化的培养平台,为每位本科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

三、总体要求

1。

坚持学生为本,实现基本学分学时大幅精简

20XX版本科培养计划学分分为基本课程学分与自主研学学分两部分。

四年制专业基本课程学分统一设定为160学分(五年制医学类专业设定为200学分),相应学时较20XX版培养计划压缩15%以上,同时增设15个自主研学学分。

教案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使学年学期的教案安排均衡适度。

理论授课平均周学时要控制在16-24学时范围内,最高不超过26学时。

2。

坚持改革为先,实现课程体系内涵整体优化

依据目标导向原则,全面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将社会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实践项目等具体培养环节有效对接,构建知识能力达成矩阵,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优化。

工程类专业要确保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15%,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15%,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30%;其他类专业也要同步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

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翻转式等教案模式,践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每个专业至少开设2门基于问题的课程(PBL)、基于案例的课程(CBL)或以研讨为主的课程,倡导以研究性的教引导研究性的学;每个专业至少开设2门全英文课程或双语课程,鼓励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加大国内外优质教育教案资源,包括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引进力度。

研讨课程、双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应在20XX版培养计划中予以体现,在教案任务落实时予以确认。

3。

坚持能力为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覆盖

按照“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原则,将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学科及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一体化设置,在专业教案中构建以学科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层次有机结合,并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案体系。

进一步增加实践教案比重,确保理工医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案学分不少于课内总学分的25%,人文社会科学类实践教案不少于课内总学分的15%,教师教育类专业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

各专业要以各类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各级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各项创新创业竞赛和科创活动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到各类课程教案中。

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3个创新创业学分,其中1个为创业课程理论学分,2个为创新创业类实践学分。

原则上学生应在本科学习前三年的每一年完成1个创新创业学分,各专业在确定与公布培养方案时,应明确3个创新创业学分的具体获取途径和相关考核要求。

四、整体框架

1。

学期编排

每学年设置两个学期,每学期20周,一般前16周安排课堂教案,第17周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安排考试,第18周以后主要安排实践教案板块的内容(基础与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实践环节安排到假期中。

2。

学时与学分

普通理论课程原则上16学时计1学分(医学类专业课程可调整为18学时计1学分),上机课程和实验课程32学时计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案1周计1学分。

形势政策32学时计1学分,大学体育、军事理论36学时计1学分。

学分计算精确到0。

5学分。

3。

毕业最低学分

原则上,四年制本科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5学分,五年制本科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215学分。

4。

课程类别与性质

课程类别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等4类,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各专业学生修读选修课(环节)学分原则上要求不低于毕业最低学分的25%。

5。

培养计划的基本内容

1)学科门类、专业类别、专业名称、代码:

参照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XX年)》填写。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各专业应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和教育部各教案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结合行业、地区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提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

3)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可测量、可评估。

4)主干学科:

支撑本专业发展的主要学科。

5)核心课程:

本专业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

6)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注明本专业基本学制、弹性学制和所授学位类型。

7)毕业最低学分:

学生毕业时所需最低学分要求(含基本课程学分和自主研学学分)。

8)学分、学时分配表:

本专业培养计划不同类别课程和实践环节学分的分配比例(列表)。

9)课程设置及教案进程表:

主要包含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三个平台的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内容。

10)实践环节安排表:

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内容。

11)其他说明:

本专业培养计划修读的其他重要说明。

另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依据各专业培养要求,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制定培养目标(要求)实现矩阵表。

参加教育认证专业要制定每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与培养计划内每一门必修课程(环节)的对应矩阵,其他专业确定每一项毕业要求培养计划内主要必修课程(环节)的对应矩阵。

五、具体课程安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识教育平台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和形势政策(1学分)等5门共计15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平台开设若干门思想政治理论和大学素质教育类课程。

同时,设置一定的课外实践教案环节,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教案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案资源,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案。

表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安排建议表

课程名称

总学分

课内学分

总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修读专业

修读学期

备注

授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3

96

48

 

 

48

全校各专业

理工医类第4学期;经管文法类第3学期

课外学时不排入课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1。

5

48

24

 

 

