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596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火山和地震》。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体系、内容

《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

“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其他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如: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关心天气》单元,“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它们都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火山和地震》有六个教学活动(PPT),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点。

2、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会做地震的实验。

情感与态度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产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4、教学难点:

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5、教学安排:

1课时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烧瓶、石棉网、酒精灯等。

学生准备:

橡皮泥。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能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但是不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另外,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课件展示法:

通过视频课件展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样子及形成原因;通过影像资料介绍许多科学家为研究火山和地震做出的贡献。

演示法:

通过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形象的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讲解法:

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

指导法:

在做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时,由于学生不具备探究的基础,都需要教师详细的指导;

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时都采用了此方法,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我设计了五个步骤:

(一)导入

1、复习:

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么?

学生回答:

地核、地幔、地壳。

2、过度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

关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学习,衔接自然,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一点了解,这时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前知识,也为下面学习火山和地震打下基础。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学生观看火山视频

大家刚才观看了火山喷发的录像,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人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

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火山喷发实验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按照大家的设想来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讲解实验的注意点

学生分组实验,及时记录

4、小结:

火山喷发的原因。

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冒出大量的水汽和烟尘)

5、拓展:

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设计意图]:

科学强调的是验证学生自己的假设,而不是先让学生知道结论,再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结论,探究在前,结论在后,着重体验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

而验证性学习是结论在前,缺乏学生自主的思维加工。

所以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获得的信息,再来推测火山形成的原因,然后做模拟火山实验,这个实验比较难,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自己的推测进行检验。

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也突出了教学的难点。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火山很可怕,地震也很可怕,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很多的国家。

1、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学生观看地震视频

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

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2、介绍地震的危害。

3、做模拟地震实验。

纸箱模拟地震,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学生画图表示地震的中心,比较几次敲击纸箱箱面的震动大小。

4、小结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都面面俱到时间不允许,也无必要,地震的研究性学习可简化,主要是讲授。

其实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讲授,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比如地震的类型及各自的成因,这是教学的重点。

并且学生在对火山的研究中已经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这也为理解地震的成因打下了基础。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安全教育

过渡:

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以及伟大的发明。

1、听故事,谈体会。

(科学家夫妇献身的故事,张衡的研究)

2、提问:

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

3、讨论: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些自然现象?

4、安全教育:

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在教室内进行实际逃生演练)

在其他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设计意图]:

地震部分主要是通过讲授使学生短时间获取大量的知识,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有实际的意义。

汶川地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使掌握了相关知识也不一定能有效逃生。

所以在安全教育的环节最重要的是放在逃生演练上,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让学生经过真实的演练掌握逃生的技能,因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

五、拓展活动

幻灯出示拓展讨论题,学生交流。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的台湾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3、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哪些成果?

5、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器?

6、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7、为什么地震之前有征兆?

[设计意图]: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以后,要能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火山和地震。

教师出示拓展讨论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说课稿

 

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

让水车在河边吱呀呀地歌唱。

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

让向日葵绽开金黄灿烂的微笑。

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

托起风筝在蓝天自由飞翔!

 

这是一段关于“能量”的诗歌,形象地介绍了生活中几种能量的巨大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便是《各种各样的能量》。

(板书)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课被编排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第12册课本第4单元里,是单元的总起课,显得很有意义。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将停止。

 

教法和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科学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多媒体出示课件)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实验操作,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讨论、观察、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学习。

以此(出示教学目标;1、能够从生活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能量。

2、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了解它们的作用。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4、能够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课件出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知道能量真实存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了更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课前我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 制作教学课件,视频录像。

2、 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材料,制作“弓箭”装置。

电磁铁、电池、回形针、小电扇、小灯泡、羽毛等。

3、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周围、生产生活中能使物体运动或“工作”的能量。

 

下面,我着重说说本课时的教学预设: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要使电磁铁、回形针、电池、小电扇、蜡烛、打火机、纸屑这些材料“工作”或运动起来,你们有哪些可行的办法?

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开始操作。

你们是怎样使这些材料“工作”或者运动起来的?

揭示出“能量的概念”:

这种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就叫做“能量”。

(板书)

(本环节改变了教材上以图片引入的做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情景,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再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

放风筝,热气球升空,足球场上人踢球,汽车行驶,龙卷风把小屋吹倒等。

提问:

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了解学生的前认识,使学生再次建立能量的概念。

课件出示(文本):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强调能量是看不见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引导学生探究:

现在,我们这个教室里有能量吗?

它们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老师的扩音器,电脑,电灯等等,它们都在工作,都有能量在作用。

学以致用,完善学生对能量的认识,化抽象为形象。

从动手操作初步感受能量,到辨析生活中各种能量的存在,再到寻找身边的能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和感受更加丰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实验用的材料是生活中常用的,如皮筋,卫生纸的卷芯等,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让学生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弓箭”(出示弓箭),分组实验,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引导学生探究“箭”射出的距离远近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首先提出问题:

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箭”射出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接着让学生大胆预测,设计实验,进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出三种情况下的“箭”射出的距离远近,即第一次拉伸2厘米,第二次拉伸3厘米,第三次拉伸4厘米,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小结:

橡皮筋拉伸越长,箭射出的距离越远;橡皮筋拉伸越短,箭射出的距离越近。

这一结果仅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完全熟知,但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偏重结果,而是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问题,以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小组测量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叶老曾说:

“教是为了不教。

”而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教师繁琐地讲解分析操作,占用了学生探究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练兵的机会,事实上,科学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激情和兴趣。

因此当学生迫切想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讨论研究,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量,写,思,议等科学实践活动中去。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三环节,探究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哪些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利用图片、录像等资料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逐渐引领他们寻找,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存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讨论:

如果没有能量那会怎么样?

生活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经历,所以学生们每个人都会动脑,动口。

在扩展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知。

四、多彩活动,拓展延伸。

 

在本课进入尾声时,我安排几个课外实践活动“找一找,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等自由选择的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形式做一做,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体现了各学科的综合,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同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推荐了两本关于的能量的课外读本(课件出示读物:

),启发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并介绍相关网址,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能量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利用空间,我们的课堂又应该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

构建主义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中心,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全面的人文素养,今天的说课算是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板书:

各种各样的能量

使物体运动或工作

能量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