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134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docx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提要:

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规范等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变形观测应由业主委托有建筑物变形测量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我方进行全力配合支持观测点的设置等工作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

第1节施工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的内容主要有:

人员组织及设备仪器配备;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办理交接桩手续;校核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编制测量方案;

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和规划部门验线等。

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施工流水段和进度安排,需配备两名测量专业工程师和四名测量工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测量工均需持证上岗,操作熟练。

本工程所使用的计量和工具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检定,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本工程拟使用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

序号名称仪器性能数量用途

1全站仪NTS-350±2”1台建筑物定位测量,校核测量控制点

2电子经纬仪南方测绘ED-2(2``)2台水平轴线测设

3电子水准仪DiNi系列,1公里往返测中误差台原始高程点引测,校核原水准点

4水准仪DS32台标高测量与传递

5激光铅垂仪DEj-3(1/40000)1台竖向轴线传递

6钢卷尺50m2把轴线量测

7钢卷尺5m20把细部尺寸量测

8塔尺5m2把高程量测

9水平尺60cm4把辅助标记

10墨斗3个弹线

11有机玻璃板200×20010块轴线投测

12对讲机摩托罗拉4台通信联络

办理交接桩

进场后,由建设单位(或监理)组织进行桩点的交接。

将测绘院的钉桩放线成果资料,与现场测设的建筑物角点、标高基准点逐一核对,确认现场桩位齐全和准确后,各方签认交接资料。

第2节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及现场情况布设平面控制网。

在能通视、安全、易保护的地方设置平面控制网桩位,用砼将控制桩浇筑固定,并且用钢筋笼对桩点进行,刷红白相间的油漆作好明显标志,定期检查复核,防止破坏。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在复核完毕测绘部门提供的原始定位桩后,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交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将其引测至基坑边易架设仪器且易保护的地方,加以保护。

纵横轴线不得少于两条,作为场区首级控制。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须符合下表规定:

场区首级轴线控制网的允许误差

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51/30000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根据基础平面图上有关墙体、柱子的具体位置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立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之上,为便于可操作性,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根据墙、柱等构件尺寸布设于偏轴1m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视。

第3节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场区水准基准点,采用级精度的DINI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核,合格后测设一条封闭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场区内设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基坑边线应不小于15m。

本工程高程控制点计划布置在场区大门口的永久建筑物上,不受工程施工的影响,又保证能够在场内通视。

另外在场内周边做三个水准点,水座点底部埋到冻土层以下,浇筑混凝土进行保护,定期与基准水准点闭合校核。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按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高差全中误差路线长度仪器型号水准

标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

三等±6≤50DS1DS3铟瓦双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较差前后视累积差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或黑、红面主读数较差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

三等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或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

w--闭合差

L--相应线路长度

N--水准闭合环数中或附合路线条数。

内业计算的数字取位,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水准路线长高差及改正数高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提要:

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规范等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变形观测应由业主委托有建筑物变形测量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我方进行全力配合支持观测点的设置等工作

程竖直角

三等-

第4节±以下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以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电子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

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

根据各层上的纵、横轴线再进行相互角度、距离校核。

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两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2mm。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防止桩位移动,影响精度。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作为首层测量施工的依据。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轴线长度(l)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mm)内控标准(mm)

l≤30m±5±3

30m60m90m本表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以下结构施工高程控制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须从原始基准点引测不得少于三个,并相互校核,三点较差须≤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的标高基准点。

基准点应根据基坑实际情况设置在较稳定的部位。

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再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的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用水准仪在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的纵筋上抄测出结构50cm标高线,来检查梁、板模板标高,控制墙、柱及梁板的混凝土浇筑标高。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墙柱立面抄测建筑50cm线,控制装修阶段的施工。

第5节±以上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平面控制

对于±以上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

地上结构施工控制轴线示意如下图。

在首层控制轴线的两端交点上,设置轴线控制基点(内控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

设置基点采用予埋钢板(100mm×100mm),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作为标记。

在相应的位置每层楼板上留设后浇洞口(150mm×150mm)。

平面内控点的投测

根据工程特点,轴线竖向投测采用内控法投测。

每层楼板浇筑完毕且强度达到上人要求的后,将激光垂准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在控制桩上架经纬仪等精密对中后,以盘左盘右取中法,把各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本层板面上,进行闭合校核,闭合差符合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范围内校核无误后,进行细部点加密,用1mm细墨斗线弹出墙边线、50cm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验。

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验线完毕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图做出楼内的控制桩点,作为竖向控制的基点。

控制桩点作法,是用冲击钻把桩点钻出,然后把钢筋埋入,并用钢锯条锯出十字划在钢筋上做出标记。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采用经纬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

测量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做好记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见下表: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内控标准

1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mm2mm

总高5mm3mm

高程传递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道标高起始线,对钢尺必须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往返测量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筑50cm线,用红三角标注。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高度(m)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内控标准

每层±3±2

总高±5±3

标准层测量工作与主体结构施工关系

楼板砼浇筑(轴线,墙、柱边线,墙、柱50cm控制线,门窗洞口下边线)→墙、柱钢筋绑扎(窗洞口边线)→墙、柱模板(上一层标高50控制线,油漆标识)→墙、柱拆模(本层标高50cm控制线,用墨斗弹于墙体上)→顶板支模、钢筋绑扎(轴线、门洞边线用油漆标识)→校正钢筋浇筑顶板砼。

第6节建筑物和基坑变形观测

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规范等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变形观测应由业主委托有建筑物变形测量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我方进行全力配合支持观测点的设置等工作。

基坑护坡变形观测由其专业分包商进行,总包负责管理协调。

并且在施工中,我方也会进行每周定期的和雨后的基坑边坡变形的观测,以保证基坑边坡的安全。

 

框架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提要:

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规范等有关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变形观测应由业主委托有建筑物变形测量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我方进行全力配合支持观测点的设置等工作

 第7节测量记录

测绘部门在钉桩完毕后提供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成果,是整个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的依据。

施工中所有的测量记录应保留,对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基槽验线、楼层放线均需填写报验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