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653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选修3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33.docx

《选修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3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修33.docx

选修33

选修3-3

第七章分子运动论

章首语:

……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列特认为这是由于花的原子飘到了人们的鼻子里。

他认为“只有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

”古人的原子论只是属于思辨的范畴,无法得到实验验证。

随着……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学者……

 

第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P2实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分成了三个小问题,效果就不一样:

1.怎样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

2.如何获得很小的1滴油酸?

怎样测量它的体积?

……

3.如何测量油膜的面积?

……

这样……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尺寸。

提出问题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有条理,搭台阶。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

P7布朗运动的解释:

统计起伏。

不必讲给学生提这个术语,但可举例。

P7说一说:

图7.2-5是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B.Perrin)在1908年研究布朗运动时对三个运动微粒位置变化的真实记录。

根据这个实验事实,你能不能否定布朗运动是由外界因素(例如振动、对流等)引起的说法?

图7.2-5

这是个科学探究:

已经提出了问题,有人做出了猜想与假设,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论证(最终要否定)。

不一定相同的答案,有道理就行。

 

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

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内容相同,但台阶很细:

请在图7.3-2中作出一个分子所受另一个分子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象。

例如,当r=OP时,这个分子所受斥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PC的长度表示,所受引力的大小用PD的长度表示。

从C向下作CQ=PD,于是线段PQ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F的大小:

F=F斥-F引。

图7.3-2图7.5-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再作出r取其他大约10个值时代表合力的点,连成平滑曲线。

这条曲线将在第5节用到,因此作图时要尽可能准确。

讨论这条曲线的含义。

 

第4节温度和温标

 

本节思路

系统、状态参量

平衡态(指一个系统的状态)

(各宏观部分之间没有能流、粒子流――力学、热学、化学)

热平衡(指两个系统间的关系)

(状态参量不变)

共同的某个热学物理量――称为温度

(气体共同的力学量――压强、导体共同的电学量――电势……)

 

“平衡态”、“热平衡”、“温度”都不追求严格的定义

P13热力学温标只要求会换算:

T=t+273.15K

国家标准:

表示温度差时“K”与“℃”通用

 

第5节内能

图7.5-1

P16图7.5-1的目的:

原来习惯于通过力了解运动趋势

还要习惯于通过势能了解运动趋势

思考与讨论

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零。

使分子A固定,分子B在外力作用下从无穷远逐渐向它靠近,直至相距很近很近。

两分子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

把移动过程分为r>r0和r

1.这两个阶段中外力在做正功还是负功?

分子势能各在怎样变化?

2.分子势能何时最低?

3.在图7.5-1中画出分子势能Ep与分子距离r关系的曲线,要求表现出Ep最小值的位置及Ep变化的大致趋势。

4.如果两个分子只受两者间分子力的作用,从力的角度讲,什么情况下两分子处于平衡状态?

从分子势能的角度讲呢?

这是个练习,练习功、势能、力三者的关系。

本节给出了内能的分子物理学定义,后面还要从热力学角度给出定义。

 

第八章气体

第1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图8.1-1研究气体等温变化的实验装置

本书只做关于玻意耳定律的实验。

再次用到通过图象寻找规律的方法:

图8.1-2

 

第2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都不再做实验。

P23要把坐标轴位置变化的意义说清楚:

图8.2-1等容变化

P24做一做:

测绘烧瓶内空气的V-T图象,可不做。

P25思考与讨论:

本意是训练从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十几年来气体内容有上有下,矛盾的选择。

课标要求:

“……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2002年大纲要求: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A)”。

二者都是较低要求,但大纲提的是“……的关系”,而课标提的是“实验定律”,既是定律,就是定量的。

 

第4节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本节十分重要。

P31实验是初次接触统计规律。

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表中填什么。

实验记录

正面朝上硬币个数的出现概率

P32第一段是社会生活中的统计意义,要讲给学生。

P32倒数第二段第一行分子的“数密度”与“密度”不同。

P33是理论分析的结果,分析的过程不讲,但这个结果要讲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它的意思。

图8.4-2和表8.4-1

P32公式

不要背,更不要做题,它出现的目的是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的说明。

P3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P34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物理学不满足于定性解释,但是……

 

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

第1节固体

P38原来说“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现在不说了,用的是列举的方法:

××、××……是晶体;××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形状的……但明确地说“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多晶体。

P40思考与讨论:

通过晶体呈现的特殊物理性质,你认为晶体在微观结构上可能有什么特点?

