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03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docx

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已理解: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定义,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1)教学:

科学还是艺术;

(2)教心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

未理解:

第二节教心的发展概况

已理解:

1、发展过程:

初创(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20~50年代),成熟(60~70年代),深化(80年代以后);

2、教心的研究趋势:

学习者的能动性,主体性;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社会环境影响;实际情景影响;文化背景影响;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未理解: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已理解:

1、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2、教育经验总结法;

3、教育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

特点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评价;环节;

4、设计型研究;

5、研究步骤:

科研选题,形成研究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6、研究的有效性。

未理解:

无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已理解: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图式(同化和顺应)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平衡化

4、实验整理;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皮亚杰

建构主义

两个同等黏土球改变大小,薄厚等,考察儿童对其的变化判断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中平衡化的作用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质量守恒概念获得过程中平衡化起作用

5、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新皮亚杰理论;

6、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文化历史发展观,心理发展观;

7、最近发展区;ZPD定义;

8、内化学说:

自我中心言语;

9、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搭建支架

未理解: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已理解:

1、个性与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发展危机;

2、革新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3、自我意识:

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

4、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体验;

5、自我概念:

6、自尊:

自尊的三个先决条件:

重要感,成就感,力量感。

未理解:

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已理解:

1、个体的智力差异: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当代智力的系统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逻辑—数学智能,智力三元理论(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应用性能力)(斯滕伯格);

3、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

4、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奈欣斯三维理论,雷诺六维理论,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

5、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

感觉通道:

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学习者;

6、认知风格:

场依存与场独立;反思性与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7、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文化刻板印象,多元文化教育;

8、性别差异:

性别和性别角色,性别角色认同,资历和学业性别差异;

9、教育中的性别偏差:

性别偏向,性别图示。

未理解:

第三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已理解:

1、教师的角色:

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与管理者,品等中的首席,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

2、教师的特征。

未理解: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已理解:

1、舒尔曼认为的教的知识分类:

2、申继亮和辛涛的教师知识分类;

3、教师的基本信念:

教育效能感,教师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4、及哦啊哈斯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

所倡导的与所采用的理论;

5、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6、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

7、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情感投入:

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减友好信赖的关系;个性品质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具体—抽象型,教师的场定向;

未理解:

第三节师生互动

已理解:

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维持期望效应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布洛菲与古德

教师对学生潜力看法排队,对待不同成绩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不同的影响

证实老师对不等成绩的学生态度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成效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正确答案加以更多强化,对高分学生有更多提示

2、学生对老师的影响: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肯托和格尔分特

7~10岁的孩子对他们教师的问题应答或不应答,观察教师对其的评价

学生对于教师的影响

证实学生的对老师问题的反应使成人看法不同

孩子有能力控制成人的社会行为,且这种状况(不善于教师交谈)可以改变

3、师生的相互作用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多米诺

又极端分数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有不同教法教学(遵从与独立)

相互作用的不同风格对学生的成就动机不同

学方式和学生要达到的动机之间有交互作用,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学对于增强独立思维倾向没有结果

不同倾向学生分到所属组是会更满意,对老师评价也高

未理解:

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已理解:

1、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

2、斯滕伯格的专家型教师;

3、莲蓉的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心理分析;

4、教师城战和培养的途径:

观摩和分析,微格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训练:

反思的成分,环节,方法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教师行动研究;

未理解:

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已理解:

1、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

2、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

精疲力竭型,狂热型,低挑战型;

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

未理解: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已理解:

1、学习的界定;

2、学习的作用: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3、学习的分类:

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4、学习水平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5、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

言语信息,智慧学习,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

奥苏贝尔;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

8、学习内容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

终身学习,远程学习(教育),机器学习,真实性学习(真实性智力),学习科学。

未理解:

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的举例。

第二节学习与脑

已理解:

1、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大脑发育及神经发展,关键期;

2、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侧化(特异化);

3、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未理解:

大脑发育及神经发展中的举例P121页。

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

已理解:

1、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三个问题: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什么过程,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2、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学派,德国格式塔学派;

3、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

托尔曼:

行为的目的性和整体性,中介变量,潜伏学习;班杜拉;

4、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信息加工理论,人本思潮;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皮亚杰,维果茨基。

未理解: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已理解:

1、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条件作用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巴甫洛夫

行为主义

跟随食物给狗一个中性刺激,狗逐渐在只有铃响没有食物下分泌唾液

刺激—反应条件作用

实验找出生活中的心理现象的原因,如谈虎色变,学生一考试就紧张焦虑等

证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存在,人类的学习与动物有本质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

恐惧形成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华生

行为主义

让一个婴儿从不惧怕有毛的兔子(中性刺激)开始刺激他惧怕兔子,到最后害怕所有有毛的物体

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习惯的形成遵循规律

有机体学习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链接的过程,形成习惯,

习惯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学习是通过受刺激惩罚相继出现

未理解:

