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943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

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XX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1.1.2项目性质新建

1.1.3项目主管单位XX市林业局

1.1.4项目实施单位X市绿化局

1.1.5项目负责人XXX

1.1.6建设地点

XXXX区东北郊湿地保护区、石岗墩干旱荒漠区

1.1.7建设宗旨及目标

宗旨: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支撑为保障,以种苗质量为核心,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把柽柳、青海云杉的技术研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做为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优质树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突破口,在丰富品种、提高质量、规范生产经营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柽柳、青海云杉,全面提高品质和生产水平,推进苗木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目标:

一是重点突破柽柳、青海云杉的快繁技术、商品化育苗技术;二是在通过区域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柽柳、青海云杉。

三是提高柽柳、青海云杉的良种供种率和使用率,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基地良种供种率达到70%以上,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50%。

1.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400亩,完成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

①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青海云杉250亩,柽柳属植物150亩(种源收集25亩,良种繁育125亩)。

②柽柳、青海云杉选育:

开展以青海云杉、柽柳属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调查,选择不同品系进行抗逆性测定试验,同时,引进国内外节水耐旱品系,开展对比试验,在不同生境条件下选育良种进行推广。

③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架设输电线路2公里,打机井1眼,购置作业用车1辆。

1.1.7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建设期限3年(2008~2010)。

2008年完成60亩青海云杉、35亩柽柳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并打机井1眼、架设输电线路2公里,购置作业用车1辆。

2009年完成110亩青海云杉、70亩柽柳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2010年完成80亩青海云杉、45亩柽柳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1.1.8投资来源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380.00万元,其中:

申请国家投资304.00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配套及自筹76.00万元,占总投资的20%。

1.1.9项目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193.325万株,其中:

青海云杉8.325万株柽柳125.0万株。

第五年达产后,每年生产的各类苗木可创产值324.75万元。

投资利润率39.77%,投资利税率47.46%。

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33.58%,所得税后32.01%,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ic=10%)583.27万元,所得税后467.03万元,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5.2年,所得税后6.3年,投入产出比:

1:

3.6。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主动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

(3)坚持科技为先导,推广应用种苗繁育、推广新技术的原则。

(4)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三大效能的原则。

(3)坚持科技创新、优质高效原则。

强化科技服务,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引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坚持高起点、高科技含量,实现种苗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1.2.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种苗费:

青海云杉1918.08元/亩;柽柳属植物1010.34元/亩。

(2)栽植费:

100.00元/亩。

(3)水电费:

青海云杉150.00元/亩;柽柳属植物200.00元/亩。

(4)肥料款:

青海云杉100.00元/亩;柽柳属植物140.00元/亩。

(5)后期管理费:

青海云杉200.00元/亩;柽柳属植物365.52元/亩。

(6)病虫害防治费12.00元/亩。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利条件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林业是生态的屏障,良好的生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林业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美化生活、提高人居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措施,还是保障农业、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是促进林业发展的三大亮点。

具有双重属性的林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可以大有作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具有三大效益的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都可以抓住机遇,充分发展,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甘肃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覆盖率低,荒漠化面积大,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和国家从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等六大工程,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对改善我省的生态环境,推进优势林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荒漠化是我省乃至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既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又制约着我省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区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50年代以来,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积以年0.3%的速度递增。

根据1996年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显示,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428.9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31.44%。

全省沙区受风沙直接危害的农耕地达21.34万hm2,草场406.4万hm2,村庄4366个,铁路713.9km,公路2813.9km,渠道8749.8km,每年受沙害损失折合人民币31459.86万元,这些重大损失大都发生在河西地区。

这足以说明河西走廊沙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性和荒漠化治理的紧迫性。

盛世兴林,种苗为先。

搞好新时期林业建设,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要抓好种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资源比较稀少,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林业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封山禁牧办法》、《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实施甘肃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市纪委、监察局还联合出台了《关于对违反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的行为给予党纪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造林质量事故追究办法》,为推动全市林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加快了我市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为我市林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特别是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启动实施,对新形势下林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

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

因此,培育和生产品种优、质量好的林木种苗尤为重要和迫切。

当前,我市林木良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种苗生产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良种生产总体质量不高,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低,大多数林木种子靠群众漫山遍野采集,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现有良种基地中遗传增益和高世代种子园比较小,良种选育中重速生树种轻抗逆性树种,良种繁育中生产、供应滞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是树种结构性矛盾突出,阔叶树种多、针叶树种少;常规树种多,珍贵树种少,常规苗木多,大规格苗木少;三是林木良种投入不足;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良种选育所需的时间也长,选育优质种源、家系、无性系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一般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生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四是良种市场秩序混乱,生产经营渠道不顺,林木种质资源流失、良种品种数量少、质量低下、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随着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抗风沙、抗旱、耐涝、治碱的树种需求倍增。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建立林木良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持良种的持续经营和供应能力的稳定提高,推动我市林木良种向科学化、优质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张掖市甘州区东北郊湿地保护区、石岗墩干旱荒漠区建设张掖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加快生态建设,维护生态文明和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破坏使得森林、草原、农田、水域等各种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的丧失和退化。

