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082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

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体温39℃以上时,每4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测3天平稳后改测1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4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顾虑,安心幷积极配合手术。

3、进行适应性锻炼:

如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戒烟;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根据疾病种类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幷告知其目的。

4、备皮

(1)备皮范围

手部手术:

全手,上界肘关节,臂丛麻须包括腋毛。

前臂手术:

全手,上界至肩关节,包括腋毛。

肘部手术:

上界腋窝,下界全手,包括腋毛。

肩、上臂手术:

上界过颈部,下界全手,前后过胸、背中线,包括腋毛。

足部手术:

全脚,上界大腿上1/3。

小腿、膝部手术:

上界髋关节,下界包括整个肢体。

大腿、髋部手术:

上界平弓肋沿,下界包括整个肢体,前后过躯干中线,并剃阴毛。

 

(2)备皮:

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备皮幷保护手术区皮肤,防止刮伤。

如皮肤有水泡、过敏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阴经来潮等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6、督促检查或帮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

洗头、修剪指(趾)甲、沐浴等。

7、根据医嘱做好交叉配血、皮试等工作,如皮试阳性及时向医生报告。

8、了解病人大小便情况,如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应向医生报告,按医嘱给予处理。

9、交代病人术前禁食10小时,禁饮8小时。

10、术晨测生命体证幷记录,如体温、血压升高或咳嗽、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延迟手术。

11、遵医嘱打术前针,幷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2、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或按医嘱留置尿管。

取下活动假牙、发夹、眼镜、项链、戒指等,协助病人更衣,贵重物品交由家属或护士保管。

                                     

13、佩戴手术病人腕带。

14、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

15、检查病历中血常规、凝血测定、术前九项、心电图、X线片等检查结果齐全。

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16、根据手术要求备麻醉床及吸氧用物、监护仪等,全麻病人、VSD手术病人床旁备吸引装置。

二、术后护理

1、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后病人的交接工作(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搬运病人时应有专人扶托患肢。

3、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安置适当的体位。

4、遵医嘱予输氧及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幷记录。

5、观察病人神志,受压处皮肤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引留管是否在位通畅幷妥善放置,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6、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禁食、禁水时间。

7、指导防管道脱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幷做好标识。

8、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证的变化,前3次每半小时监测1次幷记录,正常后改每1小时监测1次记录,遵医嘱监测至停。

手术后连续三天每日监测T、P、R四次至正常后改为每日一次。

(2)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病人的反应决定开始进食时间。

局麻后全身反应较轻者,术后即可进食;臂丛、颈丛麻术后4小时即可进食;硬膜外阻滞者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全麻者神志完全清醒后即可进食。

可进食后宜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多饮水。

(3)密切观察术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术口周围皮肤清洁,伤口敷料污湿及时报告医生换药。

(4)按医嘱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注意勿烫伤皮肤。

(5)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6)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或布朗氏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指(趾)活动、颜色。

(7)观察术口疼痛情况,按医嘱使用止痛药。

使用镇痛泵的病人,注意观察镇痛泵的效能,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脱出等情况,告知病人使用的方法。

(8)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站胜疾病。

(9)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注意观察尿液的量和性质,根据病情或麻醉方式于麻醉药作用消失后或于次日训练膀胱功能无异常后拔除尿管。

(10)未留置尿管的病人注意预防尿潴留:

鼓励病人有尿意时尽早排尿,无禁忌的可坐起排尿。

排尿困难的可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或艾灸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热敷下腹部,或给予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

9.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压疮:

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根据病情给予水垫或气垫床,并注意定时调整更换。

病情允许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减少局部长期受压。

(2)坠积性肺炎:

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定时翻身拍背,嘱病人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进行有效咳痰,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等。

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和主动活动。

(3)尿路感染:

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

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按医嘱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并更换尿袋。

(4)静脉血栓形成:

抬高患肢20~30º,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宜,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避免在患肢输液;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运动:

指导病人加强踝关节屈伸活动,有外固定者鼓励做肌肉舒缩活动。

(5)废用性萎缩:

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10.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方式及固定方法,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

(1)初期:

术后1-2周,协助病人翻身记进行关节活动,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上肢手术后尽早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等动作:

下肢手术后经常活动上半身和未被固定的关节,多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中期:

从手术刀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并配合简单的机械锻炼。

(3)后期:

指从骨、关节等愈合,到恢复局部和全身正常功能这段时间。

可根据病情下床活动,或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11、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三、整复固定后,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

四、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幷保持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五、注意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六、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循环。

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七、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幷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八、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保持小夹板清洁。