科学探究。

P43问题与练习第1题

1.有一块物质薄片,某人为了检验它是不是晶体,做了一个实验。

他以薄片的正中央O为坐标原点,建立x-y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取两点x1和y1,使x1和y1到O点的距离相等。

在x1和y1上分别固定一个测温元件,再把一个针状热源放在O点,发现x1点和y1点的温度在缓慢升高,但两点温度的高低没有差异。

于是得出结论,这块薄片是非晶体。

显然,以上结论存在着科学性问题。

请你具体说明:

以上实验结论的形成,存在着什么科学性问题?

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练习。

 

第2节液体

“演示”、“实验”、“说一说”、“做一做”都带有问题,体现了课程理念。

不是重点。

 

第3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P51思考与讨论:

装在敞口容器里的液体,由于蒸发,过一段时间后会全部消失。

而盛在密闭容器里的液体,即使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减少。

难道密闭容器里液体的分子不再飞离液面吗?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质疑的习惯。

不难,要求也不高。

课标的初衷:

与生活密切相关。

 

第4节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第1节功和内能

图10.1-1压下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P60演示

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例如硝化棉,或浸过乙醚的棉花、火柴头等。

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写法的变化,目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P60焦耳实验与内能概念的思路

 

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来,大家认识到做功和传热都可以改变系统的热学状态。

焦耳力求寻找二者的定量关系(已有猜想)。

焦耳的两类实验:

重物下落搅动水,做功;

重物下落带动发电机,用电流对水加热(电功)。

结论:

不管直接做功还是通过电机做功,不管做功快慢(电流大小),只要上升的温度相同,所做的功就相同。

对结论的分析:

存在一个物理量,它的单位与能量(功)相同且与温度密切相关,它与系统的状态相对应

根据我们对功能的关系的认识,根据以前处理势能和动能的经验,定义了内能(热力学定义)

P62第1题

1.分子动理论中是怎样引入系统内能概念的?

热力学中是怎样引入系统内能概念的?

为什么说它们是一致的?

系统吸收的热、外界对它做的功,哪里去了?

分子的动能和分间的势能。

这里面实际已经有了能量转化的思想。

 

第2节热和内能

第3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两节一起说

焦耳定律的实质:

一定数量的功与确定数量的热相对应。

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内能(存在着一个态函数……)。

P65得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思路:

只有传热时ΔU=Q,只有做功时ΔU=W;既然二者等价,那么又有做功又有传热时

ΔU=Q+W

U、Q、W这几个物理量正负号的意义――不同书中写法不一样,要习惯。

P65下面的思考与讨论的目的就在于此。

不要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得出”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师不要讲错,但对学生不做要求。

P66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不是由某一个人通过某一项研究而得到的。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40年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从不同角度都提出了能量守恒的思想。

人类对于能量守恒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含糊到清晰的过程。

俄国化学家盖斯于1836年发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放出的总热量相同,这表明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能量是个不变的量。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

德国医生J.R.迈尔任船医时,在热带地区看到海员静脉中的血比在欧洲时更红,他联系到L.A.拉瓦锡的燃烧理论,认为在热带时人体会从外界获得一些热量(或说人体向外界散发的热量较少),因而机体需要从食物获得的热量较少,食物氧化过程减弱,静脉血中留下较多的氧,显红色。

他由此想到食物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等效性。

迈尔还从海员谈话中听到海水在暴风雨中较热,于是想到热与机械运动的等效性。

他在1841年和1842年连续写出论“自然力”(指能)守恒的论文,并推算了多少热与多少功相当。

因此,迈尔是公认的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思想的人。

以上思想说明这些人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不同形式的运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转换过程中某个物理量可能是不变的,但还没有定量的描述。

焦耳的实验精确地测量了做功与系统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精确地测量了做功与传热之间的等价关系,从而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巩固的实验基础。

德国科学家H.亥姆霍兹在不了解迈尔和焦耳的研究的情况下,从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这一事实出发,考察了自然界不同的力(指不同的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张力”(即势能)与“活力”(即动能)的转换。

他还分析了在电磁现象和生物机体中能的守恒问题。

此外,还有好几位科学家对这条定律做出了贡献。

P68永动机――永恒的话题――与过去的写法不同

制造永动机的千万次失败使人们的头脑冷静下来,开始在更深层次寻找失败的原因……这使得人们走出迷梦,去研究各种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规律,促成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我国物理学家冯端教授指出:

除了要为焦耳、亥姆霍兹和迈耶这些做了杰出贡献的人树碑立传外,还应建立一个无名英雄纪念碑,其上最合适的铭文将是“纪念为实现永动机的奋斗而失败的人们”,这是因为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必然有各种假设,虽然后来发现某些假设是错误的,但正是前人的失败才使后人的思考走上了正路。

 

第4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P69思考与讨论

……你见过这些现象吗?