各种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异、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起的灾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种树种草,实行封山封育,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战略部署。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林业发展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强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这就进一步确定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神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生态农业、江河治理的指示以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均以国土整治的大局为主,兼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甘肃省的“十一五”计划和15年远景规划,又以发展地方社会经济为主,兼顾国土整治,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国土整治和发展社会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即:

既完成国家整治生态环境任务,又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抢抓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张掖市干旱荒漠区建设400亩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2.2项目建设是行业发展规划的需要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业在国家建设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近几年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初步建立了林木种子生产和繁育体系,大大提高了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

但从全国来看,林木种苗基础仍很薄弱,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只有30%和20%。

对此。

前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指出,搞好新时期的林业生态建设,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抓好种苗。

要在良种选育上下工夫,在快速繁育技术上做文章,在大面积推广上求突破,从根本上把林业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力争使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提高到55%和40%;林业六大工程在2年内、其他造林工程在5年内全面实现良种壮苗化。

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森林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3—4%,却维系着占世界22%人口的生态需求。

因此,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无不与森林资源的锐减息息相关。

植树造林,扩大森林植被,保护现有天然林与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的治理,是当前及今后林业工作的重点。

种苗又是营林生产的物质基础,而良种壮苗是决定生态治理成败的关键环节。

根据测算,良种对林木增产的贡献率平均在3成以上。

尤其是当前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已经逐渐转移到了立地条件非常差的区域,急需大量高抗优质的植被恢复材料;林业产业建设也需要大量高产优质的良种。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组织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这是国务院直接抓的重大专项之一。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我局是主要参加部门,将参与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这充分体现出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个重大专项的实施对于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利用生物技术尽快突破高产高抗品种培育技术,满足林业生产建设对良种的大量需求,有重大意义。

同时,我局作为第二主持单位,还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重大项目,争取到相应的林业育种经费。

以这些项目为契机,加大创新力度,取得技术突破,大幅度提高林木良种供应率和使用率。

2.2.3项目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一个关心生态环境、重视生态环境、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氛围给种苗基地工程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相继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建设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荒漠化治理工程”、“西部大开发”、“张掖市环境年”等一系列以生态环境为根本的建设任务。

仅张掖市南有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急需保护发展,北有广阔的沙漠戈壁急需治理开发,中有大片的农田防护林急需更新改造。

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实现“再造张掖”规划目标,当务之急需解决林种、树种品种结构单一,名优种苗数量不足等问题,随着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优质乡土树种种质资源项目的实施,绿洲生态功能将会不断加强,在形成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的同时,优质乡土树种的应用将会加大林果业产业化的进程,可在短期内形成生产基地化、栽培科学化、管理企业化、经营集约化,以名、优、特、新产品为龙头的多种经营生产规模。

利用乡土树种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达到兴一块、带一头、活一业、富一方的目的。

因此,把握机遇,实施六大工程为重点的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力争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2.2.4项目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时尚。

为此,必须要有多功能、用途广、观赏性强的优质树种供人居环境建设使用。

而青海云杉是祁连山特有的树种,是河西走廊城镇绿化的节水耐旱树种,其种苗已占据了河西走廊大部分人居环境建设的苗木市场,柽柳是河西走廊盐碱地上耐干旱、瘠薄、抗风沙的节水耐旱乡土灌木树种,其种苗已占据了河西走廊大部分盐碱地改良的苗木市场,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投资建设柽柳、青海云杉繁育基地已势在必行。

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有着非常优质的树种种质资源,而且栽培历史悠久,乡土树种是西北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对西北地区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乡土树种种苗用量越来越大,为提高乡土树种种苗质量,适应林木种子生产“良种化、基地化、科学化”的需要,提高造林优质乡土树种良种化程度,加速西北地区木材生产速度,提高木材质量,通过挖掘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优质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在西北种质资源和自然变种的研究,尽快培育或选择优质乡土树种林木良种,为当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2.2.5项目建设是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的需要

种苗是人工造林的物质基础。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快速种苗繁育基地,培育优质壮苗,是发展林业的重要环节。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来抓的精神,为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改善人居环境,选择特色优质树种资源,进行快速繁殖,提供量大质优的苗木,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实际而又迫切的问题。

