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709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docx

漳州市中考适应模拟卷初中历史

2018年漳州市中考适应性模拟卷

(一)

题号

总分

31

32

33

34

得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考试形式:

闭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这件文物上的文字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夏B.商

C.西周D.东周

2.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4.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始于哪个条约图1

A.《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

5.雨果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到: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这两个“强盗”是指

A.英法联军B.俄英侵略者C.八国联军D.日本侵略者

6.中国近代大规模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始于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百日维新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申报》C.《国闻报》D.《民报》

8.长征是红军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做出的战略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起点在

A.会宁B.遵义C.西安D.瑞金

9.从2017年春季开始,历史教材中有关抗日战争的时间由原来的8年统一为14年,“14年抗日”的说法是以哪个事件作为开端?

A.九一八事变B.伪满洲国成立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0.在解放战争中,用和平解放的方式解放的重要城市是

A.天津B.沈阳C.北平D.南京

11.在近代探索过程中,主张“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邓世昌B.陈启沅C.詹天佑D.张謇

1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万物进化基本规律的进步观点出现在哪本著作中

A.《海国图志》B.《天演论》C.《新青年》D.《狂人日记》

13.下列有关新中国诞生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的历史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我国第一部汽车生产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15.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图2

16.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

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7.“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创设           D.内地的开放

18.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直接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新中国成立后,一步步走向国际舞台,并展现了强大影响力。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正式建交③万隆会议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20.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评价中国改革说:

(邓小平)改革改变了中国社会,最显著的成功是在农村,农民现在可以将他们的收成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公开出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说明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立  D.农民可以在乡镇企业就业

21.文明的起源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促使古埃及文明起源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地处草原B.处于大河流域C.濒临海洋D.地处山区

22.下面人物活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A.莎士比亚B.贝多芬C.达尔文D.爱因斯坦

23.《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描写黑人悲惨遭遇的作品。

1862年,林肯接见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时说:

“这位小妇人写了一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

”这里的“战争”是指

A.布匿战争B.独立战争C.南北战争D.普法战争

24.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25.2015年德国在“一战

”战败后的第97个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

A.《九国公约》          B.《五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6.罗斯福新政的诸多政策中,被视为基础和核心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实施“产业复兴法”       D.颁布“社会保障法”

27.二战后,为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西欧国家开始走向一体化。

到1993年,一体化的最重要成果是成立了

A.欧共体   B.欧洲联盟    C.北约    D.华约

28.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9.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A.列宁B.普京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30.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主要与下列的哪项技术密切相关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 C.航天技术  D.原子能

二、辨析题(共5分)

31.下面是小历和小史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制度变革的评论,你认为谁的看法是错误的?

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34题10分,共35分)

32.(12)【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军机大臣常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咨询;参与军国大政的议论;面聆并按皇帝旨意,撰拟机要文书。

——《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以“民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中国近代史词典》

【欧洲大事记】

材料三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抛在后面;蒸汽机使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煤炭、钢铁作为新能源和新材料被广泛运用;铁路与汽船取代马车和帆船,开创了交通新纪元。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些大臣所属的机构叫什么?

该机构的设立反映了清初政治统治的哪一特点?

(4分)

(2)材料二说明到乾隆中期,清政府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2分)

(3)材料三中这场被称为“欧洲范围的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

(2分)

(4)材料四描述的哪次科技革命的场景?

材料中的“蒸汽机”的改良者是谁?

(2分)

(5)有人认为18世纪“西强东弱”的格局基本奠定。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2分)

33.(13分)阅读下列有关科举制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后,选举之权更是逐渐被地方上的世族门阀所把持,庶族子弟多受摈斥排挤。

科举取士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意在抑制门阀,为大批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

——华师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明清时科举制度的最大变化,是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乡试和会试,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生答题有固定的程式和一系列清规戒律。

——《中国文化史三百题》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材料一“科举取士”的方法始创于哪个时代?

(2分)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科举制的出现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分)

(2)根据材料二,明清时期科举制存在什么弊端?

(2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现状,清政府如何加以变革?

(2分)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什么影响?

(2分)

(4)科举制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最后被废除的过程。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历史过程的看法。

(3分)

34.(10分)材料论述

据统计,明治维新所颁布的各种法令中,内容有关教育的数量最多。

更重要的是,这种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得到了发扬,到1910年小学教育经费已占地方政府预算10%,明治末年,全国教育经费已占国民收入的3%。

日本于是1872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比许多先进国家还要早。

最初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动用警察督促家长送儿童上学。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

——《大国崛起日本》

(1)请简要说说明治维新的性质(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年漳州市中考适应性模拟卷

(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BB

C

B

D

A

B

A

D

A

CC

D

B

D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A

D

C

B

B

A

C

D

C

C

B

D

C

A

二、辨析题(共5分)

3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分)《土地改革法》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的性质是私有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才建立起包括土地在内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34题10分,共35分)

32.

(1)军机处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4分)

(2)闭关锁国政策(2分)

(3)法国(2分)(4)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2分)

(5)在18世纪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而在东方(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却日益加强;清政府日趋保守,闭关锁国,而西方社会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充满活力。

(2分)

33.