1.把刚煮好的热鸡蛋放在冷水中,过一会儿,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最后水和鸡蛋的温度相同。

可能发生这样的现象吗:

原来温度相同的水和鸡蛋,过一会儿水的温度自发地降低而鸡蛋温度上升,生蛋变成了熟蛋?

2.一滴墨水滴进一杯清水中,不久整杯水都均匀地变黑了。

有没有这样的“逆过程”:

这杯均匀黑水中的小炭粒又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成为一滴墨水,而其余部分又变成了清水?

3.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其动能转化为内能,最终停了下来,同时足球、地面及周围空气的温度略有上升。

会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静止的足球和地面、周围的空气自发地降低温度释放内能,并将释放出的内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让足球又滚动起来?

4.装着压缩气体的钢瓶,打开阀门后会听到“哧――”一声,气体喷到外面。

会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外面的气体自发地进入钢瓶,使瓶内的压强变大?

……

P70~7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克劳修斯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表述)。

不要求学生在逻辑上从一种表述推出另一种表述。

重点是明白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会说出这两个表述就可以了,不要考查对两个表述的理解。

P73第3题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无关,目的是借机进行效率的练习。

此题特点是只给最原始的素材,解题所需的条件不完备,还要自己找。

图10.4-7烧水前后煤气表的示数

3.小李想估测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他在开水壶里装了体积2.5L的水,测得烧水前的水温是15℃,水烧开后便停止加热。

烧水前后煤气表的的示数如图10.4-7所示。

为了得出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他还要知道什么数据?

请用字母表示相关数据,指出所用的单位,列出计算效率的表达式。

 

第5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P74有序和无序,宏观态和微观态

扑克牌的例子:

有序和无序?

有序无序的相对性?

有序的程度?

只要确定了某种规则,符合这个规则的就是有序的。

宏观态和微观态?

如果一个宏观态对应着较多微观态,此宏观态较为无序。

学生站队的例子:

……

P75气体向真空的扩散

以此现象为例,解释为什么宏观过程会有方向性。

图10.5-1

甲乙丙丁是4个不同的微观态,但甲乙属于同一个宏观态,丙丁属于另一个宏观态。

P75思考与讨论

对于A、B、C、D这4个分子来说,“左右各有2个分子”的微观状态有多少个?

“左室有1个分子,右室有3个分子”的微观状态有多少个?

可以把几种情况用图表示出来,然后进行统计。

如果数学课中学过了“排列与组合”,计算可以简单些。

宏观观察并不能区分甲乙两个微观态,它们属于同一个宏观态。

等概率原理:

所有可能的微观态,它们各自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P76表格:

4个分子在左右两室分布情况对应的微观态数

分布情况

左0右4

左1右3

左2右2

左3右1

左4右0

微观态个数

1

4

6

4

1

“左2右2”这种宏观上看来均匀分布的情况,所对应的微观态的个数最多,“左0右4”、“左4右0”这种极端不均匀的宏观态所对应的微观态的个数很少。

结论:

与更多微观态对应的那些宏观态,出现的概率更大。

P76积木的例子:

……

P77熵:

P77的表格――几个关系

宏观态的名称

对应的微观态的个数

人们对宏观态的描述

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较少

比较有序

甲-→乙

较多

比较无序

一个宏观系统(平衡态)的熵,与它所对应的微观态个数的关系:

S=klnΩ

明白式中符号的意义即可,不要背,不要做题。

P78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P78做一做

目前“熵”这个词的应用十分广泛,已经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深入到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在这些场合中,有些用法是熵的本来意义的延伸,有些只是用做“无序程度”的代名词,描述过程的发展方向。

登录一个有搜索功能的网站,键入“熵”字,看看人们是怎样应用这个名词的。

为什么学这些内容?

高中教育的文化价值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课标要求:

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第6节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核心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P81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方向性:

从品质较高的形式变为品质较低的形式――由无序程度较低的系统具有的能,变为无序程度较高的系统具有的能。

 

课题研究:

如何提高煤气灶的烧水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