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229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步课前预习探新知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越努力,越幸运,加油吧!

【课堂要求】

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与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了解世界陆地的两大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到著名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的位置。

6、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

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等高线、等深线的判读。

4、地形类型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

概念:

1、地形:

2、大陆架:

3、大洋中脊:

4、海沟:

5、大陆坡:

6、等高线:

7、海波:

8、相对高度:

五种地形类型

(1)平原与高原:

 

(2)山地与丘陵:

 

(3)盆地:

 

世界著名地形

(1)两大山脉带:

 

(2)著名高原与平原:

 

海底地形

 

学会看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绘制与特征

(2)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判读坡的陡缓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情分析】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通过读图分析巩固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板书设计】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总结作业情况

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表面是是分布不均的海洋和陆地,同时,陆地表面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我们学校所在的地(家乡)的地表形态具有哪些特征?

世界其他地方也和我们一样吗?

教学过程

1、海波与相对高度

引导:

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两种:

海拔(绝对高对)和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

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课堂活动:

活动一:

先观察图2-38,后看活动中的文字介绍。

教师可以请两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然后大家一起估算他们的身高差,从而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活动二:

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活动三: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也有人说其高度是4000米,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过渡:

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1、平原:

<200

2、高原:

>500

3、山地:

>500坡度较陡

4、丘陵:

<500相对高度<200

5、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三步:

巩固拓展提能力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1.下列关于地面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拔高的地方,相对高度也大

B.海拔低的地方,相对高度也低

C.海拔可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D.相对高度可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2.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3.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中国陆地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  )

A.8689.43米B.8699.43米

C.8899.43米D.8999.43米

4.我们学了五种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下面四种,你能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  )

A.盆地、丘陵、高原、山地

B.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C.丘陵、盆地、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5.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亚马孙平原—东半球

B.刚果盆地—非洲

C.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

D.科迪勒拉山系—亚洲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  )

A.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B.中国的大兴安岭

C.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D.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7.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及其所在大洲的名称:

A是__________山脉、在______洲;B是__________山脉、在______

洲;E是__________山脉、在________洲。

以上山脉构成了___

_____的山脉带;C是______山脉、在______洲;D是________山脉、

在_____洲。

这两列山脉构成了____________山系,属于_________

_山脉带。

(2)将下面地形区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①亚马孙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刚果盆地

8.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平原的是 (  )

9.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底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a——大陆架B.b——大陆坡

C.c——大洋中脊D.d——洋盆

10.下列关于海底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底最宽广的是大陆架

B.海底最狭小的部分是洋盆

C.海底最深的部分是大洋中脊

D.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11.(回归生活)学习了世界地形之后,老师组织了一次“身临其境,畅所欲言”活动,让学生假设处于不同的地形部位。

(1)下面是一些学生的描述,请根据他们的描述写出他们所处的地形类型。

甲:

我所处的地方地形平坦,远处还可看到大海。

乙:

我所处的地方地形也平坦,但周围有高山环绕。

丙:

我所处的地方地形也平坦,但周围有较陡的山坡,而且海拔还比较高。

丁:

我周围的山峰都在我的脚下。

戊:

我的周围也有山,但海拔较低,坡也比较和缓。

己:

我在海洋上,远处还有高高的油井架子。

庚:

我在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辛:

我在海洋中坡度最大的地方。

壬:

我在海洋里的山峰上,这个地方经常出现火山。

癸:

我在海洋中的“平原”上。

(2)你能帮上述10位同学完成一张简易地形类型图并将他们的代号填到图上吗?

12、(xx·广元学业考)由下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海拔50米B.丙地的绝对高度200米

C.丙地海拔150米D.甲、乙的相对高度100米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4题。

1.图中山顶有 (  )

A.1座B.2座C.3座D.4座

2.甲地的海拔是 (  )

A.100米B.200米

C.300米D.400米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形部位为陡崖的是 (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河流的是 (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xx·南充模拟)读等高线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在400~500米

③a处表示山谷

④b处表示鞍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备选习题】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③图中的等高距为20米

④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在130米和140米之间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③

(2)图中a、b、c、d四地表示山谷的是 (  )

A.aB.bC.cD.d

6.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山峰a的海拔可能为 (  )

A.130米B.180米C.150米D.210米

【拓展归纳】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由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等高距)相等,山峰的海拔取值范围大于距离山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小于该等高线数值与等高距之和。

7.下列地形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绿色表示的是 (  )

A.青藏高原B.安第斯山脉

C.亚马孙平原D.刚果盆地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等高线判断,山体部位名称A____________,C________。