九、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外敷、烫疗,应给予具体指导。

 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护理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三、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四、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患肢肿胀。

五、凡新上高分子夹板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项目,进行床头交接班。

六、高分子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捏,以免在高分子夹板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

七、高分子夹板干固后护理

1、保持高分子夹板清洁,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高分子夹板,避免折断变形。

2、高分子夹板里面有伤口的,应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再继续渗血,应在高分子夹板上沿血迹做一标记,并不断观察,有明显继续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高分子夹板干固后指导患者进行高分子夹板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

八、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

高分子夹板包扎过紧或松动、变形时,及时报告医生。

九、高分子夹板拆除后,根据骨折部位及病情进行功能锻炼。

牵引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以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

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运、感觉、活动,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有效牵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指导患者牵引所需的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下肢牵引要适当提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骨牵引要保持针眼处敷料清洁干燥,定时清洁换药,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六、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

常见的骨折有右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骨折骨折、手腕部骨折等。

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消肿。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指导患者做握拳及腕关节的屈伸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

5、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情况,出现张力性水泡者,报告医生幷协助水泡穿刺。

6、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7、配合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术,幷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8、行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清热凉血类中药宜凉服,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4、给予中药烫熨治疗时注意药物的温度,防止烫伤,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以强筋健骨之品为主。

2、小夹板固定和高分子固定者,告知患者勿自行松解调整和拆除。

3、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握拳、伸指及屈伸腕关节等活动;中期,进行耸肩等活动;后期解除外固定后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关节屈伸活动,禁止使用暴力屈伸关节。

4、定期复查,检查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锁骨骨折

间接或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骨折部位多发生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

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肩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侧肢体。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幼儿青枝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将患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在侧胸。

固定时间一般3-4周。

6、局部固定后,早期宜半卧位,在肩胛间部适当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严忌肩关节做前屈、外展抬举活动,防止骨折再移位。

7、坐起或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保持挺胸,禁止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8、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9、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若有咳嗽胸痛者,应佐以行气止咳药物。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离床时应双手叉腰,保持挺胸姿势,保持有效固定位。

2、指导功能锻炼。

早期可作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的活动,避免肩前屈、内收动作;中后期可逐渐作肩关节前后摆动和肩外展上举等活动,防止应固定时间较长而影响关节功能。

3、定期复查:

术后每个月门诊复查,了解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内固定于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肱骨外科颈骨折发生以老人和成人多见。

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

裂缝骨折,骨折多无移位;外展型骨折:

多见,骨折两端的外侧相互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方成角畸形;内收型骨折,少见,骨折两端的内侧相互嵌插而外侧分离,多向外侧成角畸形。

肱骨外科颈骨折上臂内侧常可见瘀斑。

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侧肢体。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6、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并将患肢屈肘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4周。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早期可作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的活动;三周以后可作肩关节前后摆动并逐渐开始作上臂抬举、外展等活动,一般在四周可解除外固定,配合中药烫熨治疗,以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2、定期复查:

术后每个月门诊复查,了解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内固定于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

肱骨干骨折

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易并发桡神经损伤。

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上臂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

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6、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固定时间4-6周。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注意腋下皮肤是否有压迫性溃疡。

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可做屈伸指、腕关节活动,中期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时肘部常见的损伤,多见于3-12岁的儿童。

分伸直型、屈曲型。

伸直型占90%以上。

易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

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6、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8、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拆除固定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五、并发症护理

神经损伤:

观察有无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桡神经损伤:

如出现垂腕、垂指、前臂旋转畸形,手臂桡侧尤其虎口部皮肤感觉障碍。

2、正中神经损伤:

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活动功能和皮肤感觉全部消失,包括拇指、食指、中指不能屈曲。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夹板外固定勿自行调整和松解。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早期:

进行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等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

在锻炼时严禁使用暴力做被动活动。

3、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尺、桡骨骨折

尺、桡骨骨折指多发生于青年。

尺、桡骨双骨折多见,若发生单根骨折,以桡骨骨折多见。

一、临床表现

前臂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

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5、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6、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拆除固定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夹板外固定勿自行调整和松解。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固定期间积极做指掌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肩、肘关节的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做腕关节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

3、解除固定后腕关节活动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下端关节面以上的2-3cm处骨折,以成人和老人多见。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

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障碍,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明显时,可呈现“餐叉样”畸形。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

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5、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夹板固定前臂4-5周。

6、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7、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拆除固定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夹板外固定勿自行调整和松解。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固定期间积极做指掌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肩、肘关节的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做腕关节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

3、解除固定后腕关节活动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