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282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建设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目录

0.前言1

0.1工作目的1

0.2评估任务1

0.3评估依据2

0.4以往工作程度及主要参考文献2

0.5评估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3

0.6评估质量综述4

1.建设项目概况6

1.1交通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6

1.2建设工程概况7

1.3征地范围及建设工程总投资7

2.地质环境条件9

2.1自然地理9

2.2地形地貌10

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2

2.4新构造活动与地震14

2.5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14

2.6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16

2.7人类工程活动特征17

3.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20

3.1评估级别的确定20

3.2评估范围的确定20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1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22

5.1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22

5.2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22

5.3小结22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23

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23

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23

6.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24

6.4小结24

7.结论和建议25

7.1结论25

7.2建议25

0.前言

**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位于**市**区柳林镇,项目建设场地属地质灾害易发区。

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遵照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之规定,**市某医院委托我院承担该拟建项目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0.1工作目的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

通过对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做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估。

0.2评估任务

①基本查明拟建项目区环境地质条件;

②基本查明拟建项目区内的地质灾害现状,包括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危险性;

③对拟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进而对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

④针对拟建工程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0.3评估依据

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年11月24日);

②《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

③《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陕西省政府第71号令,2001年9月);

0.4以往工作程度及主要参考文献

评估区前人先后开展了区域地质研究、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环境地质以及矿产等工作,对区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是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基础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有:

①《陕西省**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

5万)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06.12

②《陕西省**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

10万)

陕西省地勘局九○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00.10

③《**市某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西安工程地质勘测公司2001.09

④《**市某医院新建综合医技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联银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2009.06

0.5评估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0.5.1评估工作方法

本次对**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遵照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

在充分搜集、利用规划区已有地质资料与拟建建筑物特征的基础上,以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和有影响的地质灾害为工作重点,对场地进行了详细的实地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区内灾害点进行了实测、拍照、记录,查明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危害程度等。

经综合研究及系统分析,对全区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作出现状评估,结合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和拟建工程所处地质环境条件作出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并最终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0.5.2完成工作量

我院自接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后,在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了《**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野外调查工作始于2010年2月28日,3月3日结束,历时4天,对评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实地综合调查。

0.6评估质量综述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3日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制工作。

编写《**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本,编制比例尺1:

1000的环境地质图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各1张。

本次地质灾害评估所收集的资料全部已通过评审,资料全面可信,野外调查工作扎实认真,取得了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是本次报告编写的主要依据。

在充分掌握了区内灾害点及区域地质灾害条件的基础上,编制了《**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图件编制和成果复制等工作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以提高成果的精度,确保成果的质量。

评估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符合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及相关的部、省级技术要求。

成果报告质量可靠。

1.建设项目概况

1.1交通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1.1.1建设项目位置和交通概况

**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位于**市**区柳林镇七里铺大街。

**市交通非常便利。

西延铁路、神延铁路、西延高速公路和G210国道等交通动脉纵贯南北。

另外,自**还有多次航班飞往北京、西安、榆林等地。

拟建工程区临七里铺大街,交通便利。

1.1.2社会经济概况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现今**市已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教育旅游基地和以轻工、煤炭与石油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地区中心城市,成为陕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晋、陕、蒙三省区交通枢纽。

该区经济较为发达,主要有旅游业、商业、石油开发业等。

农业主要有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

据2008年统计资料,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3.27亿元,增长15.7%;第一产业增加值52.1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575.61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85.51亿元,增长12.7%。

人均生产总值达33332元,折合4831美元,较上年净增4657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在全省十市中位居第一位;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

1.2建设工程概况

据《**市某医院新建综合医技楼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医技综合楼位于门诊住院楼北侧,将现状旧燃煤锅炉房拆除,原配电室移至住院楼地下室。

拟建医技综合楼1栋,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7660.6m2,建筑总高43.8m。

新建医技综合楼占地东西长54.5m,南北宽37.7m,“L”型布局,建筑占地面积1500m2。

地下室高度5.1m,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型。

依据地质灾害评估的有关技术规范,拟建项目属于较重要建设项目。

1.3征地范围及建设工程总投资

1.3.1征地范围

据“**市某医院新建综合医技楼及附属设施规划选址(用地)范围图”,,共计用地面积26534.5m2(约39.8017亩)。

1.3.2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医院自筹资金2657万元,其余申请财政投资或者银行贷款。

项目建设周期:

2010年4月~2011年10月,工期18个月。

 

2.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

2.1.1气象

评估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多变,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表2-1**气象站月平均气象要素统计表

多年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蒸发量(mm)

风速(m/s)