24

理工医类第3学期;经管文法类第4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5

48

24

 

 

24

理工医类第1学期;经管文法类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1

32

16

 

 

16

理工医类第2学期;经管文法类第1学期

形势政策

1

1

32

16

16

分散在各学期

2。

大学英语

在我校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的教案重点应从基础英语拓宽至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应从外国语学院延伸至全校,教案目标应从单纯的语言教案转向更注重文化内涵的知识学习,教案方式应更强调口语教案。

大学英语课程在前2个学期设置6个学分。

在自主研学模块设置英语进阶课程,另在校公选课中开设英语拓展类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选修。

外语学院负责做好各类课程的建设工作。

各学院要结合全英文授课、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教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配合外语学院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表2:

大学英语教案安排建议表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修读专业

修读学期

备注

授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大学英语(I)

4

64

64

 

全校各专业(英语专业除外)

1

大学英语(II)

2

32

32

 

2

英语进阶课程

3-7

自主研学课程

3。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

全校设置程序设计、OFFICE高级应用、数据库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计算机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教案目标、内容、方式上着力改进,体现计算机学科前沿进展与社会需求结合,将“计算思维”融入教案全过程,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

各专业需与承担课程学院充分沟通,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设置教案内容与模式,在教案内容和模式上提出个性化需求。

表3:

计算机类课程教案安排建议表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修读专业

修读学期

备注

授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程序设计(C语言)

3

64

32

32

全校各专业

1或2

专业可选择1门及以上列入培养计划

程序设计(C++)

3

64

32

32

程序设计(VB)

3

64

32

32

程序设计(VFP)

3

64

32

32

程序设计(Java)

3

64

32

32

OFFICE高级应用

3

64

32

32

数据库应用

3

64

32

32

网络技术

3

64

32

32

4。

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

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是重要的通识教育必修课,要根据专业教案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教案方式,注重其内在系统性与专业针对性的统一,不仅同一课程名要有不同的学时安排,而且同一学时的课程也要有不同的内涵组合,在课程考核中要更加注重阶段性考核。

表4:

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教案安排建议表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修读专业

修读

学期

授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高等数学A(Ⅰ)

5

80

80

机电类专业

1

高等数学A(Ⅱ)

5

80

80

2

高等数学B(Ⅰ)

4

64

64

经管类专业

1

高等数学B(Ⅱ)

4

64

64

2

高等数学C(Ⅰ)

4

64

64

化学、环境、安全等专业

1

高等数学C(Ⅱ)

3

48

48

2

高等数学D

4

64

64

工业设计、药学等

1

高等数学E

3

48

48

影像、临床、检验、护理专业

1

线性代数

2

32

32

 

 

 

工科类、经管类专业

1/2/3

概率统计

3

48

48

 

 

 

工科类、经管类专业

2/3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32

32

 

 

 

机械、电气信息、环境、交通运输类

3/4

大学物理A(Ⅰ)

3。

5

56

56

 

 

 

机械类、电气类、能源动力类、材料类、土木工程类、数学类各专业

2

大学物理A(Ⅱ)

3。

5

56

56

 

 

 

3

大学物理实验A(Ⅰ)

1

32

 

32

 

 

2

大学物理实验A(Ⅱ)

0。

5

16

16

3

大学物理B(Ⅰ)

3

48

48

 

 

 

信息类、仪器仪表类、交通运输类

2

大学物理B(Ⅱ)

2。

5

40

40

 

 

 

3

大学物理实验B(Ⅰ)

0。

5

16

 

16

 

 

2

大学物理实验B(Ⅱ)

0。

5

16

16

3

大学物理C(Ⅰ)

3

48

48

 

 

 

环境与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食品类

2

大学物理C(Ⅱ)

2。

5

40

40

 

 

 

3

大学物理实验C(Ⅰ)

0。

5

16

 

16

 

 

2

大学物理实验C(Ⅱ)

0。

5

16

16

3

大学物理D

3。

5

56

56

 

 

 

临床、医学影像、检验

2

大学物理实验D

1

32

 

32

 

 

2

计算方法

2

32

32

理工类专业可选

3、4

5.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课设置大学体育(基础)必修课、大学体育(选项)选修课,共计4学分。

