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663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3.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重难点)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优越

平原广阔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河流纵横交错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侨乡众多

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的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

(2)工业体系:

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

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特别提醒]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

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较小。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前: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

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特别提醒] 工业化激发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问题

表现

生态环境

形势严峻

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区缺水严重

人地矛盾

加剧

城镇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良田,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急剧下降

重复建设

突出

一些城镇为了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建设现象突出

2.对策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

3.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

4.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本质是一样的。

(  )

5.为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提示:

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和服装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玩具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

3.×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4.× “民工潮”的出现是因为改革开放前期,珠江三角洲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民工荒”的出现与农民工就业渠道的拓宽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有关。

5.C [重化工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先天的弱势,应重点发展。

]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征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问题2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3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包括广东省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仅包括肇庆市区、高要、四会)九个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问题2.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问题3.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且降水丰沛;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不利条件:

能源和矿产缺乏,人均耕地少,环境污染严重。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关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图所示:

2.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其中较为典型的几种城市发展模式如下: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B 

(2)C [第

(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在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

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问题1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

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2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问题3 (综合思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提示:

问题1.污染类型:

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

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生产污染(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

问题2.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问题3.问题:

用地十分紧张、人地矛盾突出,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对策:

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防止盲目膨胀;加强城市间相互分工与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表现、原因及对策如下图所示:

2.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据此回答

(1)~

(2)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1)B 

(2)D [第

(1)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

(2)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

3.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曾提出了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转化。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属于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措施是(  )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提供使用一次性用品 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建设“效益深圳”要(  )

①引进外贸,大力发展加工业 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③引进廉价劳动力,发展重工业 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A 

(2)C [第

(1)题,本题的关键是从地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2)题,深圳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2015年底,江苏省城市化率达到65.2%,达到较高水平。

按照城市化三阶段判断,江苏省城市化已开始向成熟的城市化阶段迈进;江苏省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期,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城镇人口的持续大规模增长必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城镇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增加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读位置

江苏省位于中国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毗邻上海

析要素

资源:

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

交通:

铁路、公路、水运(内河航运和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利

科技:

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市场:

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市场广阔

探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3)对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定措施

(1)坚持学习,全面认识城市化的内涵。

(2)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城市绿地,优化人居环境;改造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3)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 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时间

地区  

2000年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67.0%

苏中地区

37.7%

46.3%

苏北地区

31.2%

39.5%

(1)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

经济发展中存在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减少等问题。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20世纪末城市化速度加快。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3)①水资源问题:

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

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

(教师独具)

题组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

“珠三角”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之后,集团军作战实力大大提高。

持续数年的转型升级释放了发展动力,2014年人均GDP首破10万元大关。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珠三角”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调整为1.9∶44.9∶53.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1.8%。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1.C 2.B [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平原广阔,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形、气候等条件优越,改革开放后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但该地区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缺乏。

]

题组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据此回答3~4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A 4.D [第3题,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个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4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

题组3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已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

据此回答5~6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B.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C.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D.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6.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进行优化和发展,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5.A 6.D [第5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并且使污染物数量增加。

第6题,珠三角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

]

(教师独具)

教材P99问题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之路,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也是任何国家不可逾越的过程。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

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进行了合理布局,加强了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了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

要防止建成区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城镇的规模要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于第二产业,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教材P102活动

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综合的,是全方位的。

不管是转入区,还是转出区,都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入手。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

空气、水源、资源、土地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

交通、就业、城市化、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方面。

教材P103活动

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该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大量资金,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丙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它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受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辐射影响也促进其经济发展,但不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丁的观点是正确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交通、能源、旅游以及兴办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教材P105活动

1.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和布局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农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占用大量农业用地;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等,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由从事第一产业发展到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进而也会引发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调整。

(3)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

传统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都比较低。

而现代农业结构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并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发展迅速,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的调整也使粮食等作物生产受创,粮食、甘蔗产量下降,由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这将影响到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的产业,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讨论这种变化对当地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