月平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2

-1.1

4.7

12.6

17.7

21.8

23.5

21.9

17.0

10.2

3.1

-2.7

4.0

4.9

22.7

30.1

39.3

59.8

112.5

123.0

52.3

30.9

14.2

2.2

37.3

56.1

96.2

193.7

242.4

247.1

209.0

177.9

137.1

102.1

66.7

41.2

1.5

1.5

1.5

1.8

1.8

1.7

1.5

1.3

1.5

1.6

1.7

1.5

年平均

10.3

496.2

1607.2

1.6

据**市气象站1951~2008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7.9mm;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近20年来多年平均降水量496.2mm,仅为原来的88.3%。

受季风影响,旱季、雨季分明,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6~9月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表2-1、图2-1),且多以雷阵雨形式降落;降水量日最大139.9mm(1981年),时最大62mm(1979年)。

大暴雨(≥50mm/d)年平均为0.7d,一般出现在4~10月,特别是7~10月;大雨(≥25mm/d)年平均为4~6d;暴雨中心区降雨强度大多在80~90mm/d,最高达139.9mm/d,易引起大洪水。

3~10月均有阴雨出现,其中3~6月短期阴雨较多,7~10月以8~15d的中期阴雨为主,连续降水量可高达152.9mm,常引起洪水暴发,诱发地质灾害。

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39.7℃(1952年),最低气温-25.4℃(1956年);冰期为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无冰期140~170d;霜期为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无霜日160~180d;冻结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冻结深度一般在60cm,最大冻结深度79cm。

多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15.0m/s;多年平均蒸发量1607.2mm,为降雨量的3.2倍;相对湿度62%。

2.1.2水文

评估区位于延河的支流南川河右侧。

南川河为延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九燕山,属于季节性河流,自南向北流经三十里铺、十里铺,在**山附近汇入延河,全长24.2km,流域面积432.5km2。

据枣园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0.15亿方,最大流量650m3/s。

从年内分配看,径流量主要集中于7~9三个月,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显著,枯水年、丰水年相间出现,南川河水位随着雨季变化暴涨暴落,易发生洪水灾害,冬季封冻,结冰期长达4个月。

调查区河谷宽约50~100m。

2.2地形地貌

调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典型的继承型和继承、侵蚀混合型的黄土梁峁区及河谷阶地区。

区内下伏基岩古地形起伏不平,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由于河流的长期侵蚀切割,形成了现今梁峁起伏、河谷深切的地形。

总的地形特点是南北两侧有山,中间为河谷阶地,海拔一般在970.4~1076.7m之间,最高点位于拟建场地南侧峁顶,海拔1076.7;最低点为拟建场地西侧七里铺大街,海拔970.4m;谷岭最大相对高差106.3m左右。

区内地貌按其形态及成因可划分为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地貌,现分别描述如下:

黄土梁峁:

分布于建设场地南北两侧,由于流水强烈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形成梁、峁并存的地貌景观,上峁下梁,峁梁起伏,梁多宽且连续,梁多峁少。

峁顶一般平缓呈微穹形,坡度5-10°,沟缘线以下增大至25-35°,谷坡下部常为陡坡陡崖。

梁、峁周边多发育“V”型冲沟,其切割深度约十余米至数十米不等,冲沟两侧谷坡陡峻(坡度>40°),局部可达60-70°,甚至近于直立。

黄土梁峁水土流失严重,近沟缘线附近多发育有细沟、浅沟、悬沟、冲沟、干沟和黄土溶洞等侵蚀潜蚀微地貌。

河谷阶地:

建设场地位于南川河阶地上。

调查区南川河河床宽40~50m,一级阶地呈条带状展布于南川河两侧,左侧阶地宽度约50m,右侧阶地宽度250~300m,一级阶地阶面标高970.0m左右,阶面地形平坦开阔,微向河床及下游方向倾斜。

阶地主要由黄土状土和砂砾卵石层组成。

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2.3.1地层岩性

区内主要发育中—新生代地层,包括侏罗系及第四系。

第四系遍布全区,侏罗系地层多沿沟谷两侧零星出露或埋藏于黄土之下。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①侏罗系

**组(J2y):

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南北两侧黄土梁峁斜坡带的坡脚,其岩性以砂岩为主,为一套灰白、灰黄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

上部是薄层砂岩与页岩互层,含有数层煤层;底部为砂砾岩及不规则砾岩,自上而下砾石粒径变大。

本层中夹有少量泥岩透镜体和煤线,并含有铁质结核和植物化石,表层风化强烈,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②第四系

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包括中上更新统黄土、全新统冲洪积物,而下更新统黄土在评估区内不发育。

a.中更新统黄土(Q2eol)

亦称老黄土,分布于黄土梁峁区,沿梁峁边坡和河谷冲沟两侧出露,上部多被新黄土和坡积层覆盖,是构成黄土梁峁的主体部分,厚60~150m,岩性为浅黄、浅棕黄或浅棕红色粉质粘土、粘土夹十余层棕红色古土壤,结构较致密,质地较坚硬,垂直节理发育,无层理,古土壤下部密集,干时质地坚硬,颜色变深,多为钙质结核层。

b.上更新统黄土(Q3eol)

