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18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4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必修2 教学实施方案.docx

人教必修2教学实施方案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1节元素周期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构造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周期和族的概念

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周期表纵行排列顺序。

练习法:

针对周期表中18个纵行排列顺序、每周期元素的数目及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设置习题

课前

准备

周期表的构造微课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

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在周期表中的?

然后简单介绍门捷列夫及其周期表。

PPT演示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4-5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周期和族的概念,掌握周期表的基本构造及构造原理。

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周期表的构造微课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1:

周期表的结构

2:

根据周期表推断元素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周期表的构造及原子序数与元素位置的关系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5“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周期表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5“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6、P7;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2.族

3.注意事项

PPT展示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1节元素周期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与原子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

碱金属、卤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讲授法: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练习法:

针对碱金属、卤素的性质及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设置习题

课前

准备

碱金属及卤素的性质实验仪器及药品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那么同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5-9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碱金属、卤素单质的性质。

体会其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实验操作

钠、钾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对比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其原因,体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产生递变的原因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9-P10“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碱金属、卤素的性质及同主族递变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10“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10-P12;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碱金属元素

1.元素性质递变

2.单质的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与水反应

2、卤素

1.元素性质递变

2.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态

(2)化学性质

氧化性的强弱

 

PPT展示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1节元素周期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核素

教学目标

1.理解核素、元素、同位素的含义

2.掌握原子核的结构、AZX的含义,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核素、同位素的定义;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难点:

同重点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元素、同位素、核素的定义。

练习法:

针对元素、同位素、核素的定义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设置练习题。

课前

准备

同位素的用途图片;元素、同位素、核素之间的关系的微课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

235U制造原子弹;14C测定文物年代;氘、氚用于制造氢弹。

PPT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9-10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同位素、核素的定义。

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

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辨析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14“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15“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15-P16;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核素、同位素

1.核素

2.同位素

(1)定义

(2)特点(3)用途

 

PPT展示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2节元素周期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以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2.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内容,能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难点:

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讲授法: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练习法:

设置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

课前

准备

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视频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

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视频为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核外电子排布也是如此吗?

动画视频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13-16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元素性质的比较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19“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知识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19“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20-P22;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最低原则

2、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递变规律

2.金属性及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PPT展示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2节元素周期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简单分区

2.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3.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

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理清位构性之间的联系

练习法:

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结构认识其性质

课前

准备

微课(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

以117号元素的发现为背景(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推测该元素有何性质?

引入本课时的教学。

微课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17-18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周期报在科研及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

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元素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24-P25“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25“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26-P28;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情况

分界线;两性

2、元素常见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

最高正价+Ⅰ最低负价Ⅰ=8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半导体材料、农药、催化剂及耐高温材料

PPT展示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3节化学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认识离子键并能判断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2.掌握原子、阴阳离子及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方法

讲授法: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原则

练习法:

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对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方法的认识

课前

准备

氯化钠电子式形成过程的动画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

钠与氯气反应的生成氯化钠的电子得失过程

动画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21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离子键的定义,认识原子、阴阳离子及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基本原则。

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基本原则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30-P31“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31“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31-P33;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成键性质:

静电作用

成键原因:

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

2、电子式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

PPT展示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3节化学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3.掌握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能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重点难点

重点:

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

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方法

讲授法:

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的原则

练习法:

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对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方法的认识

课前

准备

氯化氢电子式形成过程的动画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生成氯化氢的过程

动画

第一层级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阅读课本21页,完成预学案第一层级内容,了解共价键及化学键的定义,认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能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单中

PPT展示【知识体系梳理】答案

问题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预习产生的个性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解决导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问题,并记录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PPT展示【基础学习交流】答案

释疑解惑

收集小组共性问题,选择必要的作解释

 

第二层级

重难探究:

共价键的表示

组织学生分析、思考预学案第二层级【重点难点探究】中【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内容。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互动探究和探究拓展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的回答予以点拨、点评

 

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做点评

 

PPT展示互动探究及探究拓展参考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共价键与离子键电子式书写的差异

第三层级

课堂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35-P36“基础智能检测”中的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同时也完成全新视角拓展的习题),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检验学生对共价键电子式书写的掌握情况。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PPT展示课堂检测答案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金太阳导学案P36“思维导图”,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固学案》P36-P38;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课后完成相应练习

PPT展示思维导图内容

 

板书设计

1、共价键的形成

1.Cl2的形成

2.HCl的形成

2、电子式与结构式

1.电子式

2.结构式

3、共价键

1.定义

2.成键微粒

3.成键条件

4、化学键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PPT展示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教学实施参考方案

课题

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能量守恒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抵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能根据断开(或形成)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从定量角度进行简单的能量变化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

能量变化的实质

难点:

根据化学键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预学案知识体系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