祁连山优良树种树种以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为主体,青海云杉属常绿针叶树种,且是我国的特有种,其种苗均是祁连山阳坡、半阳坡及半阴坡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也已在河西走廊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中广泛栽植。

但是传统育苗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

为有效地加快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扩大种质资源的蓄储量,形成大规模经营优势,建立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快速繁育基地,无论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城市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以及特有树种种质资源储蓄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收集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优质树种种质资源,保存优质树种进行选优培育,选择出适应西北生态建设发展的具有品质优良、易栽培等特性的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增加森林覆被率、森林蓄积量,从根本上遏制天然林资源萎缩的趋势,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实施区天然林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边建设、边破坏,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被动局面,为显著改善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我国在林木的种子处理、育苗、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已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对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优质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进行专门研究,尚属首次,在全国也未见报道。

青海云杉是祁连山的珍贵树种资源,具有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在山区造林、城镇园林绿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扩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面积,增强“绿色水库”的蓄水能力,对青海云杉苗木的需求量将增多。

目前,青海云杉采用天然实生种子,临泽小枣育苗多采用自根苗,品种混杂、低劣,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优质乡土树种主要造林树种的育苗、造林良种率为零,严重影响着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质量和速度。

预计对青海云杉优良种苗的市场需求将十分巨大,因此张掖市柽柳、青海云杉繁育与推广基地建设,生产优良种苗,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祁连山生态环境建设和河西走廊农村致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收集优质乡土树种品种,建立种质资源繁育基地,选择出适宜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提高林木的单产及品质,促进林业生产更深层次的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有利条件

2.3.1适逢良好建设环境,政策支持机遇难得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林业作出了全新的科学定性定位,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整合了生产力布局,启动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建设步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代。

作为林业发展主体的营造林工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取得了显著成绩,造林规模不断扩大,造林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各项管理进一步加强,营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林业投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营造林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有制造林异军突起;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稳步推进,国民绿化意识普遍提高。

  

张掖市地处干旱荒漠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着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大封滩育林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植树造林、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

张掖市柽柳、青海云杉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依托优越的光热条件和水资源优势,以及传统的农业发展优势,具备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建设适逢国家实施的“三北”四期及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六大工程,政策支持机遇难得。

2.3.2各级政府重视,建设目标明确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并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张掖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扩大到50.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2%,城镇居民区林草覆盖度达到30%以上,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缓解,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到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63.3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林业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50年,森林面积达到76.0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根据我市实际,要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抓好乡土树种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培育大量的优质种苗,为造林绿化提供物质保证,才能切实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国土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需要。

2.3.3.造林绿化步伐加快,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荒漠区典型地段,是我国的主要风沙源区,防治荒漠化历史悠久,在与自然界漫长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沙治沙成效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防沙治沙法》的颁布以及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防沙治沙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沙化土地治理速度、质量、荒漠化动态监测、科技支撑、沙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向纵深发展的新格局,呈现出了依法治理,科学治沙,全民参与的喜人局面,步入了整体规模推进的新阶段。

当前,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的形势一样,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呈现出脆弱性、艰巨性的特点。

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现实,使的实施封滩育林、防治荒漠化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防沙治沙,全力建设区域性生态体系,把增加、培育、管护森林资源作为改善生态和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的大事来抓,林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2.3.4林业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

项目主管部门为张掖市林业局,项目承担单位为张掖市绿化局。

张掖市绿化局为张掖市林业局的直属单位,张掖市林业局具有以下优势:

㈠管理机构健全,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市林业局局直系统下设三院(甘肃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市林业调查规划院)、两局(市绿化局、市野生动植物管理局)、一场(市寺大隆林场)、三站(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市森防站、市林木种苗管理站)。

局直系统现有干部职工384人,其中:

技术人员129人,高级以上职称的有20人,中级职称人员64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4人,省333、555人才6人,省优秀专家2人,市管拔尖人才4人,市级学术带头人15人,技术力量雄厚,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㈡科技能力较强,具有承担项目的能力。

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科研项目150多项,其中有6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建立各类科技示范点120多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56项,并培养了2000多名农民林果技术员,建设了一批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㈢组织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组织实施该项目的能力。

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良好”构建和谐张掖的目标,全市林业工作按照“南北封育、中间改造、周边退耕”的总体布局,实施项目强林、强化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先后认真组织实施了1—4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林网改造、林果产业建设、日协贷款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大型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成功组织实施了张掖市二环路7.8km高标准城市道路绿化工程、金张掖景观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