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156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7.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综合练7

考点综合练(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

“何如?

”对曰: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①,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奈何?

”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

“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

“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

“妇言谓何?

”孟曰:

“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 ①题凑:

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群臣丧之      丧:

为……服丧

B.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

叮嘱

C.赍以姜枣赍:

购买

D.于是庄王谢优孟谢:

感谢

【解析】 赍:

做调料。

【答案】 C

2.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解析】 解答时,要注意按照小分句为单位进行意义切分,再辅之以重要的标志性虚词,如“也”等表示语气的虚词。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

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

B.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国因此而得以称霸。

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

C.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做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

D.优孟曾得到楚相孙叔敖的赏识厚待,当他知道了孙叔敖的儿子贫困得要卖柴为生时,他知恩图报,帮孙叔敖及其儿子讨回了公道。

【解析】 作为六畜来安葬。

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

【答案】 C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庄王有匹心爱的马,庄王让人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

(2)一想要身后家室富,又怕受贿枉法,干坏事犯大罪,身遭杀戮家人被族灭。

贪官怎可做!

【参考译文】

优孟,是楚国的乐工。

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

楚庄王时,庄王有匹心爱的马,庄王让人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

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

左右大臣谏诤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

楚庄王下令说:

“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

”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

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优孟说:

“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

”庄王问:

“怎么安葬呢?

”优孟回答说:

“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给它守墓。

这样,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庄王说:

“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

这该怎么办才行?

”优孟说:

“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

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

”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

楚相孙叔敖知道他是贤德的人,便好好地对待他。

孙叔敖病重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

“我死之后,你会贫困。

那时你可以前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几年后,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到要背柴卖来谋生,一次碰到优孟,对他说:

“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父亲临死时嘱咐我贫困时就前去见你。

”优孟说:

“你不要远行到别的地方去。

”于是他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言谈。

一年多后,学得酷似孙叔敖,连楚王的左右大臣也无法分辨。

一次楚庄王设宴,优孟上前敬酒,庄王见了大为吃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优孟为楚相。

优孟说:

“请让我回去和妻子商议一下,三天后我再回来担任相职。

”庄王答应了。

三天后,优孟又来了。

庄王问:

“你妻子怎么说?

”优孟说:

“妻子说千万不要这样做,楚相不值得当。

像孙叔敖担任楚相,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王得以称霸。

如今死了,他儿子却没有安身之地,穷得卖柴谋生。

要是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

”于是唱道:

“居山耕田太辛苦,难以得食物。

出仕去当官,贪婪卑鄙的才能有余财,全然不顾耻辱。

一想要身后家室富,又怕受贿枉法,干坏事犯大罪,身遭杀戮家人被族灭。

贪官怎可做!

要想做个清廉吏,奉法守职,至死不敢胡作非为,廉吏又怎么做!

楚相孙叔敖一生清廉,到头来妻儿穷困卖柴糊口,楚相怎么值得当!

”于是庄王向优孟致谢,随即召来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的四百户分封给他,用来祭祀孙叔敖。

以后十世一直不曾断绝祭祀。

这种智慧可以说是正合时宜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

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

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

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

“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

”太宗曰:

“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

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

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

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

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

”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  径:

直接

B.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畏:

敬服、敬畏

C.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举:

推举

D.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贱:

以……为贱

【解析】 举:

检举、揭发。

【答案】 C

6.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解析】 “若……非……”是假设复句,因此,各分句之间宜停顿;“坏公法”与“损百姓”都是做“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中心”陈说对象转换,也要断开。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诫大臣们,生命是重要的,要爱惜,不可因一时贪念犯法丧身。

B.太宗引用“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

C.权万纪上言采矿一事被太宗批评,权万纪虽然曾经触犯过法律,但太宗最终还是赦免了他。

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贪鄙,要像尧、舜、桓、灵一样,见称千载。

【解析】 B项,“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理解有误,该句强调“多财”对贤者、愚者均有害;C项,“曾经触犯过法律”“最终赦免了他”有误;D项,“要像尧、舜、桓、灵一样”有误,“桓、灵”没有“见称千载”。

【答案】 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2)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哪有不灭亡的?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

“一个人如果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以之为贵重之物的,如果拿它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

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竟用它来换取财物?

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哪有不灭亡的?

隋炀帝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却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

“我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仅仅只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我长久以来小心谨慎地敬畏天地。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我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

古人说:

‘如果明智贤良的人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钱财,那只会增加他们去犯错的机会。

’这话可以深以为戒。

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

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

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吗?

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

唐太宗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

“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

”唐太宗说:

“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纳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对老百姓有益的善事。

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

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

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沉没在深渊,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

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

你这样做,是竟然想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

”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9~10题。

瑞鹤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9.上阕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寄寓着什么情感?

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和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

概括写景的特点,要抓住关键意象;分析寄寓的情感,要注意“短亭”等意象的典型意义。

【答案】 前六句描写的是:

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

“客去”句既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作者感到若有所失,心里空荡荡的。

这一图景寄寓了作者的惜别之情。

10.下阕“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能力。

“扶残醉,绕红药”位于句中,自然要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言之有物。

【答案】 “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残醉”前承上阕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阕的“醒眠朱阁”,“绕红药”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1~12题。

阮郞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 ①金掌: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

②兰佩紫:

即佩紫兰。

紫兰,一种香草。

11.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情景描写的特点和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一问要注意分析词句中的意象,第二问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归”字,分析出词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 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词人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

1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的语句内容分析,并且要考虑思乡这一主旨。

【答案】 “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

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

“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却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

(2)李煜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3)《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以高度的自尊最终让自己摆脱了情感乞讨者的身份,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决绝之语,无比坚毅的形象令人动容!

【答案】 

(1)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警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