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已理解:

1、桑代克的链接主义学习论:

2、桑代克迷箱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桑代克

行为主义联结主义

一只饿猫关在专门设计的箱子,通过一些方法才能打开,偶然一次碰开机关,便开始学会如何开门

学习的实质与学习的过程

通过动物实验找到人的学习特点,

学习是通过受奖赏而进行的

3、提出学习率:

准备率,联系率,效果律。

未理解: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已理解:

1、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斯金纳,行为分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斯金纳箱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斯金纳

操作性理论条件

讲老鼠放在有控制杆的箱内,老鼠踏上杆就会有始无落下,几次后白鼠学会自己取食

针对桑代克的学说,提出的理论

证实操作性条件理论的正确性以及人类的学习预知的共同点

操作学习的过程是S—R—S

3、强化理论:

强化物(一级强化,二级强化),普雷马克理论,强化程式(连续强化程式,间隔强化程式;

4、行为的学习:

塑造,连锁塑造;

5、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维持;

6、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先前物,线索。

未理解:

行为的学习中的塑造连续接近。

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已理解:

1、社会认知理论:

交互决定观,学习与表现;

2、班杜拉的实验:

交互决定观,学习与表现,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班杜拉

社会认知理论

学前儿童观看踢打娃娃的视频一组被表扬,一组被责罚,第三组无结果,观察其表现

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互相影响

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表现的区别

学习者是否把观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依赖诸多因素

3、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机过程: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4、行为主义新进程:

自我管理,自我言语。

未理解: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已理解:

1、格式塔学习理论

2、苛勒的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苛勒

格式塔

有黑猩猩的笼子外方式长短不一但每一根都无法单独够到香蕉的木板,几次尝试后开始用接起来的木板探

直觉核问题解决的过程

证明格式塔学排除对学习中产生的变化的实质及其原因

一旦产生顿悟(偶然学会的的方法)遇到类似情境就能欧运用领悟了的经验

3、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

4、托尔曼的研究白鼠学习方位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托尔曼

新行为主义

让一只白鼠在一个不同长度通道的食物箱内寻找食物,根据通道状况白鼠会选择最佳的路线

行为主义同知识,思维,计划,推理等概念的联系

证明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主义,符号—完型说

将行为主义S—R公式变为S—O—Ro代表机体内部的变化

5、未理解:

格式塔学习理论中的在头脑中构建一种格式塔,它与图式的区别。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已理解:

1、认知表征理论:

动作性表征,映象型表征,符号性表征;

2、认知结构理论:

编码系统;对新学科的学习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3、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习的准备性,直觉思维的价值,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4、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的学习的作用:

提高智力潜能,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做出的发现的最优方案和策略,帮助信息检索;

未理解:

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已理解: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标准: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惰性知识,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过程: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

5、接受学习:

教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

6、教授教学的的原则和技术:

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奥苏贝尔的序列组织,巩固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陈述性,比较性)。

未理解:

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中的举例,逐渐分化原则中的包摄性水平。

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已理解:

1、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

2、学习过程: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3、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习层级说)外部条件;

4、教学事件。

未理解: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

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已理解:

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经验论和先验论,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分类:

六种:

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控制论系统;

3、菲利普认为建构主义的两大阵营:

心理上的建构主义(分为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有毛泽东,拉托等);

4、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知识观,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学习共同体),情境性,教学观);

未理解:

socialconstruction的三个含义。

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已理解:

1、个人(认知)建构主义的概念和基本观点;

2、激进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

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缺陷;

3、生成学习理论:

维克特罗提出,生成学习过程,环节;

4、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理想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结果原因:

教师假想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内容上存在差异有;原有认知结构内容上的,认知策络上的等;

5、认知灵活理论:

斯皮罗提出,

6、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初级学习获得与高级学习获得);

7、乔纳生的知识获得三阶段:

结构良好领域结构不良领域,复杂结构;

8、随机通达教学;

未理解:

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已理解:

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2、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列昂节夫:

内化;维果茨基:

自下而上的知识;

3、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性认知和情境性学习;

4、情境性认知和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布式学习),认知学徒制(合法的边缘参与)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贾斯珀历险故事)

5、支架式教学:

定义,内涵,支架的分类,教学过程;

6、建构主义评析:

学习者中心的心理原则:

认知与元认知因素。

未理解: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已理解: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的人格;内在学习论;

2、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3、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

未理解: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描述

已理解:

1、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学习动机,兴趣(三个层次),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动机与态度:

态度的概念,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

2、学习动机的作用:

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

3、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4、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与外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未理解: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已理解:

1、各派观点:

行为主义者强调外部动机作用,认知派强调内部动机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及考虑行为的结果,有考虑个人信念的影响;