其中大学体育(基础)必修课2学分,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为主;大学体育(选项)选修课2学分,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采用俱乐部制教案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

同时对一、二年级因身体健康原因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本科生开设保健康复课。

此外面向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开设体育公选课,主要介绍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科普知识、规则与裁判法、体育运动与欣赏等体育知识。

同时体育部牵头负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我校的落实工作,每年组织全校本科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对毕业班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表5:

大学体育教案安排建议表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修读专业

修读学期

备注

授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大学体育(基础)I

1

36

32

4

全校各专业(按学生选的运动项目编教案班)

第1学期

男、女

分班教案

大学体育(基础)Ⅱ

1

36

32

4

第2学期

大学体育(选项)I

1

36

32

4

第3学期

体育部提供菜单,采用俱乐部模式

大学体育(选项)Ⅱ

1

36

32

4

第4学期

体育类校公选课

1

16

16

第1-8学期

综合教育类

6.通识教育平台校公共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平台校公共选修课程划分为人文艺术类、自然工程类、经济管理类、创业教育类和综合教育类五个类别,各类专业学生按下表选修要求,每个类别选修1学分,至少选修4个学分的校公共选修课。

表6:

通识平台校公共选修板块构成建议表

专业大类

选学要求

自然工程类

经济管理类

人文艺术类

创业教育类

综合教育类

工学

1

1

1

1

理学

1

1

1

1

医药

1

1

1

1

经管

1

1

1

1

艺术

1

1

1

1

文法

1

1

1

1

7.自主研学课程(15学分)

首先,自主研学课程要体现“自主”性。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研学部分外,自主研学课程包括的创新创业实践、跨学科专业课程、专业进阶课程、英语进阶课程四个部分,完全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意愿和成才需求自主选择。

其次,自主研学课程要体现“研学”性。

凡是在跨学科专业课程、专业进阶课程、英语进阶课程中开设的课程,学时数应小于正常计划学时的一半,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自学,互动研学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表7:

自主研学课程安排建议表

课程类别

要求学分

修读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类

7

包含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5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学分)等课程中。

创新创业实践

2

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由各专业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依托教案计划中相关必修课程(环节)设置;也可通过学科竞赛、大创项目、开放探究型实验、论文(专利)等途径完成。

原则上本科前三年完成,通过考核后,分别在第4、6学期末录入成绩。

跨学科专业课

6

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学业规划及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跨学科专业课程。

专业进阶课程

由专业提供高于本专业毕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

英语进阶课程

由外国语学院等提供相关进阶课程,主要包括六级英语、雅思英语、托福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阅读等课程。

8.部分学科基础课

工程图学(包括工程制图、建筑制图、图学基础),电工电子学(包括电工电子学实验),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设计(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公差检测技术、无机化学、生物化学、流体力学等学科基础课在本次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需作进一步的整合与调整,课程所属开课学院与学生所在专业(学院)应主动相互沟通,在教务处协调下,就调整方案作充分的协商和论证,优化课程教案目标和教案内容安排。

六、工作程序

1.20XX。

11。

20~20XX。

11。

26 启动阶段

教务处在分管教案副校长领导下,对本次培养计划制定工作做出总体布置,并就相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2.20XX。

11。

27~20XX。

12。

13 调研阶段

学校组织召开教案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研讨会,并在国内外高校进行多方调研,构建20XX版培养计划整体框架。

3.20XX。

12。

14~20XX。

2。

28 学院制(修)订培养计划阶段

各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本科教案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由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教案骨干等组成的院级工作组,经专业所在学院与开课学院沟通确认后,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完成本学院所属各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初稿)的编制工作。

4.20XX。

2。

29~20XX。

5。

24 学院进行培养计划答辩、修改阶段

学院召开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答辩会,组织校内外学科和行业专家就培养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学院答辩专家意见,完成本学院所属各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修改稿)的编制工作。

5.20XX。

5。

25~20XX。

6。

10 学校组织培养计划答辩审批阶段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就培养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后,将学院所属各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审定稿)报分管校领导审批。

审批通过,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从20XX级开始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