亦称新黄土,在区内广泛发育,遍布于黄土梁峁顶部厚度一般10~30m不等,局部可达40m以上。

岩性以灰黄色或姜黄色、黄褐色粉土为主,粉土成分含量较高,结构疏松,质地均一,具大孔隙,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含有较多白云母片及少量蜗牛化石。

c.全新统下部冲积层(Q41al)

分布于南川河一级阶地上,岩性上部以黄土状土为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厚度5~7m。

d.全新统上部冲洪积层(Q42al+pl)

分布于场地东侧冲沟中,岩性主要为冲积粉土和砂卵石层,厚度0.5~3m。

2.3.2地质构造

拟建工程场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中东部,属岩石圈厚度最大(>200km)的地区之一,无显著构造作用改造,褶皱构造总体表现为轴向近南北的大型宽缓向斜,次级褶皱以短轴背斜、鼻状背斜等平缓拱形隆起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调查区存在两组北东向、一组北西向隐伏断裂。

调查区所处的第四纪黄土中节理十分发育。

一般在未变形的斜坡地带,原生节理发育,节理间距几十厘米至2m,将黄土切割成直立的棱形或柱状体,节理面一般粗糙,沿走向多呈锯齿状,剖面上节理面较为平直,节理的发育受土体性质制约,离石黄土中的节理一般稀疏。

在变形斜坡地带,土体扰动明显,构造节理十分发育,一般成群按一定方向分布、力学性质清楚(挤压型、压扭型、张型、张扭型)、具有区域性特征、贯通性较强(不受土体性质限制)。

区内黄土构造节理走向以60~75°、270~275°、305~315°为主,这些节理是导致滑坡、崩塌等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

据有关资料统计,区内黄土滑坡多数与走向为60~70°、350~360°的节理有关。

2.4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2.4.1新构造活动

评估区的新构造运动主要为地壳间歇性的抬升运动,表现为河流的强烈下切,在河流两侧形成1~2级侵蚀堆积阶地,河谷两侧出露大片基岩。

左右两岸分别出露基岩10~20m和10~30m,而前新生界基岩出露很少。

侵蚀切割强烈地段形成陡峻谷坡、悬崖等微地貌现象,为滑坡、崩塌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和物质来源。

2.4.2地震

评估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地壳变形速率在1~2mm/a之间,地壳比较稳定,无4级以上地震发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据历史记载:

公元966年横山曾发生过5~6级地震,1448年、1472年榆林曾发生过两次5级地震,1621年府谷曾发生过5级地震,1591年延长曾发生过5级地震,以后再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小震也很少发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有明显震感,但由于地块边界的阻隔,对本区影响不大。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GB18306-2001),该区抗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5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评估区岩土介质可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

按照建造类型、结构类型并结合强度,土体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黄土、新黄土、冲洪积土。

2.5.1岩体

主要为软硬相间碎屑岩类:

岩性为侏罗系中统**组砂岩夹泥岩,岩石软硬相间,砂岩固结程度高,抗压强度高,不易风化;泥岩干燥单轴抗压强度Rb=26.3~36.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w=1.6~1.7MPa,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2.5.2土体

①老黄土(Q2)

老黄土是构成区内黄土梁峁的主体部分,颗粒成份小于0.005mm粒级大于20%,夹数层古土壤及钙质结核层。

老黄土垂直节理、构造节理、滑塌节理以及风化节理普遍发育,形成了典型的柱状体块裂结构和楔形体块裂结构。

构造节理呈“X”形,黄土陷穴、黄土桥等主要是沿此发育,亦影响着侵蚀沟谷的发生和发展方向。

黄土滑塌节理面光滑,常沿崩滑体发生方向发育,亦有内倾和垂直发育的,例如,在滑坡体剖面上可见到,由后缘到前部依次发育内倾、垂直、顺坡向的节理。

黄土风化节理主要是由垂直节理和构造节理经风化作用张开、加宽和扩宽而形成;若因水冻结胀裂等作用而风化,则多呈柱状或碎块状;若因昼夜温差变化作用,则形成为板片或不规则的扁平小块;黄土风化节理方位没有规律性,其密度由表面向土体深处迅速减小,坡体常有剥落、掉土现象,甚至发生崩塌灾害。

②新黄土(Q3)

