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660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2

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

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导入

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

2、板书课题:

寓言两则。

借助拼音读课题。

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我们学习《坐井观天》。

4、媒体出示:

(小鸟飞来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师解说图像。

5、青蛙和小鸟见面了,它们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吧。

一边看着书,一边听录音。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3、小组交流: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抽读、正音、齐读。

5、指导书写“此”、“渴”(可让学生交流)。

6、勾出文中生词,并读几遍。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释题:

坐井观天。

质疑:

谁坐在井里看天,看到的天是什么样?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

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事而争论不休?

3、小组讨论:

(1)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而争论?

(2)青蛙和小鸟各自认为天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4、汇报交流。

5、媒体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对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读,通过读、议、评,体会句子的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谁错,为什么?

7、实践活动:

用白纸卷成一个小筒,从筒的一头看天。

交流体会,从而理解青蛙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8、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

1、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

2、引导想象:

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怎么想,怎么说?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

五、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亡羊补牢》

1、小组读课文,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

2、全班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地方:

讨论、交流、理解。

3、媒体出示句子: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句子意思和养羊人的心情。

4、邻居和养羊人的看法谁对谁错?

为什么?

5、抽读、齐读最后一段。

讨论:

这一次养羊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理解:

后悔,事后懊悔,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

你认为养羊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6、总结寓言:

亡羊补牢。

亡:

丢失。

牢:

牲口圈、羊圈。

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

比喻:

错误发生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教案3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

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先看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

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

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

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

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

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

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

(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

(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

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

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

)最后。

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

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

5.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

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

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

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

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