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05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文档格式.doc

当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其他的孩子还高举着双手,嘴里叫着:

“我,我……”;

至于随意插嘴、注意力涣散这样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

所以在低段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并养成倾听习惯,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为此,笔者对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行了尝试,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倾听

1、多媒体的使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低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较薄弱,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拉住”学生的耳朵,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而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练习,帮助学生倾听。

如在写字环节中,我及时将学生写的字放到实物展示台上。

一下子,不管是写这个字的学生还是其他人,都立刻将目光放到大屏幕上,眼里满是羡慕。

接着,教师相机引导:

“谁能做做小老师,评评他写的字?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想想他说得对不对。

”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也训练了他们倾听的能力。

2、教具的利用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教具。

如生字卡片、卡通形象等。

如果使用得当,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叫醒”学生的耳朵,发挥出教具的作用。

茹茉莉老师的课堂上总会带给孩子们惊喜。

如《小猴子下山》一课:

茹老师先出示“小猴子”这一动物形象,让孩子们和“小猴子”打招呼。

随着情节的展开,她又一步步出示了“桃子”、“玉米”、“西瓜”和“小兔子的形象”。

茹老师巧妙地将这些教具跟故事情节配合起来,引领着孩子走进故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

有了这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即使很多孩子已经听过这个故事,还是依然对这个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游戏的穿插

低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动。

要让孩子40分钟坐在位置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几乎不可能。

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劳逸结合”:

在高频率地讲授知识之余,可以适当穿插游戏,既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又利用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放松一下自己的耳朵,让他们在下一个学习环节中认真倾听,有更大的收获。

在指导学生一起做《手指操》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1、一边听一边记老师是怎么做《手指操》的。

教师播放音乐,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

2、跟着老师一起做手指操。

这样做不但让孩子放松了身心,提高下半节课的听课效率,同时也训练了孩子听的能力。

又如“我来说,你来猜”之类的猜谜游戏,“我说词语、你选卡片”等师生互动的游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有效地训练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二、明确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学习倾听

刚入学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十分好奇:

小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

同班同学是怎么样的?

课是怎么开始上的……一切的一切对于孩子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因此,开学伊始我们就应该规范孩子对课堂的认识:

坐端正,竖起耳朵听老师说的话,这里面有大学问;

坐端正,竖起耳朵听学习伙伴的话,这里面也很有价值。

首先,教师提出“坐端正”的要求是辅助学生“听”的有效手段。

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有效倾听,坐姿很重要。

因为良好的坐姿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清楚。

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

”这样的儿歌适合在孩子注意力涣散,无法有效倾听的情况下背诵,能马上整顿孩子的学习态度,做到认真听讲。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语文老师提的每一个要求都要明确,努力把学生的耳朵叫醒。

特别是每一个重要环节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放慢速度,一字一顿地将要求传达给学生,并相机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

笔者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时,分层提出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2、再读读课文,划出爸爸喜欢这张画的原因。

3、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子说一说,你能行吗?

试试吧!

4、默读课文,请你划出妈妈和姥姥喜欢这张画的原因,然后也用大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

(大屏幕上出示:

因为——所以妈妈喜欢这张画。

因为——所以姥姥喜欢这张画。

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环节中由“扶”到“放”,层层推进,引领着孩子明白“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的原因。

预设十分到位,但要让课堂教学得到效果,教师就得关注学生的倾听。

所以,每当教师提出一个要求时,必须把要求说得清楚明白,并且要等到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提出学习要求,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课内外训练的结合,让孩子学会倾听

对于倾听习惯的养成,必要的训练很重要。

1.加强倾听能力训练,使学生会听

在课堂上,听写词语、句群、经典语段,都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这样日积月累的听写训练,可以让学生慢慢地从听懂,到听仔细。

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我就有意识地给孩子听写简单的词语。

听写词语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认真听老师把词语读两遍。

②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③听老师读第三遍,校对一下。

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听写的时候不再像一开始那么毛躁,而是能专心地听我念词语了。

可见,孩子们的听记能力有了提高。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冷不丁地让学生复现师生已经说过的内容来达成:

“刚才老师是怎么说的?

谁能重复说给大家听?

“他说得很好,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说说。

这样做,训练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还把“听”的习惯培养潜移默化了。

2.优化倾听内容,使学生爱听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如果能优化倾听训练的内容,那么对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我们班上有个习惯,每节课前,都留5分钟故事时间,请一名学生来讲自己准备好的小故事。

听故事之前,班上提几个要求:

“先认真听小朋友讲故事,一边听一边尽量记住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能记多少记多少。

待会儿,我要请其他小朋友来说说故事讲了什么。

有了这样的听故事要求,孩子们听起故事来,多了一份认真,多了一份思考。

又如笔者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时,播放了一首课外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让学生听这首歌曲之前,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我们来听两遍,一边听一边记,歌曲中的“我”能用这双勤劳的手做哪些事情?

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不断思考着这双勤劳的手到底会做哪些事情。

这样的设计不但有效锻炼了孩子听的能力,而且引发了孩子对“勤劳”的思考,激发了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除此之外,儿歌、童谣等文体,也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

3.加强课内外联系,使学生善听

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单单是课内应该注意的问题,更应该延伸到课外。

课内外的结合,能有效巩固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为了巩固倾听习惯的养成,我将倾听的训练延伸到家里。

开家长会时,我和家长们一起交流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认识到“认真听”的重要性。

家长们也结合自己对孩子的认识,和我一起讨论怎样让孩子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话,做到有礼貌,不插话。

最后统一了以下几点认识:

①家长听孩子叙述时,要看着孩子,做到专注听,并且还能提几个孩子有兴趣的问题。

②家长跟孩子说话时,要求孩子做到认真听、不插话,有话要说时,应该先等别人说完再说。

如果孩子听得认真,应及时夸赞孩子,反之则要批评指正。

③孩子跟长辈说话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到认真听,有礼貌。

④结合课堂所学的字词,听写词语。

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些能训练“听”的能力的小游戏,比如“听一听,找不同”、“听一听,猜一猜”等。

前三点着重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做到:

听别人说话时要耐心、细心、专心。

第四点则着重于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四、好榜样的树立,促进倾听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总是那么高大。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不管孩子的回答或正确、或错误、或清楚、或模糊,教师首先要认真聆听,用亲切的目光、和蔼的微笑,暗示学生:

老师正在认真地听你的回答。

这样既能给孩子的心灵送去一抹阳光,给孩子表达的自信,也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引导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学会倾听。

其次,及时的评价也能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学会倾听。

当班级中有些孩子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表扬一些听得认真的孩子。

“我要表扬这个小朋友。

他刚才跟老师一样,听得可认真了,一定有很大的收获。

“瞧,他坐得多端正,听得多认真啊!

以此来刺激其他的孩子,懂得“认真听”是一种好习惯。

当学生回答完毕时,教师应适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或鼓励、或表扬、或提出意见,这样做不但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而且还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孩子:

老师认真地听了你的回答。

教师不仅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听”到的信息来评价同学。

“谁愿意做做小老师,来评一评?

“他读得怎么样?

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谁来评价一下?

像这样,教师将自己的位置留出来,让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来评价自己的伙伴,这势必引发学生的思考:

只有认真听了,才能去评价自己的学习伙伴。

这也就顺势引导学生试着主动倾听,学会认真倾听。

作为教师,应当把握培养倾听习惯的好时机,从课堂的一分一秒开始,关注孩子身上的一举一动。

正如美国教育家纳斯夫人说过:

“从小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身受益。

”让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认真倾听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倾听,为学习打开一扇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