新黄土分布在梁峁顶部,厚度一般10~20m,局部达30m。

颗粒成份以粉粒为主,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粘土矿物含量少。

新黄土的原生结构为均质结构,结构疏松,大孔隙发育。

在黄土湿度变迁收缩作用影响下,产生垂直节理,形成了柱状体块裂结构。

在斜坡地带,受风化、卸荷或滑移变形作用,产生“X”形剪节理,局部形成楔形体块裂结构。

天然状态下土体力学强度较高,但遇水后强度急剧降低,具崩解性和湿陷性。

黄土湿陷,引起变形破坏,形成陷穴、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为降水的汇集和快速入渗提供了通道,常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③冲积土(Q4al+pl)

主要分布在南川河一级阶地区。

黄土状土:

灰黄、黄褐色,含少量钙质条纹及结核,土质较均匀,厚度变化大,不具湿陷性,硬塑,中偏低压缩性土,孔隙率大,承载力低。

砂砾卵石:

杂色,主要由砂岩碎块组成,亚圆形,中密状态,结构松散,分选性中等,一般粒径2~20mm。

2.6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

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风积黄土裂隙孔隙水、冲洪积层孔隙水和碎屑岩裂隙水。

①黄土裂隙孔隙水

由于沟谷切割,地形支离破碎,多呈条带状分布于较宽的梁峁下部,储水条件差,加之黄土透水性差,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量少,因此,该类型地下水水量贫乏。

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介质为中更新统风积黄土。

由于沟谷切割深,在黄土斜坡下部基岩裸露,黄土中水被疏干,不含地下水,仅在宽梁和较大分水岭部位才形成潜水浸润面。

由于黄土中夹有多层古土壤层,古土壤中粘粒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差,形成相对隔水层,所以在裂隙、陷穴、落水洞发育的地段,或淋雨之后(含淋雨过程中)常形成上层滞水。

含水层厚度一般较小。

黄土裂隙孔隙水主要接受降水的入渗补给,以泉或渗流的方式向沟谷溢出排泄。

②冲洪积层孔隙水

含水层多呈条带状或舌状断续分布于南川河河谷中,含水层上部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冲积砂、卵、砾石,结构松散,磨圆和分选性较好,透水性较强,厚度一般小于5m。

不同河段含水层的厚度、透水性及补给条件的不同,导致其富水性亦有明显的差异。

粒度较粗,泥质含量低,透水性强,反之透水性弱。

主要接受降水的入渗补给,在阶地后缘还得到梁峁区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在丰水季节局部地段得到河水的侧向径流补给。

主要通过径流方式向河流排泄,或向下游潜流排泄,蒸发及人工开采也是排泄方式。

因含水层颗粒粗,地下水流速快,加之流程短、排泄畅通,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以HCO3型为主,水质普遍较好。

③碎屑岩裂隙水

分布于侏罗系**组砂岩裂隙及顶部风化壳的裂隙中。

因基岩风化壳的发育受地形条件、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差异性很大,所以,风化壳潜水的分布很不均一,主要接受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孔隙、裂隙孔洞潜水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2.7人类工程活动特征

区内人口密度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内城镇与农村建设活动大幅增多。

受地质环境条件限制,低平地形少,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极为有限,这就使得原本紧张的建设用地更加紧张,不得不向斜坡要地,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建设需求。

斜坡坡脚、山沟沟口等地都开辟成为建筑场所。

 

3.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3.1评估级别的确定

①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评估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建设场地大部分位于南川河一级阶地,地形平坦。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黄土状土、砂卵石以及侏罗系**组砂岩夹泥岩,地层和岩性相对简单。

建设项目所涉及岩土体主要为黄土状土和软硬相间碎屑岩类,岩土体种类较简单,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冲洪积层孔隙潜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抬升运动,断裂、褶皱不发育。

区内城镇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综上分析,确定拟建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

②建设项目重要性

拟建医技综合楼为12层框架高层建筑,建设总投资约5000万元,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拟建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③评估级别

**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工程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拟建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

3.2评估范围的确定

根据评估场地的实际情况和评估技术要求,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区范围为拟建场地周边外延50~150m,调查区面积83444.5m2,野外调查路线长度约4.7km。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拟建场地大部分位于南川河右岸的一级阶地,组成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土、砂卵石,场地东侧地貌为黄土冲沟沟底,经过人工平整,也比较平整(照片4-1、4-2)。

场地相邻南北两侧黄土斜坡底部均已采取浆砌块石护坡,本次野外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崩塌、滑坡等灾害。

场地位于沟口,该沟平坦处均为住户,沟内底部均已硬化,并有人工修筑的排水渠。

根据调查,区内没有发生过泥石流。

根据建设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条件,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组砂岩,无可溶岩层,同时也未压覆煤炭等固体矿产资源,不存在采空区地面塌陷或岩溶塌陷灾害,本次调查也未发现地裂缝灾害。

综上认为,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拟建的**市某医院新建医技综合楼工程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因此拟建工程遭受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5.2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拟建场地位于南川河右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