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59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套卷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吉林省延边市示范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其原因是

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

B.

C.

D.

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3.《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4.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5.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

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

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6.“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

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

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

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

它的思想在驰骋。

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

8.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

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

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9.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10.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

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

“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

……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

11.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2.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14.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

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

B.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

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

D.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

15.《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

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17.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

“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

”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18.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A—B年差

B—C年差

A—C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19.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

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

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

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21.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   料

结  论

《顺德县志》载:

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22.陈独秀说:

“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

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2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

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

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

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A.封建伦理道德有阶级性

B.不能打倒一切传统文化道德

C.旧的家庭伦理观念可以借鉴

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

24.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B.①②

C.①③④D.①②③⑤

25.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

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

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26.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7.“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

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

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

”“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

①都反对专制②都倡导主权在民

③都强调直接民权④都强调权力制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人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29.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30.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31.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

“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

C.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

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

32.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3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下列符合上述创作精神的时代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扩展造成了两大阶级的严重对立

B.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危机

C.法国大革命后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动荡之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34.“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35.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36.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7.“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上述“普遍法则”的主要影响是

A.引领人们理性认识自然

B.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C.开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颠覆了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38.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9.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183318381843184818531858186318681873188818931898190319081913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23分)“文明”一词,古今有不同的内涵和寓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里,“文明”也指“文治教化”。

“文明”一词……其核心内涵都在于“文”,以“文”为体,以“明”为用,文明即以文教化……那么,“文明”之意义何在?

北宋石介作了很好的回答:

“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北宋人石介“文明观”的出发点,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其思想基础。

(4分)

材料二洋楼层叠,大厦云连。

建筑宏伟,雕刻优美。

电线铁道,纵横如网。

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

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

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都郁葱葱。

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

吐气成球,漫濛如雾。

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手舞足蹈,忘其所以狂喜,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

——摘自《论文明第一要素及中国不能文明之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近代部分国人眼中“文明”的表现。

(6分)

材料三西人百年以来,民气大伸,遂尔勃兴。

中国苟自今日昌明斯义,则数十年其强亦与西国同,在此百年之内进于文明耳……地球既入文明之运,则蒸蒸相逼,不得不变。

不特中国民权之说既当大行,即各地土番亦当丕变(大变)。

其不变者,即澌灭(消亡)以至于尽。

——1897年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

(3)材料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思想观念?

结合相关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8分)

材料四有一出话剧(《文明人·第一幕》公演于1914年11月),其主角贾人俊在国外游学数年……在他看来,“外国都是些文明先进国……凡事都有要从学习文明国入手,哪怕只学得一点皮毛,横竖比咱们的骨格还强得多”……贾氏的妻子聪娘说:

“中国不及外国的地方,并不是专门学一个文明的形式就可以了结的”。

——罗检秋《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4)对于贾氏夫妇的观点,你的看法如何?

(结合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关史实为例作答)(5分)

 

42.(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宋元时代,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6分)

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苏轼认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

(1分)

材料三: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

……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

(6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

(2分)

(4)贾人俊的话过于片面。

(1分)中国也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如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