(2)由等高线的数值及分布状况可判断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

(3)图中铁路线为________走向。

图中DE为铁路穿过山体时所挖掘的隧道,隧道口D点与E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量得图上D与E的直线距离为1.5厘米,则隧道的实地长度应为____米。

(4)仅从地形角度考虑,F坡与G坡比较适合开辟成梯田的是____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应用】

9.读等高线局部图,图中陡崖最高处的数值为 (  )

A.500米B.500~550米

C.100~200米D.350~400米

【知识拓展】陡崖的高度计算

(1)陡崖相对高度公式:

(n-1)×d≤△H<(n+1)×d

注:

(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上图设定,五条等高线都重叠,假如等高距都是20米,那么:

图一,等高线A在陡崖顶以下,等高线E在陡崖底以上,则陡崖相对高度小于(n+1)×d=(5+1)×20=120米。

图二,等高线A在陡崖顶以上,等高线E在陡崖底以下,则陡崖相对高度大于(n-1)×d=(5-1)×20=80米。

图三,等高线A刚好在陡崖顶,等高线E刚好在陡崖底,则陡崖相对高度等于(n-1)×d=(5-1)×20=80米。

(2)陡崖顶部海拔计算:

y≤H顶

(3)陡崖底部的海拔计算:

x-d

(注:

d为等高距,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海拔最低值为x,最高值为y)

2.陡崖高度计算公式中左侧可取等号,右侧不能。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

A.600米B.900米C.1000米D.1200米

11.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

A.③镇、乙村B.Ⅰ山顶、②镇

C.④镇、Ⅱ山顶D.甲村、Ⅱ山顶

12.(回归生活)小明的家位于图中的丙村,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改造,丙村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些问题他还不理解,你能帮他答疑解惑吗?

(1)在图中新修建了一条高等级公路,为什么没有经过我所在的丙村?

(2)要修建一个大坝,为什么要让我村的乡亲搬迁?

即使搬迁,为什么不让我们搬迁到离我们村较近的乙村?

【真题体验】

1.(xx·济南学业考)与山体素描图相匹配的等高线地形图是 (  )

  (xx·滨州学业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④地形部位的名称依次是 (  )

A.山顶、山脊、山谷、陡崖B.山顶、山谷、山脊、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3.图中河流干流流向大致是 (  )

A.从西向东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D.从东北向西南流

【互动探究】

要想在图中修建一大坝,请在图中标注最佳位置。

提示:

大坝一般修建在峡谷处,工程量小,且利于在河流上游形成水库。

  (xx·菏泽学业考)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上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上图(a)中的

(  )

A.①B.②C.③D.④

5.该班同学还使用“海拔高度测量仪”对甲、乙、丙、丁四个村庄的海拔进行了测量,验证了上图(a)中四个村庄的海拔高度。

其中海拔最高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第四步:

教后反思促成长

 

2.

 

3.

 

教后反思要求及评价:

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进行变更,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

2.反思教法情况:

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3.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是否到位,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

问题反思

1.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失误,有哪些不足。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意外提问时或学生做小动作时甚至无法预料的事件,你是如何机智处理的。

 

3.反思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重建

1.反思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悟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就某个问题有什么新体会,学生行为给了什么新的启示等,这些切身体验与新课程理论联系起来,成为一种更好的策略。

2.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有什么更好的设想。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湘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在相关图中识别。

2、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4、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说出各地形类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习惯。

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世界地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地理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2、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

学法指导:

读图、速读、做笔记等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其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多种多样的地形造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并指明本节重点)

二、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目标,自主学习。

三、激情互动:

(1)组内互动:

科代表在组内引领组员对学习目标统一认证,(结合学习导航)并提出本组内的疑问。

(2)组间互动:

各小组由科代表提出组内的问题,其他小组解答。

教师适当补充。

(3)师生互动:

除了解答学生的疑问外,教师结合地图对本节的重点进行检查与强调。

(教师板书)

四、魅力精讲: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除了在知识上的收获,还要注意学法的积累:

第一,养成看地图的好习惯,这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第二,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第三,加强各地理事物的联系,注意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五、拓展应用:

1、学生指图说出在地形方面的世界之最。

2、出示滨州市的地势分布图。

根据信息,总结滨州市的地形特点?

 

社会调查:

你的家乡是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根据你的调查,举一实例说明当地地形对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影响。

教师总结:

同学们,只有了解了各地的地形分布状况,才能更好的指导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发挥各地的地域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板书设计:

海拔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相对高度

五种地形特征

2、陆地地形

地形区--世界之最

3、海底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