2、强化论;

3、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七种,需求层次不断提高);

4、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定义,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因素:

直接与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

5、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

成就定义,个人成就动机(两个,力求成功,避免失败),决定的三个因素;

6、动机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Atkinson

&Litwin

\

五岁孩童在房间中用绳索去套中间的一个木桩,观察他们选择的位置

个人成就动机

证明追求成功的孩子与避免失败的孩子选择的位置不同,切对结果的态度也不同

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提出

7、Ts=Ms×Ps×Is;

8、Taf=Maf×Pf×If;

9、成就动机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

10、控制点理论:

罗特提出,控制点定义(内控与外控);

11、归因理论:

韦纳提出,成功失败的归因;

成就目标理论:

德维克提出,能力实体现(表现目标,任务卷入的学习者),能力增长观(掌握目标,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12、自我价值理论:

科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动机类型划分:

高趋低避型,低趋高避型,高趋高避型,低趋低避型(趋避成就问卷);

13、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划分。

未理解:

控制点定义中的偶然性程度,习得性无助。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已理解:

1、教学吸引;

2、兴趣激发;

3、反馈和评定(评定)

4、利用学习结果反把握的原则;

5、奖励与惩罚:

6、合作与竞争:

合作用性目标结构,竞争性目标结构,个体化目标结构;

7、归因指导:

习得性无助。

未理解: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已理解:

1、知识及其涵义:

知识定义,知识的功能;

2、知识的分类:

程序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梅耶);

3、知识的表征:

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图式:

(加涅,图示的基本特征),脚本,产生式;

4、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获得经过图式的积累的三种方式;

5、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6、学生的能力水平,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维克特罗,教学中的策略;

7、概念的学习:

结构,分类,概念定义,内涵,层次,概念结构理论(特征表理论,原型理论,原型);

8、概念结构分析:

名称,属性,定义,例证;

9概念的类型:

日常挂念和科学概念,难下定义的概念与易下定义的概念,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连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

9、概念的获得和运用:

概念的获得,概念形成(布鲁纳假设—检验理论),同化(奥苏贝尔,上位学习,下为学习,组合学习),运用(思维水平,知觉水平);

10、概念的学习和促进:

概念学习的方式:

规则—例子—规则,例子—规则—例子,运用例子说明概念的三条原理,概念网络的形成;

11、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另类概念);

12、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13、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定义,认知冲突的引发,解决(胡森的原有概念和新概念的处理方式面对反常信息的反应,原理转变);

14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影响因素(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元认知能力,动机,对知识,学习的态度);

15、概念转变的条件;

16、为概念转变而教。

未理解:

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

已理解:

1、迁移及其分类:

学习迁移界定;

2、分类:

不同方向(顺向与逆向),不同效果(正迁移与负迁移),不同范围(特殊与非特殊),不同程度(近与远迁移),不同意意识水平(低通路和高通路迁移);

3、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

4、相同元素说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桑代克

行为主义联结主义

大学生依次判断大小和形状不同纸张的面积

迁移程度和情境的关系

相同要素越多。

迁移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程度越少

相同要素说的提出

5、概括化理论:

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

实验者

流派

实验内容

研究方向

实验目的

结果

贾德

小学生分成两组在水中打靶,第一组教授有关知识,第二组则自由发挥

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

从经验中学的原理原则是前已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非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

第二组成绩不如第一组,而且在了解原理原则和实际情景的关系时效果会更好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

7、现代的迁移研究: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元认知与迁移;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

8、为迁移而教:

整合学科思想,加强知识联系,强调概括总结,重视学习策略,培养迁移意识。

未理解:

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的图。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技能的概括

已理解:

1、技能及其特点:

技能定义,技能的特点;

2、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

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技能的分类:

动作技能,心智技能(专门心智技能和一般心智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关系;

3、技能的作用;

第二节动作技能

已理解:

1、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种类;

2、动作技能的形成:

动作程序图示;

3、菲茨和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4、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5、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变化:

9、动作技能得保持;

10、动作技能的培养:

指导与示范,练习(练习曲线,高原现象,练习方式,练习时间),反馈;

未理解:

第三节心智技能

已理解:

1、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3、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4、心智技能的培养:

原型模拟,心智技能培养中注意的问题。

未理解: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已理解:

1、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的界定,问题的分类(根据概括水平,关注焦点,内容特征,探究深度,领域范围,组织程度);

2、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

3、问题解决的界定:

问题解决的定义,解决问题的特点。

未理解:

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

已理解:

1、问题解决的模式:

传统观点(试误说,顿悟说),信息加工观点(内涵,问题的三个方面),

2、现代认知派模式:

基克解决问题过程的模式;

3、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杜威的五阶段论;

4、解决问题的过程四个阶段:

理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