(1)隋朝(2分)有利于破除魏晋以来世族门阀把持选举权,有利于为国家选拔人才。

(2分)

(2)内容和形式呆板,不利于选拔人才。

(2分)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2分)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2分)

(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诞生顺应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走向僵化,不利于选拔人才;而到了近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以考察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已完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走向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3分)

34.

(1)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6—8分):

观点明确,2分。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6分。

二等(3—5分):

观点较明确,1分。

史论结合较好,条理清楚,2—4分。

三等(0—2分):

观点不明确,0分。

史论不够准确,条理不够清楚,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

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2分)

论述: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十分重视发展教育,颁布法令,增加投入,为国家积累了人材,促进了国家的文明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也重视发展教育,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投入发展教育,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因此,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6分)

 

2018年漳州市中考适应性模拟卷

(二)

题号

总分

31

32

33

34

得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考试形式:

闭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水稻的种植 B.粟的种植C.开始使用石器D.懂得利用天然火

2.西汉时期发行的货币是

  

 A B CD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4.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灭南宋,建立元朝B.建立蒙古大汗国

C.向西扩张,灭西夏D.与南宋联手灭金朝

6.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主要意义是

A.第一次把西藏纳入中央版图B.打击外来侵略势力,巩固边防

C.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理D.更有效控制地方少数民族首领

7.九年级

(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B.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回族的形成D.郑成功收复台湾

8.宣告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终止,国门被迫打开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创办京师大学堂B.推行义务教育

C.废除科举制度化D.颁布新学制

10.胡适在1923年给

友人信中写道: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11.在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屡立战功的北伐名将是 

A.朱德     B.叶挺    C.冯玉祥    D.孙传芳 

12.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闽西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3.2015年9月3日,中国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这是

因为

①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阅兵是为了向世界表明中国捍卫和平的决心

④阅兵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解放战争中,标志人民军队转入战略反攻,创建中原解放区的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发动三大战役  

C.收复北平和天津   D.发动渡江战役

1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97年香港回归

16.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17.语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时尚,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追求的时尚描述错误的是

A.成群结队在学校粘贴大字报      

B.罢课排练象征忠于毛主席的“忠字舞”

C.在教室里朗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每天背诵毛主席语录

19.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团结

20.下列有关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1949年成立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B.在1949年成立人民空军

C.在1964年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在1966年正式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21.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重返联合国

C.加入WTO             D.中美建交

22.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

“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侯德榜      D.钱学森

23.文艺作品能折射时代的精神。

下列作品中,以揭示人文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是

①《神曲》②《英雄交响曲》③《最后的晚餐》④《哈姆雷特》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24.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是它们都

A.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B.密切了各大陆间的联系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促使了工人发动武装起义

2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国际歌》的诞生D.《人权宣言》的发表

26.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达·芬奇——《最后的晚餐》B.达尔文——《物种起源》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D.斯蒂芬森——汽车大王

27.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8.阅读图1,分析1929─1933年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图1

29.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捷克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这里的“死亡证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条约》

30.下列四幅图片,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是

A       B       C          D

二、辨析题(5分)

31.19世纪有位曾经来到中国的英国人,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在对清政府的战争胜利后,大英帝国迫使其签了《南京条约》,清政府允许我在厦门开办自己的工厂。

这个英国人在日记中的记述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34题10分,共35分)

32.(12分)阅读下表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周恩来生平大事年表

(本表材料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材料一

1898年,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材料二

1927年8月1日,作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南昌起义。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负责指挥军事。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任中共代表到西安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三

1937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西安、杭州、庐山、上海、南京等地同国民党、蒋介石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四

1945年8月,和毛泽东、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8年4月下旬,到河北省西柏坡(今属平山县),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参与制定《共同纲领》,10月,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材料五

1952年,作《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的报告,指出我国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1955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2年,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1)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许多共产党员都参与了材料一中所提及的军校的创建。

请简要说说它在国民革命中的贡献?

(2分)

 

(2)材料二,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参与西安事变的解决,当时中共对处理此事的主张是什么?

对当时时局的转变产生什么影响?

  (4分)

 

(3)材料三,周恩来在抗日战争中代表中共与国民党展开谈判,最终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改编共产党军队是合作的重要内容,请写出改编后的两支军队的名称。

(2分)

 

(4)材料四,周恩来参与的重庆谈判,最终结果是双方签署哪一重要文件?

(1分)

 

(5)材料五,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我国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这最后演变成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请写出这一外交原则的名称。

(1分)

 

(6)人物的评价与其历史活动密切关联。

周恩来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著名的外交家,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说明。

(只选择一个方面即可,2分)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参与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负责起草《共同纲领》,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3.(1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材料三

 

图6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示意图

图51871年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1)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体现了材料一中所说“中国施之于日本甚厚”?

(2分)

 

(2)材料二图5,日本派遣人员赴欧美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2分)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图6反映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2分)简要分析带来这一结果的内外因素。

(2分)

(4)日本虽是弹丸岛国,但在世界舞台上几经沉浮,屹立不倒,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总结以上材料,简要加以阐述。

(3分)

34.(10分)材料论述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人前所末见的世界各地的商品,如烟草、蔗糖、棉花、咖啡、可可等在西欧市场大量上市;欧洲人食用肉类必不可少的香料,要进口量骤增30倍。

与此同时,欧洲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大为扩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率先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谁?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