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09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美术《泥土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课中陶器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的传统艺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第一:

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二:

古代素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三:

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学习对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陶器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陶器艺术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学法分析  

  美术是一门培养人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只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中学生面对应试教学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图片引导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

  以图片引导的方式来推进知识的学习。

针对本课陶器的分类、不同陶器的艺术特点、陶器的制作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以环环相扣的任务来推进整节课的教学。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认识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古今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明确陶瓷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使学生逐渐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勇气和意识;

  

(2)通过作品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3)展示丰富的陶瓷相关图片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和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观察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本土的美术,热爱本族优秀的美术形式,并逐步提高传承本民族艺术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

不同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难点:

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简单的制作工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相关美术图片资料、实物陶器和课本等。

  学生准备:

收集陶器艺术图片资料、相关课外书籍、新疆土陶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  

  教师活动:

(提问)上课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知道英文单词”china”的汉语意思除了”中国”的解释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并回答出还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1)板书: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艺术  

  

(2)回顾知识点并引入本课话题:

前面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中国有着灿烂文明的民间艺术形式,除了玉器,刚才大家所说到的”陶瓷”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贡献,其地位从中国的英文名称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广泛深入人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非常灿烂的陶器艺术发展史,这节课,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2、讲授新知识,欣赏并分析作品  

提问:

根据课前的预习及大家对陶器艺术的认识,请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板书:

一、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举手回答问题):

(1)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历史学科知识)

(2)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岩,距今都在万年以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区陶器的出现年代相近。

(引导并梳理补充知识):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的器物,然后晒干,烧烤后就形成了陶器。

相传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将泥土涂抹在树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

人们就经过不断的改造,终于制作出各种原始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对陶器进行装饰,从而使陶器逐渐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1):

古代陶器种类丰富,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食器和水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几类,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板书:

二、陶器的分类  

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

陶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彩陶和素陶两大类。

     

(1)板书:

陶器彩陶:

  素陶:

  

(2)教师总结后,播放作品图片,并且请学生对作品做简单的分析说明,老师引导并补充;

  (3)布置思考题:

在分析完作品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a、《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b、《鹳鸟石斧彩陶瓮》(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瓮外壁绘鹳鸟食鱼,其旁绘一石斧。

平涂着色勾线,为彩陶中仅见的一种画法。

  c、《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文化)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

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

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当时的人类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d、《漩涡纹尖底瓶》  

实用功能:

装水的容器。

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

审美功能:

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涡纹瓮》  

  现藏国家博物馆,出土于甘肃永靖县,是储存种子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纹为间隔,组成三条装饰带,在主要部位绘旋涡纹,上下分绘水波纹、旋纹、主次分明,构图严谨,为彩陶艺术的杰作。

该瓮上方的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图片)  

(提问)看完刚才的图片,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些单独的彩器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那么现在每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布置的思考题:

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按小组回答,并且让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引导并总结,用逐步展示以下知识点)  

  彩陶: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空间的东西发展,彩陶可以分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半坡:

以动物纹为主,鱼纹最多;

  庙底沟:

以植物纹为主,图案渐多;

  b.马家窑文化:

以半山类型为顶峰,出现轮制技艺。

  旋涡纹或波浪纹,图案化增强

  半山:

  马厂:

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国彩陶进入兴盛时期,并向西北地区推衍,出现灿烂的马家窑文化,经历马家窑-半山-马厂前后相承的三种文化类型,大约一千二百多年的发展衍变,而进入尾声。

  播放《白陶鬶》及《黑陶蛋壳杯》作品图片,转入话题。

  提问: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作品?

白陶和黑陶  

板书:

素陶白陶  

  黑陶  

  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看到这两幅作品后,与前面的彩陶相比,你们发现它们有何不同吗?

有谁愿意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对素陶的认识?

(回答)素陶主要分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把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峰。

(精致化、贵族化)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轮制造陶器,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贵重器物。

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型规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毫米。

黑陶的制造是在烧制过程中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光亮。

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为代表的黑陶艺术追求材质、造型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极致,使陶器制作精致化、贵族化。

并在性质上脱出原来的实用意义而衍化为贵族所独占的礼器。

(总结)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欣赏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们所拥有的艺术特点,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脉络:

  

(1)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内容由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2)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形式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

  (3)陶器的功能是从适用向具有装饰意义的礼器发展;

  (4)陶器艺术的制作工艺从粗糙向精致化发展。

  作业:

  中国古代陶器艺术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要是想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也可以去博物馆大饱眼福。

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为现在的艺术家及学者们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大家现在就开始寻找寻找你们的创作灵感,参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艺术资料,画一幅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陶器图案作品,并预习下一节课”瓷器”的有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